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船?”频道那头,查侬的声音没有丝毫迟疑,只有被压缩到极致的冷静。
“明白。‘海龙’小组三小时内可抵达预备攻击阵位。我们需要‘海风号’的实时结构图、可能的防御火力和内部人员分布预估。”
“艾伦,优先处理‘惊鸿一瞥’获取的船体结构数据,生成最佳渗透路径。”
玛丽姐,调动所有商业卫星资源,对‘海风号’进行最高频次影像捕捉,分析其甲板活动规律和任何外露装备。”
陆彬的指令如同手术刀般精准,“雪怡,确保核心系统绝对安全后,抽调部分冗余算力,模拟‘海龙’小组登船后可能遭遇的数字化抵抗场景,特别是沃克可能启动的自毁或数据湮灭协议。”
“明白!” “收到!” “模拟程序十分钟后上线!”
指挥中心的氛围如同拉满的弓弦。一方是深藏不露、武装到牙齿的移动堡垒,另一方是利刃出鞘、直插心脏的特遣精锐。胜负取决于信息差与速度。
“‘熔炉’协议完成,隔离区已彻底净化。”林雪怡的报告带来一丝喘息。
“核心系统安全。算力已部分释放,正在构建登船数字战模拟。”
“结构分析初步完成!”艾伦几乎同时喊道,主屏幕上开始呈现出一个由光影勾勒出的、细节飞速填充的“海风号”三维模型。
“根据扫描反馈,船体中部经过大规模加固和改造,存在明显的非承重隔断,应该是数据中心所在。”
“主卫星通讯阵列位于舰桥顶部,但其备用和隐蔽天线可能分布在船舷两侧……”
模型上亮起数个红点,“这些是疑似防御武器平台的位置,基于热能特征和结构凸起判断,可能是自动化机枪站或小型导弹发射器。”
“渗透建议:从尾部吃水线附近切入,这里结构复杂,声学特征混杂,是防御盲区概率最高点。”
“图像分析确认甲板活动稀少,”冯德·玛丽补充,“但检测到多个固定热源点,与艾伦标注的防御点位置高度重合。”
“未发现大规模人员活动迹象,倾向于高度自动化运作,船员极精干。”
高度自动化,意味着抵抗将更依赖于预设程序和少数精英。这减少了接舷战的变量,但也增加了触发陷阱的风险。
“模拟场景构建完毕,”林雪怡将几个可怕的推演结果投放到副屏。
“沃克有73%的概率在确认无法逃脱时,启动核心数据物理销毁程序(强效炸药或电磁脉冲),并有41%的概率在系统底层预设了某种‘毒刺’协议,会在最后时刻向未知目标发送关键数据摘要或触发指令。”
必须阻止这种情况发生。
“艾伦,尝试分析‘海风号’的动力和控制系统信号特征,寻找远程介入或瘫痪的可能性,哪怕只是瞬间。”
“查侬,命令‘海龙’小组,首要任务控制舰桥和动力舱,其次才是数据中心。如果可以,尽量活捉沃克。”
“如果情况失控,确保数据无法被转移或发送,必要时……予以摧毁。”陆彬的声音里带着一丝冰冷的决绝。
活捉不是唯一目的,阻止灾难扩散才是最高优先级。
“海龙明白。”
时间在飞速流逝。屏幕上,“夜莺”的图标终于稳定下来,但信号强度大幅减弱,显然受损不轻,它正艰难地维持着最低限度的监视。
“海风号”似乎也恢复了之前的航行状态,但那种无形的、高度戒备的磁场通过屏幕都能感知到。
“‘海龙’小组已进入最终接近阶段。”查侬的声音传来,“进入无线电静默。”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主屏幕上代表“海龙”小组的几个微小绿色光点,它们正从不同方向,如同嗅到血腥味的鲨鱼,无声而迅捷地扑向那个缓慢移动的红色三角。
指挥中心落针可闻,只剩下服务器运转的低沉嗡鸣和人们压抑的呼吸声。
陆彬一动不动地坐着,目光锐利,仿佛能穿透屏幕,直接看到那片黑暗海域上即将爆发的激烈冲突。
棋局已推到中盘最凶险处,下一步,将是真正的短兵相接。
陆彬的目光扫过屏幕上“海龙”小组不断逼近的光点,指尖在扶手上轻轻一点,仿佛按下了某个无形的暂停键。
“查侬,”他的声音陡然转变,之前的决绝被一种更深沉的算计所取代,“暂停‘海龙’强攻指令。
改为‘阴影伴随’模式,保持绝对静默,只需确保‘海风号’无法脱离监控。
没有我的明确指令,绝不允许登船,更不允许对沃克本人采取任何可能致其死亡或被捕的直接行动。”
频道那头沉默了一瞬,随即传来查侬沉稳的回应:“明白。指令变更:阴影伴随,持续监控。‘海龙’小组转入待命状态。” 没有任何疑问,只有绝对的执行。
指挥中心内的其他人也感受到了这突如其来的战略转变。
艾伦、林雪怡和冯德·玛丽的目光都投向陆彬,带着一丝不解,但更多的是等待。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