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游戏 > 重生三国:吕布,一戟破万法 > 第122章 孤舟一夜渡江心,鬼才初会美周郎 /

夜色将江面按成一块墨,只有星光在水皮上碎成零星的银屑。

风从东南来,潮意咸湿,带着芦苇的清和与火油未散的辛辣。江上帆影稀疏,偶有渔舟以灯为眼,眨两下便又沉入阴影。靠近江心的一叶轻舟,篷收得极低,舟头一盏小灯,罩以青纱,灯焰像在袖口里喘气。

船上坐着两人,一桨一客。摇桨的是个髯短的老水手,背脊驼得像个问号;坐在船尾的年轻人披着粗布斗篷,清瘦,眉眼温润,指尖捏着一片薄竹,不时拿来挡风。咳声极轻,像轻掐琴弦。

“奉孝,风更紧了。”老水手压低声音,“再过一段便入江心,左右都没有遮拦。”

年轻人抬眼,眼中有一层常年病色才有的潮润,却不显委顿。他笑了一笑,笑意像灯焰上掠过的一点亮,“江心无遮,才是遮。人多之处要小心,人少之处只要胆。”

他姓郭,名嘉,字奉孝。世人后来叫他“鬼才”。此时他尚不名满天下,然而那股子“看破不说破”的气儿,已在眉梢住下。

老水手咂了一下牙,桨板在水里一沉一提,涟漪铺开。“‘鸩’的暗号今夜动了两次,江上有眼睛。”

郭嘉把薄竹含在唇边,吹出一声极细的笛音。青纱灯下,音如细线,直直刺入风里,倏而又断。他低声道:“眼睛未必都是敌人的。江东人爱整齐,爱把危险摆成排。若是伏,我看得见。真要杀我,不会用排场,用刀子就够了。”

“主公说你这张嘴比戟尖还利。”老水手笑,“可别被美名坏了事。”

郭嘉轻咳两声,侧耳听风,忽然以竹片轻敲船舷三下,节奏与先前那段笛音同拍。远处芦苇里立刻回了三声,像三只浮在水面的小鱼吐泡,便没了。老水手心里一松:“是我们的人。”

“不。”郭嘉摇头,“是江东的人——但愿是聪明的江东人。”

舟行过江心,夜色像被刀裁了一道口子,有火,有影。前方斜刺里伸出一艘画舫,船身漆成乌木色,栏板雕云,挂了素色帷幔。帷幔后有琴声,和风,同它一起涌来的,还有二十余支弩箭的冷意。两头小艇如鱼尾般散开,把轻舟夹在中间。

老水手把桨板一横,轻舟稳住。郭嘉用袖口挡了挡灯,起身,斜系的斗篷露出内里月白,腰间只束一柄折扇,并无半寸兵刃。他朝画舫抱了抱拳,声音不高,却清清楚楚渡过了水面:“江风寒,惊舟了。郭某奉友人之命,夜来请教江上美名。”

琴声未断,帷幔微启,一行人影在灯下拉出薄长的影子。为首者身姿修长,束发高冠,冠上插一枚白玉笄,映得他颞畔生光。眉如远山,目若含星;一身素甲罩在浅绛色锦衣外,矛盾却调和,文雅里带着兵气。他不报姓名,只抬手一按,弩矢齐藏。

有人低声道:“公瑾?”

那人不答,只笑:“江上风大,还是船中叙话。”

两舟靠拢。老水手正要相帮,已有人轻捷如猫地跳来接缆。郭嘉将斗篷一收,衣摆只在船沿上轻轻一拂,脚步稳,便已登了画舫。他回头看了老水手一眼:“半个时辰后,若我不回,便顺流而下,见‘鸩’字牌处报信。”

老水手眼睛一红,闷声应了。郭嘉随那人入舫。

舫内布设无华,一张长案,一张琴,一盏茶,一个人。那人正是江东周郎。周瑜伸手示意坐,指尖极白,甲缝修得一丝不乱。郭嘉拱手:“周公瑾?”

