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荒的古战场遗迹总带着一股挥之不去的死寂。凌云牵着瘦马走在断壁残垣间,脚下的碎石每踏一步都发出“咯吱”的轻响,像是在叩问这片土地沉睡的过往。这里距离黑石城已不足百里,是他与周猛约定会合的最后一段路程,却因一场突如其来的沙暴,偏离了原定路线,误入了这片鲜有人至的遗迹。
“不对劲。”凌云勒住马缰,眉头微蹙。九窍玲珑心在胸腔中微微震颤,感知网如同细密的蛛网,捕捉到遗迹深处传来的一缕微弱却异常精纯的灵力——那不是妖兽的凶戾之气,也不是散修的驳杂灵力,而是带着一种古老、沧桑的气息,像是封存了千年的陈酿,虽淡却醇。
他翻身下马,将瘦马拴在一根半截的石柱上,腰间的尘凡剑轻轻晃动,剑鞘上的粗布与风摩擦,发出细微的声响。周身的灰褐色“尘雾”缓缓散开,如同水流般渗入地面,顺着灵力波动的方向延伸——这是《尘心诀》小成后独有的感知方式,能借助“尘”的包容性,捕捉到寻常修士难以察觉的灵力轨迹。
顺着“尘雾”的指引,凌云穿过一片布满箭镞的土坡,绕过一座坍塌的石塔,最终在遗迹中央的一处凹陷地停下。凹陷地的地面覆盖着厚厚的黄沙,只有一块青黑色的石板露出一角,石板上刻着模糊的符文,正是那缕精纯灵力的源头。
“是古修士的洞府入口。”凌云蹲下身,指尖拂过石板上的符文。符文的线条古朴而晦涩,与他在葬仙渊底见过的残阵符文有几分相似,却更加复杂,显然出自高阶修士之手。他能感觉到,石板下方笼罩着一层微弱的禁制,虽历经千年,却仍在缓慢运转,守护着下方的空间。
没有贸然破坏,凌云将九窍玲珑心的感知推到极致。符文的流转轨迹在他识海中缓缓展开,如同一条蜿蜒的河流,而禁制的薄弱点,便在符文交汇的“河口”处——那里的灵力波动最为平缓,是突破的最佳位置。
“尘雾,散。”
低喝一声,周身的“尘雾”瞬间凝聚成数道细长的气流,如同探针般刺入石板上的符文缝隙。气流没有强行冲击,而是顺着符文的流转方向缓缓渗透,如同水流浸润土壤,一点点瓦解禁制的韧性。这是他三年来破解七处险地总结出的经验:越是古老的禁制,越忌讳蛮力,唯有顺应其韵律,才能以最小的代价突破。
半个时辰后,石板上的符文忽然闪过一道微弱的青光,随即“咔嚓”一声轻响,整块石板缓缓向下沉降,露出一个黑黝黝的洞口。洞口内传来一股潮湿的气息,混杂着淡淡的腐朽味,却丝毫掩盖不住那缕精纯灵力的源头——此刻,那股灵力比之前更加清晰,甚至能隐约感觉到其中蕴含的意识波动。
凌云没有立刻进入,而是取出火折子点燃,扔入洞口。火折子的光芒在黑暗中缓缓下落,照亮了一条陡峭的石阶,石阶两侧的墙壁上刻满了同样的古符文,只是大多已经剥落,只剩下残缺的印记。
握紧尘凡剑,凌云纵身跃入洞口。石阶陡峭而湿滑,每一步落下都能听到回声,仿佛在空旷的洞府中响起的叹息。他的动作轻盈而谨慎,“尘雾”在周身凝聚成薄薄的护盾,以防暗处的陷阱——古修士的洞府往往伴随着防护措施,哪怕禁制已破,也可能残留着致命的机关。
沿着石阶下行约莫百丈,前方终于出现了光亮。那是一间宽敞的石室,石室的墙壁上镶嵌着几颗早已失去光泽的夜明珠,勉强照亮了室内的景象:石室中央摆放着一座残破的丹炉,炉身布满裂痕,炉底的灰烬早已冷却;左侧的石台上散落着几卷腐朽的玉简,轻轻一碰便化作飞灰;右侧的石壁下,则放着一具盘膝而坐的枯骨,枯骨的手指上戴着一枚淡金色的戒指,正是那缕精纯灵力的真正源头。
凌云的目光落在枯骨手指的戒指上。戒指呈淡金色,表面没有任何纹饰,却散发着温润的光泽,与他感知到的灵力波动完全吻合。更让他在意的是,戒指周围萦绕着一缕淡金色的光点,光点如同萤火虫般缓缓跳动,其中蕴含的意识波动,正是来自这缕光点。
“这不是普通的灵戒,是……元婴残片?”
心中一动,凌云缓步走到枯骨旁。他曾在青云宗的典籍中见过记载:元婴修士在身死道消前,若有强烈的执念,可将元婴的一部分意识与灵力封存在器物中,形成“元婴残念”,虽无法再修炼,却能保留部分记忆与力量,存续千年之久。
没有贸然触碰戒指,凌云将一丝“尘雾”缓缓探向那缕淡金色光点。“尘雾”的包容性在此刻发挥了作用,光点没有抗拒,反而如同遇到同源之物,缓缓融入“尘雾”,顺着气流,涌入凌云的识海。
就在光点进入识海的瞬间,无数破碎的画面如同潮水般涌来——
画面一:闭关密室
淡金色的灵力在密室中流转,一名身穿紫袍的修士盘膝而坐,头顶悬浮着一颗三寸大小的淡金色元婴,元婴的面容与枯骨有七分相似,眼神中带着对境界的渴望。密室的石壁上刻满了“聚灵阵”,无数灵气如同溪流般汇入紫袍修士体内,元婴的光芒愈发璀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