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栀感觉自己像是泡在温度恰到好处的温水里,每一个毛孔都舒张开来,舒服得让人想叹息。初源之地那本源的能量温和地包裹着她的意识,不像之前经历的任何一种力量,霸道、冰冷或者充满攻击性。它更像是一种……包容一切的母体,无声地滋养着她近乎干涸的灵魂。那些在她周围缓缓盘旋的、演绎着基础法则的钻石尘光点,此刻在她感知中也变得亲切起来,不再高深莫测,反而像是一群好奇的、闪烁着微光的精灵,随着她精神力的细微牵引而轻盈舞动。
但这绝不是什么轻松愉快的游戏。她心里跟明镜似的,自己现在干的事,简直就像是在拆解一颗结构极其复杂、连着无数根引线的炸弹,而炸弹的核心,就是她自己的灵魂。
她尝试着用一种全新的视角去“内视”。这一看,自己都吓了一跳。
她的意识空间,不知何时变成了一幅巨大无比、复杂到令人头晕目眩的立体星图。
占据主导地位的,是那些代表“普罗米修斯协议”的规则线条。它们冰冷、笔直、散发着幽蓝色的光芒,像是由最坚硬的合金铸造的栅栏,又像是寄生在她意识土壤里的巨树根系,盘根错节,深深地扎进她存在的每一个角落,与她对“自我”的认知紧密地缠绕在一起。以前她只觉得这东西是个可怕的入侵者,只想把它赶出去。现在稍微能“读”懂一点了,才明白这种捆绑有多深,强行剥离?那跟自杀没区别,绝对会落得个意识崩溃的下场。
在这些冰冷栅栏的缝隙间,顽强闪烁着的,是代表“心钥”力量的柔和光晕。它们像是一种散发着清冽气息的藤蔓,努力地缠绕在协议的规则线条上,试图缓冲那冰冷的压迫感,为她守护住一小片属于自己的精神领地。
而在这片被规则栅栏和守护藤蔓分割的、逼仄的意识星图中,最微弱却也最执拗的,是那些属于“林栀”自己的光点——那些具体的记忆碎片:小时候摔破了膝盖,妈妈一边心疼地责备一边小心上药的感觉;第一次偷偷写小说被老师发现,本以为会挨骂,却得到了鼓励的惊喜;看到苏牧浑身是血却依旧挡在她身前的背影时,那种心脏被狠狠攥紧的悸动和担忧;甚至只是某个午后,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书页上,那种简单而纯粹的宁静满足……这些看似杂乱无章、被协议判定为“低效噪音”的情感与体验,此刻在这幅意识星图中,却像是一颗颗遥远的星辰,闪烁着独一无二、无法被复制的光芒。它们渺小,却构成了“林栀”这个存在的独特星座图。
那位初源之地老者的话在她心中回响:感受,理解,接纳,超越。
她深吸一口气(尽管意识体并不需要呼吸),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敌意和恐惧解决不了问题。她开始尝试真正去“阅读”那些冰冷的规则线条。
她集中精神,聚焦于一条关于“情感剥离与纯化”的核心条款。当她的感知小心翼翼地触碰那条散发着寒气的幽蓝线条时,大量的信息碎片涌入她的“脑海”(如果意识体有脑子的话)。她仿佛看到了协议设计者那宏大而绝望的初衷:对抗宇宙不可避免的热寂终点。在那种终极的虚无面前,个体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在绝对理性的尺度下,确实显得渺小、低效,甚至可能成为达成“逆熵”这一宏伟目标的干扰项。所以,协议才如此设计,像最严苛的园丁,要剪除所有“不必要的枝丫”,只保留最“高效”的主干。
“原来……是这样。”林栀心里有点发冷。她理解了这套逻辑,理解了这冰冷规则背后的恐惧与无奈。但这理解,并没有带来认同,反而让她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绝不能变成那样被“修剪”过的存在。生命的价值,难道仅仅在于“效率”吗?那些被判定为“冗余”的情感,那些混沌的体验,不正是生命区别于冰冷机器的、最珍贵的东西吗?
她更加用心地去感受属于她自己的那些“星辰”。每一颗星辰的光芒,都代表着她之所以为“林栀”的某个瞬间,某种体验。它们是混沌的,是不完美的,却充满了蓬勃的、真实的生命力。
心钥的力量在她身边温柔地流淌,像一层薄薄的光膜,守护着这片属于她自我的星域,使其不至于在协议那强大的规则光芒下彻底黯淡。
是时候做点什么了。不能坐以待毙。
林栀的意志前所未有地集中。一个大胆到近乎疯狂的念头在她心中成型:她不要被动防御,也不要奢望能一脚把协议踢出去。她要……留下来,但得按她的规矩来!她要在这套冰冷的规则体系里,给自己开一扇后门,争取一点自主权!
她的精神力,携带着那些属于她自己的、闪烁着微光的“星辰”信息,携带着心钥的守护之力,开始像最细微的刻刀,又像是最灵巧的绣花针,主动地、试探性地触碰那些代表协议的冰冷规则线条。
这不是硬碰硬的对抗,那是以卵击石。这更像是一种……“协商”?或者说,是试图在古老的法律条文边缘,添加基于她自身情况的“司法解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