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荒年好大仓,我靠种地养全家 > 第57章 千灯节

荒年好大仓,我靠种地养全家 第57章 千灯节

作者:爱媛果冻没有橙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1 16:16:59

正月初二,日头刚爬过墙头,徐盈娘就把包好的糕点糖果往竹篮里装。

麦大江蹲在门槛上,手里摩挲着那辆半旧的独轮车,见她装得仔细,便开口:“几个舅哥家孩子们多,多塞两块糖。”

徐盈娘嗯了一声,爹娘走了这些年,娘家就只剩三个哥哥了。

到了徐大舅家,院门虚掩着,里头传来孩子们的笑闹。

徐大舅母迎出来,拉着徐盈娘的手亲热的讲:“可算来了,昨儿就跟你大哥念叨呢。”

徐大舅母难得热情,笑着让二人进屋,对徐盈娘好一阵的寒暄亲热。

转去徐二舅家时,徐二舅正蹲在墙角编筐,见他们来,手里的活计一扔,转身就往灶房喊:“妹子,妹婿来了,煮俩鸡蛋!”

徐二舅母出来看见徐盈娘和麦大江,一如既往的招待二人,走时还拿了十几个铜板说是给麦云芽和阿福的压岁钱。

徐盈娘拦不住,在墙外看着二哥家,偷偷跟麦大江说:“二嫂还真是老样子。”

徐三舅家在村尾,院子里堆着新劈的柴火,徐三舅母是个寡言少语的,接过糕点时,只往徐盈娘手里塞了个布包,打开一看,是两包晒干的自家种的菜干。

徐盈娘和麦大江每家都留了糕点和糖果,下午就回家了。

正月初六扫穷,清晨打扫卫生,象征送走“穷神”

今天的徐盈娘包了萝卜肉馅的饺子,一家人喜滋滋。

正月十五,麦大江一早就去给醉仙楼送蔬菜和兔子。

送完货,站在十字街口,就见卖花灯的摊子已经支起来了,红的、绿的、圆的、方的,还有会转的走马灯,看得人眼花缭乱。

孩子们的笑闹声、小贩的吆喝声混在一起,比乡下热闹十倍。

麦大江看着家家户户门前挂起的红灯笼,心里忽然冒出个念头。

往年这个时候都是在老宅干活的,也就大哥家的侄女侄子能跟着大嫂来县城。

今儿看着那些亮闪闪的灯,他突然想让盈娘也来看看,让孩子们也看看那些画着花的灯笼。

往回走时,他脚步都带着风,仿佛已经看到徐盈娘惊喜的笑脸,听到孩子们拍手说“爹真好”。

不禁自己的嘴角也开始上扬!

元宵节晚,洛南县浸在了甜香里。

沿街的糕饼铺支起炭炉,糖霜裹着的圆子在竹匾里堆成小山,蒸米时腾起的白雾混着芝麻香,从半开的门板里漫出来,黏住了往来行人的脚步。

暮色刚染上天边,县城里的灯笼就先亮了。

没有那种精致的琉璃灯,都是百姓家自己扎的。

卖菜阿婆用竹篾编了兔子灯,耳朵上还沾着没摘净的竹叶

绸缎铺的伙计把碎布头缀在六角灯上,风一吹就簌簌响,像满地落英在晃。

最惹眼的是县学门口那盏走马灯,画着将军枪挑金兀术的故事,烛火一燃,灯影里的人马就踩着鼓点往前冲,惹得半大的孩子踮着脚喊。

云芽一家人穿梭在这热闹的人群中,麦阿福正是看什么都稀奇的时候,麦大江紧紧的拉着麦阿福,防止他走丢。

十字街口摆的摊子周围,穿青布衫的读书人们围着猜灯谜,谜题写在红笺上,系在梅枝间。

云芽一家也跟着人群凑热闹围起来看书生们猜灯谜。

有个戴方巾的举着“小时穿黑衣,大时穿绿袍,水里过日子,岸上来睡觉”的条子苦想,旁边卖汤圆的婆子笑着插言:“这不是青蛙么?我家那的塘里这玩意最多了。”

惹得众人都笑,惊得舞龙队加快了步子,龙首上的珠子一晃,把石板路上的月光都搅碎了。

一家人穿梭在人群中,麦大江死死的拉着麦阿福,云芽则是和徐盈娘形影不离。

灯影比星子还密,云芽早被那大大小小的灯看花了眼,什么盒子灯,兔子灯、高大的千角灯、走马灯、无骨灯还有各种动物灯人物造型灯,真不愧是千灯节,展示着这个时代人民的智慧和对于生活的美好寄托。

徐氏握紧云芽的手,街边的灯笼正好照见十字街口攒动的人头。

这里是灯会最闹的去处,猜谜的、唱曲的、舞幡的挤作一团,连檐角的灯笼都被人声震得轻轻晃。

云芽正盯着一盏绘着嫦娥奔月的纱灯出神,前方出现一个穿绢布棉衣的男童抹眼泪,也没看路的就撞向云芽。

云芽身体被狠狠撞了一下,踉跄着退了半步,撞进徐氏怀里。

那男童已经跌坐在地摔了个屁股墩,脸上的泪痕更大了,张开嘴就嚎啕大哭。

云芽:这小孩撞我,自己摔倒了,还哭上了?碰瓷?