“郭奉孝?”周瑜眉梢挑了挑,“江上初会,都是名讳,不用谦让。”

两人相看一笑,刀意与香意都淡了些。周瑜把琴尾轻轻一拨,余音未散,“奉孝行来无声,胆气却不轻。若是刺杀,你太瘦太白;若是遣使,你又太直接。看这江上风色,吕奉先果然是要下真棋——敢直书‘自守’,敢派‘鬼才’来。”

“美周郎的名,郭某早闻。”郭嘉坐定,视线从琴案掠过,看见案上压着一封黑蜡信,蜡面上刻着海燕的暗纹,知道那是昨夜递入江东的七封之一。他笑道,“‘美’字不在面上,在骨里。骨里不只是风雅,还有锋,这才稳得住江。”

周瑜自倒茶,茶是新雨过后第一锅雨前,一股嫩青气,直冲舌根。他难得没有先开玩笑,而是直问:“奉孝如何看我江东?”

“看江,不看东。”郭嘉答得更直,“江自己会说话。它在说——上游泥沙刚刚冲出一处新滩,下游暗留一条支汊。沙,是北方诸侯的心;汊,是袁术的手。潮涨潮落,主公若执桨逆冲,舟必颠;若顺势,舟自稳。”

“所以‘自守’?”周瑜笑意淡,目光锋利,“你们的‘自守’是要我孙氏失了锐气?”他指了指案边的长弓与横刀,“伯符用的不是软刀。”

“锋利的刀,太喜欢劈木头,就容易崩。”郭嘉不急不徐,“自守不是折气,是养气。三年。我们要北上与曹操相持,袁绍与之角力,黄河以北必是一条噬人的线。江东若能在这三年里把粮仓织密,把水军磨齐,把山越安抚,把旧族与新附连成一串——等北地的狼群咬得差不多了,江上出一声‘唱’,便是天时。”

周瑜轻轻点头,指尖敲琴,叮咚一声,“你把未来说得太好听。可我更想知道,你们凭什么相信江东会听?”

“凭两样。”郭嘉伸出两指,“其一,证。其二,情。”

“证?”周瑜眼睛一亮。

郭嘉从袖中取出一枚小竹筒,抽出几页薄绢。薄绢上是以乱草书写的行迹,标记着九江、庐江、会稽之间三条粮路的密购线,又有盐帮的上岸码头与彼此的暗号。还有一页,是袁术使者与会稽某豪族的密札,措辞谄谀,却藏不住把江东当“东南粮仓”的意图。周瑜目光一扫,眉梢压低了半分。

“情呢?”他抬眸。

“情——”郭嘉微笑,“江上的人讲‘故旧’。孙家的江东不是一日就能安的。公瑾有旧人,有新军,有文士,有武夫,有盐客,有山越,有渔父,有无姓的百姓。我们给江东的是一句‘留面’——信里没有‘尊’,没有‘盟’,只写‘自守’与‘好会’,这是尊你们自家的人心。我们也给自己留了面:不求你今夜立字,只求你心里立一道尺。”

他顿了顿,“还有一点小情,或许不值一提。我来时,‘鸩’截到一简——东莱黄县一位母亲求盐求米。我主遣人匿名赈之,三年;并遣人暗护其家。江东风急,先护民心,后谈大义。公瑾若觉可笑,权当我等这一路人还有点不太像谋士的多情。”

周瑜指尖停在琴弦上,微微一震。他眼底火色一敛,像江面上被风压下的光。良久,他道:“我讨厌你们这般会挑人心软处。”

郭嘉垂眸:“人心都是软处,硬处在骨头。骨头交给江上刀枪去练就好。谋者碰人心,武者练骨头,各司其职。”

