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秋叶玄天录 > 第32章 甲叁号石屋

秋叶玄天录 第32章 甲叁号石屋

作者:爱吃苹果绿茶的谢礼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0-31 20:24:09

踏入第七杂役谷的瞬间,空气仿佛骤然凝固,带着一种粘稠而沉重的质感。稀薄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灵气,被一股更浓烈的、混合着泥土深层腥气、腐烂植叶发酵后的酸腐味、远处矿坑飘来的金属锈蚀与粉尘气息、以及隐约可辨的汗臭与霉味所彻底淹没。这股独特的气味,如同一种无形的烙印,宣告着此地的身份——被繁华仙门遗忘的、挣扎求存的角落。

谷地呈不规则的碗状,面积不大,却显得异常拥挤杂乱。东边是几片勉强开垦出的灵田,土壤贫瘠,板结严重,里面蔫头耷脑地长着最普通、对灵气要求极低的凝血草和聚气花,叶片枯黄卷曲,长势令人堪忧,仿佛随时会彻底枯萎。西边,一个已然废弃大半、矿脉几近枯竭的玄铁矿坑裸露着狰狞的伤口,仍有零星几个身影在其中机械地敲打着顽固的矿岩,叮叮当当的声响空洞而疲惫,回荡在寂静的山谷中,更添几分荒凉。北面陡峭的山壁上,密密麻麻开凿着数十个大小不一的洞窟,黑黢黢的洞口如同蜂巢般紧密排列,远远望去,令人头皮发麻,那便是杂役弟子们赖以栖身的“家”。南面地势稍缓,建有几排歪歪斜斜、饱经风雨侵蚀的木屋,那是堆放杂物工具的仓库、进行粗加工的工坊,以及此地最高管理者——刘管事及其爪牙居住的地方。

整个山谷,笼罩在一种深沉的、几乎化为实质的压抑氛围中。这里没有仙家气象的飘渺,只有生存最底层的粗粝与艰辛。每一个角落,似乎都在无声地诉说着被遗忘、被消耗、以及希望渺茫的挣扎。

叶秋按照粗糙木牌上的指示,走向北面那面布满洞窟的山壁。越是靠近,那股混杂着体味、霉味和绝望的气息便越发浓重。洞窟与洞窟之间几乎没有间隔,不少洞口仅用破烂的草席或几块木板勉强遮挡,根本谈不上**。地面泥泞不堪,散落着碎石、废弃的矿渣和不知名的垃圾。几个面黄肌瘦、眼神空洞麻木的弟子,就着黄昏最后一点微弱的天光,蹲在自家洞口,机械地分拣着矿渣里可能残存的、米粒大小的劣质矿石,或是处理着那些品相最差的草药,动作迟缓得如同提线木偶。他们对叶秋这个新来的陌生面孔,连抬一下眼皮的兴趣都欠奉,仿佛多消耗一丝力气都是奢侈。在这里,竞争早已褪去了热血与激情,只剩下为了那几块硌牙的下品灵石、几颗药效微乎其微的丹药、以及那几乎不存在的调离此地的渺茫希望,而进行的无声的、疲惫至极的倾轧与算计。

叶秋找到了那个刻着“甲叁”字样的洞窟。与其说是石屋,不如说就是一个在岩壁上随意开凿出的、勉强能容身的洞穴。洞口没有门,只有一张千疮百孔、散发着霉烂气味的草席歪斜地挂着,算是唯一的遮挡。

他掀开草席,一股更浓烈的阴湿霉味扑面而来。洞内空间极其狭小,不过方丈之地,勉强能让人转身。四壁是粗粝开凿的岩石,未经任何打磨,棱角分明,布满了湿漉漉、滑腻腻的深绿色青苔,不断有冰冷的水珠从岩缝中渗出,顺着石壁滑落,在地面汇成小小的水洼。空气凝滞不动,湿度大得让人皮肤发粘。光线昏暗至极,仅靠洞口透入的、被草席过滤后所剩无几的微光,以及岩壁上几处稀疏的、散发着惨淡幽绿色光芒的“萤石苔”提供照明,勉强能看清洞内轮廓。

角落里,铺着一层颜色暗沉、显然被无数人使用过的干草,上面扔着一套同样散发着浓重霉味、硬邦邦、几乎板结的薄褥,这便是唯一的“床铺”。除此之外,洞内空无一物,连一张可供放置物品的粗糙石台或一个可以坐下的石墩都没有。

