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奴籍之下 > 第286章 漕运

奴籍之下 第286章 漕运

作者:凉州州的萌少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0-31 20:24:31

但仍有一些依附于谢峰,以他马首是瞻的学子,犹豫了一下,并未跟随,反而提起衣摆,快步追上了谢峰的脚步,一同前往府衙,准备向知府大人“进言”。

隋记酒楼前,人群越发拥挤。

秦熙在酒楼门前的高台上,远远看见一群穿着官学制式襕衫的学子们过来,知道她真正要等的人来了。她深吸一口气,目光更加沉静。

为首那名学子,正是刚才带头呼喝之人。

他分开人群,跨步登上擂台,朝着秦熙随意拱了拱手,神态间带着几分天然的倨傲:

“在下王则坚,见过秦姑娘。”

他刻意强调了“姑娘”二字,随即扬声道:

“王某今日前来,不为金银俗物,只为让姑娘知道,男子与女子的差别,乃是天定。”

“并非自觉读了几本杂书,识得几个字,就能与男子一概而论,甚至妄图并驾齐驱的。”

这番充满优越感的话语,立刻引得台下部分学子叫好,却也让许多围观民众皱起了眉头。

秦熙闻言,并未动怒,脸上甚至依旧带着一丝淡淡的微笑,她站起身,敛衽还了一礼,声音清晰平和:

“王先生肯拨冗前来,秦熙感激不尽。擂台规矩简单,我若输了,这一百两银,先生尽可当场取走。我虽为女子,亦知言出必行,决不食言。”

她这般落落大方、不卑不亢的态度,反而让原本准备看她羞恼模样的王则坚愣了一下。

他仔细看去,只见眼前的女子眉目清秀,气质沉静,眼神明亮而坦然,毫无寻常女子见到陌生男子的羞怯或闪躲,心中不由得生出几分异样。

那准备好的更多刻薄话语,竟一时有些说不出口。

他轻咳一声,掩饰住瞬间的失态,语气稍缓:

“既如此,王某也不便欺你。你只说要辩什么?怎么辩?由何人来评判胜负?”

秦熙莞尔一笑,目光扫过台下黑压压的人群,最终落回王则坚身上,声音朗朗,传遍全场:

“先生在官学中所学,无非经史子集,策论文章。那今日,我们便辩这些。”

“先生读书,为的是有朝一日金榜题名,取得官身。既为官,便是父母官,首要之务,自然是为了黎民百姓做事,谋福祉。”

“因此,今日这胜负,不由你我说了算,也不请什么名士大儒。”

她抬起手,指向台下众多围观的百姓:

“便由这台下的石城百姓们来评,他们或许不懂高深的圣贤微言大义,但他们的日子过得如何,谁是好官,谁是庸官,什么政策于他们有益,什么于他们有害,他们心中,最是清楚明白。”

“百姓觉得谁言之有理,能让他们信服,谁便胜出。王先生以为如何?”

此言一出,台下先是一静,随即爆发出阵阵叫好与附和之声!

“说得好!”

“秦夫子这话在理!”

“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

“对!咱们老百姓才最有资格评!”

“就这么办!”

藏在人群里的官学教谕,闻言眼中精光一闪,心中暗赞:

“妙啊!此女果然心思灵秀,通透至极!”

他深知,当今圣上最是务实,厌弃空谈,最喜那些能直面民生疾苦,提出切实可行建议,能扎扎实实落到百姓头上的策论。

秦熙此举,看似简单,却意外地契合了上意,直接将辩学的立足点拔高到了“经世致用”的层面。

若不是碍于身份,他都想亲自上台去辩上一番了。

王则坚完全没料到秦熙会来这么一招,顿时有些措手不及。

他平日最喜吟风弄月,钻研诗词歌赋,于实务策论一道上,本就涉猎不深。

更遑论要面对台下这些可能字都不识的百姓,用他们能听懂的话来阐述?

他额角微微见汗,心中暗叫不妙。

但此刻众目睽睽,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加之他内心深处,仍旧不相信秦熙一介女流,在学问上真能胜过自己这正经官学出身的学子。

于是,他强自镇定,点了点头,硬着头皮道:

“好!就依姑娘所言!”

出于礼节,也是想试探虚实,他让秦熙先出题,他来应答。

秦熙也不谦让,略一沉吟,便开口道:

“我的题目,关乎国计民生之根本,漕运。”

她声音清越,将话题徐徐展开:

“前朝开元年间,国力鼎盛,都城长安作为天下政治中心,人口激增,粮食与各类物资需求巨大,高度依赖南方供给。”

“于是,漕运便成了连接江南富庶经济区与关中政治中心的生命线,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然,当时漕运面临重重挑战。”

“黄河三门峡段,险滩密布,水流湍急,漕船行此,粮米损耗率竟高达三成。”

“运河河道,年久失修,淤塞频繁,疏浚维护,耗费银钱无数,成本高昂。”

“再者,漕运管理体系松散,官员层层克扣,押运漕军苦不堪言,逃亡者众……”

“请问王先生,依你之见,此漕运之利何在?弊何处?若身处其时,当如何权衡,又可有何良策以解其困?”

此题一出,王则坚脸色微变,后背瞬间沁出一层冷汗。他知道自己大意轻敌了。

此题看似只是问漕运利弊,实则内涵极深,涉及地理、水利、财政、吏治等多个方面,绝非泛泛而谈“南粮北调很重要”或“损耗大是问题”就能应付过去的。

他搜肠刮肚,思索了片刻,勉强答道:

“漕运之利,在于沟通南北,调运粮秣,供养京师,稳固朝廷,此乃国之命脉……”

“其弊,在于路途遥远,损耗巨大,如姑娘所言,三门峡天险难越,耗费人力物力……”

“至于对策,当……当选派得力官员督管,严惩贪腐,加派人手护卫,兴修水利,疏浚河道……”

他答得磕磕绊绊,多是些浮于表面的套话,未能深入剖析问题的核心,更未提出任何具体的解决思路。

台下稍有见识的百姓听着,都暗暗摇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