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龙岭苹果”事件的圆满解决,秦宇轩在陕东省的威望悄然提升。这不仅仅是一次成功的农产品应急销售,更被省内观察家们解读为“秦氏风格”的一次完美亮相——务实、高效、善于借力宏观战略解决微观问题,并能将其转化为更深远的政治资产。
然而,正如秦宇轩自己所预感的那样,真正的狂风暴雨,往往在短暂的平静后不期而至。
这一日,秦宇轩正在办公室审阅“陕东-中原科技创新合作论坛”的最终方案,秘书轻叩房门,带来了一位意外的访客——省科技厅厅长,周明教授。周明是学者型官员,气质儒雅,但此刻他眉宇间却凝结着一抹化不开的忧色。
“秦省长,打扰了。有件事,我认为必须直接向您汇报。”周明开门见山,语气凝重。
“周厅长请坐,慢慢说。”秦宇轩放下文件,亲自给周明倒了杯茶。他知道,能让这位沉静的学者如此焦虑,绝非小事。
“是关于我们省高新科技产业的‘火种’——华芯电子。”周明深吸一口气,“他们自主研发的‘太行’系列高端芯片,刚刚在工艺上取得关键性突破,本应是举省欢庆的事。但现在,他们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华芯电子,是秦宇轩就任副省长之初便重点关注和扶持的企业,被视为陕东省产业升级、迈向高端的标杆。它的存亡,关乎的不仅是税收和就业,更是一个信号,一个方向。
“什么困境?”秦宇轩目光锐利起来。
“资金链,即将断裂。”周明沉痛地说,“前期研发投入巨大,而芯片产业回报周期长。原本几家省内的投资机构和银行答应续贷、跟投,但现在……态度都变得暧昧不清。华芯的CEO罗宏,已经急得几天没合眼了。”
“原因?”秦宇轩的声音很平静,但熟悉他的人知道,这平静之下正在积聚风暴。
“表面原因是宏观经济下行压力,银行风险控制收紧。但据我侧面了解,”周明压低了声音,“平西市的高书记,在不同场合表达过对‘过度集中资源扶持单一明星企业’的担忧,认为应该‘雨露均沾’。他的话,在省内金融系统里,很有分量。”
秦宇轩的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敲击着。高长河!又是他。龙岭苹果事件中,他试图维护本地流通体系的利益,被秦宇轩以“区域协同共赢”的道理挡了回去。如今,在关乎全省产业未来的高科技领域,他再次出手了。这不再是简单的观念分歧,而是发展路线与权力格局的深层博弈。
“华芯不能倒。”秦宇轩斩钉截铁,“它不仅是陕东的‘火种’,未来更是我们与中原、西山、河洛进行科技协同的基石。没有硬核科技企业作为支点,我们的协同创新共同体就是空中楼阁。”
他沉吟片刻,对周明说:“你告诉罗宏,让他稳住团队,核心技术突破是最大的本钱。资金的问题,省里来解决。另外,准备一份最详细的华芯技术优势和市场前景报告,要快。”
送走周明,秦宇轩站在窗前,望着楼下熙攘的车流。高长河的阻挠,在他的预料之中。但如何破解?强行用行政命令压服省内金融机构?这非但效果难料,而且会激化矛盾,与他倡导的“协同”理念背道而驰。
“借势”与“造势”
就在秦宇轩苦思破局之策时,办公桌上的红色电话响了起来。是中原省省长李立峰。
“宇轩省长,没打扰你吧?”李立峰笑声爽朗,“上次的‘苹果通道’效果很好啊,我们这边的市民买到了优质苹果,反响热烈。这可给我们今年的‘菜篮子’工程添了彩。”
“立峰省长客气了,是中原省的市场和渠道帮了我们大忙。”秦宇轩心中一动,隐约抓住了什么。
“互利共赢嘛。”李立峰话锋一转,“我这次打电话,是想提前跟你们通个气。我们中原省准备启动一个千亿规模的‘产业升级与新动能投资基金’,重点投向就是下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硬科技领域。你们陕东如果有好的项目,欢迎推荐过来,我们可以联合投资。”
刹那间,秦宇轩感觉眼前的迷雾被一道闪电劈开。破局的关键,不在省内,而在省外!高长河可以影响陕东的资本,但他的手,伸不到中原省。
“立峰省长,您这个电话,简直是雪中送炭!”秦宇轩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激动,“我们这里,正好有一个绝佳的项目……”
他没有丝毫犹豫,将华芯电子的情况、技术突破以及面临的困难,坦诚相告。“……‘太行’芯片一旦量产,不仅能填补国内空白,更能支撑起我们两省乃至更大区域在工业互联网、智能终端等领域的产业链合作。我认为,这完全符合您刚才提到的基金投向。”
电话那头,李立峰沉默了片刻,显然在快速权衡。很快,他做出了决断:“宇轩,这是个好项目!这样,你让他们尽快把材料报过来,我让基金管委会启动快速尽调流程。如果技术真如你所说,中原省产投基金愿意领投,并且可以协调中原省的金融机构组成银团,提供配套信贷支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