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人间微尘起波澜 > 第17章 楼外杂役

人间微尘起波澜 第17章 楼外杂役

作者:青橘胜白藕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1 07:09:07

李清河再次醒来时,发现自己躺在一间简陋却干净整洁的小屋里。身下是铺着干爽稻草的木床,身上盖着一床洗得发白的粗布薄被。阳光透过糊着桑皮纸的木格窗棂,在地上投下温暖的光斑。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草药香和旧纸张特有的霉味,混合着一种令人心安的宁静。

身上的剧痛已经减轻了许多,虽然依旧虚弱,但不再是那种濒死的无力感。他尝试动了动手指,还好,四肢完好。记忆如潮水般涌回脑海——祖灵洞的惊变、湖畔的厮杀、地气的狂暴反噬、坠入芦苇荡的冰冷……还有,藏书楼。

“你醒啦?”清脆的声音响起,那个名叫阿竹的少年端着一碗冒着热气的汤药推门而入,脸上带着欣喜的笑容,“你都昏睡两天了!可把我和墨渊先生急坏了。”

“墨渊先生?”李清河声音沙哑地问。

“嗯!就是我们藏书楼里医术最好的先生!是他帮你处理了伤口,还熬了固本培元的药。”阿竹把药碗放在床边的小几上,好奇地打量着李清河,“你感觉怎么样?还有哪里疼吗?”

李清河挣扎着想坐起来,阿竹连忙上前扶了他一把。“好多了,多谢小哥,多谢……墨渊先生救命之恩。”他由衷地道谢,心中却警醒起来。自己身份敏感,伤势又明显是争斗所致,对方不可能不起疑。

阿竹摆摆手,憨厚地笑道:“不用谢!先生说了,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对了,你还记得自己叫什么名字吗?从哪里来?怎么会受这么重的伤,倒在那种荒郊野外?”

来了。李清河心念电转,早已准备好的说辞浮上心头。他脸上露出恰到好处的迷茫和虚弱,低声道:“我……我叫木河,是个采药人。随商队来南疆,不想途中遭遇了瘴气和……和劫匪,与队伍失散,慌不择路,不慎跌落山崖,醒来就在这儿了。”他隐去了黑苗寨的一切,将伤势归咎于意外和匪患,这是最不易引起深究的理由。

“原来是这样啊!”阿竹信以为真,同情地点点头,“南疆山林是挺危险的,你运气真好,碰上了我们采药回来。你先好好休息,把药喝了。我去告诉先生你醒了。”说完,他便风风火火地跑了出去。

李清河端起药碗,汤药呈深褐色,气味辛中带甘,他略通药性,能辨出其中几味是活血化瘀、安神补气的良药,并无异常。他慢慢将药喝完,一股暖流流入腹中,滋养着干涸的经脉。

不一会儿,脚步声再次响起,这次来的是一位身着洗得发白的灰色长袍、须发皆白、面容清癯的老者。老者眼神温和,却深邃如古井,步伐沉稳,气息内敛,给人一种宁静而智慧的感觉。他身后跟着阿竹。

“木河小友,感觉可好些了?”老者开口,声音平和舒缓,正是墨渊先生。

李清河连忙想要起身行礼,却被墨渊轻轻按住肩膀:“你伤势未愈,不必多礼。”老者在他床边坐下,三指搭上他的腕脉,闭目凝神片刻,点头道:“脉象虽弱,但已趋于平稳,内腑震荡之伤需时日调养,外伤已无大碍。年轻人,底子不错。”

“多谢先生救命之恩!”李清河再次道谢,心中对这位墨渊先生顿生好感,同时也更加警惕。这位老者气息深沉,绝非普通医者。

墨渊微微一笑,目光似乎能看透人心:“举手之劳罢了。阿竹说你是采药人,遭遇了意外?”

“是。”李清河垂下眼睑,将之前的说辞重复了一遍。

墨渊静静听着,未置可否,只是淡淡道:“既是如此,便安心在此养伤。我藏书楼虽清贫,但粗茶淡饭尚能供应。待你伤好之后,再做打算不迟。”

李清河心中一动,这正是他目前最需要的——一个安全的藏身之所和恢复的时间。他连忙道:“先生大恩,木河无以为报。岂敢白吃白住?若蒙不弃,木河愿在贵楼做些洒扫整理的杂役,以报收留之恩,也……也好有个落脚之处。”他表现出一种落难之人寻求安身立命的恳切。

墨渊深深看了他一眼,沉吟片刻,道:“我藏书楼以读书修心为主,弟子皆性情淡泊,不喜喧闹。杂役之事,倒也确实需要人手。你若愿意,伤好后便留在外院,负责洒扫庭院、整理书阁外围典籍即可。只是此地清苦,酬劳微薄,你可想好了?”

