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京圈大佬空降汉东,政法常务书记 > 第111章 京华夜宴与未竟之思

国庆长假的京城,褪去了往日的紧张与喧嚣,笼罩在一片祥和与庆典的余韵之中。

然而,在西山脚下一处不显山露水的私人会所内,一场小范围、高层次的聚会,正悄然进行。

这会所外表古朴,内里却别有洞天。

仿明清的家具透着历史的厚重,墙上悬挂的却是抽象派的油画,博古架上陈列着钧瓷碎片与最新的量子计算模型,东西方文明在此处奇妙地交融。

这里是陆则川少数几位发小挚友回国时的固定聚点,隐秘,且足够放松。

今晚的主角是陆则川,以及三位专程从海外归来与他相聚的故交:

陈北辰,身材高大,笑容爽朗,哈佛肯尼迪学院毕业,如今在联合国某重要机构担任高级顾问,言谈间带着国际事务官的宏观视野与务实。

沈墨书(与京州副市长沈墨同名不同人),气质娴雅,眼神睿智,剑桥经济学博士,现供职于欧盟委员会竞争总司,对全球经济运行规则有着深刻的洞察。

苏念衾,那位从牛津大学辞职,正准备回国发展的历史学教授。

她穿着一件月白色的改良旗袍,素净典雅,目光流转间,总是不经意地落在陆则川身上,带着经年未改的倾慕与一丝不易察觉的幽怨。

四人围坐在一张紫檀木茶海旁,顶级大红袍的香气氤氲缭绕,与窗外隐约传来的庆典欢歌形成微妙对比。

“则川,几年不见,你这封疆大吏的气场是越来越足了。”陈北辰笑着打趣,打破了初见的些许生疏,“汉东最近可是风云激荡,我们在外面都听到了响动。”

陆则川淡然一笑,亲手为众人分茶:“在其位,谋其政。汉东积弊已久,不下重手,难见天日。比不上你们,纵横捭阖于国际舞台。”

沈墨书接过茶盏,优雅地抿了一口:

“不同的战场而已。我们在外面,常常感到一种无力感。全球化进程受阻,旧有的秩序正在崩塌,新的规则尚未建立。有时候觉得,我们像是在修补一艘四处漏水的破船。”

她看向陆则川,“反倒是国内,虽然挑战巨大,但那种集中力量办大事,敢于刮骨疗毒的决心和行动力,让人印象深刻。”

“这或许就是‘中国模式’在治理层面的体现?”

话题自然而然地转向了更深层次的讨论。

“哈耶克当年警告通往奴役的道路,强调的是对计划经济的警惕。”陈北辰接口,“但中国走的这条路,似乎很独特。它并非简单的计划与市场二元对立,更像是一种不断调试、适应的复杂系统。”

“政府这只有形的手与市场无形的手,如何在动态中寻找平衡,是一门极高的艺术,也是一场巨大的实验。”

陆则川沉吟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任何理论,无论是哈耶克还是凯恩斯,都需要与具体的土壤结合。”

“汉东现在的反腐和改革,本质上就是在清理阻碍市场公平和行政效率的‘毒素’,为这双手划定边界,让系统运行得更健康。”

“这本身就是一个痛苦的自我革新过程。”

一直安静聆听的苏念衾,此时轻声开口,她的声音如同幽谷清泉:

“读史可以明智。魏斐德教授研究明清更迭,曾深入剖析过中华帝制晚期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其内部惊人的韧性与自我修复能力,根源或许就在于这种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独特的官僚治理传统。”

“‘郡县制’的遗产、科举选拔的流风余韵,乃至‘道’与‘术’的博弈,依然在无形中影响着今天的官场生态和行为逻辑。”

她说话时,目光柔柔地落在陆则川脸上,仿佛在透过他,观察着整个中国官场的缩影。“则川,你在其中,感受应该比我们更深。这种五千年来未曾断绝的文化脉络,是压力,也是动力吧?”

(内心独白:他还是那样,专注而深邃。当年在图书馆,他就是用这样的神情迷住了我。如今,他肩上的担子更重,眼里的星辰却未曾黯淡分毫。他走的这条路,布满荆棘,可他依然走得如此坚定。而我,绕了地球一圈,最终还是想回到有他的地方,哪怕只是远远看着这片他守护的星空。)

陆则川感受到了苏念衾的目光,他举杯致意,避开了那过于灼热的倾慕,将话题引回:“念衾说得对。文化基因是底色,决定了我们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但时代变了,我们不能刻舟求剑。今天的治理,需要在尊重传统智慧的基础上,拥抱现代文明成果,包括法治精神、透明度和科技手段。”

“比如我们在汉东推动的政务数据共享,就是在尝试用新技术提升治理效率,压缩权力任性的空间。”

聚会的气氛热烈而融洽,从哈耶克的自由主义到魏斐德的历史洞察,从全球供应链重构到国内产业升级的挑战,从古希腊哲学到宋明理学……思想的火花在茶香中碰撞。

苏念衾大多时候在倾听,只有在陆则川发言时,她会格外专注,眼神里闪烁着欣赏、理解以及那份藏不住的、混合着学识与情感的光芒。

她偶尔会恰到好处地补充一个历史典故或哲学观点,与陆则川的论述相得益彰,仿佛他们的大脑频率始终在一个频道上。

(内心独白:他谈起理想和事业时,整个人都在发光。我知道,他的世界很大,装着汉东的山水百姓。可我的世界很小,小到只装得下一个他。牛津的教职固然光鲜,但没有他的学术殿堂,总是清冷了些。回来,或许是我最后任性的尝试。)

陈北辰和沈墨书将这一切看在眼里,相视一笑,带着几分了然与惋惜。他们都知道苏念衾多年的心事,也明白陆则川早已成家,且与高芳芳感情甚笃,更清楚陆则川的心志,绝不会困于儿女情长。

夜深,聚会散去。

陈北辰和沈墨书先行离开,他们还要赶赴其他的行程。门口,只剩下陆则川和苏念衾。

秋夜的凉风拂过,带着桂花的残香。

“则川,”苏念衾抬起头,鼓足勇气迎上他的目光,夜色掩住了她微红的脸颊,“我决定接受清华的邀请了。以后……可能会常驻国内。”

陆则川看着她眼中清晰的期待与隐隐的泪光,心中微微一动,但很快便恢复了平静。他温和地笑了笑:“欢迎回国,念衾。以你的学识,一定能在国内的学术领域大放异彩。清华是个好平台。”

他的回应,得体,周到,却清晰地划定了一道界限——是欢迎一位优秀的学者回国效力,而非回应一份沉寂多年的情感。

苏念衾眼底的光微微黯淡了一下,但随即又扬起一个略显倔强的笑容:“谢谢。以后……说不定还有工作需要向你这‘父母官’请教呢。”

“随时欢迎。”陆则川颔首,为她拉开车门,“路上小心。”

车子缓缓驶离,融入京城的车流。

陆则川站在原地,看着尾灯消失的方向,轻轻叹了口气。

他不是不明白苏念衾的心意,但他的人生轨道早已确定,他的情感和责任,都牢牢系在汉东那片土地和那个与他并肩而立的家庭里。

他转身,走向自己的座驾。国庆的霓虹将他的身影拉得很长。

刚才的谈笑风生、思想交锋犹在耳边,但汉东的千钧重担,以及远方那盘尚未下完的棋局,已迅速重新占据了他的心神。儿女情长,于他而言,终究只是这波澜壮阔大时代里,一段无关大局、随风而散的插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