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游戏 > 重生三国:吕布,一戟破万法 > 第69章 假皇诏巧言说董卓,真国贼起驾赴黄泉/

黎明未破,长安城像一只被风握住喉咙的大鸟,静得只剩下薄冰底下的低鸣。

金水桥下,昨夜冻出来的细纹在青白的天色里一条条舒展开,像有人在水下用针绣字。

金门的铃依旧挂在檐角,按照新律在“静更”里一声不响,直到第一缕冷气从宫阙之间滑过,才轻轻颤了一下,像作揖。

殿中监典簿官拢着袖口,从阴影里捧出一卷朱绫封口的诏书。封泥的印纹锋利,蟠螭爪牙分明,若非近看,很难辨出“天子之玺”的一丝浅浅的错位——那错位藏在“天”字最后一横的尾端,比发丝还细。典簿官把诏书交给鸿胪寺的小黄门,压低声音:“道上,你只念‘奉天承运’四字,其余让司徒府来的‘学士’念。”小黄门点头,袖中摸出一小块蜜蜡,轻轻在舌根下滚了一圈——这样一会儿嗓子更亮、更瘦,念起来像真龙在喉。

司徒府里,王允端坐案前,袖底的手心冰凉。他把一枚白子放在棋盘正中,指尖悬了半寸,却未落下。他这样停着的时候,风从窗纸缝里钻进来,直直吹在他的颧骨上,吹出一条不易察觉的阴影。他忽然笑了一下,把白子按在天元上——落在那一刻,城像轻轻偏了一分。他淡声道:“起。”

——

太师府的廊下,油光从紫貂裘上缓缓往下流,像融化的脂。董卓刚从梦里翻身醒来,梦里有人在凤仪亭下给他戴步摇,珠雨如瀑,他笑得喘不过气。醒来时嗓子里还抵着一口笑。他坐起身,伸手去抓案上的羊脂玉狮,却先抓到了那枝步摇。金叶重重叠叠,珠子轻轻打在他掌心,发出“叮”的一声,像隔着绵被敲了一记。

“太师。”李儒立在帘后,“宫中有诏。”他声音平,尾音压得极低,像把一把刀逆着刃抚了一遍。

董卓双眼一亮,笑纹挤出油光:“诏?此时?”他一边说,一边伸腿让侍婢为他束靴,肥白的脚面与靴口之间溢出一圈肉。李儒不动声色:“天子夜不安寝,谓风有不祥。请太师入金门受敕,仍议凤仪亭合礼诸务。诏中有言——‘静更时,铃内唯令,重甲不得入’。”

“不得入。”董卓轻声复了一遍,声里有一丝不耐,很快又被笑吃掉。他看一眼步摇,眼尾轻轻一抖:“入则入。名分今日要正,走一回礼又何妨?”他转头看李儒,“你,随我。”

李儒垂目:“臣先行一步,代太师视铃、视界、视香道。”他顿了一顿,又道,“太师,今日若有人以‘笑’挑礼,还请压一压。笑给人看,礼给天看。”

董卓哈哈大笑,肥掌一挥:“本相给天也给人!”

他一笑,帘外的风都跟着动了动,像被油腻的手抚了一把。

——

貂蝉在离宫的东房里,坐于镜前。她未施红妆,只以薄粉压住寒意。白羽扇一根根排在膝上,今日的序列换成“一三二”:第一折开,第三折半开,第二折合。她抬手,捻住扇骨,扇骨的冷透过指尖直直刺到心口,然后在心口化开——像一小杯酒,先苦后热。她听见外头传来小黄门尖细的嗓音,先念“奉天承运”,后面换了个低一些的男声接:“皇帝诏曰:风寒入宫阈,礼怀慎且恭。太师入金门,毋拥重甲,毋张广乐,以安圣心,以肃朝仪。”

