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游戏 > 重生三国:吕布,一戟破万法 > 第56章 恶来铁拳碎高门,新日从此换旧天/

夜过三更,晋阳的义灯仍亮。风从北原来,吹得法牌黑底上那几行白字更直,像一把把插进土地的短剑。城西鼓楼下,军更与铜漏换声,一滴一滴,像在数一座城的脉动。

陈宫伏案而坐,烛火不跃,他的眼里却有光——那是从并州一路生长出来的光:灯、牌、券、斩台、互济,像五根筋,把一州的骨肉牵起来。

“主公。”夜行校来报,声音低却稳,“长安诏书东传,言并券非礼,义灯非制,斩台非职;又有太原旧族联名,欲‘奉诏纠并’。”

“高门要动了。”陈宫把竹册合上,抬眼看窗外,“越是旧的,越怕亮光。谁领头?”

“太原郭氏、上党韩氏,附以河东两家。合甲仆三千,闭门屯粟,夜里有人撕牌、掀灯,言‘并州乱政’。”报者顿了顿,又道,“郭氏门下有客,号称得相国亲笔。”

“名来压法。”陈宫轻笑,笑意不温,但稳,“照章行‘三帖’:一请灯;二请牌;三请券。请其照灯对印、于牌下对理、凭券对账。三帖三次,至日出,仍拒,则行法。”

“诺。”夜行校退去。

他一退,张辽从影里出来,长揖:“宫,郭氏门阙高,门下养客勇悍。小心。”

“阙高?便在门口立一盏灯。”陈宫把笔往砚里一按,“灯照到哪儿,哪儿就是‘界’。越界者,斩。”

**

太原城外,郭氏祖居在一片低缓的台地之上,门阙高大,兽吻雕得牙齿毕露。门楣上“太原郭氏”的四字金漆被夜露打得发黑,仍自负光华。门外的照壁画着麒麟出云,墙脚却新堆了土囤,囤口盖着青毡,毡下是米,是救命的冬天。天未亮,门内灯火已烫,人声低,甲光隐。堂上坐着三五个身着绣衣的长者,面色或黄或白,眉间俱有怨色。

“并券简陋一纸,也敢压我旧礼?”主位上郭老翁捋须,冷笑,“司徒府远,晋阳近。我们不动,他们就以为我们怕;我们一动,他们便知高门还在。”他话落,一名门客递上一道白绫,“相国李某所书,禁并券、毁义灯,违者按假制诛。”郭氏重重一点头,“有此名在,天下莫不从。”

又有人道:“并州三帖到了。”他把三枚素木小牌递上,牌上: 请照灯、请照牌、请照券,字刚劲如刀。郭氏把牌摔到案上:“笑话!灯照我郭氏?牌压我郭氏?券比我郭氏帐?关门,闭营,看他敢如何。”

城门并不开——却有一盏灯,在门槛边静静立起。牛角罩光,火芯像一粒金米。灯一亮,门内外都静了半息。郭氏家丁骂:“谁立的?”门外答:“并州法。”骂者举脚欲踢,踢不到,脚腕像被什么无形之物轻轻按住,麻了一下,便不敢再动。家臣们相视,怒火在瞳孔里乱滚。那盏灯不动,灯下早有法牌,黑白分明,四行字轻,却重。

第一帖入门未获应,第二帖贴在照壁,仍被人一把撕下。第三帖送至堂上,门客把帖抖进火盆,火焰咬上木片的一瞬,外头斩台边黑旗微颤——夜行校在看风。陈宫算到第三帖会毁,已令工械校在门外铺好软渡,令夜行校布好铃场,令法度校摆好竹册,令陷阵营把斩台置在阙阴。他不急杀人,他先“立界”。

“时辰到。”他看着铜漏最后一滴落下,起身,“告之:日出后,三问礼;问毕,不服,行法。”

**

日将出,东天微鱼肚白。吕布骑至郭氏门外,不持戟,玄披束风。他在斩台边立定,目光先落在那盏灯上——灯心安稳。他沉声:“三问礼。”

第一问:“郭氏守券乎?”竹册摊开,互济之路来往之券排作蛇阵,郭氏粮出多少、收多少,清清楚楚。郭老翁冷笑:“天下粮仓,姓郭,岂能与你小小‘并券’对帐?”

第二问:“郭氏守牌乎?”法牌四行,前日夜里有人撕,今日清晨有人踩,证据俱在,鞋底泥印与门内院石上残泥对成一线。堂中静,只有火盆里炭裂“噼”的一声,“名在”,心却虚。

第三问:“郭氏守灯乎?”灯立三更,门内三次出手,第一次欲覆,第二次欲踢,第三次欲偷换灯芯为腊。夜行校将“影灯芯”取出,白纱内牛油未干,腊油藏于袖。“越线三犯,越法三条。”陈宫收扇合掌,温声而坚,“礼问已毕,法行。”

郭氏长子勃然起身,掣刀欲劈,“你们这些乡法,怎敢压我诏书!”他手中刀才过腰,门外铃场“叮”的一声,一道影子贴他刀背而入,拦住手腕。他力道难收,刀尖偏,劈在案几角上,“喀”的一声。吕布眼皮不抬,淡淡一点:“越线。”

