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四合院之何雨柱新生崛起别样人生 > 第82章 歌传邻里(上)

晨光吝啬地挤出云层,灰蒙蒙地涂抹在红星小学斑驳的外墙上。昨日庆典残留的彩纸碎屑,被风卷着,在空荡荡的操场角落里打着旋儿,仿佛昨夜那山呼海啸的掌声与欢呼仍在空气中隐隐震动。布告栏前却已挤满了人,黑压压一片脑袋,踮着脚尖,伸长脖子,目光都聚焦在玻璃橱窗后那张崭新的红纸捷报上。墨迹未干,力透纸背:“本校五年级学生何雨柱,天资颖慧,品学兼优,已于昨日顺利完成毕业汇演,准予毕业。特此通告。”落款处,周维廉的名字签得龙飞凤舞,一股澎湃未尽的热力扑面而来。

“瞧瞧!瞧瞧!”阎埠贵推了推鼻梁上滑下来的旧眼镜,镜片后的小眼睛眯成两条细缝,手指几乎要戳到那张红纸玻璃上,“‘天资颖慧’,‘品学兼优’,瞧瞧周校长这词儿用的!”他啧啧有声,另一只手习惯性地往怀里掏,摸出一个边缘磨损的小记事本和半截铅笔头,嘴里念念有词,“……十一岁……毕业……神童……唔,这得记下来……”铅笔在本子上飞快地滑动,仿佛在核算一笔意外之财。

旁边几位大妈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嗡嗡作响,像一群急于采蜜的蜂。

“可不是嘛!昨儿个那场面,我这心呀,跟着柱子那嗓子,忽上忽下的,就没踏实过!”一个穿着灰布罩衫的大妈拍着胸口,脸膛激动得泛红,“那首‘世界赠予我的’,唱得我这老婆子鼻子都酸了……你说这孩子,心咋那么透亮?”

“人家唱的‘少年中国说’才叫提气!”另一个大妈抢着接话,“我家那混小子,平时油瓶倒了都不扶的主儿,昨晚回来,眼睛亮得跟灯笼似的!一大早就爬起来,嚷嚷着要背书!我寻思着太阳打西边出来了呢!”她说着,自己先忍不住嘿嘿笑起来,满是皱纹的脸舒展得像揉皱的纸被抚平。

这股沸腾的热潮并未被学校的高墙阻隔,它挟裹着清晨的空气,势不可挡地涌入了南锣鼓巷九十五号院。炉子上熬粥的咕嘟声、扫院子的沙沙声、赶着上班的匆忙脚步声里,都掺进了一种崭新的、热切的议论。

易中海正蹲在自家门槛外的小板凳上,慢条斯理地刮着胡子。清水盆搁在脚边,镜子斜倚着门框。老伴儿拿着一块拧干的湿布巾,站在一旁,絮絮叨叨:“老易,你听听,满院子都在说柱子呢!这孩子……天上的文曲星下凡了吧?你说咱家选择东旭……”她说着,声音低了下去,眼神复杂地瞟向自家窗户——贾东旭正没精打采地扒着窗框朝外看,一脸被比下去的不服气。

“东旭!”易中海停住剃刀,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份量,“东旭啊!柱子年纪比你小好几岁,人家那是真本事!光眼馋没用,得下苦功夫学!”他下巴上还沾着一点肥皂沫,眼神却锐利得像刀子,直戳贾东旭的心窝。贾东旭的脸瞬间涨得通红,猛地缩回了脑袋,窗户“砰”一声被他用力关上,震得窗棂簌簌落灰。

这声响动清晰地传到了房里。贾张氏端着个豁了口的粗瓷碟子,里面几片腌咸菜疙瘩散发出浓重的盐卤味儿。她撩着眼皮,狠狠剜了一眼易家紧闭的窗户,嘴里小声嘟囔:“嘁!显摆啥?不就唱了两嗓子?能当吃还是能当喝?有能耐考个状元回来瞧瞧……”她把咸菜碟子往窗台上一墩,发出沉闷的磕碰声。目光不由自主地,又飘向了中院那扇安静的门——何雨柱家。“神童?哼,捧得越高,摔得越惨……”她撇撇嘴,扭身回屋,动作带着一股说不出的酸涩僵硬。

