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甄嬛传之宜修重生出阁前 > 第81章 华妃讨封

新帝继位,百废待兴,为了不给八爷党诟病他的机会,雍正在前朝忙的连轴转,以隆科多,年羹尧,岳钟琪为代表的新帝派在前朝逐渐崭露头角。

雍正元年夏,时任川陕总督的年羹尧向皇上提出了“耗羡归公”的建议(历史上是在康熙年间提的,但此时老康提前见来来去了,这一建议就提给了老四)

起因是年羹尧发现地方官在征收钱粮时会以耗损为由多征钱银,官员更是借此从中任意侵贪,成为官场心照不宣的陋习。

年羹尧提出此等建议,即在事实上认定州县官在正税之外加派给百姓的“火耗”为合法,但限定其比例,以免基层官员横征暴敛,再将这笔收入上解京城,充作国库,弥补战事造成的国库亏空。

皇帝随即采纳了年羹尧的建议,将火耗收入统一上缴国库,并按官职高低、事务繁简、用度多寡发放养廉银,以此来补贴官员的生活费用,减少他们的贪污机会。这项国策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百姓的额外负担,增加了外官的饷银,百姓无不欢欣雀跃,皆赞当今皇上爱民若子,是个贤德的明君。

只是百姓安稳平静的日子过了还不到一年,青海又发生动乱了。

策妄阿拉布坦公然支持罗卜藏丹津在青海发动叛乱,八爷党趁机鼓吹大将军王允禵在时青海战事早已平息,如今主帅被拘寿皇殿,如此良将之才被埋没,实属暴殄天物,暗指当今皇帝为一己之私而罔顾国家之大义,鼓动群臣上奏请旨放出大将军王允禵,让其为国效力。

雍正对此不予理睬,直言道:“我大清忠臣良将颇多,十四皇子允禵居心不正,不足以领兵西北,若放虎归山岂非陷大清于内忧外患之险地。”

廉亲王步步紧逼“可皇上如今已无良将可用,大将军王乃先帝敕封,又熟悉青海事务,为何不可用?难道皇上是不信任先帝吗?”

“谁说我大清无良将可用?臣年羹尧这不是来了吗?”

一声铿锵有力的声音划破寂静的大殿,受命暗中回京的川陕总督年羹尧站在了大殿之上。

“臣川陕总督年羹尧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亮工快快起身。”雍正笑道。

“臣愿前往西北,将叛乱的乱臣贼子一举擒获,保大清无忧!”

雍正发出上谕:“好!亮工既有此心,朕便允亮工接任抚远大将军之职,总督各军,驻西宁坐镇指挥平叛。若有调遣军兵、动用粮饷之处,着边防办饷大臣及川陕、云南督抚提镇等,俱照亮工办理,年卿至今起总揽西北一切事务,将军延信及云、贵、川的地方官员均要秉命于年卿。”

“臣,谢吾皇信任,臣,必不负君。”

至此,八爷党再次偃旗息鼓,暗中窥探局势。

年羹尧到西宁后,罗卜藏丹津趁大军未集,率军偷袭直取西宁,年羹尧率左右数十人坐于城楼上,毫不慌张。罗卜藏丹津以为是唱空城计,率军引退。

年羹尧逐令兵进攻敌军大本营,敌军认为年羹尧兵少,未驱主力反攻,而是让卓子山土番当先锋,年羹尧见状当即下令推出隐于山上的红衣大炮,一时间万炮齐发,土番先锋死者无数。随后岳钟琪后援兵至,与年羹尧汇合后直攻敌军主营,罗卜藏丹津见无胜算,随即败逃,路上再次遇流兵,最后仅剩百人护其逃走。

年羹尧见状再下军令,命诸将“分道深入,捣其巢穴”。

各路兵马遂顶风冒雪、昼夜兼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横扫罗卜藏丹津残部,大获全胜。

“年大将军”的威名至此震慑西陲,享誉朝野。

青海大捷让雍正紧皱几日的眉头舒展了,看着眼前用了两碗饭和第三碗鸭子汤的雍正,宜修摇了摇头,这是几天没吃饭了。随即拿起勺子自顾自喝了起来。

“呼....这顿饭吃的舒爽,这鸭子汤着实不错,让小厨房再弄一些给曙儿送去尝尝,这孩子在上书房过于勤勉了,绣夏说为着午间读书精神,午膳总是只用一半,这般下去可是不行。”胤禛吃饱了,用剪秋递上来的帕子擦了擦嘴道。