“各司其职。”周瑜把四字复了一遍,将薄绢按回竹筒,抬手一拂,屏风后走出两人,皆是江东心腹。一位眉目深沉,正是张昭;另一位青衫如洗,年少英气,正是鲁肃。张昭拱手,先谢:“此中情实,昭某受教。”

郭嘉起身还礼,“昭公操守,郭某久闻。此札只是给读书人一个‘义’字,不敢过。”

鲁肃却直爽:“三年之约,我听着心热。只是江上兵不上水,粮不上岸,如何‘养气’?我有两事请——其一,互市;其二,旧将。互市要盐、要药、要铁;旧将,要放一个人回来,给江东长根。”

“太史慈?”郭嘉笑着点鲁肃一眼,象是当场把他胸中所想挑了出来。鲁肃一怔,随即也笑:“奉孝果然鬼。”

“鬼是人叫的。”郭嘉轻轻咳一声,压住喉间那道痒,“太史慈在北地有一线与我们相接。若江东自守,可放归。可这事我不能立刻应,需回去请主公允。我可以先递一纸信约,约成,立兑。”

周瑜听到“太史慈”,目光深处一闪。那是少年时的旧交,是江上风雨里并肩的影。他把这丝波澜按住,只问:“互市如何?”

“互通三处。”郭嘉竖起三指,“成皋以北,以药换盐;寿春以南,以马换粟;临淮渡口,以铁换布。三处只是桥,不是路。桥只在水高时放下,水低时收起。谁先动兵,桥先撤。公瑾这边若要校试水军,我们会照会沿岸军府,给你一段夜航的安静。”

周瑜笑出声来:“你倒大气,替我安排得妥妥帖帖。”

“不是替你,是替江。”郭嘉正色,“江是一道墙,我们都不该把墙打得太早。”

张昭低低道:“好个‘墙’。”他眼神一转,落在周瑜脸上。周瑜与他对视,不多言,琴上忽然一声急促,仿佛长江中有一个暗礁被鼓浪撞了一下。他道:“奉孝,你既敢独来,心中必有退路。说说看,你还有什么要我们做的?”

“做两件小事。”郭嘉伸手在案上抹出一块空,“第一,借我一羽。”

“箭羽?”周瑜挑眉。

郭嘉点头:“羽上涂你的香。我回去时会走一处江畔小渡,途中设下两处破绽,借袁术的人来截。你们不必出手,只要让他们闻到这香——他会以为这条线与你们有染,去冒犯你们的人,江东自然不肯。这个怒,替你收一个。”

周瑜眼中笑意浓了:“第二件?”

“第二,今晚之后,请你别表态。”郭嘉凝视他,“江上的人世面都不浅,若你今夜就召军议、出告示、斥袁术,必有反弹。情要像雨,夜里落,早上才见地湿。”

周瑜“嗯”了一声,又不置可否。他忽然起身,负手走到船窗边,帷幔一掀,有风灌入,吹得灯焰偏成一弯。他道:“奉孝,你们北地的风很硬,吹起沙来叫人睁不开眼。我江上的风,比你们的风湿,湿便有霉。霉久了,骨头也软。‘自守’二字,若换人来讲,我会当场把他扔下江去。你来讲——我信七分,不是因你讲得好,是因你敢来。”

郭嘉拱手:“敢来,是因为我主在背后撑着。我是人,他是戟。”

“他?”周瑜回头,“吕布?”

“吕布。”郭嘉认真点头,“你知他一戟能裂人阵,却未必知他能忍。他这一忍,不是被逼,是选择。他不是靠天,不靠命,只靠‘决定’。今晚我来,是他的决定之一——把江东当成对手看,也当成将来可饮酒的朋友看。”

“饮酒?”周瑜笑意又起,“江上好酒多。”

郭嘉也笑:“并州的马也多。”

二人笑声未绝,船外忽有利箭破风,“咻”地擦帷幔而过,箭尾“啾啾”一阵鸣叫,随之是几道黑影趁浪而起,踩着小艇踏舫边,刀光在灯下一闪一闪。画舫两侧的江东快手齐出,弩机一压,绳索一抛,黑影便被拖去如泥鳅。又有一人以短匕直扑舫内,被门侧鲁肃一肘撞飞。周瑜没有看那几人,只伸手把琴盖合上,“叮——”一声长颤,像给袭击者敲了个丧钟。

郭嘉坐如山,连咳都没咳。他只是伸手从案边取起一支未完的香,嗅了嗅,轻笑:“果然是你的香。江上好香,名叫‘栀子雨’?”

