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游戏 > 重生三国:吕布,一戟破万法 > 第97章 血染投名状,幽谷一线生/

清晨的光像一条被磨得极细的银线,沿着宛城北门的砖缝悄悄铺开。

北门井前的秤还立着,木牌背面仍是“民、阵、证、命”四字。夜里那阵风过后,城心像被那四字又压实了一寸。

值更的小校走到秤边,正要抬手掸一掸秤梁上的露水,忽见秤盘边缘压着一节细竹。竹段用麻线缠了三匝,缠得极稳,线头上系着一缕细红,像被谁用血在夜里轻轻点过。

小校心里一突,先将竹段在井边清水里浸了浸,才小心割开麻线。竹心掏空,内塞一卷油布小条。小条展开,纸面泛黄,墨字却极黑,笔力瘦硬,仿佛刀在沙上刻出:

“投名状在此。今午申初,黑石渠东支‘鬼磨崖’下之枯榆旁,置一盏灰色风灯,灯芯两短一长。若灯明,我独来;若灯灭,属下来。此行不求钱、不求爵,只求母得出宛南‘邓’道,往随州南山脚安居。此约若立,我以血印‘荆蔡’。——蔡二。”

纸角钉着一片极薄的铜叶,铜叶上凿了一枚极小的印,印面刻“荆”,印背刻“蔡”,与昨日秤上那枚小印纹理暗合。纸末另有一行细字,如虫爬:“灯若起风偏东,崖上必伏弩;若风偏西,谷底必撒粉。慎之。”

小校不敢怠慢,急送中军。

中军帐内,火折燃得不高,光影把众人的眉宇都压得很紧。吕布坐在案后,颈侧白布仍在,布边已不再渗红,却像一条尚存余温的伤印。他看完那纸条,指腹在“投名状”三字上停了一息,目光如刀,缓缓移至“蔡二”。

陈宫接过铜叶印,鼻翼微动,淡淡一笑:“还是那股荆铁粉味,只是薄了半分。‘蔡二’,邓线蔡家的二房账首之子,按我们昨夜抄簿上的字迹比对,他在‘史行’账中曾以‘江某’身份走过两笔盐账。此人若真投,便能把‘钱’与‘毒’二线缝到一处。”

张辽手背按在案沿,青筋微起:“若是诈?”

“诈也见。”吕布低声,“七日之诺在身,我不上阵,但‘秤’可到谷。以秤换灯,以法逼口,以刀护人。张辽——你去。庞温——你带并州新营一什随行,不得远出,以‘不动’为先;高顺——城根不动,刀横门下;陈登——文书两道:一封承诺‘蔡母’可由官道出境,三月不扰,一封请南阳郡丞‘以秤会秤’,共押此约;鬼医——炉具、湿帘、清辛散、断鳞藤膏,一样不缺。”

鬼医笑嘻嘻地抖了抖袖子,把青葫芦轻轻往案角一搁:“我原以为今日该清闲,谁知又是风口。你不上阵,便是‘逆天’做过了,如今这‘投名状’,天又推你一把。好,我去谷口守风,谁敢撒粉,我先把他那口‘风’折了。”

吕飞立在末席,眼里火压得很稳。他目光下意识扫过“投名状”三个字,拳在袖中握紧又松开。他没开口请缨,庞温侧目看他,眼角轻轻一挑:“你跟。记住,今日你是‘眼’,不是‘刀’。”

“诺。”吕飞应得极低。枪尾上的黑缨被他往上挪了一指,系得很死。狼尾仍在下,轻轻垂着。

**

申初,黑石渠东支。所谓“鬼磨崖”,是两块匣口石对撞之地,风过如磨,发出“呜呜”的低鸣。崖下枯榆一株,枝干扭曲,树心已空。谷风自西北来,带着盐与药的冷甜,贴着崖面流下。崖脚下,一盏灰瓷风灯笼罩小火,灯芯两短一长,果然如书。

张辽远远勒马,目光先落在崖上两处黑线——那是多日火烟熏出的痕。风偏西,谷底应有粉。鬼医鼻翼一动,笑骂:“小崽子们的手段还是老。湿帘,挂!”两张浸药的湿帘被两名老卒从盾后拖出,一左一右,恰好像两片翻起的水,把谷底的风往外掀。

