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人间微尘起波澜 > 第29章 墨渊归寂

人间微尘起波澜 第29章 墨渊归寂

作者:青橘胜白藕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1 07:09:07

自那夜于心神中窥得“心钥秘咒”更多碎片,李清河便如同在迷雾中寻得了一缕微光,方向渐明。他将新获的线索——“三岔口”、“溯流而上”、“枯柳”、“石碑”深藏于心,白日里依旧洒扫、煎茶、劳作,举止如常,沉稳内敛。然而,每当夜幕降临,他便沉浸于博闻阁浩瀚的史地典籍之中,尤其专注于搜寻与青霖城水系、古河道、以及可能存在的隐秘遗迹相关的记载。他不再漫无目的,而是带着明确的问题,在故纸堆中寻觅可能的答案。这份专注与沉淀,让他周身的气息愈发渊深,仿佛一口古井,表面波澜不惊,内里却暗流涌动,积蓄着力量。

然而,就在他潜心钻研之际,一种难以言喻的不安感,如同细微的涟漪,开始在他心湖中荡漾。起初,他以为是自身过度思索秘咒所致,但很快,他便察觉到了异样的源头——并非来自内心,而是来自外界,来自这片山谷,更确切地说,是来自后山静思崖的方向。

那是一种极其微弱、却无法忽视的“流逝”之感。并非能量的溃散,也非生机的衰败,而是一种更本质的、如同星辰将熄、古木将倾般的“归寂”气息。这气息与整个藏书楼宁静祥和的氛围格格不入,却又奇异地融于其中,仿佛秋叶飘零,自然而然。李清河对地脉气息的感知已远超常人,加之近日心神高度凝聚,方能捕捉到这一丝几乎难以察觉的征兆。

他心中凛然,隐隐有了一个不愿相信的猜测。这种气息的变迁,他曾在那场棋局后,于墨渊老人身上感受到过一丝端倪,只是当时极其隐晦,如今却愈发清晰。难道……

他不敢怠慢,寻了个由头,向负责药圃的阿竹旁敲侧击。阿竹一边给一株兰草松土,一边嘟囔道:“墨渊先生啊?好像是有阵子没见到他下山了。前几日陈老送饭上去,回来说先生似乎在参悟什么紧要的关隘,让我们无事莫去打扰。”他顿了顿,脸上露出一丝忧色,“不过……陈老回来时脸色好像不太好,唉,可能是我想多了。”

阿竹的话,印证了李清河的预感。他沉默片刻,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墨渊老人于他,有救命之恩,更有传道授业、指明前路之大德。若非老人点破“凡尘脉”本质,引导他走上“明理”之道,他或许至今仍在自身“缺陷”的泥沼中挣扎,更遑论有今日之心境与领悟。如今,感知到老人气息的异样,他岂能无动于衷?

接下来的几日,那股“归寂”之感愈发明显。山谷中的风似乎都带上了一丝凉意,连鸟鸣虫嘶都稀疏了许多。楼中几位年长的执事似乎也有所察觉,眉宇间笼罩着一层挥之不去的阴霾,行事愈发沉默。一种无形的压抑气氛,悄然笼罩了藏书楼。

这一日,天色阴沉,秋雨欲来。李清河正在外院擦拭回廊的栏杆,忽见陈老步履匆匆地从后山小径下来,面色凝重,眼中带着难以掩饰的悲戚。他径直走向李清河,声音沙哑低沉:“木河,先生……要见你。”

李清河心中一震,手中抹布险些滑落。他深吸一口气,稳住心神,默默跟在陈老身后,再次踏上通往静思崖的小径。这一次,路途显得格外漫长而沉重。

静思崖上,那座简朴的石屋依旧。推开虚掩的木门,只见墨渊老人并未如往常般在蒲团上打坐,而是靠坐在窗边的竹榻上,身上盖着一床薄薄的素色棉被。窗外的天光透过窗纸,映照着他愈发清癯的面容,须发如雪,脸色是一种近乎透明的苍白,唯有那双眼睛,依旧深邃如古井,此刻正平静地望向走进来的李清河。

