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京圈大佬空降汉东,政法常务书记 > 第117章 平衡之道

京圈大佬空降汉东,政法常务书记 第117章 平衡之道

作者:来振旭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2 09:06:58

陆则川的回归,如同在汉东这盘棋上落下了一颗定盘星。

各方力量在他的统筹下,开始以前所未有的效率和决心运转起来。

而一场由田国富“积极”推动的纪检风暴,也正式拉开了帷幕。

省纪委的会议室内,气氛肃杀。田国富主持召开了全省纪检系统视频会议,部署开展“回头看”暨重点领域专项治理行动。

屏幕上,他面容平静,语气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穿透力:

“同志们,近期吕州、林城案件,暴露出我省部分领域政治生态污染严重、**问题盘根错节的严峻现实。这不是孤立的个案,而是系统性、塌方式**的缩影!我们必须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决彻底地清除这些毒瘤!”

他的讲话,旗帜鲜明,措辞严厉,将反腐的调门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更令人瞩目的是,他明确要求,各地市纪委要“无条件配合”省监委(祁同伟主导)对吕州灭口案及关联**问题的调查,“形成反腐合力,不留任何死角”。

会议结束后,由田国富亲自点将、省纪委精干力量组成的多个专项工作组,如同出鞘的利剑,迅速奔赴全省各地。

他们不再局限于一般性的信访核查,而是直接介入重大工程、矿产资源、金融信贷等深水区,查账目、核项目、约谈关键人物,动作迅猛,手段专业。

这种“积极配合”的姿态,极大地推进了祁同伟主导的“猎狐”行动。大量之前难以触碰的线索和人物,在省纪委的介入下,被迅速突破。

姚卫东苦心构建的关系网和保护伞,在田国富这把“钝刀”持续而精准的切割下,开始土崩瓦解。

然而,高育良和陆则川在办公室看着相关简报时,眉头却并未舒展。

“田国富这次,力度之大,范围之广,超出预期。”高育良沉吟道,“他是在借我们的势,也是在为自己积攒更大的筹码。”

陆则川目光深邃:

“他动的,很多是沙瑞金的旧部,甚至可能触及更深的层面。他在逼某些人做出选择,也在试探我们的底线。”

“这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能加速廓清玉宇;用不好,也可能引发不可控的连锁反应。”

两人都清楚,田国富的“风暴”,既是助力,也带来了新的不确定性。

……

傍晚,李达康罕见地主动来到陆则川的办公室。

他脸上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但眼神依旧锐利。

“则川书记,没打扰你吧?”李达康开门见山。

“达康同志客气了,请坐。”陆则川亲自给他倒了杯茶。

李达康坐下,没有过多寒暄,直接切入主题:

“田国富同志这次搞的动静不小。京州这边,一些干部人心惶惶,尤其是之前跟沙瑞金、欧阳靖有过牵扯的,更是寝食难安。我担心,会影响正常的工作推进。”

陆则川平静地看着他:“稳定是发展的前提。反腐是为了更好的发展,而不是让工作停摆。达康同志,京州是我们的经济重镇,你的担子很重。”

“对于确实有问题的人,自然要依纪依法处理;但对于那些只是有些历史瓜葛、本身能力尚可、愿意改正错误的干部,还是要给出路,稳定人心,让他们把精力集中到发展上来。”

李达康微微颔首,他来找陆则川,某种程度上就是想确认省委,尤其是陆则川的态度。他需要这柄“尚方宝剑”来平衡京州内部因反腐风暴带来的震荡。

“我明白。我会把握好分寸。”李达康顿了顿,语气带着几分请教意味,“另外,关于沈墨同志那个产业升级规划……则川书记怎么看?”

“沈墨的步子,是不是确实迈得大了点?”

陆则川笑了笑,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

“达康同志,你在京州主政多年,觉得京州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是靠现有的房地产和几个传统制造业,还是必须培育新的增长极?”

李达康沉默片刻,坦诚道:“传统路径依赖太重,风险也在积聚。寻找新路,势在必行。沈墨的方向,我看准了,只是……”

“只是怕她这艘‘破冰船’速度太快,把航道两旁的冰层都震碎了,甚至可能伤及自身?”陆则川接话。

李达康默认。

“所以,你这‘压舱石’的作用,至关重要。”陆则川语气坚定,“既要支持她破开坚冰,探索新航路,也要控制好节奏,及时规避风险,稳住大局。”

陆则川略作停顿,目光深邃地看向李达康:

“省委对京州的改革寄予厚望,支持你们大胆地试、勇敢地闯,这是‘动’的一面;但同时也反复强调,稳定是前提,是‘静’的底线。”

“一动一静,构成改革全局的阴阳两面。如何把握其中的节奏与火候,就看你和沈墨同志如何配合——她在前沿开疆拓土,你在后方统筹定舵。”

“说到底,我们既要引活水、促发展,也要固堤防、控风险。”陆则川继续道,

“沈墨锐意进取,如帆借风;你沉稳持重,如锚定海。帆与锚,看似相克,实则相生。没有帆,船难以前行;没有锚,船易迷失方向。”

“你们二人,一攻一守,一明一暗,正是这套治理体系中最关键的平衡之道。”

这番对话,既给了李达康定心丸,也划定了红线,更指明了他在与沈墨合作中应扮演的角色。李达康心中豁然开朗,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做了。

……

得到陆则川的明确支持后,李达康回到京州市委,态度有了微妙转变。他不再仅仅是对沈墨的方案持审慎态度,而是开始更主动地介入和引导。

他主持召开市委专题会议,明确表示支持产业升级大方向,并要求各部门“解放思想,打破藩篱,全力配合沈墨同志的工作”。

同时,他亲自出面,协调国土、规划、财政等部门,为“数字谷”和“生物医药创新园”的选址、土地、资金等关键问题扫清障碍,展现出强大的行政推动力。

而沈墨,则在李达康这面“大旗”的掩护下,更加专注于技术和市场层面。

她频繁接触国内外顶尖的科研团队和风险投资机构,细化园区运营模式和政策配套,展现出极强的专业能力和资源整合手腕。

李达康用他的权威和掌控力,为改革“破冰”提供政治保障和稳定环境;沈墨则用她的专业和视野,为发展“导航”,注入创新活力。

两人一明一暗,一稳一进,开始形成一种奇妙的默契与合力,京州的产业升级蓝图,终于从纸面走向了实质性的推进阶段。

汉东的局面,在高育良、陆则川的坐镇下,呈现出一种复杂的动态平衡。

田国富掀起的反腐风暴在涤荡污浊,李达康与沈墨的改革航船在破浪前行,而隐藏在风暴眼深处的暗流,也仍在悄然涌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