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荒年好大仓,我靠种地养全家 > 第74章 种红薯土豆

云芽回到村里不停歇的就去了隔壁,刚到李家门口就扬声喊:“桐儿!桐儿在家吗?”

李桐儿正坐在炕沿纳鞋底,听见声音掀了帘子出来,见云芽额角带汗,鬓角的碎发都黏在脸上,忙往院里让,:“这是咋了?这么急,不是去县城了吗?难道出了什么事?”

李桐儿边问边给云芽倒水,云芽喝下后缓口气卖关子道:“你猜我在县城看见啥了?你肯定猜不到。”

李桐儿笑着回应道:“啥?下总不能是看见你哥了吧?”

云芽攥着她的手,声音压得低,“是宋家!宋家被抄了!”

李桐儿重新拿在手里的针线“啪嗒”掉在地上。

“宋家通敌叛国的罪证被翻出来了,”云芽眼睛亮得惊人,“官兵围了宅子,男丁女眷全被锁了拿问,那一箱一箱的古董字画,金银绢布都被抄了,还有文书在现场登记造册呢。”

李桐儿弯腰去捡针线,有些晃神,自从去年她被拐子绑架,在公堂上知道了小马氏突然来亲近他们兄妹的缘由后,就一直惦记着找机会报复马氏。

这下好了,不用日思夜想了,宋家因通敌叛国被抄家。

云芽继续描述道:“马氏说不干自己的事,那县尉就说她虽是妇道人家,即使没有参通敌,可身为细作的妻子,按律也得流放二千里!”

还有宋明远的孩子,除了嫁出去的女儿,两个儿子都要被流放。

这些都是系统查到的本朝律例,如无意外就是这般。

李桐儿听后果然有一种大仇得报的快感,心情大好。

开心是真的,像压在心头的石头被猛地掀了,连呼吸都轻快起来。

她想起小时候自己看同村的小孩子都有娘,也要找娘。

就听哥哥和奶奶说,亲娘在生下她几个月亲爹死了后,迫不及待改嫁陌生男人还卷走家里所有银钱,留她和哥哥跟着奶奶东借西凑的借银钱借米粮啃野菜。

那时候她就咬着牙想,这辈子她要孝敬的长辈只有奶奶一人,亲娘就只当她早死了。

更何况后来这个所谓的亲娘,竟然算计她,想要自己替她女儿出嫁给她二嫁的男人换取利益。

那一刻,李桐儿对小马氏只有恨意。

如今听到小马氏被收押大牢的时候,起初那股子大仇得报的痛快,像烧得太旺的柴火,噼啪响过一阵,就剩下温吞的余烬了。

她原以为自己会跳起来,会跑到县上的大牢外骂一场。

现在只剩五味杂陈之感,心情真的很复杂,世事无常,她总想着要亲手报复,没想到老天爷的报应来得这么快,这么狠。

我是分割线-----------------割线----------线

麦收后的日头一天比一天毒,麦大江家的两垧地刚翻过,新土在阳光下泛着褐黄色的光。

这天早晨,他蹲在门槛上手里捏着条洗得发白的粗布条。

他低着头,一圈圈往小腿上缠,从脚踝缠到膝盖下,勒得不算太紧,却也结实。

这法子种地的庄稼汉都会,种地时候蹲久站久了,腿肚子总突突地跳,用布条缠上会舒服很多。

(和现在的防静脉曲张一样)

院里的独轮车旁,堆着小山似的土豆种和红薯种。

徐盈娘正带着云芽在石台上切土豆,一把锈迹斑斑的菜刀起落间,土豆被切成核桃大的块,每块上都带着个鼓鼓的芽眼。

切好的土豆块立刻扔进旁边的木盆里,云芽正往盆里撒草木灰,灰白色的粉末沾在土豆块上,混着泥土的腥气,在院子里弥漫开一股踏实的烟火味。

“大江哥,在家不?”

院门外突然传来喊声,带着点气喘。

麦大江去开门,只见张二郎身后跟着七八个村民,个个都拎着空筐的,脸上都带着股焦灼,额头上还挂着早汗。

麦大江看着为首的张二郎问道:“这是咋了?恁咋带这多人来咧,是有啥急事?”