她轻轻闭上眼睛,抱住那柄扇,好像抱住一个将要消失的影。

——

温侯府,玄门未启,青衣亲随已备好黑马。吕布着狮蛮锦袍,甲在里,辟邪佩剑在腰。他把昨夜折好的小札翻看一遍:铃、界、禁、影\/笑、名。每一个字都像一个金钉,钉在城心。他把小札贴在胸口,像把一面极薄的盾扣在心上。陈宫自廊影里出来,低声:“凤仪亭供案下,两弩已嵌定,角度对第三帷角。金门闩横抽,钥匙在典簿官腰后穗中。信号依旧两条:‘铃错一拍’,‘白羽扇第三折’。”

吕布“嗯”了一声。他听见耳骨里那道“断史回声”,像一条极细的弦被拈了一下:“旧史写他死于辇侧。今史,你写。”他微笑,笑得极薄:“我不写死,我写‘起驾’。”

他跨出门槛,黑马长嘶,鼻端喷出一线白气。门外,以前被他一指挑落的“父”“子”两片木匾在雪里靠得更近了——中间的缝又窄了一指。

——

金门之前,铃未响,风先来。鸿胪寺小黄门捧诏而立,身后站着司徒府所谓的“学士”,墨色衣,手中捧着玉版。殿中监的内侍分列两旁,手执无字白羽扇,以示“唯令”。吕布率金吾直殿中至,先把画戟交于门外——礼。又自门侧取殿戟在手——制。他站在金线内,目光不越半寸。

“太师到——”

董卓乘金舆而来,紫貂裘肥厚,笑声在铃响之前就先滚了一阵,滚得檐角的风都跟着发油。小黄门高声唱诏,尾音瘦如丝:“请太师入金门受敕——静更时,铃内唯令,重甲不得入。”董卓抬手,毫不犹豫:“依诏!”

他的亲卫本欲强陪入内,被殿中监以“礼”挡在铃外。李儒站在舆侧,目光掠过每一个人的脚跟与金线的距离,袖中食中两指轻扣——一扣,是“再观”;二扣,是“可入”;三扣,是“须退”。今日,他只扣了两下。他心里想着:冰,厚度尚可。

董卓抬脚跨上金砖,舆随之而动。吕布拱手,声音平:“恭迎太师。”董卓大笑:“奉先,今日立规,明日立名!”他笑着,眼珠却往凤仪亭的方向斜了一斜,那里的帷角还没挑起,白梅下的雪已亮。

鸿胪寺读完诏,司徒府的“学士”接着念:“敕:太师移驾凤仪亭下,受百官贺;仍赐名器‘桂叶步摇’,以昭礼。”这两句一出,董卓笑得更狠:“好、好、好!”他压低声音对李儒道,“今日,本相按在她鬓边!”李儒:“风起时,缓。风停时,按。”

董卓不耐烦地摆手,脂光从他指节上一圈圈荡开。

——

行辇转出金门,沿香道而去。香道第三处,殿中监早换了“搭钩”,风来时帷角只重重坠半寸,不再像昨日那样猝然挑一尺。金门闩横抽,典簿官走在最后,手指轻触腰后那圈穗子,穗子的流苏轻轻摇了两下,像两声看不见的水响。

凤仪亭前,铃按“午未之折”摇出新律,众官列位。王允立于一边,眸光深处尽是风。他偏头,轻声对陈宫道:“第一弦,紧。”陈宫躬身,退入暗影。

董卓的辇抵亭,诸公俯伏,山呼如潮。貂蝉仍以素衣出,不戴步摇,鬓畔只一枝青簪。她先拜天地,再拜宗庙,最后才向董卓施礼。李儒暗松一口气:礼顺。董卓笑得合不拢口,亲自从案上取步摇,金叶珠雨在他肥白的手里簌簌作响,他抬手,要按。

