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穿越三国,我怎么成了华雄? > 第67章 文化天团被迫营业,神箭手喜提海鲜offer

管宁、国渊、邴原这三位辽东“文艺老年天团”,在被张承一番“文化骚扰”加“真香定律”组合拳折腾得没脾气后,终于半推半就地被塞进了刚刚挂牌的“辽东郡文教振兴办公室”。张承给他们的官方头衔一个比一个唬人——管宁是“辽东图书馆总馆长兼精神文明建设首席顾问”,国渊是“特种农业试验田总工程师兼食疗文化推广使”,邴原则是“新学研究会会长兼格物致知研究院院长”。名头响亮得能吓跑十里外的麻雀。

然而,实际送到他们案头的,却是什么《关于乐阳县至襄平县主干道水泥铺设进度滞后问题调查请示》、《辽西湾新增渔港选址及配套设施建设规划草案》、《辽东郡春季防疫及公共卫生管理条陈》,甚至还有《关于妥善安置前辽东守军俘虏参与劳动改造的几点意见》……堆得比管宁以前钓直钩的那块青石还高!

管宁拿着那份要求他“从文化建设角度论证加快水泥路修建对提升民众幸福感之必要性”的公文,手指都在抖,花白的胡子气得一翘一翘:“岂……岂有此理!老夫研究的是圣贤微言大义,不是水泥配方!”

国渊对着《关于推广新式堆肥技术以提升辽东郡萝卜及疑似辣椒作物产量的建议书》,脸憋得跟他的宝贝萝卜一个色:“华子健!老夫是研究农事,不是给你当粪肥工头!”

邴原更惨,他被要求“从古典经义中寻找支持建立标准化海产品加工流程的理论依据”,看着竹简上“《周礼·天官》与渔阳雪花盐质量控制体系关联性研究”这个题目,他觉得自己一辈子的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差点当场把竹简扔进灶膛当柴烧。

骂归骂,但三位老先生看着公文里描述的,渔阳、右北平乃至刚刚接手的辽西郡在张承那套“水泥加大棒”政策下,道路逐渐通畅,城墙日益坚固,百姓似乎真的安定下来的景象,再想想公孙度时代辽东那种暮气沉沉、各自为政的局面,心里那点“为国为民”的死灰,终究还是被撩拨得冒起了几点火星。

“罢了……”管宁长叹一声,揉了揉看得发花的眼睛,拿起笔,开始绞尽脑汁地给水泥路寻找“儒家经典支撑”,“《孟子》云‘王道之始也,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嗯,路通则货畅其流,民得养生,或可附会……”

国渊则皱着眉头,一边嫌弃着那新式堆肥的味道(张承特意让人送来了样品“以供研究”),一边又忍不住琢磨:“此物虽浊,然肥力确比寻常粪肥强劲……若真能增产,于百姓亦是功德。” 他开始在竹简上勾勒堆肥池的改良设计图。

邴原最为挣扎,他对着《周礼》和那本该死的《华雄诗集》较了半天劲,最终自暴自弃地写下:“《诗》云‘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华将军之新政,虽不合古制,然其利民之心,或可与‘维新’之意相通?至于海产品加工……《尚书·禹贡》有‘海物惟错’之载,或可证海产之重要……” 写完后他自己都觉得脸热,赶紧把竹简塞到最底下。

这三位“被迫营业”的文化招牌,就这么一边吐槽着张承的不学无术和胡乱指派,一边却又身体力行地投入到辽东郡的恢复建设之中。他们学问渊博,处理政务的眼光和效率,远非张承手下那群大部分靠“螃蟹口味”选拔出来的文官可比。几道政令下去,原本有些混乱的文书流转和基层管理,竟真的顺畅了不少。

消息不知怎么传了出去。那些原本对张承这个“边郡粗鄙武夫”持观望甚至鄙夷态度的幽州、冀州乃至青徐之地的寒门学子,听说管宁、国渊、邴原这等名满天下的大儒竟都在华雄麾下“效力”(虽然方式有点诡异),而且似乎还很受“重用”(活很多),心思顿时活络起来。

“连管幼安都出山了?看来这华雄并非一味莽夫,或许真有可取之处?”