许大茂的父亲正弓着腰,在自家屋门口鼓捣他那台宝贝似的旧收音机。粗粝的手指小心翼翼地拧着调频旋钮,喇叭里先是发出一阵刺耳的电流噪声,接着断断续续的人声和音乐跳了出来,像是信号在努力穿透厚重的云层。昨天的广播节目重播开始了。许父全神贯注,耳朵几乎贴到了喇叭口的金属纱网上。

“……昨日红星小学毕业汇演盛况空前……该校年仅十一岁的天才学子何雨柱同学,以其原创歌曲‘世界赠予我的’与‘少年中国说’,震撼全场……”播音员清晰圆润的声音,伴随着滋滋的背景杂音,顽强地钻了出来。

“来了来了!”许父猛地直起身,脸上放出光来,他冲着屋里喊,“孩儿他妈!快出来听!广播里又提柱子了!”屋里应了一声,脚步声踢踢踏踏地响起。

这声音不大不小,恰好钻进每个人的耳朵里。阎埠贵的笔尖在本子上顿了一下,随即更加飞快地记录起来。易中海刮胡子的手停住了,侧耳听着。连贾张氏那扇紧闭的窗,也悄然无声地推开了一道窄缝。整个四合院,如同被一根无形的线串了起来,屏息等待着广播里的那个名字,等待着那份再次被放大的、属于这个院落的荣光。

广播里,播音员那训练有素的声音停顿了片刻,似乎在酝酿某种更大的情绪:“……下面,让我们一起重温何雨柱同学昨日演唱的原创新歌片段:‘少年中国说’!”

短暂的空白后,一股磅礴的力量穿透了收音机喇叭的物理限制,瞬间灌满了整个院落。那歌声,并非来自昨夜舞台上的麦克风,而是经过电波的摩擦与损耗,带着独特的嘈杂底噪,却反而增添了一种奇异的穿透力。那是何雨柱清亮而充满少年意气的声音,每一个字都像被淬炼过,带着金属般的质地和火焰般的温度: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歌声在清晨的空气中回荡,撞在斑驳的墙壁上,越过低矮的房檐,钻进每一扇敞开的门扉。阎埠贵捏着铅笔的手指微微颤抖,忘了记录。易中海放下剃刀,望着声音传来的方向,眼神里有震动,有欣赏,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对自家不成器儿子的深重叹息。扫院子的半大孩子停了手中的动作,茫然地仰着头,似乎不明白这陌生的诗句,却又被那股气势莫名攥住了心魄。连趴在窗缝后的贾张氏,脸上的刻薄也凝固了一瞬,只余下空洞的愕然。

许大茂父亲家门口,那台旧收音机成了临时的圣坛。许父下意识地又想去拧调频旋钮,想把那被杂音切割得有些断续的歌声收得更清晰些,手指伸到一半,却又停住了。他怕稍一挪动,这奇迹般重现的声音就会消失不见。他只能屏住呼吸,让那激越的词句裹挟着电流的滋滋声,一遍遍冲刷耳膜:

“……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歌声戛然而止,被一段激昂的配乐取代。小小的院落却陷入了一种奇异的寂静。空气仿佛凝固了片刻,所有人都被那短短几十秒的歌声摄住了魂魄,沉浸在那超越年龄的壮阔胸襟和凌云之志中。直到广播里开始播放下一则新闻,播报着某个遥远地方的生产喜讯,人们才如梦初醒。

阎埠贵低下头,看着小本子上只写了半行的字迹,摇头失笑,默默把本子揣回了怀里。易中海拿起湿布巾,重新仔细擦拭下巴上残余的肥皂沫。贾家那道窗缝,悄无声息地合拢了。

南锣鼓巷的平静表皮之下,一股灼热的暗流正裹挟着“神童何雨柱”的名字,汹涌地奔流向城市的每一个角落。红星小学那场毕业汇演的回响,在声波与口耳相传的双重加持下,发酵成了一股无法忽视的声势。

而此时,在远离京城喧嚣的某处,一座戒备森严、格局宏大的院落深处,空气里弥漫着挥之不去的烟火气和顶尖食材汇聚的醇厚底蕴。巨大的不锈钢操作台光可鉴人,映照出忙碌的身影。这里是国宴厨房的心脏地带。

