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夕阳,将青风城染成一片温暖的橘红,暮色四合,凉风卷起几片枯叶,打着旋儿掠过空旷的街道。城西那座破败的庙宇,在余晖中拉出长长的影子,像一个沉默的老者,斑驳的墙壁映着最后的光晕,无声地见证着即将到来的离别。
凌云站在破庙中央,环顾着这个他住了近一年的地方。空气中弥漫着尘土与干草混合的气息,还有一丝若有若无、早已淡去的花香。他深深吸了一口气,目光缓缓扫过每一个角落。
墙壁上,还插着几支早已干枯的花——那是卖花女日复一日、风雨无阻送给他的,他舍不得扔,便细心地将它们插在墙缝里,如今虽已失去生机,褪尽了颜色,却依旧倔强地立着,能让人清晰想起那些带着淡淡花香的、微凉的清晨。
角落里,堆着他整理好的一个小小的包袱,捆扎得十分仔细。包袱皮是块洗得发白的粗布。里面只有几件叠得整整齐齐的换洗粗布衣服,一把磨得发亮的铁钩(他清理渠沟赖以生存的工具,如今也成了念想),还有那锭被赵虎恶意扔在泥水里、他后来默默捡起洗净、擦拭过无数遍的银子——他没花,一直贴身藏着,想留着做个纪念,记住这世间的冷暖。
地上的稻草被他仔细捆得整整齐齐,码放在一边。那张他亲手搭的小木板床,更是被擦拭得干干净净,几乎能映出人影。他将破庙里的灰尘细细扫了一遍又一遍,连神像底座下那些积年的、蛛网密布的角落,都耐心地用树枝一点一点拂去了。
这里简陋、破败,甚至曾让他觉得屈辱和绝望,寒风从破损的窗棂和门缝里灌入,冻得人彻骨难眠。
但此刻,每一寸角落,每一道缝隙,都充满了沉甸甸的、无法割舍的回忆。指尖拂过冰凉的墙壁,仿佛还能触碰到往昔的温度。
他在这里冻醒过无数次,蜷缩着熬过长夜;在这里饿得前胸贴后背,只能靠清水和墙角野菜果腹;在这里被地痞砸过、辱骂过,尝尽了世态炎凉;也正是在这里,在某个寂静无声的夜晚,他第一次重新感受到了体内那微弱却真实的灵气流动。
这里是他的“红尘炼狱”,煎熬着他的身心;却也是他真正的“重生之地”,磨去了浮躁,铸就了筋骨。
“该走了。”
凌云低声对自己说,声音在空旷的庙宇里显得格外清晰,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怅然,像投入湖面的石子,漾起涟漪,但更多的是一种沉淀后的、平静的坚定。这坚定如同磐石,压下了所有的不舍。
突破炼气一层已经过去三天了。
这三天里,他独自一人,在破庙中静坐,反复咀嚼着过去,更思考着未来的路该如何去走。
青风城很好,这里有卖花女纯净的善意,有老李、王婶他们朴实的尊重,有他重新扎根、汲取养分的土壤。这座小城给了他喘息的空间,也给了他重新站起来的勇气。
但他知道,自己不能永远留在这里。舒适会消磨意志,安稳并非所求。
他体内的九窍玲珑心只松动了一处,修炼之路刚刚重启,道阻且长;他还不知道当年被逐出青云宗的真相,那像一根刺扎在心底,不知道玄阳子师父如今如何,不知道陈默、石磊那些故人境况;更重要的是,他想看看,除了青风城的方寸之地,这广阔的天地,还有怎样壮丽的风景,怎样玄妙的道途等待探索。
他不再是那个被仇恨蒙蔽双眼、一心只想复仇、夺回昔日地位和荣光的凌云了。青风城的泥土洗净了他的戾气。
但他也不能安于现状,就此沉溺于这份平静。修行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在青风城的磨砺,让他深刻明白了“根基”的重要性——不仅是修炼的根基,灵气运行的路径,更是心性的根基,那份在凡俗烟火中淬炼出的坚韧与平和。如今,这份根基已稳,他该带着这份在凡俗中重塑的心态与认知,去更广阔的天地里,继续锤炼自己的道心,攀登更高的山峰。
他拿起那个小小的包袱,掂了掂,分量很轻,却承载着过往。最后深深看了一眼这破败却亲切的庙宇,仿佛要将它的模样刻进心底,然后,他决然地转身,走了出去,脚步踩在枯叶上,发出沙沙的轻响。
第一站,是城南的花摊。
卖花女正蹲在地上,小心翼翼地用湿润的旧布包裹着几株刚从城郊采来的、还带着泥土芬芳的野菊。她的辫子上,依旧别着一朵小小的、不知名的紫色小花,夕阳的金辉落在她专注而认真的侧脸上,柔和得像一幅静谧的画。
听到熟悉的脚步声由远及近,她抬起头,看到是凌云,脸上立刻绽放出灿烂如阳光的笑容:“凌大哥,你今天……” 她的声音轻快。
话说到一半,她的目光落在了凌云肩上那个显眼的包袱上,脸上的笑容如同被风吹过的烛火,慢慢凝固、黯淡下去,眼神里涌上一丝猝不及防的疑惑和浓得化不开的不舍。
“小花。”凌云走到她面前,声音放得很轻,带着歉意,“我要走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