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我从青云山知青林场走来 > 第227章 做农业科研的还是得下基层

领导们走后第二天,林鸿彬接到通知,县里要在林场安台手摇电话。

上级领导明显被军区首长的微服私访吓到了!

电话和电话线县里解决,电话线杆就要林场自理了。在县道与村路的路口接线,到林场也有十几公里,要用到百来根的木杆,还要防腐处理,这个对林场来说可不是小工程。

正月十六,也就是2月18号,林奶奶拎着大包小包从家里住进林场,专门照顾祝晓燕。

现在祝晓燕胃口大,但一次又不能吃太多,奶奶特地从家里带了个锯末炉子来温鸡汤、温米粥,24小时伺候着。奶奶现在精气神都很足,身体比7~8年前的还要好,照看一个大肚婆还是没问题的。

有奶奶的照顾,林鸿彬一下轻松很多。

祝爷爷也正式的调到林场担任林场卫生员,在县领导的眼里,青云山知青林场的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调一个医生来林场的要求必须满足。

林场也把卫生室改成医务室,陈钰嫦和曹梅芳由祝爷爷这个正经的老师来教了。

林鸿彬在林场忙碌的时候,省革委的一间会议室里,一群人在翻看青云山知青林场油印的各种小手册。

为首的是榕城军区司令、闽省省委第一书记、闽省革命委员会主任杭定湘上将。在座是省里的一些领导和农业相关的厅、局领导。这是在农村专项会议后,杭司令把人留下来的。

小手册的编撰单位都是青云山知青林场,编撰人除了林场的人外,那些老师一个也没落下。

“这是军区李政委转交过来的,是一个知青林场一年来的工作成果,大家看了有什么感想?”

“惭愧啊,我们厅这么多人,还不如人家一个知青小林场,杭书记,我需要检讨。”这是农业厅的领导。

“这小家伙厉害啊,才几个月不见,又搞出了这么多的东西。”

“你认识?”

“去年国庆,华夏日报,10.2指示。”

“哦,是那个单位啊!”

青云山知青林场上华夏日报已经过了四个多月了,大部分人都已经忘了这事了,今天这又勾起大家的记忆。

“首长,这都是好东西啊,简单明了,实用性强,可刊印推广。”

2月下旬,林鸿彬被招到省里开会,同行的还有邱明林,以及张启雄、邱南杨、潘金星三位老师。

郑少远老师在送行时那个酸的,大叫三位老师要带好东西回来请客。

也怪不得郑少远老师,这个时候被招到省里开会那肯定是因为受奖了,在林场常驻的这些老师,就他还没什么成果。

省城,邱南杨、张启雄、潘金星三人的地盘。

“林场长,明林,一起去我们家坐坐吧?”

“三位老师,去家里坐就算了,你们要是良心过不去,那晚上请我和明林吃点特色菜。”

去了某一家不去其他家也不合适,一圈下来要不少时间。

邱南杨、张启雄、潘金星三人一起嘀咕一阵子。

“走,那我们去吃点特色菜!”

在招待所附近找了一家国营饭店,一进门潘金星就开始照着菜谱点菜:

“荔枝肉上一份,南煎肝来一份,爆炒双脆来一份,肉燕汤来5份、海蛎饼来5个,捞化5份,油条5根。”

听到点的菜名,确实都很特色。捞化是主食,荔枝肉、南煎肝、爆炒双脆是菜,海蛎饼和油条算是小吃了。

林鸿彬是半个厨师,难改爱品菜的毛病,在菜端上来后,开始对菜评头论足。

捞化是传统做法,兴化米粉放沸水冲泡后捞出,加上已经煮熟的猪血、大肠、牛肚、百叶等配料,用猪牛骨高汤一淋,放上葱花即可。

“其实海鲜捞化也可以很好吃,用新鲜海鲜,再加上菌菇,那香味,绝对是这个。”林鸿彬比了个大拇指。现在海鲜保鲜很难,物流又不方便,城里人很难吃到新鲜的海鲜捞化。

“这么一说我都流口水了,等回林场林场长给搞一个?”几位在林场有一段时间了,都知道这位也是会吃的主。

“这个可以有,回去我就弄,保证香掉眉毛。”

林鸿彬接着指点菜:“这荔枝肉也是传统做法,猪肉切十字花刀炸制形似荔枝,酸甜口。肉选的好,师傅的手艺也很棒,但要是加点荸荠增加爽脆的口感那就更棒了。”

“那回林场了也搞一个?”

“算了,在林场很难搞到荸荠!”

“这爆炒双脆讲究刀工和火候,师傅做的都没问题,可惜榕城人基本不吃辣,不然加点青、红椒,这菜就更漂亮,看起来更有食欲了。”

他们这随便聊,没想被上菜的服务员听到了,还偷偷的记下了。

......

各种会议开始后,林鸿彬秉持着谨言慎行的原则,看谁都给个笑脸,但人实在没办法低调,这几天领的奖太多的。

单位方面,省委、省革委会颁发的:“闽省1972年度山下乡工作模范单位”、“闽省1972年度学习教员思想先进单位”、“闽省1972年度学习教员‘5.7指示’模范单位”;

农业厅颁发的“1972年度农业科学技术推广模范单位”。

在林鸿彬个人方面,省革委会颁发的:“闽省1972年度上山下乡工作模范标兵”、“闽省1972年度学习教员‘5.7指示’模范标兵”、“1972年度学习教员思想先进个人”;

榕城军区颁发的“1972度民兵工作先进标兵”;

农业厅颁发的“1972年度农业科学技术进步奖”。

虫子养鸡技术、甘蔗渣发酵饲料技术被闽省农业厅评为:“闽省农业科学技术进步奖”,技术相关人员邱明林、邱南杨、张启雄三人被农业厅评为“闽省农业科学技术进步先进标兵”。

甘蔗渣发酵酒精技术被闽省轻工厅评为“闽省轻工科技进步奖”。潘金星老师也被闽省轻工厅评为“闽省轻工科技进步先进标兵”。

当然,农林大学、省微生物研究所、清源县革委会、清源县农业局、清源县“四个面向”办公室等也都得到奖励。

会后,一群人拿着奖状开心的一起合影。

能不开心嘛,邱明林进知青林场跟发配没区别,潘金星老师一大学副教授下放农村支援农村教育,哪里会想着要搞什么研究然后得奖。

邱南杨、张启雄倒是来技术支援的,但也没想着能这么快出成果啊。特别是邱南杨,他不认为一个小知青林场能有多大的作为,没想这么快的打脸了,当然这种打脸他是很愿意。

省微生物研究所也在种菌子,但用的是瓶法小规模养殖,一直无法扩大规模。

但青云山知青林场路子野的很,培养基料用的随意,甘蔗渣、秸秆、稻草、米糠、麦麸、木屑、油茶壳等有什么用什么,装基料的容器也很大胆,竹筒、塑料袋等,什么方便用什么,没想效果还很好。

果然做农业科研的还是得下基层,接接地气才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