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我从青云山知青林场走来 > 第293章 天生牛马

我从青云山知青林场走来 第293章 天生牛马

作者:石谷山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2 06:14:01

周一的清晨,阳光正好。

一等到上班时间,林鸿彬就借着招待所的电话,摇到蒲阳地区计划委员会。

电话那头传来了郑主任熟悉的声音。

林鸿彬立刻开口,语气带着几分急切又不失礼貌:“郑主任,早上好!想跟您打听下,咱们地区现在缺不缺木材啊?”

郑主任在电话那头顿了一下,似乎有些意外,但很快便回应道:“缺,非常缺!怎么,你有门路能弄到木材?”

那语气里的迫切,仿佛隔着电话都能看到他探着身子的模样。

林鸿彬心里那块悬着的石头稍稍往下落了落,他放慢语速,有条不紊地说:

“我这两天一直在跟闽北的林场对接,想看看能不能从他们那儿调一批计划外的木材过来。现在还在谈细节,没敢跟您打包票,不过一有消息,我肯定第一时间跟您汇报。”

“哦?那太好了!” 郑主任的声音明显变得兴奋起来。

紧接着又问道:“那闽北林场那边有啥要求?是要咱们这边给点啥交换,还是有其他条件?你尽管说,只要能弄到木材,咱们都好商量!”

“他们那边想建一些养殖场,所以需要我们帮忙解决养殖场牲畜禽类,另外还需要饲料方面的支持。”

郑主任听完,几乎没有犹豫,立刻爽快地说:

“这都没问题!牲畜禽类的供应,你们单位负责解决;饲料的话,交给地区来统筹安排就行,你就放心跟闽北林场那边对接,有任何需要协调的,随时找我。

原生产建设兵团的糖厂现在归咱们蒲阳管了,我之前还在头疼要把甘蔗渣安排到那个方面去了,你就给我指了个好去处。”

得到郑主任如此肯定的答复,林鸿彬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他又和郑主任简单聊了几句关于后续沟通的细节,便挂断了电话。

放下话筒,林鸿彬没有片刻停歇,他整理了文件,起身前往交通厅。

他没有去其他科室绕弯,而是直接朝着局长办公室走去。这有了知青领导小组成员的工作证,到各个部门都不会被挡住了。

敲响局长办公室的门,里面传来黄欣局长沉稳的声音:“请进。”

林鸿彬推开门走了进去,只见黄欣局长身体坐得笔直,正专注地在办公桌前处理文件,神情严肃认真。听到脚步声,黄欣局长抬起头,看到是林鸿彬,便放下手中的笔,示意他坐在旁边的椅子上。

林鸿彬坐下后,率先开口说明来意:“黄局,我今天来是想跟您汇报一下组建蒲阳到闽北运输队的事情。”

黄欣局长点了点头,缓缓说道:“组建蒲阳到闽北运输队的事,卓副主任之前已经跟我通气了,我原则上是同意的。

蒲阳和闽北在各方面确实有很多互补性,组建运输队能够更好地促进两地之间的物资流通和经济交流,是件好事。”

黄欣局长话锋一转,语气变得严肃起来:“但现在有件事情需要你去做。

目前运输公司的章程,我不太满意,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

不过,我之前看过你们单位设计的工作运行流程,非常不错,条理清晰、操作性强。所以,我想让你也搞个新的章程出来,先在运输队里试行一下,看看效果。”

林鸿彬听到这话,有些意外,他连忙摆手说道:

“黄局,运输局里有很多经验丰富、能力突出的能人,制定章程这种专业的事情,应该由他们来做更合适,我这个外人参与进去,恐怕不太好,万一出了差错就麻烦了。”

黄欣局长却摆了摆手,语气坚定地说:“就是要找你这个‘外人’来做!

运输局的人长期在这个体系里工作,思维难免会受到一些框框架架的束缚,很难有新的突破。

而你不同,你来自其他单位,看待问题的角度和思路会更新颖,没有那些固有模式的限制,或许能制定出更符合实际需求、更有创新性的章程。

上头要求我们地方交通部门抓紧整顿,要为地方生产服务,这运输队就是整顿的突破口,交给你我放心。”

出黄欣局长的办公室,林鸿彬无奈地摇了摇头,嘴角勾起一抹苦涩的笑。

领导们这是逮着他一个人薅啊。

他边走边琢磨,人们常说的牛马,之所以会成为牛马,一大部分原因真的是性格决定的。

就拿自己来说,服从性高,领导安排的任务,只要是力所能及的,都会尽力去完成;

适应力也还不错,无论是在青云山,还是面调查员的工作,都能较快地适应;

而且自己的企图心不强,没有过多追求权力和地位的想法,只是想着把本职工作做好;

手段也不多,不擅长耍心机、搞人际关系;

很多时候还带着点自我压抑的妥协,即便有些工作超出了自己的职责范围,只要领导开口,也不会轻易拒绝;

再加上自己具备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和能力。

这么一想,林鸿彬不禁苦笑,自己这不就是天生的“牛马”吗?

领导们不找自己干活,还能找谁呢?

只是,就应该这么着了吗?还是要反抗一番?

等回到招待所,已经快到中午了,大厅里比早上热闹了不少。

大厅里有几张木长椅,三三两两的人坐在那里休息聊天。

林鸿彬夹着文件包,正准备穿过大厅上楼,耳边突然传来的交谈声一下子吸引了他的注意力。

“你们看了今天的闽省工人报没?白龙江里居然钓出那么大的鱼!长 3 米 74,重快有一千斤了,这简直就是鱼王啊!活了这么大岁数,我还是头一回听说这么大的鱼!”

说话的是个穿着中山装的中年男人,他手里捏着一张展开的报纸,手指着上面的新闻,脸上满是惊叹的神情,语气里带着难以掩饰的激动,唾沫星子都随着说话的节奏微微飞溅。

坐在他对面的一位戴眼镜的中年知识分子推了推眼镜,接过话茬:“可不是嘛!我也看了这新闻。

据说钓到这条大鱼的是个小伙子,而且最神的是,他用的饵料特别特殊。

听说昨天不少人试着用了他剩下的饵料,一起钓了不少的大鱼。” 他一边说,一边微微点头

旁边一位人也忍不住插话:“我昨天听说这事儿,特意往南台码头跑了一趟,结果那人多的哟,挤得我差点喘不过气,人山人海的,比赶年集还热闹!

可惜我去晚了一步,鱼早就被运走了,就只看到一堆人围着议论,啥也没看着!”

几个人你一言我一语,聊得格外认真投入,时不时还因为某个细节争论几句,完全没注意到不远处站着的林鸿彬。

正主就在眼前,大家却都不认识。

还好昨天没有一起拍照片,不然讨论的就不是这些人了,还会加上某些领导了,那就不好办了。

之后的几天,林鸿彬便留在榕城,结合运输公司现行流程和穿越前的物流公司流程,做了一份运输队的工作流程稿让领导修改修改。

当然这几天也一直在协调各地区各单位,货源要组织,路线要规划,交接单位、交接手续等等,一桩桩、一件件,琐碎又繁杂。

重要的是手下没人帮他一起干活,之前的调查小组早就解散了。

经过过多方的共同努力和反复沟通,大家终于达成一致:

先组织一次运输,跑一趟试试,看看整个流程是否顺畅,各个环节是否存在问题,为后续大规模的木材调运和运输队的正式运行积累经验。

干了这个,才知道现在的条件下,这跨地区干活的难度和痛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