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重返十八岁:我的学神之路 > 第122章 世界舞台的初啼

国家集训队的最终选拔,如同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紧张到几乎凝滞的空气里落下帷幕。当总教练拿着最终的名单,站在所有队员面前时,林晚照感觉自己的心脏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攥住,连呼吸都变得小心翼翼。她排在第九名,一个理论上安全的边缘位置,但最终名单只取前八名正选,两名替补。

“……第七名,吴浩。”

“……第八名,林晚照!”

当自己的名字被念出,作为最后一名正选队员时,林晚照几乎是虚脱般地松了口气,后背瞬间被冷汗浸湿。她做到了!她真的站上了代表国家出征Ipho的舞台!

目光下意识地投向那个毫无悬念、永远排在首位的名字——沈倦。他依旧是那副平静无波的样子,仿佛这个结果早在预料之中。只是在总教练念完所有名字,大家短暂骚动的那一刻,他的视线似乎极快地掠过她,那眼神深邃难辨,带着一种她无法立刻解读的复杂意味,像是审视,又像是一种……确认?

“恭喜。”站在她旁边的吴浩低声说,语气真诚。林晚照对他回以感激的微笑,心中充满了与伙伴一同奋斗、最终共同成功的激动。

接下来的日子是更加密集和针对性的赛前准备。他们要面对的是来自全球近百个国家和地区的顶尖高手,任何一丝松懈都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遗憾。训练内容更加国际化,大量往届Ipho的真题、各国选拔的怪题被拿来分析和模拟。

林晚照感觉自己像是被投入了一个高速旋转的离心机,所有的知识和潜力都被逼迫到极限。她疯狂地吸收着一切,系统新开放的“国际视野”资料库提供了大量关于不同文化背景下出题思路的分析,让她受益匪浅。

一次,在分析一道往届Ipho关于“广义相对论框架下的引力透镜”理论题时,标准答案采用了一种复杂的张量计算。林晚照总觉得应该有更直观的几何理解方式。她想起了沈倦云盘里某篇关于“时空几何直观化”的短文,结合自己这段时间的思考,尝试用一种基于“光线在弯曲时空中的测地线方程”的几何图像来重新诠释这个问题。

她在小组讨论中提出了这个想法,起初引来了一些质疑,认为不够严谨。但当她一步步在黑板上画出时空弯曲的示意图,清晰地展示出光线偏折的几何本质,并巧妙地与张量计算的结果相互印证时,质疑声渐渐消失了。负责指导的一位理论物理教授眼中露出惊喜:“非常漂亮的物理图像!林晚照,你这种将抽象数学与直观物理结合的能力,在Ipho的开放性题目中会是非常大的优势。”

沈倦当时也在场,他靠在椅背上,安静地听着。在她讲解完毕,大家开始讨论时,他几不可察地微微颔首,随即低头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快速记下了什么。那个细微的动作,像一颗投入她心湖的小石子,虽然轻,却漾开了圈圈涟漪。他看到了,并且认可了她的独立思考。

出征前,队里放了半天假。林晚照给家里打了电话。母亲在电话那头激动得语无伦次,反复叮嘱她注意安全,吃好睡好。父亲的声音依旧沉稳,但透着难以掩饰的骄傲:“晚晚,放开手脚去比,家里一切都好,别惦记。”奶奶抢过电话,声音洪亮:“我们晚晚是要去给国家争光的!奶奶等着你的好消息!”

家人的声音穿越重洋,带着浓浓的牵挂和毫无保留的支持,像一股最温暖的力量,注入她的四肢百骸。无论她飞得多高多远,这根亲情的线,永远牢牢地系在她的心上,给予她最坚实的底气。

Ipho的举办地设在欧洲一座历史悠久、充满学术气息的城市。当林晚照跟着队伍走下飞机,踏上异国的土地,看着周围迥异的建筑和肤色各异的人群时,一种前所未有的真实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她真的代表中国,站在了世界级的赛场上。

开幕式盛大而隆重。看着五星红旗在会场中升起,听着激昂的国歌,林晚照的眼眶微微发热。她不再是那个只能仰望他人成绩的旁观者,她是参与者和竞争者。

考试分为理论和实验两天。理论考试在一座古老的大学礼堂进行,题目果然如预料般灵活而深刻,对物理思想和数学工具都是极大的考验。林晚照摒弃杂念,全身心投入。遇到难题,她不再慌乱,而是调动起集训期间磨炼出的所有技能和系统提供的各种分析工具,沉着应对。

其中一道关于“利用中子星合并的引力波信号约束核物质状态方程”的题目,涉及了大量天体物理和核物理的前沿知识,极其复杂。标准思路需要求解一组复杂的微分方程。林晚照在尝试了常规方法后,时间所剩无几。危急关头,她脑海中灵光一闪,想起了自己之前研究拓扑物态时接触到的“标度律”和“普适性”概念。她大胆地假设在极端密度下核物质可能存在某种普适的标度行为,并利用题目中给出的少量数据点,尝试拟合出一个简单的标度律关系,从而绕开了繁琐的数值计算,对某个关键参数给出了一个量级上的估计。