“示信。”陈登上前半步,将文书置于风灯之侧,用青石压住。文书略露一角,“三月不扰”的四字正好让风一点点吹平。

枯榆阴影里,一个穿灰短袍的男子缓缓走出。他个子并不高,面颊瘦,左手袖口绑着一条粗布,布上染着斑斑血渍。他先在风灯前顿了一顿,抬手掀灯罩,吹熄了两缕短芯,只留那长芯跳着一点火星——“独来”。

“蔡二?”陈登沉声。

“是。”那人眼里光色浮沉,先深深一揖,揖得很低,“敢问将军坐谁?秤在否?法在否?若仅刀在,蔡某此身便是枯木。”

“秤在,法在,刀在后。”张辽不多言,抬手。两名亲兵把以木制的小秤摆在风灯旁边,秤盘上整齐摆着三样旧物:昨夜拓下的“荆蔡小印”、一小袋掺了盐的灰粉、一枚短羽弩矢。木牌四块背面向上:民、阵、证、命。

蔡二长吐一口气,伸手解开左袖粗布。粗布之下,是一只被细针连贯刺破的左小指,血仍在渗。他取出一方白帛,按住指端,血渍浸开,在帛上抹成一个“蔡”字,又将“荆蔡小印”一拓,印下“荆”字,血色与墨色相叠。他把帛呈上,头垂得更低:“此为蔡某‘投名状’。今后‘蔡’与‘荆’,愿断。”

陈登接过白帛,目光沉静:“问你三件:一,钱路;二,药头;三,工灶。”

蔡二不躲不闪:“钱路自‘邓’南沿‘随’北转,过‘白水渡’、‘枣林口’,以‘布换盐、盐带毒’,账面用‘江’字头掩。药从‘江陵’来,头目姓‘巢’,人唤‘巢三’,其手下善用‘蛇骨三尾’与‘迟肌’。工灶二处,一在‘李村’外槐后暗窑,一在‘邓道’东两里石坳,名‘何炉暗灶’。”

陈登一一记下,复问:“印背‘蔡’,你与‘蔡家’何关?”

蔡二苦笑:“我是‘蔡’外支,族中不过一本‘账脸’,为人握在‘荆’手里。前日‘冯家’一抄,我知祸至。昨夜北门秤前,我远望而知‘秤’未歪,心遂决。今奉母命,愿以血投。”

张辽看他一眼,眼神淡:“你要母?”

“要。”蔡二抬眼,眼底有一丝光,像烛火里反出的一点亮,“买卖世人,钱能换命;但我愿以命换母命。此去母一人安,蔡某死不怨。”

这句话像把一块石轻轻投进井里,水面只是一颤。陈登把文书推前:“先许你母,以法押之。你须以更重者换:‘荆’今夜会否动?”

“动。”蔡二咬牙,“‘鹿皮’今日受挫,夜里必复,仍在此支。风若东,弩自崖;风若西,粉自底。另有‘兽道’一线,从枯榆根下入,沿水行三十丈,可出崖背第二折。昨夜已被他们用石堵,今日会改堵草囊,囊内——火膏。”

鬼医哼了一声:“怪不得昨夜我的鼻子痒。”他指着枯榆根下:“风袋放这儿,‘清辛散’两袋,人过先吸一口,粉便慢三息;湿帘再上,粉再慢三息。加起来六息,够你们顺‘兽道’过去一半。谁先行?”

“末将请。”吕飞向前一步。

“你不上。”庞温摇头,“你眼好,你在帘后看风看沙。第一人——陆十三,第二——我。”

话未落,风忽然一改,从崖背斜斜而下,带着一丝比早先更凛的凉。张辽目光一凛:“偏东!弩在上!”

几乎同时,崖顶“嗒嗒”一串低响,像千条弦被人同一刻拉开。第一排短羽没落,却被两张湿帘接住,帘面“呲啦”一阵轻响,箭头陷入,透不破帘。谷底另一边,灰白粉末顺风撒落,却被风势一裹,掠过湿帘的边,往谷外飘。鬼医哈哈一笑,指尖一弹,青葫芦里一团青烟“噗”的一声鼓出,像一只更快的蛇,把粉头往下压住。

“动!”张辽低喝。庞温身一矮,整个人已从枯榆根下钻入,陆十三紧随其后。洞口黑而冷,水从膝上拍打,石缝里一线光,时明时灭。第三人是两名老卒并肩,一人手持风袋,一人背湿帘卷——那帘在洞里展开便像一条活水,随人身而动,护住鼻口。

