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大唐:父皇玄武门,巧了,我也是 > 第304章 百骑的两道密奏,帝怒而召见内阁!

宣武九年,五月二十八日。

长安。

辰时正。

天,仍然下着大雨。

雷声轰轰,一直未停。

闪电鸣响,久久不绝。

空气,依旧沉闷。

李承乾今日没有心情处理奏疏。

他在乾坤殿徘徊,眉头紧皱。

已经连续下了六天的大雨,李承乾没有收到地方的密奏,他的心情就蒙上了一道厚厚的阴霾。

越是平静,越是藏着暗流汹涌。

李承乾可不认为如今没什么消息传来就是好消息。

他抬头望向殿外的大雨,面露无奈。

就在这时。

无仁一身湿漉漉地闯进了殿内,身体显得很是笨拙。

“奴婢参见陛下......”无仁跪地磕头行礼。

李承乾瞥向无仁,问:“何事?”

“回陛下,因为连日暴雨,太极宫太极殿坍塌了一部分。”无仁低头回道。

李承乾神色一怔,“既然坍塌了,那么,就任由它坍塌吧。等以后财政情况较好的时候再考虑去修它。目前,朕和嫔妃,还有小兕子都住在乾坤宫,影响不到这边。”

“陛下,那太极殿那边今后还派人当值吗?”无仁小声问道。

“不必了。若是太极殿有什么重要的东西,就搬到两仪殿。今后若是上朝,就在两仪殿。”李承乾不假思索地开口。

无仁重重地点头:“诺。”

当无仁正要退出大殿时,百骑司的人进来了,面色有些慌张。

无仁心中一凛,快速趋步退出了大殿。

“臣参见陛下,陛下万年!”百骑单膝跪地道。

李承乾淡淡地说道:“平身。”

“谢陛下!”百骑起身后,然后才开口道:“启禀陛下,刚刚百骑司收到了两道八百里加急的密奏。”

说罢,这名百骑从怀里拿出两道奏疏,上前几步,走到李承乾面前,双手恭敬地递了过去。

李承乾接过两道密奏,百骑便躬身往后退了几步,低着头。

李承乾望着手中的两份奏疏,没有丝毫犹豫,就摊开来看。

他先看第一道密奏,内容如下:

百骑司密奏 丁字玖佰贰拾肆号

臣罗维顿首谨奏:

五月二十七日酉时三刻,渭水暴涨决堤。据泾阳、高陵、咸阳三处暗桩急报:

一、泾阳段溃口三十丈,淹没良田四千顷,毁官道二十里。

二、高陵县水淹七坊,县仓浸水,存粮恐损三成。

三、咸阳津渡舟楫尽没,漕运已断。

关中各县流民约万余,聚于龙首原暂避。京兆府已闭金光门,恐流民入城生变。

另查得同州刺史私开常平仓,未得敕令而赈灾。

渭水泥沙裹挟而下,恐淤塞漕渠,伏乞圣裁。

臣罗维诚惶诚恐,宣武九年五月二十八日卯初。

看完后,李承乾的脸色顿时有些阴沉。

他将目光移到第二封奏疏上,内容如下:

百骑司密奏 戊字叁佰贰拾柒号

臣方贤民顿首密奏:

继渭水之患,黄河亦决。五月二十五日得郑州、汴州六百里加急:

一、荥泽口溃决,郑州城垣浸水三尺。

二、汴州护堤使刘凡擅调府兵护堤,未奉兵部勘合。

三、河北道魏州见蝗群起于水潦之地。

河南道已现粮价腾踊之兆,斗米百二十钱。河北道有歹人散播'龙王收税'谶语,以及言'陛下失德'之谣言。

查得漕运使明弘遣甥赴洛阳购粮三千石,疑与市舶使有勾连。

伏惟圣察,臣查到黄河溃口处河工料桩竟以芦苇充数。

臣方贤民顿首再拜,宣武九年五月二十六日子夜。

李承乾快速浏览完后,顿时勃然大怒。

下一刻。

他看向殿外,冷声道:“让内阁的人速来见朕!”

殿外一直候着的无仁,听到李承乾的话后,他能够感受到李承乾语气中的愤怒。

他知道,陛下这一次动怒了。

恐怕,这一次,怕是又要有人人头落地了。

几乎每次陛下发怒的时候,就会有人要遭殃。

想到这里,无仁心中顿时就打了个寒颤。

也不知道这一次究竟是谁惹怒了陛下?

自求多福吧!

这些念头,只是在无仁心中一闪而过,他快速应了一声:“诺。”

而后,无仁向着内阁的方向跑去,不知何时,额头的冷汗已经冒了出来。

李承乾在无仁离去后,平复心绪,很快恢复了正常的神色。

只是,李承乾的心中却是感到几分沉重。

渭河决堤,黄河也决堤,这灾害一个接一个。

而且,之前还有些地方出现旱灾。

今年的大唐,还真是多灾多难。

渭河决堤,倒是情有可原。

可这黄河决堤嘛......黄河溃口处河工料桩以芦苇充数,胆大包天至此,实在是令人愤怒!

诚然,他和一众朝廷大臣就吏治方面,考虑到了各种不足,并想出了相应的制度填补缺漏之处,为的是想要吏治一直呈现出清明的样子,但具体落实的时候,还是出了问题。

这吏治,归根到底,还是治人。

而人又易受环境所影响,那么,官场上的环境也是重要的因素。

念此,李承乾在脑海中思索着吏治方面的各种问题。

整顿吏治的制度是制度,设想中所要取得的效果,与实际实施呈现出来的效果,简直是两回事儿。

今后,这吏治问题,还需要严抓,狠抓。李承乾心想。

忽然。

他脑海中闪过朱元璋的形象。

霎时间,他的目光中噙着一丝冷笑。

朕,只不过是想要让将大唐建设成为朕心中所想的那个大唐,为何总有人想要拖朕的后腿呢?

恰在此时,无仁的声音打断了李承乾的思绪:

“陛下,内阁大臣们已经在殿外候着了。”

李承乾平静地开口道:“让他们进来!”

“诺。”无仁应了一声。

紧接着,寇准等人迈步进入了大殿,纷纷躬身向李承乾行礼:

“臣等参见陛下,陛下万年!”

“平身。”李承乾淡淡地说。

“不知陛下召见我等所为何事?”寇准上前一步,肃穆着脸问。

李承乾说:“朕刚刚得到两道白骑密奏,诸卿可以先看看,等看完后,朕再和诸卿说说。”

同时,李承乾瞥了一眼无仁。

无仁当即心领神会,趋步至李承乾面前,小心翼翼地伸出双手,低着头。

李承乾将伏案上的两道奏疏放在无仁手里。

接着,无仁将它们传到寇准手中。

等寇准看完后,再依次传阅给其他人。

大约过了一盏茶的光景。

李承乾见众人都已经看完,便说:

“诸卿,对于这两道密奏的内容,都说说看吧......说说你们的看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