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那片弥漫着上古丹火余温、承载着无数丹道先贤智慧与遗憾的废墟之地,众人继续向着秘境深处行进。周遭的景致悄然变换,仿佛跨越了某种无形的时空界限。先前所见或巍峨、或灵动的碑林景象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更为荒凉、原始,甚至带着几分蛮荒死寂气息的区域。
大地呈现出一种贫瘠的、仿佛被烈火烧灼过的暗红色泽,龟裂的土壤中零星生长着一些枯黄扭曲的怪异植被。空气中弥漫的不再是浓郁的灵气或药香,而是一种混合着尘土、岩石风化和某种古老衰败气息的沉闷味道。最为奇特的是,散布在这片赤地上的石碑。
这些石碑不再高大巍峨,气势逼人,反而多是一些低矮、形状极不规则的石块,有的如同被巨力砸碎的残骸,有的则像是天然形成的粗粝岩柱,毫无规律地散落着,半埋于红土之中,如同沉睡巨兽裸露在外的嶙峋骨骼。它们表面大多粗糙不堪,刻录的也并非完整连贯的功法意境或玄妙道纹,更多是一些零散、破碎、笔画简陋到近乎原始的符号与极其简短的刻痕语句。其风格与之前所见的任何碑文都大相径庭,充满了一种未经雕琢的、直指本源的粗犷与神秘。
“此地的碑文……其古老程度,恐怕远超我们之前所见。”周瑾停下脚步,目光锐利地扫视着这些不起眼的石块,作为阵法师,他对能量痕迹和时间留下的印记尤为敏感,“风格迥异,道韵也更加隐晦、内敛,仿佛……是更早期文明的遗留,蕴含着天地初开时的某种法则碎片。”
叶秋微微颔首,他的目光如同最精细的筛子,缓缓掠过这些看似杂乱无章的石碑。相较于那些蕴含着强大力量、体系完整的传承碑文,这些破碎、原始、甚至有些“拙劣”的记载,反而像磁石般吸引着他的全部注意力。因为直觉告诉他,这些看似无用之物,可能更接近这个世界知识体系最原始的雏形,或许隐藏着关于秘境、乃至这个世界本身更深的秘密。
他信步走向一块半掩在暗红色泥土中的石碑。这块石碑仅有膝盖高低,通体呈暗褐色,石质粗糙,边缘布满磕碰的缺口,仿佛历经了难以想象的磨难。上面刻着几道扭曲的、线条简单的图案,依稀能辨认出是某种集体狩猎庞大野兽,或是在某种简陋祭坛前举行原始祭祀的场景。图案旁边,还伴随着几个结构古怪、与现今道纹体系格格不入的孤立符号。
起初,叶秋并未特别在意,只将其视为另一种古老道纹的变体或地域性差异。然而,当他漫不经心的目光扫过石碑右下角一个极其不起眼的、被风雨侵蚀和泥沙覆盖得几乎与岩石纹理融为一体的角落时,他的瞳孔骤然收缩成针尖大小,心脏如同被一柄无形重锤狠狠击中,猛地漏跳了一拍!
那里,在斑驳的石面上,依稀可辨地刻着三个极其细微、笔画古拙到近乎笨拙的符号!
这三个符号,与他一路所见的任何青云宗道纹、乃至在《百草蕴灵篇》或星衍阵图中接触过的古老符文都截然不同!它们的线条更加抽象,带着一种金石铿锵般的锐利转折,而非道纹常见的圆融流转;其结构也更加原始,仿佛是人类(或某种智慧生命)最初尝试用符号记录世界时,最直接的象形表达!
然而,正是这种“原始”和“抽象”,却让叶秋浑身的血液仿佛瞬间逆流,一股寒意从脊椎直冲头顶!
因为这三个符号的“神韵”与核心“构型逻辑”,与他前世在地球古籍库中潜心钻研过的、被誉为汉字源头之一的——甲骨文,有着惊人到令人毛骨悚然的、至少七八分以上的神似!
其中一个符号,形如层峦叠嶂,正是甲骨文中“山”字的典型雏形!
另一个符号,状若火焰升腾,与甲骨文“火”字的象形写法几乎如出一辙!
最后一个符号,结构更为复杂些,像是一人跪坐于祭台前,双手举物向上苍祈祷,其轮廓竟与某个代表“祭祀”或“沟通天地”含义的甲骨文符号有着惊人的吻合度!
“这……这怎么可能?!”叶秋的呼吸在刹那间变得粗重,脑海中掀起了前所未有的惊涛骇浪。是幻觉吗?是两个截然不同、理应毫无关联的世界,在文明萌芽期偶然产生的、跨越时空的“趋同演化”?还是说……
一个足以颠覆他所有认知的、石破天惊的猜想,如同闪电般撕裂迷雾,在他脑海中炸开:这些符号,莫非就是玄玣真人苦苦追寻、称之为“太古铭文”的存在?是那个可能远比青云宗历史、比现今修真文明更加古老、甚至可能已经失落的上古纪元的通用文字?而这个失落的上古文明……与他前世所在的地球华夏文明,存在着某种他无法理解、却真实不虚的联系?!
就在他心神剧震的同时,他识海深处,那枚一直沉寂而神秘的“源初道纹”,仿佛被这三个符号唤醒了沉睡万古的记忆,第一次产生了如此清晰、如此强烈的悸动!它不再只是散发微弱的清辉共鸣,而是如同久别故乡的游子终于听到了熟悉的乡音,主动散发出温暖而活跃的光芒,丝丝缕缕纯净的道韵自主流淌而出,与石碑上那三个“太古铭文”之间,建立起了一种超越语言、直达本源的、玄妙至极的精神链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