何大清,腰板挺得笔直,一套雪白挺括的厨师服浆洗得一丝不苟,此刻却沾染着几点醒目的鲜红——那是来自北方冻湖的顶级鲤鱼刚被剖开时溅起的血点。他左手稳如铁钳般扣住滑腻的鱼身,右手那把特制的柳刃刀薄如蝉翼,手腕灵活地一抖一剔,细密的刀光闪过,一片片近乎透明的鱼片如花瓣般整齐落下,薄得能透出砧板上木纹的肌理。四周是学徒们屏息凝神的注视,只有刀刃接触砧板时细微连绵的“唰唰”声,以及远处灶台上沸水翻滚的咕嘟声。

一个年轻徒弟,脸上冒着汗,脚步放得极轻,挨着墙根蹭到何大清附近摆放料头的长桌旁,手里捏着个小巧的半导体收音机,声音压得极低:“……听众朋友们,现在插播一条我们收到的特别点播……昨日在红星小学毕业汇演上引发巨大轰动的‘少年中国说’,词曲作者及演唱者,正是我们不久前播报过的‘红星神童’何雨柱同学……应广大听众强烈要求,下面我们完整播放由何雨柱同学亲自演唱的这首歌……”

那刻意压低的广播声,在异常安静的厨房里,竟显得格外清晰。年轻徒弟紧张地瞟了一眼师父专注的侧脸,手心里全是汗。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

当何雨柱那熟悉却又遥远、此刻经由电波传递更添几分金石之音的歌声,清晰地穿透操作台的金属冷光和蒸腾的水汽,钻进何大清耳朵里时,他那行云流水般的刀工,猛然顿住了。

柳刃刀的刀尖悬在鱼脊上方,微微颤抖。映着灯光,能看到何大清宽阔的肩膀骤然绷紧,像一张拉满的弓弦。那声音,是他血脉的延续,是他种下的种子破土而出的清啸!他猛地吸了一口气,厨房里混杂的浓郁香气似乎在这一刻失去了所有的味道。

周围几个敏锐的年轻学徒立刻捕捉到了师父这极其罕见的失态,纷纷停下手中活计,交换着惊疑不定的眼神。何大清在厨房里是绝对的权威,是山一样稳重、铁一样严苛的存在。他手中那把刀,几十年如一日,稳得能切出穿针引线的豆腐丝,何曾有过这样的停顿?

广播里的歌声还在继续,少年意气风发,如旭日喷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每一个字都像重锤,敲在何大清那颗被烟火气和常年分离磨砺得坚硬无比的心上。一股滚烫的、混杂着狂喜、骄傲、愧疚和无尽思念的情绪,如同厨房里最猛烈的灶火,猝不及防地在他胸腔里轰然炸开。

“啪嗒”。

一滴温热的液体猝不及防地脱离了控制,砸落在光洁如镜的不锈钢操作台上,溅开一小朵不起眼的水花。紧接着,第二滴、第三滴……水珠顺着何大清紧绷的下颌线滑落,滴答作响,在那片映着冰冷金属光泽的台面上,晕开一小片模糊的水渍。

他没有抬手去擦,只是死死盯着砧板上那条被片开一半的鲤鱼。鱼眼空洞地望着天花板,残留的神经让尾鳍还在轻微地抽搐。握着刀柄的手指,指节因为过度用力而泛出骇人的青白色,微微颤抖着,像是在极力压制着什么即将迸裂开来的东西。

“师父……”离他最近的徒弟,一个老实巴交的小伙子,小心翼翼地上前半步,声音带着惶恐。他从未见过师父流泪。

这一声轻唤像是一根针,刺破了那层紧绷到极致的膜。何大清猛地一闭眼,再睁开时,眼底翻涌的激烈情绪已经被强行压下,只余下深不见底的幽暗和一片骇人的赤红。他喉头剧烈地滚动了一下,发出一声压抑沉闷的、如同野兽受伤般的低吼。下一瞬,那只青筋暴突、布满厚茧的右手,握着那柄曾为无数国宴雕琢过珍馐的柳刃刀,带着一股狂暴的、无处宣泄的力量,狠狠一刀剁了下去!

“哐!”