就在此时——

铃,错了一拍。

那“错”,不是尖利的突兀,而像在长声尾上突然被人用指腹轻轻颤了一下,轻到只有在“静更”里练过耳朵的人能听见。吕布眼底寒光一闪即灭。他知道:信号一。

貂蝉的白羽扇于袖里轻轻一折——第三折,悄然合住。

王允眼中一线光亮。陈宫在供案后,指腹一扣:暗格内,第一架神臂弩的弩牙“咔”的一声轻启,弩臂抖了一抖,矮短的弩矢沿供案下方空腹里悄然滑出半寸,歪着并不起眼,角度斜斜对准第二帷角与第三帷角之间的一线空。

董卓没有听见“错拍”,他只听见自己心里的鼓声。他的手举得更高,珠雨要落到貂蝉鬓边了。

吕布跨前半步,恰好越到他昨日划下的那条“金线”的尽头。他举起殿戟,不是挑,是平平地横在董卓与人群之间:“铃内唯令,礼尚未毕,太师——请止一息。”

这“止一息”,像把一滴油落在锅沿上,滋的一声。董卓脸上的笑僵了一瞬,他不喜有人在众目之下“请止”他,然而“唯令”的新律由这年轻人亲手立下,众目之下,他不能以“父子”压界。他哼了一声,手腕略一沉,步摇在空中顿住。李儒在侧,袖中指节轻扣——第三下。冰,至此微裂。

就在这“止”的一息里,第二个信号到了:风从白梅那边一裹,帷角虽换新钩,仍被引起半寸,半寸恰好够供案下的弩矢寻见空。陈宫吐出屏住的那口气,指中扣下弩机——

“嗒。”

一声极短的响,像是针落在玉盘。弩矢疾出,擦过帷影,越过珠雨,直直钉入凤仪亭前第三帷角的缝隙里。所有人的目光都被那枝步摇吸住,谁也没有留心帷角落下一根几乎看不见的黑影——它将帷角沉了一寸,而不致再起。

步摇悬空,风被帷角那一寸的“重”压缓了一线。董卓的手再要按下去时,力道不知为何虚了一分——不碍按,只是按得不稳。

吕布在这“虚”里动了。

他不是举戟,也不是劈。他只是右手抹过腰侧的辟邪佩剑,剑玉环在灯下照出一朵小小的寒花。他左手仍横戟拒众,右手却在那一朵寒花里滑出一线光——轻、直、无声。光从董卓举起的手腕底侧掠过,再顺着袖中空处一线而上,落在颈项与耳后之间那片肥白的柔软里。

声如瓶磬。

董卓愣住,脸上的笑还未来得及换成怒,眼珠先慢慢向外凸了一分。他看见的是那玉环里照出来的一只极小的、冷冷的眼——那是他自己,也可能是另一个人。他想喊“文优”,喉头却只挤出一丝极细的“呵”,像火上被水悄悄压灭的一缕烟。

风停了半息。

然后,笑声四起——不是人笑,是风笑。白梅枝上最后一片雪在此时倒挂着落下,被风一拧,偏了一角,落在金砖上,撒成一朵碎花。

李儒的指节在袖里按住了骨头。他知道,这一下,不是毒、不是箭,是礼里的刀。那刀从礼里拔出来时没有声,这便是最可怕的。他的眼角余光看见王允的袖摆轻轻一动,看见殿中监典簿官腰后的穗子在风里略略一抖,看见供案下的暗格第二架弩并未发动——一切都还在“礼”的边上完成了。

董卓的手缓缓落下——不是按步摇,而是捂向自己。步摇落在空中,珠雨在半空蹦了一跳,又斜斜地散开,像一阵细雨拂过一面油亮的皮。貂蝉的白羽扇在袖里第三折稳稳扣住,她的眼抬了抬,目光掠过那一片“笑”奔来的方向,落在一根看不见的“金线”上。

“太师——”李儒出声,声音不像是喊,而像一枚石子投入冰湖,沉了,周围的冰纹一圈圈往外推。他向前一步,手伸出,又收回。他明白,冰已经裂到脚下,下一步是落水。

董卓的身子在辇上左右摇晃了一下,他努力地要稳住。他心里最后闪过的念头不是“谁杀我”,也不是“温侯”,而是“步摇没有按上”。他不甘心,于是他把手往前一伸,伸向那枝离他耳鬓仅仅一指之距、却已经永远按不上的金叶。手指抖了三下,没碰到。一声极短的叹自他鼻端溢出,像油锅里最后一颗气泡破了。

