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四合院:我一级工程师,你还闹? > 第199章 一个词,一个发音,间谍露出狐狸尾巴!

红星科技实验院,最近正在大规模招人。

液浮陀螺仪的量产工作全面铺开,各个岗位都缺人手。

这天,一份档案被紧急送到林卫国的办公桌上。

“林副院长,您快看看这个!真是天上掉下来的人才!”

人事科长一脸兴奋,把档案推到林卫国面前。

林卫国拿起档案,目光落在一个叫“王浩”的名字上。

王浩,二十四岁,沪上交大精密仪器专业的高材生。

专业完美对口,简直是为陀螺仪项目量身定做的。

档案堪称完美:家庭成分贫农,根正苗红。

在校期间所有成绩全优,年年都是三好学生。

还是重点培养的党员预备人选。

毕业后在南方小仪表厂,短短一年就成了技术骨干。

这次更是被原单位“忍痛割爱”,破格推荐到京城支援国家重点项目。

整份档案干净得就像一张圣旨,每个字都在宣告“忠诚”与“优秀”。

可林卫国看着这份天衣无缝的履历,眉头反而皱起来。

太完美了。

完美得像一个精心编造的故事,没有一丝人间的烟火气。

“这个王浩,你亲自面试了?”林卫国问。

“见过了,小伙子长得一表人才,说话谦虚有礼。”

“谈起专业知识眼睛里有光,一看就是个醉心技术的好苗子!我当场就拍板要了!”

“让他明天来我办公室,我亲自跟他谈。”林卫国将档案放下。

第二天,王浩准时出现。

一身蓝色工装,鼻梁上架着黑框眼镜,气质文质彬彬。

他的眼神清澈,带着一丝见到大人物的拘谨和崇拜。

“林副院长,您……您找我?”

“进来坐。”林卫国指指对面的椅子,打量着他。

从坐姿到手脚的摆放,都透着一股老实本分,挑不出任何毛病。

“我看过你的档案,国家就需要你这样的优秀人才。”

林卫国开门见山,“你的专业正是我们最需要的,我打算破格把你直接安排进陀螺仪的总装测试组。”

“那里是整个项目的核心,保密级别也是最高。”

王浩一下站起身,脸颊涨红。

好像因为这份天大的信任,激动得手脚都不知道往哪儿放。

“林副院长!我……我一定!一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绝不辜负您和国家的信任!”

林卫国抬手让他坐下,又随口问了几个极其刁钻的专业问题。

王浩对答如流,理论功底深厚得吓人。

甚至对一些晦涩的苏联前沿文献,都能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林卫国心里那点疑虑,好像真有点多余。

或许,真是自己多心。现在国家百废待兴,正需要这样的人才。

王浩顺利进入核心项目组。

他表现得比档案上更完美。

工作最勤奋,脏活累活抢着干。

休息时所有人都去放松,只有他抱着专业书在角落里啃。

他从不多言多语,对不该问的核心数据更是避开不碰,简直是模范里的模范。

钱学敏老教授对他赞不绝口,不止一次当着林卫国的面,激动地拍着大腿。

“卫国啊!你这回是给国家淘来一块绝世璞玉!”

“这个王浩,脑子比计算机还快,人又踏实肯干,简直是为我们这个项目而生的!”

林卫国只是点点头,心里那根弦却从未放松。

他总觉得王浩身上那股子完美的“纯粹”,像一层刷得太均匀的油漆,反而掩盖了木头本来的纹理。

疑虑的种子,只需要一个合适的时机就会破土而出。

这天,项目组召开技术研讨会,攻关陀螺仪的抗过载性能。

这是一个硬骨头,导弹发射瞬间的巨大冲击力,足以让任何不够坚固的精密仪器变成一堆废铁。

专家们争得面红耳赤,王浩作为年轻技术员的代表,被点名发言。

他略带紧张地站起身,但一开口,思路却清晰得可怕。

“各位老师,我认为提高抗过载性能,关键在于浮液的阻尼特性。”

“我有一个不成熟的想法,可以在现有的氟化碳浮液中添加一种长链聚合物微粉,增加液体的粘滞系数,用以缓冲冲击。”

这个想法让钱学敏眼睛一亮。

“思路新颖!具体说说,你打算用哪种聚合物?”

“我考虑的是聚四氟乙烯的微粉颗粒。”王浩侃侃而谈。

“它的化学性质与氟化碳相容,分子链结构在受到巨大剪切力时,可以高效吸收冲击能量……”

林卫国一直垂着眼在本子上记录。

当“剪切力”这个词钻进耳朵时,他握着的钢笔,笔尖在纸上停住。

剪切力。

这个词太“洋气”。

它是七十年代后,伴随西方高分子流变学兴起才普及的专业术语。

在此时的国内,尤其是在深受苏式体系影响的学术界,所有人描述类似现象,都会用“内耗”或者“阻滞效应”这种词。

一个刚毕业,只在南方小厂待过的技术员,竟能如此自然地运用一个这时在西方都还很生僻的词汇?

林卫国心中警铃初响,但他脸上依旧没有波澜。

如果说这只是巧合,那接下来的一个细节,则让这声警铃变成刺耳的警报。

讨论到密封圈的材料时,一个老工程师说:

“我记得苏联专家巴甫洛夫五十年代初的论文里,提过一种金属焊接密封技术……”

王浩立刻接口,带着一丝年轻人特有的、急于表现的兴奋。

“老师,您说的那篇论文我反复研读过!不过我记得,

巴甫洛夫的实验用的是冷焊,而非热熔焊,利用高压使金属分子重新结合。”

不仅说得斩钉截铁,甚至报出论文发表的具体期刊和年份。

会议室里响起一片低低的赞叹声,所有人都对这个年轻人的博学感到惊叹。

但林卫国的眼底却闪过一道冷光。

巴甫洛夫。

那个在图纸上两次给国家埋下巨坑的苏联“专家”。

林卫国早已将他的所有资料研究得滚瓜烂熟。

他记得清清楚楚,这个姓氏的俄语重音,在第一个音节上。

所有留苏的老专家,都会读作“巴?甫洛夫”。

而王浩刚才的发音将重音放在了第二个音节,“巴甫洛?夫”。

这是典型的英美人士,在发音俄语名字时才会犯的低级错误!

一个词是巧合。

一个发音也是巧合。

当两个指向同一个方向的“巧合”,出现在一个“完美”的人身上时,那就不是巧合,而是铁证!

林卫国心中掀起大浪。

这个王浩绝对有问题!

他接受的根本不是国内的教育,而是系统的西式,甚至很可能来自敌对阵营的精英教育!

一个间谍处心积虑,伪装成天降麒麟儿,潜伏进“惊雷计划”的心脏!

林卫国的后背渗出一层冷汗,但随即被一股怒火取代。

会议结束,林卫国将娄晓娥单独叫进办公室,反手锁上门。

“晓娥,出事了。”

林卫国的表情前所未有的严肃,声音压得极低。

娄晓娥心头一跳,但看着丈夫的眼睛,她立刻镇定下来。

“你立刻去查王浩入职以来,所有接触、借阅过的文件和图纸。我要一份详尽的清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