吕飞按住胸口的气,眼不眨,盯着湿帘边缘起的每一缕“白”。他记住鬼医昨夜说的:白若轻,粉未全熟;白若厚,粉已走火。他看着白变厚的那一瞬,低喝:“帘左一寸!”那名背帘老卒不问,身微一偏,帘边正好把一缕最厚的白纳在帘下。白在帘下一顿,势被隔开,往洞壁上趴了下去。

枯榆阴影里忽有两道灰影如猿掠出,朝着秤前直扑。张辽一步半前,剑鞘横扫,第一人肩骨被“咔”的一声磕折,第二人刀锋险险擦过秤杆,“当”的一声被陈宫袖中短匕挑开。灰影跌地,手腕被麻绳一绕,立刻有两人扛到湿帘后。鬼医在帘里塞了一口清辛散到他们嘴边,冷冷道:“省得你们死在这儿,脏我的炉。”

洞中,庞温先到“草囊”处。草囊层层塞在石缝里,草根处渗出油光。陆十三把手伸入,从最下层抽出两指宽的一线,贴近鼻端一嗅:“火膏。”庞温不言,掏出一小瓷瓶,将瓶口的黑膏薄薄涂在草囊上缘,“哧”的一声,烟先从草囊的缝里吐出来,像蛇先吐出信。庞温猛力一拉,草囊下坠,烟被“黑膏”压住,往下沉;后面两名老卒把湿帘铺上,像给洞口戴了一张湿的面皮。几人一齐用力,草囊被一点点掣出,露出一条人可匍匐的缝。

“走!”庞温探身而入。洞内水大,石湿,膝上发麻。他咬牙,记着鬼医的教:“热走、寒收。”汗往背上流,心却稳。他原想连爬三十丈出崖背,谁想才爬到一半,前方忽然传来一阵沉闷的“隆隆”,像有人在洞顶拖木。陆十三脸色一变:“他们要塌后!”

庞温咬牙:“抬头!”前方石顶低低,石缝里渗出一缕极细的光,像夜里针尖透的亮。那一缕亮不是风,是水——一条极细的水线,顺着石缝往下滴,滴在庞温的颈背上,凉得他骨头缝里都一颤。

“水‘生门’。”陆十三低声,“这条缝能出。”

“缝太细。”后面老卒道,“帘出不去,人也难。”

庞温回头,眼在黑里亮了一瞬:“割帘,留半。”

“割帘?”老卒一怔。

“留半帘护后路,其余卷身。”庞温道,“帘一半够挡两息,你们每人抱一半。分做两段,蛇行出去。”

后面又是一阵“隆隆”,石屑簌簌落下,烟在洞里被挤得更厚。陆十三把刀从齿间抽出,一刀把湿帘自中劈开,帘面“哗啦”一声,像水被拉成两股。他把其中一半绕在庞温身上,另一半分给后面的两名老卒。五人把身子在黑里一扭一歪,顺着水缝往上“挤”。膝盖被石割破,血一流便被冷水冲淡。庞温肩头在石上磨出一道长痕,痛得眼前一白,却把气一沉,像把一个活的人硬塞进一个死的洞。

最后一寸,是靠呼一口气。庞温一咬牙,胸腔猛吸,把肋下一空,身子“唰”的一声蹭了出去。外头风陡地一凉,他整个人从崖背第二折下滚出,滚了两滚,手还在身后把帘拉出一截,让后面的陆十三顺势把帘裹在自己外围。第三个老卒肩头卡在石缝里,喘不上气。庞温一把抓住他的腰带,往外一拽,腰里那条旧皮带“咔”的一声裂了半截,人却出来了。最后两人贴着湿帘,滚在一处草窝里。草窝里有一根老木,木上钉着两个半埋的铁钩。陆十三指尖一弹,把帘的一角挂在钩上,帘面斜斜悬在崖口,像一片随时能落的云。

“引火。”庞温低喝。他从怀里摸出一小包黑粉,撒在帘边。崖上正有人举火折往下探,火一近帘,帘上的黑粉立刻“扑”的一声扬起,薄薄的烟贴着火折子一裹,火折子“啵”的一声自灭。上面的弩手被呛得连连后退。庞温借势一滚,贴着崖背往下滑,方向正对着谷底陈登的秤。张辽抬手,旗影一摆,谷底诸军齐声一喝,声浪压住烟。

“蔡二呢?”陈登在谷底望风,“他未出。”