“愿意!晚辈愿意!”李清河连忙应下,“只求一隅安身,不敢奢求酬劳。”

“如此甚好。”墨渊点点头,对阿竹吩咐道:“阿竹,木河伤愈前,你多照看些。伤好后,带他熟悉外院事务。”

“是,先生!”阿竹高兴地应道。

接下来的日子,李清河便在藏书楼安心住下养伤。藏书楼坐落在一处僻静的山谷中,建筑古朴,多是竹木结构,与黑苗寨的风格迥异,更显清雅。楼中弟子果然如墨渊所说,人数不多,大多身着素衣,举止从容,平日里不是静坐读书,便是打理药圃、修缮古籍,空气中弥漫着一种与世无争的宁静气息。他们的修为普遍不高,甚至有不少人身上几乎没有灵力波动,更像是纯粹的学者。

李清河乐得如此。他谨言慎行,每日按时服药,在阿竹的帮助下慢慢活动筋骨。他仔细观察着这里的一切,发现藏书楼确实如其名,收藏了海量的典籍,不仅限于功法秘籍,更多的是史书、地理志、医药、农事、匠作、乃至琴棋书画等“杂学”,包罗万象。这让他想起了百川书院的文渊阁,但此地的氛围更加纯粹和超脱。

期间,墨渊先生来看过他几次,每次只是简单询问伤势,偶尔聊几句医药或风物,从不探听他的来历,那份宽容和淡然,让李清河既感激又有些愧疚。

半月后,李清河伤势大致痊愈,虽然元气未完全恢复,但已能正常活动。他便正式开始了在藏书楼的杂役生涯。

他的工作很简单:每日清晨打扫外院的落叶和尘埃,擦拭回廊的栏杆;上午和下午各整理一段时间外院书阁的藏书,主要是拂去灰尘,将读者归还的书籍按类归位;傍晚清理药圃的杂草。工作并不繁重,有大量的空闲时间。

他穿着和其他杂役一样的灰色粗布短褂,混迹于楼外,毫不起眼。他做事认真细致,扫地时心神宁静,能让扫帚划过地面的声音自成一种舒缓的韵律;整理书籍时,他会小心翼翼地拂去灰尘,对每一本书都心怀敬意;打理药圃时,他会仔细观察每一株草药的生长状态。他沉默寡言,待人温和有礼,很快便融入了这个安静的环境。

然而,在这份宁静之下,李清河的心并未真正平静。他时刻挂念着黑苗寨的局势,担忧着萨狄、依兰和岩沙的安危,思索着赵汝成和影阁的阴谋。每当夜深人静,他都会悄然运转“养身诀”,滋养受损的经脉和心神,同时更加精微地体会自身“凡尘脉”与周围地脉、草木气息的感应。他发现,在这片宁静的山谷中,地气平和,草木生机盎然,对他的恢复和感悟大有裨益。

他也利用整理书籍的机会,翻阅那些非功法类的杂书,尤其是关于南疆历史、地理和奇闻异事的记载,希望能找到更多关于甲子旧案、赵汝成或者黑苗寨的线索,但收获甚微。这些书籍大多年代久远,记载模糊。

这一日,他正在外院书阁整理一批新送来的地方志残卷,忽然听到两个年轻弟子在一旁低声交谈。

“听说了吗?前几天墨渊先生去后山‘静思崖’闭关了。”

“是啊,先生每次闭关,楼里就更安静了。也不知道先生这次要参悟什么道理。”

“唉,咱们楼啊,什么都好,就是太与世无争了。你看外面那些宗门,打打杀杀,多热闹……”

“嘘!慎言!楼规忘了?修身养性,莫问外事!”

李清河手中动作微微一顿。墨渊先生闭关了?后山静思崖?他心中隐隐觉得,这位深不可测的老者,或许并非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而藏书楼的这份“与世无争”,在这南疆暗流汹涌的背景下,又是否真的能一直维持下去?

他低下头,继续拂去书卷上的灰尘,心中却已泛起波澜。这看似平静的藏书楼,或许也并非世外桃源。而他这个“楼外杂役”,又将在这里迎来怎样的际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