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奴籍之下 > 第136章 砍价

奴籍之下 第136章 砍价

作者:凉州州的萌少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0-31 20:24:31

佤寨的梯田,此刻被一片望不到边际的金色海洋覆盖。

早稻成熟了。

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坚韧的稻秆,谦卑地低垂着头,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丰收的喜悦。

阳光慷慨地倾泻下来,每一粒饱满的稻谷都闪烁着温润而坚实的光泽,像是大地精心打磨出的无数颗金色宝石,铺满了层层叠叠的山坡。

周农官站在田埂上,黝黑的脸上带着近乎虔诚的满足。

他伸出手,小心翼翼地触摸着眼前的稻穗。

指尖传来谷粒圆润饱满的质感,还带着阳光晒透后的温热。

稻秆虽然被丰硕的果实压弯了腰,却依然透着一股子坚韧的生命力,稳稳地扎根在肥沃的泥土里。

丰收的时刻,终于到了。

为了抢收这关乎佤寨未来、也关乎石城税收希望的早稻,秦阳几乎把家安在了佤寨。

晚上收工太晚,他和周农官就睡在岩罕家里。

天刚蒙蒙亮,晨雾还未完全散去,露珠还挂在草叶尖上,秦阳就已经和佤寨的汉子们一起,踩着湿滑的田埂下到了地里。

抢收,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硬仗。

从晨曦微露到烈日当空,再从烈日当空干到暮色四合。

弯着腰,左手拢住一把稻秆,右手挥动镰刀,“嚓”的一声脆响,一丛稻子便应声而倒。

汗水像小溪一样从额头、鬓角淌下,流进眼睛里,刺得人睁不开眼,只能胡乱地用沾满泥浆的袖子抹一把。

腰背的酸痛如同钝刀在磨,但没人停下。

时节不等人,晚一天收割,就可能遭遇一场不期而至的暴雨,让辛苦半年的收成泡汤。

晚一天收割,就意味着晚稻插秧的时间被压缩,影响下一季的收成。

最初几天,秦阳的动作还有些笨拙生疏。

握着镰刀,总担心那锋利的刃口会不小心割到自己的腿,下镰时带着几分犹豫,速度自然快不起来。

佤寨的汉子们看着他,善意地笑着指点。

几天下来,秦阳的动作也越来越熟练、流畅,镰刀挥动间带着“唰唰”的节奏声。

到后来,他收割的速度竟能勉强赶上经验丰富的周农官了。

看着身后整齐摆放的一捆捆稻谷,秦阳直起酸痛的腰,抹一把脸上的汗水和泥水,疲惫的脸上露出由衷的笑容。

这沉甸甸的稻穗,就是沉甸甸的希望。

割下来的稻子被迅速运到寨子里最大、最平整的晒场上摊开晾晒。

为了防止贪吃的鸟雀偷食这珍贵的粮食,岩罕安排了寨子里所有能跑能跳的小孩子轮流看守。

孩子们拿着绑了破布条的竹竿,在晒场边缘跑来跑去,呼喝着驱赶胆敢靠近的麻雀和山鸟,小脸上满是认真的责任感。

这既是任务,也是玩耍,更是参与寨子大事的荣耀。

大人们则片刻不得闲。

早稻收割后的田地,需要立刻清理。

男人们挥舞着锄头、钉耙,将田里残留的稻秆、杂草连根清除,堆到田边沤肥。

紧接着就是深耕和平整土地。

健壮的黄牛拉着沉重的犁铧,在刚刚腾空的田地里来回穿梭,将板结的泥土深深翻起,打散。

妇女和老人则跟在后面,用耙子仔细地将翻起的土块打碎、耙平。

确保土地松软平整,为即将到来的晚稻秧苗提供一个舒适的家。

翻耕平整好的土地,还不能马上插秧。

周农官指挥着人们,将佤寨各家各户早已腐熟好的农家肥均匀地撒入田地。

土地贪婪地吸收着这些养分。

随后,是引水灌溉。

清澈的山泉水顺着新修整过的沟渠,汩汩地流入一块块平整好的水田里。

水面在阳光下闪着粼粼波光,倒映着蓝天白云。

早已在秧田里育好的晚稻秧苗,被小心地拔起,扎成小捆,运到了田边。

战斗再次打响。

男女老少齐上阵。

人们卷起裤腿,赤脚踏入还带着凉意的泥水中。

左手分秧,右手插苗,身体弯成一张弓,脚步在泥泞中快速而稳健地后退。

动作必须快,更要准。

每一株秧苗插入泥土的深度、间距都有讲究。

田埂上,周农官来回巡视,不时指点着:

“深了!浅了!再分开点!”

