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像是凝固了,沉重得能压垮人的脊梁。电子音那句平静的宣告——“个体‘周铭’,确认……信息消散。”——如同钝器重重砸在苏牧和林栀的胸口。紧随其后的“向勇敢的变量致敬”,听起来更像是一句冰冷的墓志铭。
周铭……那个总爱推眼镜、笑起来有点腼腆、关键时刻却比谁都靠谱的家伙,就这么没了。连一点痕迹都没留下,像一缕烟消散在那片混乱的信息深渊里。苏牧闭上眼,牙关咬得咯咯响,指甲深深掐进掌心,渗出血丝都感觉不到痛。他脑子里全是周铭最后冲出去时,那回头一瞥——没有恐惧,只有一种“剩下的交给你们了”的决绝。妈的,这个傻子!
林栀则直接瘫软下去,跪坐在冰冷光滑的地板上,双手死死捂住嘴,肩膀剧烈地抖动着,却发不出一点哭声,只有压抑的、断断续续的抽气。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无声地砸在地上,晕开一小片湿痕。她想起周铭虚弱地靠着墙,还坚持分析资料的样子,想起他提到陆辰言时眼里那份藏不住的敬重和担忧……现在,为了他们能拿到陆辰言留下的碎片,他把自己当成了诱饵,彻底燃尽了。
悲伤像潮水般淹没上来,带着刺骨的寒意。大厅里死一般寂静,只有那些流动的数据瀑布还在不知疲倦地刷新,冷漠地映照着两个幸存者的绝望。
悬浮在大厅正中央的那点彩光碎片,成了这片死寂中唯一动态的存在。它像一颗微弱但顽强的心脏,缓缓搏动,闪烁着陆辰言生命最后时刻凝聚的奇异光芒——那是他未完成的“逆熵协议”,是他编译的“逻辑病毒”残骸,也是他……可能还存在一丝意识的证明。这微光,是黑暗中仅存的、摇摇欲坠的希望火种。
“K-739-δ机制已完成逻辑重构,清理协议即将再次启动。”电子音毫不留情地撕开刚刚结痂的伤口,“预计剩余时间:十一标准时。”
十一小时!连半天都不到了!
苏牧猛地抬起头,眼眶赤红,但眼神里的迷茫和悲伤已被一种破釜沉舟的狠厉取代。他不能垮,周铭用命换来的机会,不能白白浪费。“‘摇篮’计划,”他的声音沙哑得厉害,像砂纸摩擦,“接下来……具体要我们怎么做?”
“三大核心要素已确认集齐。”电子音回应,同时,大厅中央的浩瀚星图再次变幻,聚焦成一个极其复杂、由无数光线交织而成的多维结构模型,其核心正是那点彩光碎片。
“‘现实基底’——观测者之塔将调用其储备的次级维度空间,作为承载‘沙盒世界’的物理容器。该空间具有高度隔离性和可塑性,足以暂时困住目标机制。”
“‘接口’——个体林栀所持有的‘钥匙’权柄。此道标与K-739-δ机制同源,是建立高强度连接的唯一可行通道。”
“‘初始变量’——个体陆辰言的信息碎片。其蕴含的‘逆熵’特性与高度不确定性,是确保沙盒内部产生无限复杂变化、持续吸引机制算力的关键。”
模型开始动态演示“摇篮”计划的流程:
“步骤一:林栀需主动、彻底地激发‘钥匙’权柄,放弃所有抵抗,与K-739-δ机制建立最深层次的连接。此举旨在将机制的绝大部分注意力与计算资源,强行引导至塔内构建的沙盒世界入口。”
“步骤二:苏牧作为‘稳定锚点’,需以自身意识为屏障,协助林栀抵御机制意志的同化冲击,并确保陆辰言碎片被精准植入沙盒核心,作为世界诞生的‘奇点’。”
“步骤三:当监测到沙盒世界内部形成自洽且永不重复的逻辑循环(即‘摇篮’稳定运行)后,立即尝试切断外部连接,完成隔离。”
电子音停顿了片刻,接下来的警告带着前所未有的凝重:
“最高级别警告:此过程存在致命风险。作为‘接口’,林栀的意识将直接暴露于机制的本源意志之下,其自我认知、记忆、情感存在被彻底覆盖或溶解的风险,极高概率沦为机制的延伸工具。作为‘锚点’,苏牧需分担部分信息洪流,意识将承受远超负荷的压强,存在永久性损伤或崩溃的可能。一旦连接建立,将无法人为中断,直至沙盒稳定运行……或,参与者意识彻底湮灭。”
话音落下,沉重的压力几乎让空气都发出呻吟。
林栀用袖子狠狠擦去脸上的泪痕,摇摇晃晃地站起来。她看着空中那点熟悉的彩光,仿佛看到了陆辰言最后望向她的眼神。她又想起周铭消失前那决绝的背影。不能再失去了……绝对不能!
“我……没问题。”她的声音还带着哭腔,却异常坚定,眼神像是淬了火的钢。
苏牧走到她身边,重重地拍了拍她的肩膀,什么都没说,但一切尽在不言中。他转向虚空,斩钉截铁:“开始吧。没时间犹豫了。”
没有壮烈的宣言,没有多余的告别。最后的战斗,在一种悲壮的沉默中拉开序幕。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