“若能投入华将军麾下,岂不是有机会向管先生、国先生请教经义?”

“听说辽东那边正在大兴土木,广招人才,机会定然不少!”

一时间,前往辽东的道路上,背着书箱、怀揣梦想的寒门学子明显多了起来。张承在襄平收到各地关卡报上来的“知识分子流入数量显着提升”的报告,乐得嘴都合不拢了。

张承得意地对赵云炫耀,“这就叫‘名人效应’!老子把管宁他们当菩萨供起来……呃,是当牛马使起来,自然就有香火……不是,是有人才来投!”

赵云看着案头那堆由三位名士处理得井井有条的公文,难得地点头表示赞同:“主公此法……虽略显……直接,然效果卓着。三位先生确有大才。”

“那是!老子这叫知人善任!”张承脸不红心不跳地给自己脸上贴金,“让他们搞教育是幌子,抓来干活才是正经!你看现在这政务处理得多利索!老子总算能腾出手来,搞点大项目了!”

他所谓的大项目,就是念念不忘的水军基地。

于是,张承把辽东郡的日常政务往三位名士和严纲、阎柔等人头上一丢,再次带上赵云和五千骑兵,以及几个从糜家船队“借调”(半强迫)来的老船工,一路南下,直奔辽东半岛最南端的沓氽县(约今旅顺地区)。他记得这里港湾条件优越,是个建立水军基地的理想地点。

队伍行进到沓氽县境内,距离县城还有数十里的一片沿海丘陵地带时,前方探路的斥候突然快马回报:

“主公!前方海边有情况!大约百余名水匪,正在围攻一个……一个壮士!那壮士好生厉害,就一个人,凭着一张弓,躲在礁石后面,已经射翻了二十多个水匪了!箭无虚发!”

张承一听,眼睛顿时亮了:“一个人对抗一百多个?还箭无虚发?臂力过人?卧槽!这配置……听着怎么那么像东莱太史慈啊!”

他可是记得,太史慈这个时候好像就在辽东一带避难!这可是能和孙策打得有来有回的猛将兄!而且还是忠义之士!

“子龙!快!带人冲过去!把那帮水匪给老子冲散!务必把那位壮士救下来!态度好点!那可能是老子未来的水军大都督……候选人之一!”张承激动得声音都变了调。

赵云领命,立刻率领一千骑兵,如同离弦之箭般冲了过去。

张承在后面心痒难耐,也催马跟上,远远就看到海边一片混乱的景象:百来个衣衫褴褛、手持鱼叉砍刀的水匪,正嗷嗷叫着,试图围攻一片巨大的礁石区。礁石后面,不时探出一个矫健的身影,弓弦响处,必有一名水匪应声而倒,箭矢力道极大,往往能穿透简陋的皮甲,甚至将人带得倒退几步!

“好箭法!”张承忍不住赞道。只见那人身影魁梧,即使在乱军之中,动作依旧沉稳迅捷,开弓、搭箭、瞄准、发射,一气呵成,带着一种独特的韵律感。

赵云率领的骑兵如同旋风般杀到,马蹄声如雷,瞬间冲乱了水匪的阵脚。那些乌合之众哪里是精锐骑兵的对手,顿时哭爹喊娘,四散奔逃。

礁石后的壮士见有援兵,精神大振,更是连连发箭,精准地点射试图逃跑的水匪头目。

战斗很快结束,百余名水匪除了少数腿快跳海逃走的,大部分被歼灭或俘虏。

张承这才打马上前,来到那片礁石区。只见一个身高八尺有余、虎背熊腰、面容刚毅、年纪约莫二十七八的汉子,正提着弓从礁石后走出。他虽经历恶战,衣衫有几处破损,脸上也沾了些许血污和汗水,但眼神锐利如鹰,顾盼之间自有一股豪迈之气。他背上负着两截短戟,显然也精通近战。

“壮士神勇!一人独战群匪,箭术通神,令人钦佩!”张承跳下马来,脸上堆起自认为最和蔼可亲(实则依旧像土匪招安)的笑容,拱手道,“在下渔阳华雄,途经此地,幸会壮士!不知壮士高姓大名?”