舆前的金环轻轻撞了一下,发出“嗡”的一声,像城心被人用指腹按了一下。

“金门闩。”王允低声。

殿中监典簿官会意,手指抹过腰后穗子,一抽——横闩“喀”的一声合住。铃按新律响了两下短,所有重甲皆被留在铃外。羽林的刀已抬起,又缓缓落下。吕布横戟挡在前列,狮蛮锦袖在风里一浮一沉,像一面刚好挡住血的幔子。他没有再出第二剑,佩剑玉环上那一朵小小的寒花已经熄了。他在礼里杀人,也必在礼里止杀。

“太师——”李儒复又一唤,声音却已没有焦——焦都是无用。他忽然抬头,目光掠过凤仪亭的檐角,看见白梅枝间的最后一片雪终于落下,砸在金砖缝里,毫无声息。他想笑。笑不出来。他只是把目光收回来,转向吕布。二人目光在空气里轻轻一撞,像两柄刀背相抵——没有火星。

“铃内唯令。”吕布的声音不高,在风里却极稳,“奉天子之诏:肃殿。”

鸿胪寺小黄门在这一刻才后知后觉地颤了一下。他看了看手中的诏书,再看了看榻上的人,双膝一软,扑地而跪,特意高了一度:“奉——天——承——运——”最后一个字拖得极长,像把一条裂缝硬生生补了一补。

貂蝉收扇而退。她退的每一步都踩在“礼”的节拍上:先退一寸,再退一寸,最后退进帷影。帷影里,她把扇翻过来,扇骨上原先贴着的一点小黏结不见了——那是“第三折”的凭据,刚才已经“尽”。她闭眼,耳里却听见风笑。风笑里没有欢喜,只有解脱。

——

风从城西吹到城东,茶棚里的杯沿先被敲了三下,然后是七八下胡乱的响,最后归于一个节奏:先长,再短,复静。有人探身出去,看见太师的辇被金吾的人围着往回撤,辇内的人影比来时少了一半。他不敢大声,就把“太师、中道、风岔”的故事悄悄讲给下一个人听。下一个人又悄悄讲给第三个人听——这便叫“笑”。

“笑”从市井反卷回凤仪亭,像一阵风,轻轻把绛帷掀了一下,又替它压了回去。

李儒站在廊下,袖里指节没有再扣。他看着被人小心翼翼抬下的那具肥重的身子,眼睛里没有水,也没有火。只有冰。那冰从脚底生起,一直生到舌根。他忽地觉得冷,真正的冷。他拉了拉衣襟,转过脸时,嘴角扯了一下——那个表情,像笑,又不是笑。

“文优。”王允走过来,拱手,声音干净,“礼成。”这两个字落在地上,不响,却重。李儒斜看他一眼,目光从他袖底掠过,落在吕布腰间的玉环上。他缓缓点头:“礼成。”

他心里把这两个字翻了一遍又一遍,想把里面的刀找出来。找了半天,刀不见了——它已归鞘。

——

董卓死讯在城中未曾明言,先在风里转了三转。金门闩合,玄武门铃按新律再响,长一声、短一声、再短一声,最后归于静。静里,赤兔在温侯府前低低打了一个响鼻,像知晓了什么。温侯府门外,那两片“父”“子”的木片在雪里又靠近了一点,像两张曾背对的脸在风里被推着挨了一挨。

吕布站在金门内,殿戟横于臂弯。狮蛮锦上的金纹被风一遍遍抚平,甲在里,佩剑在腰。他俯身,拾起落在金砖上的那枝步摇。金叶被他指腹一捻,叶脉在他的皮肤下像细细的刺。他把步摇轻轻搁在供案上,没有看帷后,也没有看王允。他只是看着那枚叶子慢慢自停。