环境之恶劣,生存条件之简陋,远超叶家镇他那间虽然清贫但整洁的小院,甚至连青玄湖那间最下等的客栈客房都远远不如。这里,更像是被文明遗弃的原始洞穴。

然而,叶秋站在洞窟中央那小小的、略为干燥的空地上,脸上没有丝毫常人在此种环境下应有的嫌弃、失望或是恐惧。他的目光平静得像是在审视一件刚出土的、有待清理和分析的古代器物,冷静地扫过每一寸岩石,每一片青苔,每一缕空气中的尘埃。

“空间利用率低于百分之十五,布局极不合理。通风系统完全缺失,空气流通率近乎为零,二氧化碳浓度偏高,湿度长期维持在百分之八十五以上,极易滋生致病微生物,对肉身健康构成持续性威胁。光照强度低于5勒克斯,远低于基本阅读或精细操作所需标准,需引入稳定人工光源。”他心中如同最严谨的环境评估专家,飞速地给出各项参数评估,并同步开始构思数个基于现有条件、能耗最低的优化方案。

他走到那铺“床”前,没有用手去触摸,神识微动,便已如同高倍显微镜般将干草和薄褥的状况洞察分明:“纤维结构严重破坏,弹性丧失。内部寄生有至少三种以有机物为食的微小虫豸幼虫及虫卵,霉菌孢子种类超过五种,菌丝已深入纤维内部。卫生评级:极度危险。直接接触有极高概率引发皮肤瘙痒、呼吸道感染或肠道疾病。”

他退后一步,目光落在空无一物、但结构相对完整的岩壁上:“储物功能为零。岩壁硬度中等,结构稳定,开凿难度低,可规划嵌入式储物格与壁架,最大化利用垂直空间。”

他又走到洞口,感受着那几乎凝滞、带着浓重霉味的空气:“需构建强制对流系统。可利用谷地昼夜温差形成的微弱气压差,结合简易风道设计,实现基础通风。”

最后,他再次感受了一下此地的灵气环境。果然,稀薄得令人发指,几乎与凡俗界的荒山野岭无异,甚至因为此地长期开采和废弃,地脉受损,灵气活性极低。在此等环境下,依靠传统吐纳功法修炼,效率将低到令人绝望,吸入的杂质恐怕比炼化的灵气还多。

但叶秋的嘴角,反而勾起了一丝极淡的、唯有他自己才懂的弧度。

恶劣吗?极端恶劣。

但这正是一块绝佳的、未经雕琢的“原始实验场”。

资源匮乏到极致?意味着变量极少,干扰因素被降至最低,可以更纯粹地测试和验证他那些基于高维知识推导出的、针对极端环境的适应性与优化方案的极限效能。

竞争激烈且内卷?与他追求的根本目标毫无交集。他的“竞争对手”,是此方天地的物理规则、能量守恒定律以及物质转化效率,而非这些为了基本生存而耗尽心力、目光局限于方寸之间的同门。

环境简陋如原始社会?正好可以实践他所解析出的众多基础道纹(如“避尘”、“恒温”、“除湿”、“聚光”、“微风”)的实际应用效果,将这个洞穴一步步改造、升级为一个功能齐全、能耗极低、高度自治的“个人前沿观测站”兼“微型综合实验室”。

他并不急于立刻动手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造。初来乍到,在无数双麻木却可能因嫉妒而变得敏感的眼睛注视下,过于突兀的变化是愚蠢的。隐匿与适应,是初期生存的准则。

他将那套散发着浓重霉味、堪称生物污染源的薄褥直接卷起,毫不留恋地扔到了洞外一个废弃的角落。然后从自己那个小小的行囊中,取出一块提前准备好的、致密防水且易于清洁的油布,仔细地铺在清理过的干草上,权当临时坐垫。动作有条不紊,带着一种实验室般的整洁与规范。

他盘膝坐在油布上,闭上双眼。并非进行传统的修炼,而是将神识如同最精密的扫描探针般铺展开来,细致入微地扫描整个洞窟的微观结构。岩石的矿物成分与密度分布、岩层潜在的细微裂缝与应力点、地下微弱的水脉流向与湿度来源、空气中各种气体成分与悬浮颗粒物的精确比例……所有环境数据被分门别类、一丝不苟地记录入他脑海中的数据库。