张二郎抹了把脸,嘿嘿笑了两声,有些不好意思地挠挠头:“都是俺家的一些亲戚,住邻村的。

这不收完麦子,地就空着了,眼瞅着日头一天比一天毒,还不下雨,心里急啊。

他们听咱村里人说,你家有那地瓜和土豆,结果多,还顶饿,就托俺来寻你,寻思着来买几斤回去,顺便……顺便跟着你学学咋种。”

他顿了顿,声音沉了些:“今年这光景,地可不能荒着,不然冬天全家都得喝西北风。”

今年的蝗灾虽然没有泛滥起来但是加之干旱也影响了不少人家的收成。

屋里掏灶灰的徐盈娘听见了,脸上带着笑:“这可真是赶巧了!我们正准备下地种土豆和红薯呢,你们这就跟着去,边看边学,有啥不明白的,尽管问,大江保准知无不言。”

麦大江心里亮堂了。

每年村里人夏收后就等着秋凉了种冬小麦,中间大半年,地都荒着。

自家去年试种了两亩土豆,收了上千斤,今年还是这么个情况。

云芽说多种些土豆和红薯,等什么粉条子研究出来做法了,明年劝村里人一起干。

这下正好,红薯和土豆都传到外村去了,即使明年村人跟着干的少,还有外村人呢。

“成!”麦大江拍了拍张二郎的肩膀,力道不轻,“都跟我来!种这两样不难,按我说的法子来,保准错不了。”

一行人浩浩荡荡跟着麦大江往地里去。

独轮车在土路上轧出两道辙,土豆种和红薯种在车里晃悠,偶尔滚下来一个,立刻有人捡起来放回筐里。

到了地头,麦大江把车停在树荫下,灌了口凉水,缓了口气,指着翻好的地说:“种土豆和红薯,最忌讳连茬。今年种了,明年就得换种麦子或豆子,不然地就‘乏’了,长不出好东西。

你们看这地,我已经翻过两遍了,得用耙子把这些大块的土坷垃敲碎,敲得匀实些,土细了,芽子才好扎根。”

他拿起锄头,又说:“敲完土,还得浇遍粪水,把地喂肥了。这两步做好了,才能下种。”

说着,他捡起一块切好的土豆,指着上面的芽眼:“看见没?切土豆块的时候,得保证每块上都有这么个芽眼,这是出苗的关键。切好后拌上草木灰,一来能防烂,二来能补点劲儿。”

他忽然严肃起来,加重了语气:“有件事必须说清楚,这土豆要是放久了,芽子长得老长,种的时候不用掰掉芽子,照样能活。但记牢了,长芽的土豆,万万不能吃!吃了会中毒,轻的上吐下泻,重的能要人命!”

众人听得一激灵,赶紧点头,有人还掏出个小本子,蹲在地上用炭笔飞快地记。

“都听明白了?”麦大江问。

众人齐声道:“明白了!”

“那咱就开始种。

麦大江抡起锄头,开始起垄。锄头落下,划出一条条深沟,沟间距差不多一尺半。“这间距得留够,不然土豆长不开,全得挤成小疙瘩。”他边刨边说。

在垄上,他每隔一尺(大约30厘米)就刨一个小坑,坑不深,也就半尺光景,刚好能放下一块土豆。

他刨得快,额头上很快冒了汗,顺着脸颊往下淌,滴在褐黄色的泥土里,“嗖”地一下就没了踪影,只留下个深色的小点。

在垄上每隔一尺刨一个小坑,坑不深,刚好能放下一块土豆。

他刨得兴起,额头上很快就冒了汗,顺着脸颊往下淌,滴在泥土里,瞬间就没了踪影。

“慢点,匀着劲儿来。”徐盈娘跟在后面,递过一条粗布汗巾,又补充道,“这活儿得细,坑深了,芽子顶不破土;浅了,太阳一晒就蔫了,都不行。”

麦大江接过汗巾擦了把脸

坑都刨好后,云芽拎着装土豆块的筐子走过来,弯腰往每个坑里放一块,芽眼朝上,动作又快又准,手指上沾了不少草木灰,像戴了副灰手套。

徐盈娘则跟在她身后,用脚把旁边的土拨进坑里,轻轻踩实,土面刚好与垄齐平,不多不少。

“等土豆长到半人高,茎叶旺得快撑不住了,就得掐顶,把顶上的嫩芽掐掉,让养分往根上走。”

麦大江直起腰,指着远处的田埂,“以后种的时候要是看见叶子上爬蚜虫,别慌,抓把草木灰撒上去,比啥药都管用。”