刀刃并非砍向鱼肉,而是重重地劈在了坚硬厚实的松木砧板边缘!一声巨大刺耳的钝响,震得整个操作台都嗡嗡作响。厚厚的砧板被生生劈开一道深达寸许的狰狞裂口,木屑四溅!那把千锤百炼的刀,刃口瞬间崩开一个米粒大小的豁口,刀身兀自震颤不已,发出绝望的悲鸣。

周围的学徒们如同被施了定身法,全都僵在原地,脸上血色尽褪,目瞪口呆地看着那深陷在砧板里的刀,看着师父那只依旧死死握住刀柄、骨节几乎要刺破皮肤的手,恐惧如同冰冷的潮水将他们淹没。厨房里陷入了死一般的沉寂,只有远处开水翻滚的咕嘟声,单调而固执地响着。

半晌,何大清才缓缓地、极其缓慢地松开了握刀的手。刀柄上留下了他深陷的指印。他抬起袖子,胡乱地在脸上用力抹了一把,动作粗鲁得近乎凶狠,仿佛要擦掉的不是泪水,而是某种不堪回首的印记。他深吸一口气,再吐出来时,声音已经恢复了惯常的沙哑和低沉,但那沙哑里带着一种刮擦铁锈般的粗砺感:

“都愣着干什么!手上的活儿都停了?准备开国宴呢还是等着喝西北风?!”

他看也不看那报废的刀和崩裂的砧板,仿佛刚才那石破天惊的一刀从未发生。目光沉沉地扫过噤若寒蝉的学徒们,最后落在那条只剩半边身体的鲤鱼上。

“小王,”他点名刚才出声的徒弟,声音不容置疑,“把这条鱼收拾了。剩下的,按原定计划,备料!”

说完,他竟真的转身,走向水槽,拧开冰冷的水龙头,捧起刺骨的凉水,一遍遍地浇在自己脸上。水流顺着他刚硬的颊线淌下,带着未曾完全拭去的湿痕。没人敢问他要去做什么,也没人敢去碰那块开裂的砧板和豁了口的名刀。只有广播里那首属于他儿子的歌,早已不知在何时,悄然停止了。

午后的阳光慵懒地穿过糊着高丽纸的窗户格子,在何家小屋的水泥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空气里浮动着细微的尘埃,带着一种近乎凝固的宁静。昨夜庆典的喧嚣和清晨巷陌间的惊叹,仿佛被这道薄薄的门板隔绝在了另一个世界。

屋子正中,何雨柱盘腿坐在一张低矮的小板凳上,面前摊开的正是他那本厚厚的高中数学习题集。纸页微微泛黄,密密麻麻写满了演算的痕迹和层叠的批注,墨色深深浅浅,记录着远超同龄人数倍的心血。然而,此刻他的注意力全然不在那些复杂的公式和几何图形上。他低着头,视线温柔地落在趴在自己腿上的一个小小身影上。

那是他1岁的妹妹,何雨水。小家伙穿着洗得发白的碎花小棉袄,软软的头发扎成两个细弱的小揪揪,像两棵刚冒头的嫩草。她正全神贯注地对付着哥哥递给她的一张空白草稿纸。小胖手笨拙地攥着一小截铅笔头,在纸上奋力地划拉着。与其说是在写字画画,不如说是在进行一种充满原始热情的“破坏”。纸面很快被戳出无数个小洞,又被用力涂抹成一团团乌黑的墨疙瘩。她嘴里还咿咿呀呀地给自己配着音,小脸因为使劲而憋得通红,鼻尖上沁出细密的汗珠。

“雨……水……”何雨柱故意放慢了语速,指着妹妹胡乱涂抹的“作品”,又指指她的小鼻子,耐心地引导着,“这是谁呀?这是雨水,对不对?”

小雨水抬起沾了点铅笔灰的小脸,眨巴着乌溜溜的大眼睛,懵懂地看着哥哥,然后咧开嘴,露出几颗小米粒似的乳牙,发出一个含糊不清、奶声奶气的音节:“哥哥……哥……”

何雨柱忍不住笑了出来,胸腔微微震动。他伸出手指,轻轻刮了一下妹妹的小鼻头:“小笨蛋,是雨水!哥是柱子!”

“哥哥……”小雨水固执地重复着,似乎觉得这个发音格外有趣,咯咯地笑起来,小手一扬,那截被她摧残得短短的铅笔头“啪嗒”一声掉在地上,滚到了桌子底下。她立刻扭动着小身子,就要挣脱哥哥的怀抱去追铅笔。

“别动别动,哥给你捡。”何雨柱连忙稳住她,俯下身去够桌底的铅笔,兄妹俩人开心而欢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