同时,他那远超常人的听觉,如同高灵敏度的接收器,捕捉着山谷中各处的声响,将其作为了解这个微型社会运行机制的信息源。

隔壁“甲贰”洞窟里,传来沉重如风箱拉扯般的鼾声、模糊不清的梦呓,以及偶尔因劳累过度引发的剧烈咳嗽。

远处矿坑方向,监工弟子不耐烦的呵斥声、皮鞭抽打在**上的闷响,以及受罚者压抑的痛哼,清晰地传来。

更远处管事居住的木屋区,隐隐有推杯换盏的笑闹声与粗俗的划拳声,与谷底的死寂形成鲜明对比。

山谷中,还弥漫着其他杂役弟子劳作间歇时压抑的喘息声、因饥饿或病痛发出的细微呻吟,以及夜深人静时,可能从某个洞窟深处传来的、极力压抑的、绝望的低泣声。

这是一个等级森严到近乎残酷、资源分配极度扭曲的小型社会模型。底层弟子在泥泞与黑暗中耗尽心力与健康,换取最基本的生存资料,而少数管理者则享受着有限的权力与由此带来的微薄剩余价值。

叶秋的心湖,如同万古不变的深潭,平静无波。这些人间悲欢,于他而言,是观察样本,是社会学数据,是理解此界运行规则的辅助信息,却无法扰动他专注于“研究”本身的核心意志。

他将那枚木质身份令牌挂在腰间最显眼的位置,将那本《宗门戒律概要》摊开放在膝上,做出认真阅读、谨守门规的姿态。然而,他的神识却已如同无形无质的蛛网,悄无声息地蔓延出去,开始系统性地收集整个第七杂役谷的详细信息——所有杂役弟子的数量、大致修为、工作分配规律、资源(食物、工具、废料)的流动路径、那几个简陋仓库与工坊的布局、以及那位尚未露面的刘管事的活动范围、修为层次、行为模式乃至其手下监工的实力与作风。

时间在寂静中缓缓流逝。

当夕阳的最后一丝余晖被高耸的山峦彻底吞没,第七杂役谷彻底被浓重的黑暗与寒意所笼罩。洞内那几点萤石苔的幽绿光芒,在绝对的黑暗中显得格外诡异和微弱,几乎无法驱散咫尺之外的黑暗。

就在这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中,叶秋缓缓睁开了眼睛。

黑暗中,他的双眸依旧平静,却仿佛能穿透这物理的黑暗,清晰地“看”到洞窟的每一个细节,以及脑海中构建出的整个山谷的立体模型。

甲叁号洞窟,这个在所有人眼中与囚笼、坟墓无异的绝望之地,在他眼中,已然成了一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一级野外科研前哨站”。

他不需要舒适安逸,只需要一个绝对隐蔽、可以不受干扰地进行各种可能惊世骇俗的“实验”与“观测”的基地。

这里,正合适得不能再合适。

他从行囊中取出那三块下品灵石,握在掌心。并非为了汲取其中那点可怜且驳杂的灵气,而是以其为最基础的能量引子,开始在心中飞速推演,如何利用这微不足道的启动能量,结合洞窟本身的岩石结构、昼夜温差变化以及空气中微弱的水汽流动,构筑第一个微型、高效、可持续运行的功能阵列——一个集成了“高效驱虫灭菌”、“动态湿度调节”与“基础空气净化”功能的复合微道纹系统。

夜渐深,第七杂役谷沉入一片被疲惫与绝望浸透的死寂。唯有寒风掠过山谷的呜咽,和偶尔不知从哪个洞窟传来的压抑咳嗽声,打破这令人窒息的宁静。

而在甲叁号那漆黑的洞窟内,那看似蜷缩在油布上“沉睡”的五岁孩童脑海中,无数关于能量场构建、物质性质利用、环境改造的智慧火花,正在绝对的寂静中,激烈地碰撞、闪耀、组合成一个个切实可行的方案。

他的青云宗生涯,就在这仙门最底层、最黑暗、最被遗忘的角落,悄然拉开了序幕。而这一切,仅仅是他那以解析此界本质为终极目标的、宏大而隐秘的研究计划中,一个微不足道,却至关重要的开端。黑暗,于他而言,正是最好的掩护。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