【宿主,这孩子是和大人走失了。】

【滴,送走失的孩子回家,限时今天,100积分。】

“哎哟,这是怎么了?”徐氏连忙扶云芽站稳,蹲下身去拉那孩子。

男童约莫和麦阿福一般大,脸蛋冻得通红,鼻涕眼泪糊了一脸,一直嚎哭说不出话。

云芽掏出一块糖哄道:“别哭了,请你吃糖。”

小男孩不看也不拿,只是一味的哭。

周围的有人看过来,审视的目光看向徐氏和云芽

麦大江领着麦阿福也转了回来,

麦大江也哄道:“莫哭莫哭,摔疼了?”

阿福见小孩一直哭,忍痛就把手中的灯往着孩子手里一塞,帮着哄:“别哭了,我的灯笼给你玩。”

那孩子还真止住了哭声,看着自己手中被塞过来的灯笼。

徐氏连忙道:“你是谁家的孩子,怎么就你自己,你爹娘呢?”

小孩哽咽着摇头,抽抽搭搭道:“我……我找不到爹了……”

“那你,可还记得方才是在哪里和你爹爹走散的?”

小男孩摇摇头,徐盈娘叹气,麦大江将小孩子牢牢的牵住对着媳妇和儿女道:“

“看样子那就是,走失了,还好没有碰到拐子,咱们先把他送到官府吧,看孩子的穿着应该是个富裕人家的孩子,找不到孩子兴许已经报官了,咱们正好送过去。”

云芽从怀里掏出块皂儿糖,递到小孩手边:“我们现在送你去官府找爹娘好不好?”

小孩很谨慎的没有接云芽的糖,云芽见状,将糖塞到阿福的嘴里。

阿福一脸真挚的道:“我把我最喜欢的灯都给你了,你可不能一直跟着我们,要去衙门找到你爹娘。”

小孩点点头,麦大江一手牵着一个孩子挤出人群,徐氏和云芽也跟在其后向着衙门方向走。

一路上阿福不停的和小男孩说话,小男孩只回答了自己叫敬哥儿,剩下要么嗯嗯,要么什么不说话,要么就说不知道。

很快就到了县衙门子房,衙役得知这小孩是在街上走失的

表示现在并未接到孩童丢失的投官,让小孩先留在门子房。

看麦大江一家人要走,男童的两只小手攥住了阿福的手,眼泪在眼眶里打转,眼看就要掉下来。

麦大江叹了口气,拍了拍他的小脑袋:“咱们在这儿等会儿,说不定你爹娘这就找来了。”

对着徐氏和云芽说:“咱们在这等会吧,兴许一会他家人就来投官了。”

一家人自是没什么意见,果真不出一刻钟,就见一身着绢布棉衣的青年男人身后跟着几个小厮打扮的人,急匆匆的向县衙的方向赶来。

到县衙门口的门子房,猛地定在那男童的身上,眼睛一亮,方才还紧锁的眉头一下子舒展开,脸上也散去了焦急的神色只剩下喜悦与惊喜,声音都带着颤喊:“敬哥儿!我的儿!可算找到你了!”

小男孩松开了手,哭着跑向那男子:“爹爹~”

青年男人一把将他捞进怀里,紧紧抱住,手都在抖,先是上下打量着儿子有没有受伤。

见他好好的,才把脸埋在孩子颈窝里,声音哽咽:“你这孩子,跑哪儿去了?可吓死爹爹了……”

父子俩抱在一块儿,一个哭得上气不接下气,一个红着眼眶拍着儿子后背,旁边的小厮们也松了口气,直抹汗。

半晌,男人这才稳住神,得知是麦大江一家捡到敬哥儿送到的衙门,对麦大江一家好一番感激。

“多谢老哥,多谢老哥一家!若非你们,我这心都要碎了!”他身后的小厮也跟着行礼,

“举手之劳,”麦大江连忙扶起他,“孩子没事就好。”

那男人自称姓谢,询问了麦大江的姓名和住址后,从怀里掏出个玉佩递给麦大江:“老哥,这是信物,您先收下,改日我定备厚礼登门道谢,万不敢忘这份恩情。”

“咱救孩子可不是为了谢礼。”话虽如此,麦大江也推辞不过,只好收下。

眼看时辰不早了,千灯节的喧嚣还在远处隐隐传来,但一家人此刻都没了再逛的心思。

没两日,一辆装饰雅致的马车就驶进了昌丰村。

车轮碾过村口的土路,发出“咕噜咕噜”的声响,引来了一些在外串门村民的围观。

马车在村里停了下来,车夫跳下来问了几句,便驾着马车往麦大江家的方向去了。

几个村民见又是辆马车来找麦大江,顿时炸开了锅,三三两两地聚在路边议论起来。

“这麦大江是走了什么运?前阵子刚因为抓了个细作得了赏银,还攀上了县衙的曹师爷,这才多久,又有富贵人家找上门了?”