“断史回声”在耳骨里最后一次响起,这次不是冷,也不是笑,而像一页极薄的纸被人从书脊处揭开:“旧史至此断,新史从此起。”他没有答。他把回答放在胸口那张小札上——他用指尖在“名”字上按了一按,又在“笑”字上按了一按,最后把小札叠好,塞回锦袍内袋。

他抬头,朝殿外一步,靴底踏在金砖上,“嗒”的一声,恰好盖住了极远处某处屋檐下金铃的余音。

——

王允与陈宫并立于檐下。王允侧过脸,半低着声:“连环之五,合。”陈宫望着金门方向,短促地吐出一口气,像把心里最后一个死结吐出去。他忽然笑了一下,笑得有点疲惫:“将军,用礼勒喉,比用刀快。”

王允也笑:“刀要见血,礼只要见笑。”

他们并肩站了一会儿。风把二人的衣角吹在了一起,又分开。

——

太师府离宫里,有人把香炉里最后一块沉水香拨了拨,香灰塌下来,露出下面未燃尽的一点红。那点红看似顽强,风来时却立刻熄了。空殿回声,响了一下,又散了。

殿中监典簿官在回廊里停住,摸了摸腰后那圈穗子,把钥匙从穗缝里抽了出来,交给另一个人。两人无言。只是铃、界、香道、帷角、扇骨、闩,这一日里被触动过的每一个字,都像一根根被拧紧又松开的弦。弦此刻都静了。

李儒坐在一张极冷的藤榻上,手里握着一个没有字的竹简。他看着竹简,像看着一条没写完的路。他忽然对近侍道:“把太师最爱那扇白羽扇拿来。”近侍去而复返,他接过,展开,又合上。他低声道:“扇上无字。”他说完这句,就不再说了。

——

凤仪亭后,貂蝉把白羽扇放回妆奁,关上时,扇骨在盒里发出一声极轻的“叮”。她伸手摩挲那枚“道”字玉佩。佩心的刻痕在灯下像水一样动了一动。她走出帷后,风吹在她脸上,带着冷、带着一点极淡的甜——那是沉水香刚刚远去的尾息。她站了一瞬,转身行去了另一个方向。

风也转身,沿着她的步子走了一段,然后跳上墙头,去把这座城里每一扇门的门环轻轻拨了一下。

——

傍晚前,城里茶肆里第一个把“太师赴黄泉”的故事说顺的人,抬头望了一眼天。天上有一朵极小的云,像被人用指尖在蓝布上轻轻一抹。他放低声音:“——假皇诏,巧言说太师入金门;真国贼,起驾赴黄泉。你问是‘谁’?谁都说是风。”

坐在他对面的另一个人摇头:“不是风,是礼。”第三个人笑:“礼也罢,风也罢,反正不是我们。”他们笑完,便各自端起碗,喝了口温茶。茶里没有香,只有微微的苦。这个苦很快被笑冲淡,笑也很快被另一件新鲜事冲淡。只有凤仪亭前那块金砖上的一点水印,风怎么也吹不干,像城心里一粒刚刚埋下的种子。

——

夜来。金门的铃按照新律响过最后一遍,重回“静更”。金水桥下的冰在月光里发出青玻璃一样的光。吕布立于桥头,背影挺直,像一杆戟。他微微侧头,像在听什么。城在他身后,风在他面前。他伸出手,手指并不伸向风,而是按在胸口那张小札上。小札薄,纸心硬。他轻声道:“明日日出前,先封三处库。”

陈宫在旁边“嗯”了一声。他明白——礼之后,便轮到账;账之后,便轮到兵。风从桥下拱起,又伏下。桥面上空无一人,只有他们两人的影子在金砖上相叠,然后各自往不同的方向拉开。

“断史回声”不再来。

沉默里,有一只不属于任何人的铃,远远地、极远地,摇了一下,像给今日画一个点。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