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了那处留下微妙因果的简陋茶寮,王道长带着叶秋,真正开始了前往青云宗的最后一段、也是最为急迫的行程。或许是韩立之事带来的震撼余波未平,又或许是长久漂泊后归心似箭的驱使,王道长不再有任何耽搁,几乎是日夜兼程,风餐露宿,只在确认绝对安全的僻静处,才敢稍作调息,恢复些微精力。他仿佛要将这一路上积攒的所有不安与迫切,都倾注在这最后的赶路中。
随着他们不断前行,深入群山腹地,周遭的景致与天地间的氛围,也在发生着肉眼可见、灵心可感的显着变化。
最初几日,尚是凡人城镇的烟火气与荒野山林的原始气息交错更迭,空气中灵气稀薄得近乎于无,偶尔能感知到一两个修为与王道长相仿、甚至更为孱弱的散修气息,如同沙漠中的旅人,为了一点点微不足道的灵草或矿石而奔波劳碌,脸上写满了生存的艰辛。
然而,越是靠近青云宗方向,人烟便愈发稀少,世俗的痕迹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愈发浓郁的、属于修仙界的肃穆与灵韵。山势陡然变得雄奇险峻,一座座山峰如同巨神的脊梁拔地而起,直插云霄。古木参天,虬枝盘曲,遮天蔽日,粗壮的老藤如同蛟龙般缠绕其间,散发着沧桑古老的气息。脚下的官道,也逐渐被更为崎岖、却明显经过精心修葺、以青石板铺就的山路所取代。路旁时而可见一些简易却古朴的指路石碑,上面用遒劲的笔法刻着“青云地界,禁绝厮杀”、“仙宗重地,俗客止步”之类的字样,字迹中隐隐透出一丝灵力威压,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仿佛在无声地宣告着此地主人的权威。
更显着的变化,是空气中的灵气。呼吸之间,已能清晰地感到丝丝缕缕精纯而清凉的灵气,如同甘泉般渗入肺腑,洗涤着长途跋涉的疲惫,令人精神为之一振。虽仍无法与青玄湖那等大型坊市核心区域的灵气浓度相比,但已远非外界凡俗之地可比。
“好了,好了,总算踏入青云宗外围势力范围了。”王道长长长舒了一口气,一直紧绷的神经稍稍放松,脸上也浮现出一种近乎归家的熟稔与安心,“此地方圆三千里,皆受青云宗庇护,宗门律令森严,等闲宵小绝不敢在此放肆生事。”他的语气中,带着一种身为宗门附庸(哪怕只是边缘人物)的微妙自豪感。
叶秋默默观察着这一切,他的感知如同最精密的雷达,扫描着这片土地。在他的“视野”中,这辽阔的山川并非死物,其地脉之下,仿佛有沉睡的巨龙——庞大而活跃的灵脉在缓缓搏动,其分支如同毛细血管般滋养着这片土地,使得草木格外灵秀,气息格外清灵。而那些看似普通的指路石碑,内部也铭刻着简易却有效的感应与传讯道纹,它们如同一个个沉默的哨兵,构成了一个覆盖极广、能耗极低的警戒网络,任何大规模的能量波动或恶意闯入,都可能触发警报。
途中,他们遇到的修士也明显增多,且气质迥异。时有衣袂飘飘的修士,驾驭着飞剑、玉梭、或是形态各异的飞行法器,如同流星般从头顶湛蓝的天空中掠过,气息大多在练气中后期,神情或淡漠,或矜持,带着大宗门弟子特有的优越感与距离感。也有三五成群、徒步赶路的修士,看其服饰与彼此间的熟稔程度,多是依附于青云宗生存的小家族成员或是外围势力的执事,言行举止间多了几分谨慎与务实。偶尔,还能见到一队队穿着统一制式青色道袍、气息精悍的修士,他们步履沉稳,眼神锐利如鹰隼,正是负责巡山的青云宗外门弟子。他们虽修为不高,但纪律严明,对往来行人进行着不动声色的审视,维护着此地的秩序。
这是一幅等级分明、秩序井然、力量为尊的修仙社会缩影。与青玄湖坊市那种鱼龙混杂、自由散漫、充满冒险与机遇的氛围截然不同。宗门的力量,在此处如同无形的巨网,笼罩着一切,规范着一切,也庇护着一切。
叶秋如同一个最冷静的旁观者,将这一切宏观的社会结构、微观的个体行为、乃至能量环境的梯度变化,都一丝不苟地记录在案,不断填充、修正着他对此界文明形态的认知模型。
“快看那边!”王道长忽然激动起来,声音都带着一丝颤抖,伸手指向前方云雾缭绕的远山之巅。
顺着他的指引望去,只见视线的尽头,重重山峦之上,无边的云海之间,赫然呈现出一派恢宏壮阔、宛如仙境的景象!无数亭台楼阁、宫殿庙宇,依着陡峭的山势层层叠叠而建,飞檐翘角,雕梁画栋,在日光下闪烁着温润的玉光或金色的琉璃瓦光泽,绵延不知几百里,一眼望不到尽头!更有七座尤为峻拔雄奇的山峰,如同七柄顶天立地的巨剑,刺破厚重的云海,傲然屹立于天地之间,峰顶隐没在更高处的缥缈云雾中,散发出令人心折的磅礴气势与亘古不变的威严。
即便相隔如此之远,也能清晰地感受到从那片仙家福地传来的、如同潮汐般澎湃的精纯灵气!更令人震撼的是,那七座主峰之上,各自笼罩着一圈巨大的、缓缓旋转的七彩霞光漩涡,如同七颗璀璨的星辰,吞吐着四方天地精华,引动风云变幻,形成了一种瑰丽而神圣的天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