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晚自习的实验高中,像一艘在寂静海面航行的巨轮。大多数教室灯火通明,学生们埋首于书本,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是这片海域最稳定的航标音。然而,在这片看似平静的学海之下,几处核心舱室却暗流汹涌,正进行着关乎未来航向的激烈角力。
学生会办公室:权力的棋局
柔和的顶灯将学生会办公室照得通明。空气里弥漫着一种无形的压力,混合着文件油墨和实木办公桌的沉静气息。学生会主席李君,高三的学长,眉宇间带着超越年龄的沉稳,正坐在宽大的办公桌后,指尖无意识地轻叩着桌面。他的面前摊开着几份薄薄的、却分量十足的候选人评估报告。副主席王丽,高二,精明干练,坐在侧面的沙发上,目光在李君和对面站着的纪检部部长苏正阳之间流转,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审视。
苏正阳,高二,身形挺拔,此刻却显得有些急切。他站在李君办公桌前,双手撑在桌沿,身体微微前倾,像一头蓄势待发的年轻猎豹,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肯定:“李主席,王副主席,现在情况已经很明朗了!夏语的名字,稳稳地进入了黄书记圈定的副书记最终候选名单!这是我们纪检部的荣耀,更是学生会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的证明!”他顿了顿,语速加快,仿佛要一口气将所有的优势摆上台面,“负责升旗设备的高二袁威,你们知道吧?他对夏语的评价非常高!‘沉稳、细致、责任心强’,这是袁威的原话!还有,”苏正阳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广播站那边,刘素溪站长的反馈;文学社那边,陈婷社长的评价——出奇的一致!全是好评!‘学习能力强’、‘踏实肯干’、‘有大局观’,这些词都出现在他们的社团表现评语里!夏语能得到这两个最难搞的社团头头一致认可,这分量还不够重吗?剩下那些社团,我相信以夏语的能力,表现也绝不会差!”
他的话语像连珠炮,充满了对夏语志在必得的信心。办公室的空气仿佛被他的热情点燃。
王丽轻轻笑了笑,端起桌上的水杯抿了一口,动作优雅却带着一丝玩味。她放下杯子,目光转向苏正阳,声音清脆:“正阳,夏语是你纪检部一手带出来的‘兵’,你当然要为他摇旗呐喊。这心情,我能理解。”她话锋一转,眼神变得锐利起来,“不过,你也得承认,能让文学社那个眼高于顶的陈婷和广播站那个出了名清冷的刘素溪同时给出这么高的评价,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她微微侧头,目光若有似无地瞟向主位的李君,“要知道,自从这两位接手社团,风头有多劲?要不是我们学生会顶着‘官方’的金字招牌,恐怕早就被她们甩开几条街了。她们都看好的人,能差到哪里去?这恰恰证明了夏语的价值!”
李君终于停下了指尖的轻叩。他抬起头,目光平静地扫过王丽,脸上露出一丝苦笑,那笑容里带着几分身居高位的无奈:“王丽,你也别看我。学生会的选人用人,跟她们不一样。”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沉甸甸的权威感,“我们有章程,有流程,每一步都要按规矩来,不是我们几个坐在这里一拍脑袋,想怎么样就能怎么样的。”他拿起桌上那份写着夏语名字的评估报告,指尖在上面点了点,“但是,正阳的话,有道理。夏语这个高一新生,确实表现出了难得的综合素质。我们学生会提交上去的材料,对他的评价也是客观、积极的。再加上广播站和文学社这两份重量级的外社团推荐……”李君微微眯起眼睛,仿佛在权衡着无形的砝码,“黄书记那边,对夏语产生兴趣,甚至将他列为重点考察对象,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
他放下报告,目光再次扫过苏正阳和王丽,语气变得笃定:“所以,不出意外的话,这次团委会副书记的人选名单里,必定会有夏语的一席之地。这一点,我们可以达成共识。”他的话语像一锤定音,为这场讨论画下了暂时的句号。苏正阳紧绷的肩膀瞬间放松,脸上露出如释重负的喜色。王丽也轻轻颔首,嘴角勾起一抹了然的微笑。灯光下,三人的影子投在光洁的地板上,仿佛结成了一个短暂而牢固的同盟。
文学社办公室:逆风执炬的决断
综合楼顶层的文学社办公室,灯光是这片“文字海洋”里唯一的孤岛。陈婷依旧伏在堆满稿件和书籍的长桌前,黑框眼镜滑到了鼻尖,眉头紧锁,笔尖在纸上飞速移动,发出急促的沙沙声,仿佛在与时间进行一场无声的搏斗。空气中弥漫着旧纸张、油墨和她身上淡淡的、因熬夜而产生的疲惫气息。
“砰!”
办公室的门被猛地推开,撞在墙上发出一声闷响。记者部部长林薇气喘吁吁地冲了进来,额角带着汗珠,胸口剧烈起伏,显然是一路跑上来的。她扶着门框,顾不上平复呼吸,声音带着急促的兴奋和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
“婷!打听到了!”林薇的眼睛亮得惊人,像发现了重大线索的侦探,“学生会那边,李君、王丽,还有苏正阳,三个人今晚在办公室密会!议题不用猜,肯定是敲定最终推荐给黄书记的副书记人选名单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