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游戏 > 重生三国:吕布,一戟破万法 > 第41章 火海最盛时

重生三国:吕布,一戟破万法 第41章 火海最盛时

作者:月洋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10-31 13:02:43

火海最盛的时候,是申末。

宫城的梁柱像一场老病,先是闷闷地咳了两声,突然就喘不过气来,成片地倒。

尘土与灰烬被热浪托到半空,像一座山把天压得更低。善后司的力士与匠徒们像蚂蚁般往‘义灯’的方向搬东西,他们搬的不是瓦,不是钱,是书、器、药、律、籍。

在南城的街巷,有一拨趁火抢者挤向一家老药铺。

高顺带着五十老卒正好拦在巷口,他一句话不说,刀背横成一堵墙。

这些人骂,骂到一句难听的,高顺一步上前,刀背轻点喉结下三寸。那人腿一软,跪下去。其余的人看见,骂声息了大半。

高顺抬手:“谁敢抢,‘法牌’上有你的名字。”他说完,转身不看他们,只看井边那一圈围着的人,“老弱先打水。记名,算‘工钞’。”那一圈人里有人轻轻地笑了一声——不是轻视,是一种从很久以前就没有过的宽。

——

傍晚的风把火吹成一条条压低的浪。

张辽赶至西市,见一队押粮兵抱着十几卷《律》手足无措。他取过两卷,塞工钞两张:“拿去义棚去换米。”押粮兵愣住,“这是……这是真律?”张辽点头,“真。你拿着,比刀重。”押粮兵的眼里忽然亮了一寸,又红了一寸。

“文远。”陈宫从庙前走来,身上落了一层细灰,“‘宗庙器’入库八成,图籍入库七成,医方收了两柜,律收四箱。‘善后账’已立三本。”他递上一册,封皮粗陋,封题四字:“不居之簿”。

张辽接过,重重点头:“不居。”

“主公。”陈宫抬眼望敌楼方向,轻声,“我们遵你之言。”

此时,西迁队在成皋前回首,遥见洛阳火海。

在那座被他弃的帝都里,有一盏灯不灭,有一方法牌不倒,有一张粗纸上写着许多人的名字——那上面没有他的。

夜,城北风口。

‘义灯’下,‘迁民三法’前排成三列。愿归河东的一列最长,他们眼里的光像路。愿居洛者一列次之,他们看‘工部榜’,看‘工钞’,看从太庙抬来的木匣。愿归本县的一列最短,他们手里握着‘护送牌’,脸上是急与慌的混合。

二更,火势缓。

‘善后司’回到北城书室复点。

陈宫坐在油灯下,袖口边缘一层灰,指腹是墨。他把今日所行写成四段:‘灯’、‘牌’、‘榜’、‘簿’。末尾一句:“入洛不居,护根立籍。”他把笔搁下,抬头看见吕布立在暗处。吕布不言,只把戟背在指尖轻轻一擦,像一记无声的礼。

“主公,今日的‘焚’,你改成‘葬旧’了。”陈宫轻声。

吕布点头:“旧不葬,新不生。”

“可是人心疼。”

“疼,才记得。”吕布淡淡,“记住疼,便不再做‘旧’。”

——

越夜越冷,火却在城心里燃着,像把骨髓烤出油来。

张辽带人巡至西北角,听见一阵闷响——两名小吏正与一群逃散的坊兵争一箱书。小吏抱箱抱得脸红脖子粗,坊兵要抢。

张辽下马,戟背一横,把人隔开:“这是《春秋》和《周礼》,你们抢来作何?”坊兵绑在额头的布条湿成一条,眼里有红:“我们饿。”

张辽没骂,他把戟斜靠在墙上,伸手从箱里抽出一本破烂的《周礼》,把它递给那人:“拿去做枕头,枕着睡,明日来‘义棚’领米。”

