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高中综合楼顶层的文学社活动室,入夜后便像一座悬浮在寂静校园上空的孤岛。巨大的落地窗外是沉沉的墨蓝色天幕,几颗疏星点缀其间。室内,惨白的日光灯管发出滋滋的电流声,光线冰冷地照亮了围坐在长条形会议桌旁的十几张年轻面孔。空气里弥漫着旧书纸张的霉味、未散尽的油墨气息,以及一种无声的、近乎凝滞的张力。
这是文学社高二管理层的闭门会议,气氛与窗外静谧的夜色截然相反。
社长陈婷坐在长桌尽头的主位,脊背挺得笔直,如同标枪。她双手十指交叉,随意地搁在桌面上,指尖无意识地轻轻敲击着光滑的桌面,发出细微而规律的笃笃声。短发利落,眼神在镜片后锐利如鹰隼,扫视着在场的每一位部长和副社长。她的目光最终落定在桌面上摊开的校报样刊上,头版头条,赫然是夏语那篇《肩上的星光》和旁边一张他篮球决赛隔扣对手的抓拍照片——文与武的极致,在冰冷的灯光下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
“各位,”陈婷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穿透了室内的低气压,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开场白,“今晚召集大家,议题只有一个。”她顿了顿,指尖在夏语的名字和照片上重重一点,“关于夏语同学。”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在她指尖落下的地方。编辑部长推了推眼镜,美术部长下意识地捏紧了手中的铅笔,策划部长眉头微蹙……一种莫名的预感在空气中弥漫。
“我提议,”陈婷的声音斩钉截铁,如同投下一颗重磅炸弹,“将夏语同学,作为新一届文学社社长的核心接班人,进行重点培养!”
“轰——!”
尽管早有预感,这句话还是如同惊雷般在长桌周围炸响!瞬间的死寂之后,是压抑不住的、此起彼伏的抽气声和嗡嗡的议论声!
“什么?接班人?”
“社长?夏语?他才高一啊!”
“这……这步子是不是迈得太大了?”
“我的天……”
编辑部长赵晓雯猛地侧过头,压低声音急切地询问坐在他旁边的记者部长林薇:“林部长!这……社长这决定……你事先知道吗?”他的眼神里充满了难以置信的探询。
林薇依旧保持着那副波澜不惊的沉静模样,她正低头用一支老式的英雄钢笔,在摊开的笔记本上做着记录,笔尖划过纸张发出沙沙的轻响。闻言,她只是微微抬了下眼皮,镜片后的目光平静无波,对着赵明哲轻轻摇了摇头,唇角甚至还弯起一丝极淡的、意味不明的弧度,仿佛在说:看,这就是我们的社长。
陈婷将众人的惊愕、质疑、茫然尽收眼底,脸上没有丝毫意外,反而带着一种“果然如此”的了然。她好整以暇地靠回椅背,端起桌上的保温杯,慢条斯理地啜了一口,任由那嗡嗡的议论声如同潮水般在长桌周围翻涌、碰撞、发酵。
足足过了两三分钟,议论声才渐渐平息下去,但每个人脸上的震惊和不解并未消散,目光复杂地聚焦在陈婷身上,等待着她的下文或解释。
“讨论完了?”陈婷放下保温杯,声音恢复了之前的平稳,目光扫过全场,带着一种居高临下的审视,“那么,现在,支持我这个决定的,请举手示意。”
沉默。
死一般的沉默。
十几道目光相互躲闪、碰撞,最终都垂了下去,或盯着桌面纹路,或盯着自己紧握的手指。偌大的会议室里,竟无一人举手!空气仿佛凝固成了沉重的铅块。
“呵。”一声短促的轻笑从长桌另一端传来,带着毫不掩饰的嘲讽。是副社长唐笑。她有着一头微卷的栗色长发,五官明艳,此刻那双漂亮的丹凤眼里却盛满了锐利的质疑。她身体微微前倾,双手交叉搁在桌上,指甲上涂着张扬的酒红色甲油,在灯光下格外醒目。
“社长,”唐笑的声音清脆而直接,像一把小锤敲在冰面上,“您这个决定,是不是……太草率了?也太理所当然了点?”她环视了一下沉默的众人,像是在寻求同盟,“据我所知,这位夏语同学,连我们文学社的正式社员都不是吧?一个连门槛都没跨进来的新人,谈何作为新一届的‘社长’培养?这逻辑,是不是有点……跳跃?”
“没错!”
“唐副社说得对!”
“社员身份是基础啊!”
唐笑的话像点燃了引信,瞬间引爆了压抑的附和声。众人纷纷点头,看向陈婷的目光里多了几分理直气壮的质疑。
陈婷的嘴角几不可察地向下撇了一下,但眼神依旧锐利。她迎着唐笑挑衅的目光,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带着不容置喙的力量:“社员身份?这从来不是问题。夏语已经取得了高一作文大赛的第一名。按照大赛规则,他自动获得加入文学社的资格!而且,”她猛地加重语气,手指再次敲击桌面,“主笔专栏!个人专题采访!这两项奖励,在文学社的历史上,意味着什么?在座的各位,应该比我更清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