越线,便入刀。高顺一步出列,沉声:“按法、按条、按械。”他不拔戟,只手一挥,陷阵营分成四楔,楔头并不冲人,先“钉”向门闩与垛口,钉住能发乱之处。张辽则带弓骑校绕至侧翼,按下两处小门的闩,截住可能逃出的家丁。工械校的人早把“软渡”铺在青石上,家丁的靴子踩上去,声全被吞。焦万站在灯旁,一只木杵横手,像个看热闹的老汉,眼睛却比灯亮——谁的手越线,谁的脚偷近,他一敲,轻轻的,像敲在每个人的脸上。

郭氏老翁终究沉不住。他把所谓“相国亲笔诏”高高举起:“有诏在,谁敢!”他话才出,陈宫已笑:“诏者,名;约者,信。名若伤信,谁从?信若扶名,自成礼。”他抬手,让人把“民约册”摆出来——那是在互济路边、义灯之下,千百乡社的手印,密密麻麻,红若星海。他一页翻过一页,郭氏的眼神一点一点退后,退到门榻边,退到门槛上,退到兽吻下。

“郭氏。”吕布第一次开口,声音低,却像斩台边的铁,“你守诏,我守法。法与诏,不相犯;但你挟诏破法、挟名伤信——是为‘逆’。”

郭氏长子暴喝,指着斩台:“想斩我郭?”音未落,门内右侧的木楼上,一人以弩偷袭,箭冷冷落下,直指灯。焦万脚未动,指一弹,箭身在灯前一寸的位置被他“挑”开——不是以力,是以“收”。箭偏,斩台旁黑旗轻摆了一摆,像是对那只偷袭的手摇了摇头。高顺抬手,陷阵营一人“点、扣、缚”三下,那偷弩者肩膀一松,膝一软,已在地上。

“斩台立在此。”吕布向前一步,玄披收拢,目光直抵郭氏的眼,“不是斩你郭,是斩‘越线’。”

郭氏侧后,门客突然大呼:“护高门!”数十人执短兵挟盾自门后扑出,直撞“铃场”。铃声齐作,又齐止,像有人用一只大手覆了过去。这一刻,众人只见一条虎腰的影子挟风而入,铁臂一横一钩,先把第一个举盾的手腕“扣”住,再向下“按”,将其半身重力收于一寸之中,人在瞬间“软”了下去;他借势后撤一步,左拳往门闩上轻轻一“顶”。不是猛,不重,却合了力道的“骨”。“喀嚓”一声脆响,门闩木芯裂开一道缝。

“庞狼!”焦万在灯边笑着叫了一声,“收得住了?”

“收住了。”那人咧嘴,眼里黑光像钢烧红又收回的那一线。他正是武举擂上被判“再修三月”的铁匠壮汉,此时缠着铁臂绷带,十指缠麻,拳心却空,吐纳如丝。他再出一拳,不打人,打堂前横梁,拳起寸落,梁上的尘土“哗”的一串落下,震得堂上祖龛里的木牌轻轻一响。郭氏心里那根“名”的弦,像被这一下敲松。

“并州恶来!”门外人群里不知谁喊了一声,喊声里有惊也有喜。“恶来”二字,自古是指力士勇士的浑名,落在庞狼身上,竟觉顺。

“不要砸门。”高顺冷冷一句。庞狼拳头一沉,开开合合,像把火焰握在掌心,却不让它烧出手背。他转身,双掌一推,把那道破裂的门闩像推弓般推开;门闩断处并不飞散,断面整齐,木刺不乱——力收在骨上,不溢出一分。这一“碎高门”,碎的不是木,是旧权之“胆”。

门闩开,门不再是“门”,而是“界”。界一分,法便可入。陷阵营把“界”两侧钉住,工械校把软渡从门里铺到院里,把声吞尽。法度校的书吏一步跨入,站在堂前的灯影下,三问再问:问粮出、问券对、问牌毁。堂中老幼俱在,几名妇人抱着孩子,孩子眼里看的是灯,不是刀。

“郭氏。”陈宫把扇插在腰间,双手拱一拱,“你若肯照灯而辩,法自明;你若挟诏而拒,刀自直。并州不欲杀人,欲杀‘越线’。”

郭氏老翁看着祖龛,看着门外那盏不起眼的灯,看着斩台边黑旗,他手指抖了抖——不是因冷,是因多年守“名”的手头一次遇到“信”的沉。半晌,他忽一跪:“小儿辄犯法,家臣擅毁牌,罪当坐。郭某愿开仓平粜,三月;愿立护灯会,三月;愿捐旧印一方,归于并州法。”他侧首一瞪,长子喉头滚动,最终把腰弯了下去。

“斩谁?”有人在门外小声问。

“斩‘越线者’。”焦万指向那偷弩者与三名夜里撕牌者,“斩在牌下。”他声音不高,却硬,像斩台的边缘。一刀落,一刀落,血在雪上铺成两三片,却不四溅。斩幕后,焦万把木杵靠在旗下,深吸一口气,把眼里的火压回去。

庞狼站在门侧,铁拳松开,手心通红。他看着孩子们缩在母怀里,不近,也不远。他把拳举到胸口,按着“止”的节律,悄声吐纳。焦万从他身边走过,轻轻用指背碰了他一下:“收得好。记着——‘碎高门’,不是碎人,是把门上的旧字抹了,写新字。”

“写什么字?”庞狼问。

“民、信、止。”焦万答。

陈宫让人抬出两方印:一方“并”,一方“民”。郭氏把自家的旧印放到一侧,郑重其事地按下“并”“民”两印,印泥里掺着盐,印出来的字略带白光,像雪里露出的米。印一落,院里有小小的叹息声,有笑,有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