土豆等长到旺盛的时候要掐顶,如果发现长蚜虫用老办法草木灰就行。

他又说:“等叶子黄了,蔫了,就说明底下的土豆熟了,能挖了。挖出来别直接堆着,得摊开晒一天,让皮晾干些,这样不容易烂,能存到冬天。”

土豆种得快,没多大功夫,一小片地就种完了,算是给众人做了演示。

接着,麦大江又领着众人种红薯。

“种红薯,选块根是第一步。”他拿起一个红薯,举给众人看,“得挑表皮光溜的,没破口,没虫眼,没霉斑的。有伤口的别要,埋在土里准烂。”

“留种的红薯,别选太大的,也别选太小的。”他掂量着手里的红薯,“这么大,拳头大小,就正好,养分足,又不会太‘沉’,容易出苗。”

他把红薯递给旁边一个村民:“你捏捏,得是硬实的,有弹性,不发软,不空心,这样的才好。再看这芽眼,就是这小小的凹陷,得鼓着点,看着有劲儿,这样育苗的时候,芽子才能长得壮。”

种红薯的地,也得先浇粪水肥田。麦大江教他们把选好的红薯块拌上草木灰,然后在垄上刨坑,比土豆坑稍深些,把红薯块放进去,芽眼朝上,再盖土踩实。

“要是想多种,又不想多买块根,也有法子。”麦大江指着自家地头种的几株红薯苗,藤蔓已经爬得老长,“等藤蔓长到一尺半左右,剪下来,截成带三四个节的小段,像这样斜着插进土里,埋住两个节,压实了,浇足定根水,就能活。”

他蹲下身,轻轻提起一根红薯藤:“这藤子爱扎根,到处乱爬,扎得根多了,就抢养分,底下的红薯就长不大。

所以每隔几天,得把藤子提起来,挪挪地方,不让它乱扎根,这样养分才能往主根上聚,结的红薯才大。”

日头渐渐升高,晒得人皮肤发烫。

麦大江讲得口干舌燥,徐盈娘时不时递水给他。

他喝口水,继续说:“这两样作物都不娇气,不用老浇水,耐旱。

天太旱了,浇一遍就行,水多了反而容易烂根。想让它们多结果,中途再追两遍粪水,就够了。”

村民们听得认真,有不懂的就问,麦大江都一一答了。

张二郎的亲戚里,有个老汉,蹲在地上,用树枝在土里画着垄和坑,嘴里还念念有词,把间距、深浅都记在心里。

麦大江看着这场景,心里踏实。

日头是毒,可只要地不荒,人勤快点,总能种出活命的粮食。

这边讲完了,忽听田埂那头传来一阵脚步声,夹杂着孩子的嚷嚷。

麦大江抬头一瞧,只见麦阿福迈着小短腿,蹬蹬蹬跑在头里,身后跟着三个汉子,都是中等身量,穿着洗得发白的短褂,正是徐盈娘的三个哥哥。

“可算找着你们了!”徐二舅眼尖,先瞧见了人群里的麦大江和徐盈娘,大着嗓门招呼,“呦,妹婿这是正讲土豆咋种呢?”

徐盈娘直起身,脸上立刻堆起笑,拍了拍手上的土迎上去:“大哥,二哥,三哥,你们咋来了?家里不忙吗?”

麦大江也放下锄头,笑着招呼:“几位大哥可是稀客,快过来歇会儿,喝点凉水解渴。”

徐二舅大步走到筐边,瞅了瞅里面剩下的土豆块,又扫了眼周围几个面生的村民,再看看刚种下去的那片地,忽然哈哈笑起来:“看来俺们来得正是时候,这是赶上教学现场了?不瞒你们说,俺仨也是来求种的。”

他这话一出,徐大舅舅便在旁补充,声音实诚:“去年你家送的那土豆,俺们留了些种种看,收的时候一刨,好家伙,一串能结五六个,个个跟小南瓜似的,炖着吃、煮着吃都顶饿。这不听说又有个叫地瓜的神物,比土豆还能长,哥仨合计着,你家办事靠谱,特意跑一趟,想多买些种,顺便学学咋种。”

人群里同样是十里村的李老四一听这层关系,赶紧从地上站起来,拱手笑道:“原来大江兄弟是徐家的女婿啊!这可真是大水冲了龙王庙,自家亲戚!看来这土豆地瓜确实是好东西,连自家人都抢着种,俺们更得跟着学了。”

这话逗得众人都笑起来,地头的气氛更热络了。原本还有些犹豫的村民,这下都打定了主意,七嘴八舌地说要多买些种,回去也跟着试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