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2月4日,公示期最后一天,秦宇轩刚把整理好的任职材料送到林致远办公室,就接到了罗竟尧的电话。听筒里的声音比上次沉稳了几分,却仍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秦秘书,公示结束了,想问下后续的入职安排……”
“别急,明天上午九点,你直接到主楼三楼党政办报到。”秦宇轩看了眼桌上的文件,补充道,“林书记特意交代,让你先跟着我熟悉工作流程,一周后正式接手秘书职责。”
挂了电话,林致远从文件堆里抬起头:“罗竟尧那边没多问什么吧?”
“没有,就问了入职时间,语气挺踏实。”秦宇轩把材料推过去,“不过田主任那边还在闹,张磊说他昨天去省里开会,私下找了好几位领导‘反映情况’,说选拔过程‘重经验轻学历’,暗指罗竟尧‘能力配不上秘书岗位’。”
林致远嗤笑一声,在任职文件上签下名字:“他爱反映就反映,赵省长看过考察报告,明确说‘秘书岗位就要选这种沉得下去、稳得住的’。倒是你,接下来带罗竟尧要多上点心,党政办的工作琐碎又关键,既要教他办文办会的流程,更要让他明白‘秘书姓党’,凡事得守规矩、讲原则。”
秦宇轩点头应下,心里清楚,林致远让罗竟尧先跟着自己熟悉工作,既是培养,也是一种保护——田主任那边虎视眈眈,直接让罗竟尧接手核心工作,难免会被挑出更多毛病。
2月5日一大早,罗竟尧提前十分钟到了党政办。他穿着一身合体的新衬衫,头发梳理得整齐利落,手里拎着一个旧公文包,见到秦宇轩便快步上前:“秦秘书,我来了。”
秦宇轩打量了他一眼,指了指旁边的空位:“你的办公位在这,桌上有《党政机关公文处理条例》和近半年的会议纪要,先熟悉这些,重点看林书记的批示风格。”他递过一把钥匙,“这是林书记办公室的备用钥匙,每天提前半小时到岗,打扫卫生、整理文件,记住,不该看的不看,不该问的不问。”
“明白。”罗竟尧接过钥匙,小心翼翼地放进公文包,随后便坐下翻看文件,笔尖在笔记本上快速记录着要点,偶尔遇到不懂的地方,也只是先做标记,没有贸然打扰。
整个上午,秦宇轩故意没怎么管他,只在处理文件时偶尔观察。见罗竟尧始终专注,没有丝毫浮躁,心里暗暗点头——这股沉劲,确实比急着表现的陈默更适合秘书岗位。
午休时,张磊端着餐盘凑过来:“田主任刚才路过党政办,盯着罗竟尧看了好一会儿,脸色难看得很。还有,陈默昨天递了份‘自愿下沉基层锻炼’的申请,听说也是田主任支招的,想靠‘吃苦’博个好名声,回头再找机会调回来。”
“随他们折腾。”秦宇轩夹了口菜,“罗竟尧现在的重点是熟悉工作,只要不出错,田主任就抓不到把柄。对了,下午有个省直部门的协调会,你让罗竟尧跟着去,让他负责记录,看看他的文字功底怎么样。”
下午的协调会涉及多个部门的利益分配,讨论得十分激烈。罗竟尧坐在角落,手里的笔从未停过,不仅记下了各部门的发言要点,还在页边标注了矛盾焦点和可能的解决方案。散会后,秦宇轩翻看他的记录,见字迹工整、逻辑清晰,甚至连一些隐晦的潜台词都用括号做了注解,不由得有些意外:“你以前做过会议记录?”
“在柳泉镇时,经常帮书记整理会议材料,慢慢就摸索出了技巧。”罗竟尧挠了挠头,“不过今天这种省级协调会,还是第一次见,有些部门的术语不太懂,已经做了标记,回头想请教您。”
秦宇轩拍了拍他的肩:“做得不错,不懂就问,别装懂。秘书工作最忌含糊,每一个数据、每一句表述都得准确无误。”
两人刚回到办公室,就见田主任推门进来,手里拿着一份文件:“小秦,这是省计划委员会关于全省经济发展规划调整的方案,需要林书记签字。这位就是罗竟尧同志吧?”他看向罗竟尧,笑容里带着审视,“年轻人看着挺精神,就是不知道能不能跟上林书记的节奏,秘书岗位可是个苦差事,没点真本事可不行。”
“田主任放心,我会努力学习,尽快胜任工作。”罗竟尧站起身,语气客气却不卑不亢。
田主任“嗯”了一声,目光在罗竟尧桌上的文件上扫过,随即转向秦宇轩:“听说罗同志以前一直在乡镇,没接触过省级机关的工作?要是有不懂的,也可以来省计划委员会问问,我们那边年轻人多,经验丰富。”这话看似好心,实则暗指罗竟尧“跟不上趟”。
秦宇轩淡淡开口:“多谢田主任关心,罗竟尧学习能力很强,这两天已经把基本流程摸透了。林书记常说,基层出来的同志接地气,知道政策落地的难点,做秘书更能帮着把好关。”
田主任脸上的笑容僵了一下,没再多说,放下文件便走了。看着他的背影,罗竟尧的眉头微微蹙起:“秦秘书,田主任好像对我有意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