坊兵愣住,忽然发出一声粗重的笑,笑里有一种要哭却不肯哭的倔强:“你这人……怪。”张辽也笑,手指在对方背上点了一点,那人站稳了。

他转头对小吏道:“书留你们,明日进库。今夜,先活人。”

——

三更,城南。

高顺领‘盐火队’至解盐井,井主一见黑甲,先跪,后求:“将军,盐井不能灭火,火一灭,井塌。”

高顺看一眼井口的白雾,点头:“不灭火。护井护人。‘盐契’明日生效,盐分七三,三归工部,七归尔。夜间鸣锤三下,示‘工’。”井主连连称谢,眼里那层长年近盐的灰被一层水褪下去,露出一点清。

——

天明之前,火线收拢成几团暗红。

‘义灯’仍在,法牌仍立,工部榜前的人睡在地上,一臂抱箱,一臂枕书。

张辽站在‘不居之簿’前,蘸墨盖印,手臂酸得抬不起来,仍旧没有停。把袖口往上挽了挽:“歇一刻。”

张辽摇头:“等日出。”

“日出之后呢?”

“‘不居’第二日,‘籍贯再定’第二里。”

张辽笑,一边笑一边打了个哈欠。

敌楼之上,吕布望着将亮未亮的天,忽然抬手,向空无一人的洛阳行了一礼。

他不是向董卓行,他向这座被旧时代扭曲的城行:“葬你,不是灭你。”他低声道,“是让你换骨。”

——

日出之时,洛阳城像一块从冷铁里拔出来的红铁,热气尚存,形状却稳。

‘善后司’四处鸣锤,‘工部营’开张,‘义棚’人流成线,‘驿传四枢’派人往返。

北门外,第一批愿归河东的迁民队在‘护送牌’与‘择义印’下结队而行,路券上钤着‘义灯’的印,像一只简单而坚固的手。

城头风更大了,‘义灯’伏下去,又站起来。陈宫收起夜里写的册子,把最后一个词圈了个小红:“不居”。

吕布负戟而立,眼底没有火,只有水——一条要从西来、从南来、从东来、从北来汇入河东的水。他转身,对张辽、高顺道:“三日后,再小战三合,‘点背’不改。今日、明日,不闻战声,只闻锤声、木声与读书声。”

“喏。”

——

午时,贵德坊口,一位挑担老把昨夜踩皱的“白抄”摊在石上,让阳光把那四个字晒了一晒——“不胜其苦”。

他伸手抚了抚,又从义棚领到的新纸上写了四个字,贴在“白抄”旁:“愿与共济”。

有人路过,停住,读完,点头。又有人停住,读完,笑了。

笑意沿着坊口的风走,轻轻地,把昨夜火留下的灰抖落了一点。

城南井边,一名被高顺‘点背’过的抢掠汉子憨憨地扛水上来,站在法牌旁挠头。

他看见牌上的字,读不全,指着“扰粮者拿”几个字问旁边的孩子:“这个念啥?”孩子奶声奶气念给他听。他点点头,咧嘴:“我……不拿了。”

远处,曹操在门内立了一柱高高的“护器重”之牌,荀彧笑着道:“他把‘法岛’做成岛与桥。”

近处,吕布与张辽、陈宫、高顺站在‘不居之簿’前,不约而同地沉默了一瞬。沉默里,有风,有尘,有一种从心底出来的冷与热的交错。

吕布最后看了一眼洛阳,再看了一眼那盏灯。

灯在,他便转身。披风被风推了一下,又落下。他的声音沿着城砖与旗杆的缝隙缓缓滑下去:“落子。”

他没有把子落在洛阳,他把子落在河东——那儿是土,是盐,是铁,是要把‘义灯’与‘法牌’一起立起来的地。

‘霸主’挥手弃帝都,烈火焚城葬旧都。

火在背后,路在前头。有人回望,有人不回望。

有人在地上写字,有人在心里写字。旧在灰里,新在风里。风吹过‘义灯’,灯伏了伏,又站起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