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人间微尘起波澜 > 第21章 老人点化

人间微尘起波澜 第21章 老人点化

作者:青橘胜白藕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1 07:09:07

时光如水,静静流淌。李清河在藏书楼的日子,转眼已近两月。每日洒扫、读书、煎茶,生活简单而规律。他的伤势早已痊愈,身体甚至比在黑苗寨时更显健硕,眉宇间因连番变故而生的戾气与焦虑,也在日复一日的宁静劳作中渐渐化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沉静内敛的气质。他依旧沉默寡言,待人温和,楼中弟子和杂役们早已习惯了这个做事认真、偶尔能煎出一壶好茶的“木河”。

然而,这份表面的平静之下,李清河的心境却经历着深刻的蜕变。博闻阁中的浩瀚书海,为他打开了通往万千“道理”的门扉;洒扫庭除时与环境的韵律交融,让他体会到“动中取静”的玄妙;而那一盏盏宁神清心茶的成功煎制,更让他隐隐触摸到一种以自身微末之力,调和万物、滋养心神的可能。他不再执着于自身“凡尘脉”无法蓄积大量灵气的“缺陷”,反而开始尝试理解并运用这种与天地万物更加亲和、更善于感知与共鸣的特质。

他隐隐感觉到,自己正走在一条与寻常修士截然不同的道路上。这条路,无关乎灵力积累的雄浑,而在于心境的澄明与对“理”的领悟深度。但前路究竟如何,他依旧迷茫,如同雾中行舟,只能凭感觉摸索。

这一日黄昏,秋意已深,天边晚霞如血。李清河刚将外院最后几片梧桐落叶扫净,正望着远处被夕阳染红的山峦出神,心中莫名泛起一丝对黑苗寨、对依兰、萨狄下落的牵挂与忧虑。尽管藏书楼的生活安宁,但青霖城的谜团和南疆的暗流,始终是他心底挥之不去的阴影。

“木河。”一个平和苍老的声音在身后响起。

李清河回过神来,转身看见墨渊先生不知何时已站在廊下,身着那件洗得发白的灰袍,晚风吹动他银白的须发,身形看似单薄,却有一种与这藏书楼、与这片山谷融为一体的沉静气度。

“先生。”李清河连忙躬身行礼。

墨渊先生微微颔首,目光落在李清河刚刚归拢的落叶堆上,又缓缓移向他若有所思的脸庞,缓缓道:“随老夫走走吧。”

李清河心中微动,应了声“是”,默默跟在墨渊身后。两人一前一后,穿过寂静的回廊,绕过药圃,沿着一条被荒草半掩的小径,缓缓向后山走去。小径蜿蜒,通向一处僻静的平台,平台边缘有几块光滑的巨石,坐在上面可以俯瞰大半山谷和远处连绵的群山。此处名为“望霞台”,是墨渊平日静坐沉思之所。

夕阳的余晖将平台染成一片暖金色,远处归鸟投林,发出阵阵啼鸣。墨渊在最大的一块石头上坐下,示意李清河也坐在一旁。

“来楼中这些时日,可还习惯?”墨渊望着远方,语气平常如同闲话家常。

“承蒙先生收留,楼中清静,晚辈获益良多。”李清河恭敬答道。

墨渊转过头,深邃的目光平静地注视着李清河,那目光仿佛能穿透皮囊,直抵灵魂深处。李清河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不由自主地挺直了脊背。

“你每日扫地,心甚静;所煎之茶,意甚宁。”墨渊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然则,你眉宇间,时有一丝游离与困惑,如同璞玉蒙尘,光华内敛,却未能尽展。”

李清河心中一震,没想到墨渊观察如此入微。他低下头,一时不知如何回应。

墨渊并不追问,而是话锋一转,问道:“你可知,世间修行之路,万千法门,其根本为何?”

李清河沉吟片刻,谨慎答道:“晚辈浅见,或为强健体魄,延年益寿;或为掌握力量,超凡脱俗;或为明心见性,悟道求真。”

墨渊微微颔首:“说得不错。然则,无论何种目的,皆需凭借根基。常人修行,多以灵根为引,纳天地灵气,淬炼己身,积攒真元,如同筑池蓄水,水满则溢,力强则显。此乃常道。”

他顿了顿,目光再次落在李清河身上,变得锐利起来:“但你,却不同。”

李清河心跳骤然加速,屏住了呼吸。

“你之体质,非常见灵根。真气如水,过你之身,如过筛网,难以久存。在常人看来,此乃绝路,是谓‘凡尘脉’,终生难有大成。”墨渊的声音平静无波,却如同惊雷在李清河耳边炸响!他果然早就看出来了!