那壮士打量了一下张承,又看了看他身后杀气腾腾、却军容严整的骑兵,尤其是目光在银甲白马的赵云身上停留片刻,眼中闪过一丝惊异,随即抱拳还礼,声如洪钟:“原来是威震北疆的华将军!在下东莱太史慈,多谢将军援手之恩!”

太史慈!果然是他!

张承心里乐开了花,感觉自己像是出门捡到了传国玉玺!他强压住扑上去拥抱的冲动,热情地拉住太史慈的手(感觉对方手掌粗糙有力,布满老茧):“哎呀!原来是太史子义!久仰大名,如雷贯耳啊!今日一见,果然英雄了得!子义怎会在此地与这些水匪遭遇?”

太史慈叹了口气,道:“慈因家乡琐事,避祸辽东,暂居于此地附近。今日出来巡查海边,不想撞见这伙水匪正在劫掠过往渔船,一时义愤,便出手阻拦,谁知他们人多势众,纠缠至今。若非将军及时赶到,慈今日恐怕要力竭于此了。”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子义真义士也!”张承竖起大拇指,心里盘算着怎么把这位义士忽悠上船,“这些水匪着实可恶,扰得沿海不宁!实不相瞒,雄此次前来沓氽,正是为了勘察地形,准备在此建立水军基地,扫清海患,保境安民!像子义这般文武双全的英雄豪杰,正是我水军急需的大才啊!不知子义可愿助我一臂之力?”

太史慈闻言,面露沉吟之色。他避祸辽东,本无意卷入纷争,但见华雄态度诚恳,麾下兵强马壮(尤其是那个白马将军,一看就是万人敌),又听闻他在渔阳、辽西的种种作为,似乎并非寻常割据军阀。而且,建立水军,清剿海盗,确实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张承见他犹豫,赶紧加码:“子义放心!在我这里,唯才是举,绝不论出身!你看我麾下,赵云赵子龙,原是白马义从;越吉曾是草原豪帅;就连刚投过来的管宁、国渊那些老学究,我也给他们找了……呃,是委以了重任!只要你有本事,在我这儿就有用武之地!水军初建,百废待兴,正需要子义这样的神射手和猛将统领!将来驰骋大海,扬威域外,岂不快哉?”

他一边说,一边偷偷给赵云使眼色。

赵云会意,上前一步,对太史慈拱手道:“太史将军箭术超凡,武艺惊人,云亦深感佩服。主公求贤若渴,志在安定海疆。将军一身本事,若埋没于此,岂不可惜?”

太史慈看着赵云,眼中闪过一丝英雄相惜的神色,又看了看张承那充满期待(甚至有点眼巴巴)的眼神,再想想自己如今的处境和抱负,终于深吸一口气,抱拳沉声道:“承蒙华将军不弃,如此看重!慈,愿效犬马之劳!”

“哈哈哈!好!太好了!”张承大喜过望,用力拍着太史慈的肩膀(感觉像是拍在铁板上),“得子义相助,我水军如虎添翼矣!走走走!随我回营,咱们好好聊聊这水军该怎么搞!今晚加餐,海鲜管够!我请你吃蒜蓉粉丝蒸……呃,最大那只贝壳!”

他拉着太史慈,如同捡到了宝贝的孩子,兴高采烈地往回走,已经开始在心里盘算:有了太史慈这员猛将,再加上正在研发的水泥船,未来他的“渔阳水师”,说不定真能开到长江口,去找孙策那小子“叙叙旧”呢!

“人才啊!都是人才!”张承心里美滋滋地想着。

他仿佛已经看到,未来的沓氽军港,旌旗招展,一艘艘水泥战船整装待发,太史慈立于船头,弯弓搭箭,指向辽阔的海洋深处。

而此刻的太史慈,看着身边这位笑得见牙不见眼、毫无架子却自带一股混不吝气场的主公,再回想刚才那番“海鲜管够”的承诺,嘴角也不由得微微勾起一抹笑意。

或许,在这位与众不同的华将军麾下,真的能做一些不一样的事情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