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这张网的编织者并非毫无察觉。
就在冯德.玛丽操作的金融暗流汇入东南亚数据洪流后不到十分钟。
艾伦监控屏上一处极其隐蔽的次级警报被触发了——并非来自Ψ系统的主安全协议。
而是来自一个更深层、更隐蔽的监控节点,其标识符艾伦从未见过,像是一个沉睡的守护程序被意外激活。
它没有拦截任何数据,也没有发出任何警告,只是在艾伦的后台日志里留下了一条极简的、几乎被淹没的记录:
「异常资金模式匹配度74.3%。关联性:仰光-查侬。标记:低优先级观察。」
艾伦的血液瞬间有些发冷。这不是Ψ系统常规的安防反应。这更像是一个……预留的后门。
一个隐藏在庞大系统深处、专门用于监控特定类型异常(比如,利用其自身网络进行的反向操作)的沉默哨兵。
74.3%的匹配度不足以触发全面警报,但“低优先级观察”意味着他们刚刚的行动已经被一个未知的监视者瞥见了一角。
“玛丽,”艾伦的声音通过加密线路传来,依旧冷静,但多了一丝紧绷,“我们可能碰到了一点‘灰尘’。
操作留下了极细微的痕迹,被一个未知协议标记为‘低优先级观察’。目前看没有立即风险,但……”
但她没有说完。风险窗口依然存在,但它的性质变了。
他们原本以为在巨兽受伤混乱时刺出的匕首,可能只是擦着鳞片划过,甚至让巨兽感知到了一丝微痒。
陆彬听到了艾伦的通报,他指尖的火苗图标微微闪烁了一下。
他看向冰洁,两人眼中都读懂了对方的想法:行动必须更快。
必须在那个“低优先级观察”升级之前,让所有该发生的都发生。
真正的博弈,从来都是在你以为得手的那一刻,才真正开始。网已颤动,猎人与猎物的角色,或许只在瞬息之间。
陆彬脸上的微笑转瞬即逝,却如同在沉闷的雷暴云层中透下的一缕坚定阳光。
艾伦通报的“灰尘”带来的寒意,并未让他退缩,反而印证了他们手中最后底牌的份量与精准。
“一点‘灰尘’……正好说明我们走的路,擦到了他们真正在意的东西。”
陆彬的声音通过加密线路,平静地传回给艾伦和玛丽,也落入身旁冰洁的耳中。
他没有丝毫慌乱,因为方才那番行云流水又兵行险着的操作,并非全然出自他个人的决断。
他指尖轻点,平板电脑上加密区域的界面再次变化,不再是地图,而是三份极其简短的、用特殊加密算法生成的指令摘要。
发件人标识分别是三个看似普通的内部代码,但陆彬知道它们代表着谁——IMI三位早已退居幕后、却从未真正离开的创始人:
深谋远虑、人脉通达的前董事长约翰·史密斯先生。
以技术洞见和战略布局着称的刘志强先生。
以及那位以铁腕运营和深谙各种“规则”而闻名的张建国先生。
这三份指令,正是在那次秘密会面后,通过绝对安全的线下渠道分别送达他手中的“锦囊”。
它们没有详尽的计划,只有最关键的行动原则、资源调用路径和危机应对的核心逻辑。
史密斯先生的指令确保了在金融层面有可供利用的、独立于Ψ监控之外的“暗线”。
刘志强的分析精准预判了Ψ系统在面临外部重大冲击(如缅北战事)时可能出现的核心资源调配模式和数据盲点。
而张建国的贡献,则是一套如何利用对手规则、在其体系内进行“精准破坏”而不立刻引发全面反噬的极端策略。
“利用他们自己的通道”、“混入他们的数据洪流”、“保持低于阈值的扰动”——这些刚才他们成功实施的操作精髓,几乎完全复刻了三位创始人提供的策略纲要。
甚至包括对可能存在的“深层监控节点”的预警以及“低优先级观察”状态下的应对方式——继续加速,在对方重新评估威胁等级前达成核心目标。
“原来如此……”冯德.玛丽在另一端也恍然,她调动史密斯留下的暗线时,只觉得无比顺畅,仿佛早有路径铺设,此刻才明白这是早已埋下的伏笔。
艾伦看着那条“低优先级观察”的记录,原本的紧绷稍稍放松,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叹服。
她意识到,她们的冒险一击,并非纯粹的赌博,而是落在了一张由更高明棋手预先勾勒出的安全网格之上,虽然依旧危险,却有了方向和承托。
“印刷作坊必须立刻启动。”陆彬的声音斩钉截铁,“‘灰尘’意味着时间比我们想的更少。按照第二套预定方案进行分发。”
真正的博弈,不仅是勇气与技术的较量,更是底蕴与预见的对撞。
三位创始人的锦囊,并非直接出手,而是为他们这枚射出的箭矢,校准了方向,并赋予了它能穿透第一层风障的初始力量。现在,箭已离弦。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