李清河脸色微白,手心沁出冷汗。这是他最大的秘密,也是他内心深处一直以来的隐痛与不甘。

然而,墨渊接下来的话,却让他如遭雷击,愣在当场。

“然,老夫观你许久,今日便与你分说一二。”墨渊的目光仿佛穿越了李清河的身体,看到了更深层的东西,“汝脉,非是漏勺,实乃未琢之璞玉!”

“璞玉?”李清河喃喃重复,眼中充满难以置信。

“不错。”墨渊语气笃定,“寻常修士,筑池蓄水,追求的是‘量’的积累。水满则强,然水浊亦可能成患,水满亦可能决堤。而你,无法蓄水,非是缺陷,而是天性与众不同。你的‘脉’,并非为了‘容纳’,而是为了……‘映照’与‘承载’。”

他伸出一根枯瘦的手指,指向天边那轮即将沉入山峦的夕阳,以及被霞光染红的云海:“你看这天地万象,日落月升,云舒云卷,草木枯荣,流水不息。其力量何在?非是某一处蓄满了能量,而是其本身运行的‘道理’在支撑。水为何往低处流?火为何向上燃烧?春为何生,秋为何收?此乃‘理’也。”

“真气灵力,是‘水’,是表象之力。而你的身体,既然难以蓄水,何不转而求其‘理’?”墨渊的目光重新回到李清河身上,深邃如星海,“若能悟通这万物运行之理,使心如明镜,不染尘埃,则世间万象,皆可映照于此心镜之中;天地万理,皆可为你所承载、所运用。”

“到那时,你无需自身蓄水,却可引动江河;你无需身负巨力,却可撬动山岳。因为你明白水为何流,山为何稳。你所依仗的,将不再是有限的自身灵力,而是无穷的天地至理!此道,或许进展缓慢,无炫目之法术,但根基之扎实,潜力之深远,绝非寻常道途可比。”

一番话语,如同洪钟大吕,震得李清河心神摇曳,以往许多困惑之处,豁然开朗!他一直苦恼于无法像别人那样修炼出强大的灵力,却从未想过,自己的特质或许本就不在于“积累”,而在于“感知”与“理解”!扫地时的韵律感,煎茶时的火候把握,读书时对道理的领悟,乃至对地脉气息的敏锐……这一切,原来都是这种特质的初步体现!

“心如明镜,映照万象……承载万理……”李清河反复咀嚼着这句话,眼中渐渐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神采。他仿佛看到了一条全新的、广阔无垠的道路在眼前展开!

墨渊看着他恍然顿悟的神情,脸上露出一丝极淡的笑意,随即又收敛,恢复平静:“然,此路艰难,更甚常道。需大毅力、大智慧,更需持心如镜,不偏不倚,不垢不净。世间诱惑万千,恩怨情仇,皆可蒙蔽心镜。你若心绪不宁,如方才那般杂念丛生,则镜面蒙尘,何以映照万物?”

李清河闻言,想起自己方才的忧虑,顿时汗颜,起身深深一揖:“晚辈愚钝,谢先生点化之恩!如拨云见日,茅塞顿开!”

墨渊坦然受了他一礼,挥挥手道:“路,指与你了。能否走下去,能走多远,皆在你自身。藏书楼别无所长,唯有书卷万册,可助你明理;唯有清静一方,可助你修心。你好自为之吧。”

说罢,他缓缓起身,不再多言,拄着那根普通的竹杖,踏着夕阳的余晖,缓步下山去了。

李清河独自站在望霞台上,望着墨渊远去的背影,心中充满了感激与震撼。这位看似行将就木的老人,竟有如此慧眼与胸襟,一语道破了他最大的困惑,为他指明了前路。

天边最后一抹霞光消失,暮色四合,繁星渐现。李清河的心,却如同被点燃了一盏明灯,前所未有的明亮与坚定。

璞玉需琢,明镜需磨。他知道,从这一刻起,他在藏书楼的每一天,都将有了全新的意义。而那条通往“映照万象,承载万理”的道路,再艰难,他也要走下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