“皇上这是太看得起小厨房的人了,这可是娘娘寅时就起身亲手煲的酸笋老鸭汤,这汤可是堪称一绝呢,娘娘统共就煲了两盅,一盅送去了上书房给淳亲王果郡王和三阿哥他们,另一盅本是给四阿哥的,倒是皇上来得巧,捷足先登了。”剪秋嗔怪道。

胤禛看着空空如也的汤罐子,面上有些讪讪,老子和儿子抢吃食,说起来真是不好听,便辩解道“这便是爱妃的不是了,为何连弘时这臭小子都有的喝,朕却没有,下次还要爱妃受累,往养心殿匀一盅吧。”

“孩子们正是长身体的时候,皇上这也要抢?”宜修白了胤禛一眼。

“弘时这小子朕算是明白了,只长个子不长脑子,喝不喝的无所谓,朕日理万机的,都瘦成什么样了,得补补。”胤禛委屈巴巴道。

“没事,没了鸭子汤还有别的,皇上马上就能补到流鼻血了。”宜修笑道。

“什么别的?”胤禛不解。

“珍珠海米煨鹌鹑,鲨鱼皮鸡汁羹、鲍鱼烩珍珠、鱼肚煨火腿....什么珍馐美味翊坤宫没有,包准皇上补的肚圆。”宜修道。

“哦?这你都知道?”胤禛笑着喝了一口红枣茶。

“年羹尧文武双全,仅用一年就平定了青海战事,震惊朝野,翊坤宫这几日赏奴才的金叶子都要飘到承乾宫来了,皇上且等着吧,不出两日,华妃就会去养心殿请皇上去翊坤宫大补。”宜修笑道。

“是啊,年羹尧立了大功,朕心甚慰啊。”胤禛若有所思的看向翊坤宫的方向。

宜修默默看着胤禛的表情,知道这个男人又憋着坏呢,只笑不言语。

“宜修,你说,年羹尧与朕可堪惺惺相惜的君臣之谊吗?”胤禛突然问道。

“臣妾不知,只是年羹尧曾说永不负君,想来是真心的....只不过....”宜修夹了一口酥烙。

“只不过什么?”胤禛反问道。

“臣妾不说,臣妾与华妃不睦,说不得。”宜修往热气腾腾的锅子里夹了一块鲜菇。

“你与谁都不睦,怎么说都行,说吧,朕就当听笑话。”胤禛往椅背上一靠,看向宜修。

“当时不负君是真心,往后功高盖主视皇权如无物也是真心,真心易变,亦难求,有些人注定只能共患难,不能同富贵。”宜修放下筷子。

“所以....朕更要好好赏他了,才对得起他的不负之言。”胤禛喃喃道。

“那就看华妃的胃口有多大吧,皇上是否能喂得饱她。”宜修冷笑道。

“是啊,且看看吧....”胤禛笑道。

果然第二日,华妃身边的颂芝来养心殿请皇上移驾翊坤宫用膳。

胤禛到时,翊坤宫的小厨房已将珍馐百味布齐,看着满桌都是自己爱吃的菜,胤禛了然的坐了下来。

“虽然开春了,天气总是忽冷忽热的,哥哥从青海给臣妾带了一坛百年佳酿,臣妾一个时辰前就温着了,臣妾陪皇上喝两杯暖暖身子。”华妃笑语嫣然,给胤禛倒了一杯酒,暖过的酒香气四溢,不一会儿整个殿中都弥漫着醉人的气息。

胤禛笑道“如此,朕便与世兰喝上几杯。”

“谢皇上赏脸。”华妃笑得开心极了。

“嗯,这酒不错啊....与宫中佳酿相较也不遑多让。”胤禛由衷赞赏道。

“哥哥说了,最好的总是要先给皇上尝了才算,佳酿难得,哥哥自己都没舍得喝呢。”华妃娇嗔道。

“你哥哥,很好。”胤禛饮尽杯中酒。

“哥哥此番仅用一年平定青海战事,皇上要如何赏他呀?”华妃趁着胤禛高兴,讨起赏来。

“你哥哥之前在先帝手上因平定西藏和郭罗克之乱的军功,已经先后受封三等公和二等公。此次既又立了这不世之功,朕便破格恩赏,就晋升你哥哥为一等公吧,此外,再赏给一子爵,由其子年斌承袭,年遐龄教子有方,便也晋封为一等公,外加太傅衔,如此可好?”胤禛大手一挥,年家鸡犬升天。

“臣妾谢皇上隆恩,皇上....”看着华妃因激动泛红的眼眶,胤禛笑了。

“起来用膳吧,今日不醉不归。”

“是。”华妃媚笑,起身给胤禛倒酒,却没见胤禛眉间一闪而过的寒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