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四合院之何雨柱新生崛起别样人生 > 第74章 灵泉育种

四合院之何雨柱新生崛起别样人生 第74章 灵泉育种

作者:米鬻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1 08:45:53

推着载有熟睡妹妹的婴儿车回到熟悉的四合院,何雨柱轻手轻脚地将妹妹抱回小床安顿好。看着小家伙恬静的睡颜,他心中充满了收获的满足感。然而,还有一件更重要的事等着他去做——那包得来不易的人参种子。

他闪身进入空间。温暖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黑土地散发着泥土的芬芳,旁边清澈的灵泉水汩汩流淌,泛着淡淡的、肉眼难以察觉的莹润光泽。何雨柱深吸一口气,来到灵泉边,小心翼翼地拿出那个用油纸包裹了好几层的小包。

他一层层揭开油纸,露出了里面那二三十粒干瘪、呈淡黄褐色的小小种子。它们看起来毫无生气,仿佛已经沉寂了太久。何雨柱的心也悬着,不知道灵泉是否真的能唤醒它们沉寂的生命力。

他找了一片干净的叶子,舀起一小捧清凉透彻的灵泉水,将人参种子一颗颗轻轻地放入水中。奇迹般的景象发生了:那些干瘪的种子接触到灵泉水的瞬间,仿佛久旱的旅人遇到了甘霖,表面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得润泽饱满起来!原本深深的褶皱开始舒展,颜色也从枯槁的褐色逐渐向富有生机的黄白色转变。短短几分钟内,这些种子仿佛脱胎换骨,焕发出一种内敛而蓬勃的生命之光!

何雨柱抑制住内心的激动,按照之前整理土地时规划好的区域——那片光线和土壤湿度都感觉最适宜的区域,用削尖的小木棍在松软的黑土地上戳出一个个浅浅的小坑。他屏住呼吸,用指尖极其轻柔地将每一粒浸泡过灵泉、焕然一新的人参种子放入坑中,再小心翼翼地用细土覆盖。整个过程,他专注得如同在进行某种神圣的仪式。

“灵泉水果然神奇……希望你们都能顺利发芽长大。”何雨柱在心中默默祝愿。看着那片被精心播下希望的土地,他充满了期待。

晚餐的暖意与母亲的喜悦

刚退出空间没多久,门外就传来了熟悉的脚步声和钥匙串的轻响。母亲林若心下班回来了,脸上带着显而易见的轻松和笑意。

“娘,回来了。”何雨柱迎上去接过她的布包。

“哎,回来了。”林若心看到灶台上盖着的饭菜,笑容更深了,“柱子,饭都做好了?真能干!”

“嗯,蒸了白面馒头,炒了个土豆丝,还有早上剩的粥热了热,拌了个黄瓜。”何雨柱一边麻利地摆碗筷一边说。

“够了够了,比妈在食堂吃得好!”林若心洗了手坐下,拿起窝头咬了一口,看着儿子,忍不住分享今天的喜悦:“柱子,娘今天可算是扬眉吐气了!”

“哦?怎么了娘?”何雨柱笑着问,给母亲夹了一筷子土豆丝。

“还不是多亏了你!”林若心眼睛亮晶晶的,“你之前教娘的那些记账的法子,娘今天全用上了!月底盘库对账,以前是最头疼的时候,算盘珠子拨得冒火星子都怕出错,今天娘按你教的那种表格一画,数字一填,再那么一算,哎哟,又快又清楚!连张会计(她的直属领导)都过来看,夸我这个法子好,省时省力还不出错,说要把我这法子推广推广呢!”她的语气里充满了自豪和喜悦,“今天一天都觉得特别顺,事情都提前做完了,肩膀都不那么酸了!”

看着母亲因为工作顺利而容光焕发的脸,听着她言语间流露出的骄傲和感激,何雨柱心里比喝了蜜还甜。没有什么比看到自己所学能真正帮到最亲的人更让人满足的了。他笑着给母亲添了半碗粥:“娘,您本来就很能干,我就是给您搭把手。”

“你这孩子,嘴巴越来越甜了!”林若心笑得合不拢嘴,一天的疲惫似乎在这顿简单却温馨的晚餐和儿子的肯定中烟消云散。明亮的灯光下,简陋的饭桌旁,母子俩的笑脸洋溢着平凡的幸福。

夜深人静,妹妹早已进入梦乡,发出均匀细小的呼吸声。隔壁屋的母亲也熄了灯。何雨柱躺在自己的小床上,窗外月色如水,流淌在窗棂上。他闭上双眼,意识无比清晰地沉入那片属于他的神奇空间之中。

空间里依旧恒定着舒适的温度和光线。何雨柱没有去查看人参种子(他知道催生需要时间,不想拔苗助长),而是径直走向那排仿佛无穷无尽的书架。

他的意念集中起来:“我需要最系统、最权威的现代医学书籍,从基础解剖学、生理学开始,到病理学、药理学、内科学、外科学、诊断学……”