此时枯榆旁一声极短的口哨,像雀喉里突起的一点尖。吕飞手心一热,陶哨还挂在颈下,他却下意识“应声”把气沉了一寸。那极短的哨来自湿帘后——蔡二从灯旁原地未动,背影一生,躲入枯榆空心。一个灰影从枯榆另一侧扑来,刀直刺他肋下。蔡二眼里寒光一凝,不退,反而以伤指往刀脊上一抹,血溅刀背,刀尖一晃,他乘势往里一滚,滚入树心。他滚进去的那一刻,灰影手腕一扬,想掀树根。吕飞看清那一瞬的手势,低喝:“左二寸!”他身旁的老卒一砖掷出,正砸在树根左二寸的钮扣上。灰影一惊,手势歪,树根没翻起来。陈宫袖中短匕“叮”的一声,剁在灰影的食指指背上,那人“嗷”的一声,刀落地,被麻绳套住。

蔡二从树心里爬出,左手鲜血又涌。他没喊疼,只把那方血字帛再按紧一分,抬头看陈登,声粗却稳:“投名状,未毁。”

“好。”陈登点头,手一挥,“退!”

谷底退势如潮回卷,湿帘掩,风袋前,秤被两名亲兵掀起,连帘带秤一并退。鬼医背着炉,仍不忘骂:“妈的,再撒试试——”话没说完,崖背第二折里一阵“咚咚咚”,显是有人急撤。张辽放一口长气,低声:“今日只要走,明日再拔钉。”

“狗急了还咬人。”高顺在城根处望远,沉声,“但咬不到。”

**

入城后,蔡二先被押至军中医所。鬼医把他手指的针一枚枚拔出,敷药,缠带。他问:“你这‘血印’,真不要命了?”

蔡二喘了口气,眼里竟有了笑:“鬼先生,你身上药味重,心却轻。蔡某原是账房,算一辈子账,算到最后,才知人的命最贵。可是我若不破这一次,这身就被账算死了。”他说到这儿,忽然看向吕布,“将军,我母在宛南城外‘匠市’脚下租的一间草房里。我‘投名’若成,请你信。”

吕布点头,语气不高,却把他稳住:“早有文书押约。你母明日午后在城南官驿前起身,陈登押法,军士护送,三日内到‘随南山脚’,驿丞交接。你若有后悔,现在还能回头。”

蔡二反笑:“若要后悔,我昨夜就在井边跳了。何必写字?”

鬼医“哼”的一声,把小瓷瓶递到陈宫手里:“‘散浪汤’给我留一半。主公这几日浪翻三回,今晚还会起一波。你把‘断鳞藤根’给我来两段——庞温,你们在洞里见没见老根?”

庞温点头:“见。但不能全取。根贴石,折之则死。我让陆十三割了两个指节长的小根。”

“小根也好。”鬼医笑,“小根安,老根自活。明晚我给主公开‘温收’一法。”他转向吕飞,眼睛像一只不太安分的猫,“你刚才那一嗓子‘左二寸’,救了一个人。可你下一步忍住不出枪,比出枪更难。你这‘不动’,值一功。”

吕飞耳根微红,抱拳:“谨受教。”

“别受什么教。”鬼医摆手,“记住——你那口气比你的枪重。”

**

暮色压城。宛南“匠市”脚下,陈登亲自将一纸护送文书交到蔡母手里。那妇人面黄手粗,抱着一个破木匣,匣里只有几件旧衣、一张家谱、一只小木印。她抬头望了望城墙,又望望陈登,抹眼:“谢谢官人。”陈登只是点头,目光平如秤。

中军帐内,张辽据沙盘复盘谷中“兽道”的位置;高顺立在帐门外巡三圈,刀入鞘;庞温把湿帘挂起晾干,帘面上还有被粉熏过的白印;陈宫把“荆蔡小印”拓印三份,一份入军档,一份封给郡丞,一份夹入案卷。吕布服第三丸“散浪汤”,闭眼按息。胸中冷浪在第二息上起,在第三息上落。鬼医坐在一侧,手里转着骨针,嘴里骂骂咧咧:“你这人命就是这样,非要在天上走索。唉,走就走吧,但别摔。”

“摔了也爬起来。”吕布睁眼,目光黑白分明,“今晚若‘荆’人不动,我们不动。动了,就把他那条钱线再拽一寸。”

陈宫笑意淡:“郡丞回信已至,印在半路。南阳那边,‘蔡家’账房有动静。”

“动得好。”吕布道,“明日‘秤’移南门,‘法’移衙署,‘刀’移城根。‘荆’若再来索命,便请他来索‘秤’。”