石屋内弥漫着淡淡的药香和一种檀香焚烧后的余韵,宁静而肃穆。

“先生。”李清河上前,躬身行礼,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墨渊微微颔首,脸上露出一丝极淡却温和的笑意:“木河,你来了。”他的声音比往日更加苍老低沉,却依旧平和,“坐。”

李清河在榻前的蒲团上跪坐下来,抬头望着老人,千言万语堵在胸口,却不知从何说起。

墨渊似乎看穿了他的心思,缓缓道:“生老病死,天地常理。春华秋实,叶落归根,皆是自然。不必挂怀。”他的目光掠过李清河,仿佛能洞悉他近日的一切变化,“你近日,心有所得,气韵内敛,渐有璞玉初琢之象,很好。”

李清河鼻尖一酸,强忍悲意,低声道:“全赖先生点拨,晚辈方能窥见门径。先生大恩,晚辈……”

墨渊轻轻摆手,打断了他:“道,需自悟。老夫不过是指了条路,能走多远,在你自身。”他顿了顿,目光变得更加深远,仿佛穿透了石壁,望向了无尽虚空,“你身负‘凡尘脉’,此非禁锢,实乃机缘。使你不得如常人般筑池蓄水,反能更贴近这红尘万丈,体悟万物运行之微妙‘理’趣。心如明镜,方能映照万象;身如漏勺,方可承载万理。切记,汝之道,不在九天之上,而在尘埃之中,在扫地之韵律,在煎茶之火候,在棋局之权衡,在人心之调和……万事万物,皆是你师,皆是你道。”

这番话,如同最后的嘱托,字字珠玑,敲打在李清河的心上。他重重叩首:“晚辈谨记先生教诲!”

墨渊微微阖眼,似在积蓄最后的气力,片刻后复又睁开,眼中闪过一丝极其复杂的光芒,有欣慰,有期待,亦有一丝难以言喻的深邃:“青霖城……甲子风云……暗流汹涌。你既已触及那‘心钥’之秘,便是因果缠身,避无可避。前路艰险,尤甚往昔。然,璞玉需经琢磨,方能成器。明镜需历尘埃,方能照真。去吧……循着你的‘理’,去解开那尘封的谜团,去……守护该守护之物。”

说到最后,他的声音已微不可闻,气息如同风中残烛,缓缓微弱下去。他最后看了一眼李清河,目光中充满了期许与释然,随即缓缓闭上了双眼,面容安详,如同沉睡。

石屋内,万籁俱寂,唯有窗外渐渐沥沥的雨声,敲打着屋檐,如同天地奏响的哀歌。

李清河跪在榻前,久久未动。他感知到,那股一直萦绕的“归寂”气息,在老人闭目的瞬间,达到了顶点,随即如同涟漪般缓缓扩散、消散,最终与整个山谷、与天地融为一体。墨渊先生,这位在他最迷茫困顿之时给予他庇护与指引的智者,已然安然坐化,魂归天地。

没有惊天动地的异象,没有悲痛欲绝的哭嚎,只有一种极致的宁静与庄严。正如他的一生,淡泊宁静,却于无声处蕴藏智慧,最终归于自然。

良久,李清河才缓缓抬起头,眼中已无泪水,只有一片沉静如水的坚定。他对着榻上安详的老人,再次深深三叩首。

“先生走好。晚辈……定不负所托。”

他起身,最后看了一眼墨渊老人的遗容,将他的容貌、他的话语、他的精神,深深烙印在心底。然后,他转身,轻轻推开石门,走入渐渐密集的雨幕之中。

雨水打湿了他的衣衫,却浇不灭他心中燃起的火焰。墨渊归寂,如同一位老舟子将他渡至彼岸,接下来的路,需要他自己去走了。青霖城的谜团,甲子年的冤案,赵汝成的阴谋,林婉如的安危……所有的一切,都等待着他去面对。

但他不再彷徨,不再畏惧。因为他已明了自己的道路——以凡尘为基,以明理为刃。这藏书楼数月静修,墨渊老人的点化,已将他这块璞玉,初步琢出了应有的形状与光泽。

回到居住的小屋,李清河换下湿衣,静坐窗前。窗外雨声潺潺,他的心神却前所未有的清明与坚定。他知道,离开藏书楼,重返纷扰之地的日子,即将到来。

而这一次,他将不再是那个只能被动逃亡、依靠他人庇护的杂役少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