随着他的意念流转,书架仿佛拥有了生命,一本本厚重、崭新的书籍如同被无形的手抽出,排列在他意识体面前的“虚空”中:

《格氏解剖学》(Gray's Anatomy) - 图文并茂,精细入微的人体结构图谱与解析。

《盖顿生理学》(Guyton and hall textbook of medical physiology) - 系统阐述人体各系统功能的经典巨着。

《罗宾病理学基础》(Robbins basic pathology) - 深入浅出地阐明疾病发生的机制与形态变化。

《古德曼吉尔曼治疗学的药理学基础》(Goodman & Gilman's the pharmacological basis of therapeutics) - 详述药物作用原理与应用。

《哈里森内科学原理》(harrison's principles of Internal medicine) - 内科领域的权威百科全书。

《克氏外科学》(Schwartz's principles of Surgery) - 外科手术理论与实践的基石。

《诊断学:病史采集与体格检查》(bates' Guide to physical Examination and history taking) - 临床诊断的起点。

……

不仅仅是这些基石般的教材,更有大量权威期刊文献、经典病例分析汇编、精密的解剖图谱电子影像(在空间中呈现出高清三维立体效果)……浩如烟海,却又分门别类,清晰有序。

何雨柱的“意识体”如同一个永远不会疲倦、容量无限且检索速度超绝的生物计算机。他“翻开”第一本书:《格氏解剖学》。那复杂精妙的人体结构图——每一块骨骼的名称、形态、关节面;每一条肌肉的起止点、功能、神经支配;每一条血管的走行、分支;每一条神经的路径、支配区域……所有图文信息瞬间涌入脑海,清晰无比,深刻烙印,仿佛他亲手解剖过无数次,又仿佛这些知识天生就是他记忆的一部分。过去需要耗费数月甚至数年死记硬背的知识体系,此刻在高度集中的意识体和空间加持下,几乎是在“浏览”的瞬间就被彻底理解、吸收、融会贯通!

接着是《盖顿生理学》:心脏每一次跳动的电生理机制是什么?氧气如何在肺泡与血液中进行交换?肾脏如何精密地过滤血液、调节水盐平衡?神经冲动如何在神经元之间传递?……这些动态的生命过程,不再是枯燥的文字描述和公式,而是在他脑海中形成了生动、流畅、动态的模型,每一个环节的因果关系、调控机制都了然于胸!空间的“过目不忘”和“深度理解”能力,让他迅速跨越了知识积累的门槛,直接触摸到了医学的本质。

一本又一本,从基础到临床,从理论到实践。何雨柱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如饥似渴。他体会着现代医学建立在实证基础上的严谨逻辑和精妙观察。药理学让他明白了药物如何在分子层面发挥作用以及潜在的副作用;病理学揭示了疾病在细胞和组织水平上的改变;内科学、外科学则将基础知识与复杂的临床决策紧密结合起来。大量的病例分析如同身临其境地参与会诊,锻炼着他的临床思维能力。

更让他惊喜的是,空间中似乎存在着某种难以言喻的“整合”能力。当他同时“翻阅”现代解剖图谱和《黄帝内经》中关于经络脏腑的论述时,一些过去看来玄奥模糊的描述,竟能与现代解剖生理学的某些发现隐隐呼应、相互印证。虽然二者的理论体系截然不同,但这种跨时空的“对照”和“启发”,让他对“人体”这个精妙整体的理解,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他知道,这并非简单的知识堆砌,而是在空间神奇力量加持下,自身“神识”(或者说高度敏锐集中的意识感知力)对知识本质的深刻洞察和融会贯通。

时间在空间中仿佛失去了意义。当何雨柱的意念从最后一本厚厚的《实用临床诊断思维》中抽离时,浩瀚磅礴的现代医学知识体系,已经如同坚实的骨架与脉络,深深烙印在他的意识最深处。无数疾病的机理、诊断的思路、治疗的原则、药物的选用,都已了然于心。

“呼……”何雨柱的意识回归身体,缓缓睁开眼睛。窗外月色依旧,夜色深沉。他轻轻活动了一下手指,感受着身体的存在。

此刻,他的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笃定和自信:

基础夯实:从细胞到系统,从正常生理到异常病理,整套现代医学的理论根基已无比牢固。

知识贯通:各学科知识不再是孤岛,而是形成了完整、相互印证的知识网络,临床思维框架已然建立。

对照印证:对中医经典的理解也因现代医学的参照而更加深刻,隐隐看到了中西医在某些层面殊途同归的可能。

感知优势:结合自身远超常人的敏锐感知力(神识),他确信自己在观察、分析、判断病情方面,具备了超越大多数普通医生的潜力。

“现在,只差实践了……”何雨柱低语,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光芒。书本的知识已然化为己用,下一步,就是如何将这些知识,在现实中转化为治病救人的真实本领。他闭上眼睛,带着对明日、对未来无限的憧憬和跃跃欲试的期待,沉入了宁静的梦乡。空间中那片播下人参种子的土地,在静谧的夜色里,仿佛也隐隐萌动着生发的力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