**

夜半未至,城头的风有了微微的转。北门外,黑石渠方向远远传来一阵细碎的马蹄声,又慢慢散了。张辽在城上压低声音:“他们探,又不敢近。”高顺在门洞下“嗯”了一声:“怕了‘秤’。”

“怕‘秤’不是怕刀。”鬼医斜靠在女墙边,打着哈欠,“他们怕的是‘证’。今晨秤上的那张白帛血印,才是你们的刀。”

“血染投名状。”陈宫轻声,像把一行字写在心里,“它不是给我们看的,是给城里的民看的。让他们知道,我们的‘法’可以救人。”

张辽望着夜色,忽然道:“还有一件。”

“说。”吕布抬眼。

“蔡二说他还有一封‘里账’,放在‘鬼磨崖’下枯榆树心的夹层里,恐夜里被人取走。若能得此账,我们可将‘钱、毒、工’三线对上。只是今晚不能出城。”

“不可。”吕布一口回绝,“七日之诺在前,我不上阵,军不轻出。那‘账’若有缘,明日白日去拿;若被取走,也无妨——‘蔡’既已投名,‘印’已在我们手,他那条线就断了七分。剩下的三分,我们用‘刀法秤’往下拧。”

鬼医笑:“你这人,今夜终于像个守城的将军了。”

吕布也笑:“我本来就是。”

**

次日清早,张辽、庞温带着十人出城,直往“鬼磨崖”。枯榆树心的夹层里果然藏着一卷油纸。陆十三用匕首轻轻挑出,递给陈登。油纸拆开,一页页都是连着水印的账页,字脚钉着小小的‘荆’与‘蔡’,注有“白水渡”“枣林口”“何炉暗灶”等名。陈登深吸一口气:“够了。”

返城途中,黑石渠侧脉忽有两骑灰影探来,远远望了一眼,转头便走。张辽不追,只用眼角余光记下他们马蹄落处的“懒位”,心里便在沙盘上多了一枚“钉”。庞温笑:“不拔?”

“拔钉要看时。”张辽道,“钉在那儿,才知他们心里不稳。心若稳,钉就看不见了。”

回到城里,陈登就着新得的“里账”,写好一纸“会秤公帖”,遣人快马赴南阳:“请郡丞携‘秤’‘印’二物,三日内至宛,公验里账。”

吕布站在北门楼上,远眺黑石渠。风从谷里来,带着一点不易觉察的草腥。他伸手按了按颈侧的白布,那里仍有一丝跳。鬼医走到他身侧,懒懒道:“这一跳,是‘活’。不是‘毒’。你今晚可不必再逆天了。”

“我不逆天,天也会推我。”吕布淡淡道。

“那就让它推两步。”鬼医笑,“你记得我那三问不?”

“秤、刀、心。”吕布道,“还有‘弃’。”

“对。”鬼医伸了个懒腰,“今夜我不问了。你已经知道该弃什么——该弃的是‘好胜’。七日里,藏锋在秤后,好过把锋扬在城上。”

吕布点头,目光略略收回。他看见并州新营营门口的灰板上,多了一行新写的字:“秤前不动,刀在人后;阵比人重,诺比命重。”字不工,却直。旁边小子焦二的名字被人用炭笔歪歪扭扭地写了一个“功”。庞温走过去,抬手把字压直了一点。

吕飞站在队列里,枪尾黑缨在上,狼尾在下。他忽然想到昨日枯榆下那一声短哨,想到鬼医说的“三声不断气”。他在心里极轻地吹了一下,不出声,只把胸口那口气往下按。按住的那一刻,他仿佛又在幽谷那条细水缝里看见了一线微光——那光不是天,是水,是活,是人心里那一点不肯熄的火。

“幽谷一线生。”他在心里默念,手更稳了。

城上风再起。北门井前的秤被人擦得发亮,木牌仍在。往来百姓的目光在“民、阵、证、命”四字之间停了一瞬,像把自己的心也放上去量一量。有人挟着孩子,远远地对着秤点了点头。孩子不知道秤是什么,只看见大人眼里的亮。他忽然伸手,学那秤的模样,在空中比了一个平。

“血染投名状”,把一条线从“荆”里硬生生拉向城;“幽谷一线生”,把一条命从毒里硬生生拽回人间。七日未过,刀藏鞘,秤在前,法在侧,阵在后。宛城的心像那秤一样,越立越稳。

远处,黑石渠背后,一截断鳞藤的老根在石缝里悄悄蜷着,叶尖上凝着一颗极小的露。露珠不大,却极亮。阳光一照,它里头像藏着一面极小的秤。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