“谁说不是呢!分家的时候被麦老头净身出户,谁瞧得起他?如今倒好,贵人一个接一个地来,这福气挡都挡不住啊!”

“我看呐,还是麦大江自己本分,不然哪能有这等好事?你看他捡到孩子还特意送到县衙,换了那等子心思奸的,指不定就藏起来要赎金了。”

“说的是。不过话说回来,麦老头要是知道被他不待见的二儿子如今这么有出息,怕是肠子都要悔青了吧?”

今天又来人坐马车找麦大江的事情,几天后就传遍了大半个村子,甚至还传到了麦家老宅,都是后话。

马车停在麦大江家门口,谢秉义掀开车帘走了下来。

他依旧穿着一身绢布的衣裳,手里提着个小礼盒,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

麦大江正在院子里劈柴,见了他,连忙放下斧头迎了上去:“谢郎君?您怎么真的来了?”

“麦大哥!”谢秉义热情地握住他的手。

“说好要登门道谢,自然不能食言。今日特意过来,就是为了感谢你和嫂子那日救了小儿。”

他说着,冲马车上喊了一声,“把东西都搬下来。”

两个小厮应声从马车上跳下来,一趟趟地往院子里搬东西:一袋沉甸甸的大米,用细麻绳捆着,一看就分量十足;三匹布料被仔细地卷着,其中一匹是光滑细腻的绢布,在阳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另外两匹细棉布也是上等货色;还有几个精致的木盒子,打开一看,里面是各式各样的点心、蜜饯,甚至还有一小罐白糖——这在寻常农家可是金贵物,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偶尔见着。

麦大江看着院子里堆得像小山似的东西,顿时慌了神:“谢郎君,这、这也太多了!您太客气了,我们不能收这么多!”

徐氏也从屋里出来,见状连忙摆手:“是啊,您的心意我们领了,这些东西太贵重了,真的不能收。”

谢秉义却笑着按住他们的手:“麦大哥,嫂子,你们就别推辞了。这点东西算什么?小儿是我内人留下的唯一血脉,若是真出了什么差错,我这辈子都难安。

你们救了他,就是救了我的命,再多的东西,也报答不了这份恩情。”他语气诚恳,眼神里满是真挚的感激。”

“你们要是不收,就是嫌我谢某诚意不够了。”

麦大江夫妇见他这么说,实在不好再推辞,只好红着脸把东西收了下来,连忙请谢秉义进屋坐。

屋里刚收拾妥当,徐氏端上了热茶,谢秉义接过茶碗,又和麦大江寒暄了几句,

麦大江将千灯节那天的玉佩拿出要还给谢秉义

“这是那天你给我的玉佩,我思来想去还是不能收,太贵重了。”

谢秉义推回:“麦大哥,这玉佩本就是一个信物,不值当什么,往后若是有什么难处,或是到县城里有什么事,拿着我这玉佩去瑞丰粮铺找韩掌柜,他会帮你安排妥当的。”

麦大江连忙摆手:“这可使不得,我们哪能平白受人恩惠……”

“拿着吧,”谢秉义把玉佩塞进他手里,

“就当是我谢某交你这个朋友了。瑞丰粮铺是我名下的产业,韩掌柜是我信得过的人,你们尽管去找他。”

麦大江见他坚持,只好小心翼翼地把玉佩收了起来,心里暖烘烘的。

又说了会儿话,谢秉义才起身告辞,麦大江夫妇连忙送到门口,看着马车渐渐远去。

内屋里,云芽正帮着徐氏收拾那些谢礼,听到“瑞丰粮铺韩掌柜”几个字时,动作一顿。

她走到那袋大米旁,伸手解开了系着的麻绳,往里看了一眼。

那大米颗粒饱满,色泽晶莹,正是她年前最后一次送到瑞丰粮铺的那批货。

记得过年之前,她特意和石小吏、韩掌柜做了最后一笔交易。

当时还说以后怕是不能再来了。

韩掌柜听了,脸上满是不舍,反复问她是不是遇到了难处,她只说是家里事多,实在抽不开身。

其实哪里是事多,是她那商城的积分快支撑不住了,不然靠着和瑞丰粮铺的交易,倒是条稳妥的来钱路子。

没想到兜兜转转,那批大米其中一部分竟然以这样的方式回到了自己家。

云芽看着那袋大米,忍不住在心里感叹:这世上的事,还真是巧得很,像个圈一样,绕来绕去。

这缘分,真是有趣的东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