整个佤寨的梯田间,只听到哗哗的水声、人们踩泥的噗嗤声和简短有力的交流声。

这是一场无声的接力赛,争分夺秒,只为将绿色的希望尽快铺满这片刚刚收获过的土地。

当最后一把秧苗稳稳地插入泥中,看着眼前一片新生的翠绿在阳光下舒展,所有人都累得直不起腰,但心里却充满了完成使命的轻松和喜悦。

早稻的收获和晚稻的播种,这场关乎两季的硬仗,最关键的一环终于完成了。

然而,丰收的喜悦只完成了一半。

晒场上,早稻谷粒经过几天的暴晒,已经干爽。接下来,是脱粒。

佤寨的人们习惯使用一种古老的工具,连枷。

它由一根长长的木柄和一组用皮绳或藤条串联起来的木板组成,木板可以绕着一个轴转动。

使用时,人们双手紧握长柄,高高举起,然后用力挥下,利用惯性让木板组重重地拍打在铺在晒场上的稻穗上。

“啪!啪!啪!”

一声声沉闷的拍打声在寨子里此起彼伏。

谷粒在反复的击打下,从稻穗上脱落下来。

周农官站在晒场边,看着佤寨的汉子们汗流浃背地挥舞连枷,虽然动作熟练,但效率确实不高。

他摇了摇头,走到岩罕身边:

“岩罕头人,这连枷脱粒,太费时费力了。佤寨今年只是小规模试种两季稻,产量还不算顶高,尚能应付。”

“等明年全寨推广开,稻谷产量翻倍甚至更多,再用这法子,怕是要把人累垮,也赶不上农时。”

岩罕抹了把汗,看着眼前的情景,也深以为然:

“周农官说的是。那您看,有什么好法子?”

周农官指着脚下的晒场:

“首先,要把这晒场重新平整、夯实,最好能用平整的石板铺一层,保证地面坚硬、平整、无缝隙。这样谷粒才容易分离,也干净。”

他顿了顿,接着说:

“然后,要做几样新家伙,石碾子。用坚硬的大青石凿成圆柱体,表面要凿出棱状或波浪形的纹路增加摩擦。”

“石碾中心穿一根结实的木轴,套上木架,可以用牛拉着在晒场上转圈碾压铺开的稻穗,脱粒又快又干净,省力得多。”

岩罕头人眼睛一亮,这法子听着就省力高效。

他脑子转得飞快,立刻想到了好主意。

他找到了岩桑和王掌柜:

“走,咱们三个一起去买石料,咱们三家一起买,量大,还能让王掌柜好好砍砍价。”

三人风风火火赶到石料铺子。

王掌柜不愧是生意场上的老手,深谙砍价之道。

他先是不动声色地挑剔石料颜色不够均匀、质地不够坚硬。

岩桑则在一旁帮腔,说用量大但预算有限,不行就再等等。

岩罕则适时地表现出对石料的“勉强满意”和对价格的“极大犹豫”。

三人一唱一和,配合默契。

石料铺的掌柜被他们轮番“轰炸”,急得额头冒汗。

眼看这单大生意要黄,最终在王掌柜“勉为其难”的拍板下,以低于市价整整三成的价钱,拿下了要用的所有石料。

签契约时,掌柜的拿着笔,手都在抖,嘴里喃喃着:

“三位爷……你们这是要我老命啊……”

眼泪汪汪,心疼得直抽抽。

岩桑和王掌柜对视一眼,强忍着笑意。

岩罕则豪爽地拍着掌柜的肩膀:

“掌柜的,放心。以后寨子里要石料,还找你。”

掌柜的这才苦着脸,勉强挤出一丝比哭还难看的笑容。

石料很快被运回了佤寨。

平整坚硬的石板晒场铺好了,巨大的石碾子也在寨子里石匠的叮当声中渐渐成型。

金色的稻谷在石板上铺开,健壮的黄牛拉着沉重的石碾缓缓走过,发出沉闷而有力的碾压声,谷粒如金色的雨点般欢快地脱离稻穗。

这古老的山寨,正用最朴实的智慧与汗水,加上周农官带来的革新,迎接着前所未有的、属于两季稻的丰收时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