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天门”基地,顶层战略规划厅。
巨大的全息星图悬浮在厅中央,但今日的焦点并非遥远的星辰,而是牢牢锁定在地球静止轨道之上。一条纤细却无比清晰的光带,从赤道某处拔地而起,刺破云层,穿透大气,笔直地延伸向三万六千公里高的太空,与同步轨道上的一个巨大平台相连。
轨道电梯!
这科幻概念中连接天地的桥梁,此刻正以详尽的数据模型和结构模拟图的形式,呈现在所有与会者面前。主持会议的是一位头发花白、德高望重的航天元老,他声音因激动而有些微颤:“同志们!基于‘烛龙’能源核心提供的近乎无限的能量,以及林风同志团队在新型碳纳米管-生物复合材料上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强度理论值超越现有材料数个量级,并具备自我修复潜力),建设轨道电梯的两大核心瓶颈——能源和材料——已经看到了彻底解决的曙光!”
他切换画面,展示着疯狂的计算结果:“一旦建成,太空运输成本将从每公斤数万美元,暴跌至数百美元!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大规模太空开发将成为现实!‘广寒宫’基地的扩建将轻而易举,火星殖民将不再是孤舰远征,而是可以形成规模的移民潮!
甚至大型太空船坞、太阳能发电卫星、深空探测中继站……都将变得触手可及!”宏伟的蓝图,震撼着在场的每一个人。就连见惯了“大场面”的雷战、龙月、楚月等人,呼吸也不由自主地急促起来。这不再是单一的武器或飞船,而是真正能改变文明等级、重塑人类未来的超级工程!
然而,质疑声也随之而来。一位负责财务和资源的官员眉头紧锁,谨慎开口:“愿景固然宏伟,但工程量是否太过浩大?投资将是天文数字,建设周期可能长达数十年,期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风险永远存在。”林风站起身,接过了话头。他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一种令人信服的力量,
“但回报将是前所未有的。它不仅是一个运输工具,更是一个能量枢纽、一个科研平台、一个永不沉没的‘太空港’。我们可以利用电梯的缆绳布设超导-生物复合能量传输网络,将‘烛龙’产生的巨量能源直接输送到同步轨道平台,为未来的【‘金乌’机动要塞】 和 【‘后羿’远程打击平台】 供能。
电梯本身也将采用我们最新的【自修复碳纳米管-生物复合材料】,其内部嵌合了活性修复单元,能应对微陨石撞击和材料疲劳,安全性远超传统概念。”
他指向全息图:“我们可以利用电梯的缆绳布设能量传输网络,将‘烛龙’产生的巨量能源直接输送到太空,或者从太空太阳能电站输回地球。我们可以将其作为极端环境下的材料科学和物理学实验室。更重要的是——”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全场:“——它将彻底瓦解某些国家依靠地理优势建立的航天发射垄断,将太空真正变为全人类共享的疆域。从战略上讲,谁掌握了这条天梯,谁就掌握了通往未来的钥匙。”
支持派和谨慎派各执一词,争论激烈。龙月冷眼旁观,更关注建设过程中的安全保卫和潜在攻击点。楚月则已经开始在心中勾勒如何利用这一项目,进一步吸引国际合作伙伴,巩固战略优势。
最终,一直沉默的雷战一锤定音:“战略意义毋庸置疑!技术上既然看到了可能,就没有不尝试的道理!列为最高机密长期战略项目,立即启动前期技术论证和全球选址勘察!资源,优先保障!”最高决策已下。一个足以改变世界的野望,就此埋下种子。
---
然而,如此庞大的项目动向,即便保密等级再高,也不可能完全瞒过世人的眼睛。
尤其是当多支打着“地质勘探”、“气候研究”旗号的华夏科考队,同时出现在赤道沿线几个符合条件的海岛和沿海区域,进行异常详细的地质结构、气象数据、洋流活动勘察时,立刻引起了境外情报机构的高度警觉。结合之前华夏在材料和能源领域的突破性进展,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猜测,浮现在某些顶尖智库和分析师的脑海中。
“……他们难道想……建造那个东西?”一份绝密情报分析报告被送交至某些国家最高决策者的案头,语气充满了惊骇和难以置信。报告详细分析了华夏科考队的动向、近期技术突破的关联性,最终指向了一个疯狂的结论:华夏可能正在秘密筹划建设轨道电梯!
消息如同晴天霹雳,在极小范围内引发了比得知“赤霄”时更甚的恐慌和震撼!轨道电梯!那可不是一架机甲或一艘星舰,那是真正意义上的“奇迹建筑”,是能够从根本上重塑世界格局和文明形态的伟力!
西方顶尖的科学期刊和论坛上,很快出现了许多“学术讨论”文章,从“科学原理”角度大肆论证轨道电梯的“不可行性”和“巨大风险”。什么材料强度不可能达到啦,什么能量需求无法满足啦,什么微陨石和太空垃圾的威胁无法解决啦,什么一旦倒塌将是全球性灾难啦……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