这是一个极其冒险的做法,近乎“猜”。但当她将这个思路和拟合结果作为“一种可能的简化模型探讨”写在答卷上时,心里却有一种奇异的平静。她遵循了自己的物理直觉和跨学科的知识迁移能力。

实验考试在现代化的实验室进行,考察的是“测量一种新型二维材料的谷霍尔效应”。设备先进,但步骤极其繁琐,对操作稳定性和数据实时处理能力要求极高。林晚照和来自德国的选手分在同一实验台,两人语言不通,只能依靠手势和简单的英语词汇交流。在这种高压环境下,她展现出了出色的专注力和动手能力,与临时搭档默契配合,最终高质量地完成了所有测量任务。

考试全部结束,等待结果的日子既漫长又充满期待。组委会组织各国选手进行文化交流活动。在一场轻松的冷餐会上,林晚照端着一杯果汁,站在窗边,看着外面异国的街景。忽然,一个熟悉的身影映入眼帘。

沈倦独自一人,站在庭院里一棵古老的橡树下,微微仰头看着天空,侧影在夕阳的余晖下显得有些孤寂。他似乎在思考着什么,眉头微蹙。

林晚照的心微微一动。她犹豫了一下,还是走了过去。

听到脚步声,沈倦转过头。看到是她,他眼中闪过一丝几不可查的讶异,随即恢复了平静。

“考得怎么样?”他开口,声音比平时似乎柔和了一丝。

“尽力了。”林晚照走到他身边,隔着一步的距离,学着他的样子看向天空,“最后那道理论题,我用了点……不太常规的思路。”

“哦?”沈倦侧头看她,目光里带着询问。

林晚照简单地描述了自己利用“标度律”进行简化估计的想法。她说完,有些忐忑地看着他。

沈倦沉默了片刻,夕阳的金光落在他深邃的眼底。然后,她听到他轻轻吐出一句话:

“很有意思的思路。在信息不完备的情况下,利用普适性原理进行量级估计,是研究者常用的方法。你……很大胆。”

他的肯定,带着专业的审视,却比任何鼓励都更让她心潮澎湃。这不是老师对学生的评价,而是同行者之间的交流。

“你呢?”她鼓起勇气反问,“你最后那道关于‘拓扑光子晶体中角态传输’的题目,我看到你的解法了,非常……优雅。”那是理论考试中公认最难的一道题,沈倦的解答堪称典范。

沈倦的嘴角似乎几不可察地牵动了一下,形成一个极淡的、几乎不存在的弧度。“嗯。那道题的本质在于对称性破缺的边界模式锁定。”

两人就这样站在异国的夕阳下,橡树的阴影将他们笼罩,就着一道物理题,进行了一场短暂却无比投机的交流。没有多余的寒暄,没有触及过往,只有对物理学最纯粹的探讨。但在这专业的对话之下,一种难以言喻的、惺惺相惜的暖流,在两人之间静静流淌。

直到其他队员的呼唤声传来,才打破了这片刻的宁静。

“走吧。”沈倦收回望向天空的目光,对她说道。

两人并肩朝着喧闹的人群走去。夕阳将他们的影子拉长,在古老的石板上交叠在一起。

盛大的闭幕式和颁奖典礼如期举行。当念到金牌获奖者名单时,一个又一个名字被喊出。

“……来自中国的,Shen Juan!”沈倦毫无悬念地站上了最高领奖台,收获了属于他的金牌和掌声。

林晚照紧张地握紧了拳头。

接着,银牌……

铜牌……

名字一个个念过,还没有她。

就在她的心一点点沉下去时,主持人的声音再次响起:

“接下来,颁发本届Ipho竞赛的特别创新奖(Special Award for Innovation)!”

会场安静下来,这个奖项通常授予在解题过程中展现出非凡创造力和独到见解的选手。

“获得该奖项的是——来自中国的,Lin wanzhao!以表彰她在理论考试中,对核物质状态方程约束问题提出的、基于标度律和普适性原理的原创性简化模型!”

聚光灯瞬间打在林晚照身上!

她愣住了,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特别创新奖!不是金银铜牌,却是一个更具分量的、对她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最高肯定!

她在一片掌声和欢呼中,有些晕乎乎地走上领奖台,从评委会主席手中接过了那座晶莹剔透的奖杯。目光下意识地看向金牌领奖台,沈倦正站在那里,看着她。隔着几步的距离,他的目光沉静,却仿佛带着一种极其细微的、类似于“果然如此”的赞许,以及一丝……她从未见过的、极淡的欣慰?

那一刻,万籁俱寂,仿佛整个会场只剩下他们两人,和手中各自象征着不同维度成功的奖杯。

系统冰冷的提示音在她脑海中响起,却带着一丝不同寻常的波动:

“隐藏任务【星轨交汇】第一阶段完成:在世界级舞台上,于各自领域(沈倦:绝对实力金牌;宿主:创新思维奖项)取得突破性成绩。第二阶段触发条件已满足:待宿主归国后,与目标人物进行一次关乎未来路径的深度对话。”

星轨……真的开始交汇了吗?

林晚照握着沉甸甸的奖杯,看着台下欢呼的人群和身边那个清冷耀眼的少年,心中充满了巨大的喜悦和一丝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她的世界舞台初啼,响彻云霄。

而一段新的征程,似乎才刚刚揭开序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