周瑜也笑:“奉孝,江上偷袭,算我的失礼。”

“无妨。”郭嘉摇头,“我正好借你这一惊,给袁术递个‘错意’。你的人不用杀他,放一个回去——记得让他带着这香。”

鲁肃拱手领命,转身把人“送”下江。张昭却目不转睛地看郭嘉,像在看一柄不出鞘的刀。他忽然问:“奉孝,若三年后北地不决,你们怎么办?”

郭嘉想也不想:“第四年,我们来江上请酒。酒里不掺辣。”

张昭笑了:“贫嘴。”

周瑜摆手,止了玩笑。他从袖中取出一支白羽箭,箭上缠着细细的栀子丝绳,递与郭嘉:“你要的羽。若遇急,折羽为号,江上自有渔火接应。你说‘别表态’,我听;我也要你听我一句——江上之人,最恨被轻视。‘自守’不是‘自缚’,望你回去转告吕布:孙策不是只会使刀的少年。”

郭嘉郑重接箭,低声:“我记。”

他起身,抱拳,作辞。周瑜却忽然道:“等等。”

“嗯?”

“江上夜凉,带一壶姜汤。”周瑜示意侍女端来一只陶壶,壶身烫手,热气里带姜辣与枣甜,“鬼才也有人身。”

郭嘉接壶,眼里像被雾气蒸了一下。他破天荒真诚地一笑:“美周郎,也有江上人心。”

两舟再分。老水手看见郭嘉立在船头,一手执白羽,一手提陶壶,心里一宽,桨声轻快。画舫渐远,帷幔后周瑜又调了琴,音比先前更沉一线。他把黑蜡信摊开,嗅见那信里墨痕尚湿的诚意,低声道:“伯符,江上有棋。”

“棋要赢。”帷幔后传出孙策的声音,他不知何时已站在里头,手扶梁柱,眼里是少年人不肯藏的锋锐,“但先要有人敢摆。”

“摆出来了。”周瑜抬目,朝画舫外看了一眼,那里只余一盏青纱灯飘摇,“我替你摆了一步缓棋。”

“缓?”孙策笑,“你在我面前讲缓?”

“缓,不是停。”周瑜回以一笑,“是让江与我们站在一起。”

孙策没再说什么,只伸手取过那封黑蜡信,反复看那五字“江东自守可也”。他忽地道:“周瑜,三年。”

“嗯,三年。”

“三年后,江上会见。”孙策眼中忽然有一种狂意被压成了规矩,“到那时,不问谁主谁宾,只问谁配。”

周瑜“好”。

——

江风更硬了。轻舟顺流,行将近半夜,天边开始有闷雷往肚子里翻滚的声。老水手担心道:“要下雨。”

郭嘉把白羽插在灯罩边,让栀子香气与灯火混起来。他握着陶壶喝了一口姜汤,胃里暖,胸中痰气似被压下。他忽然侧身,对着江水低低道:“风雷动时,纸该先烧。”

说罢,将白羽上的一缕栀子丝轻轻抽下,系在竹筒上,又把竹筒掂一掂,投进船舱暗格。他眼神温,却极清醒。老水手突然紧拉船绳:“来了!”

前方小渡口处果然起了嘈声,几只快艇横冲直撞,十余人披蓑持刃,在江面踩出一串串水花。为首者披着破旧的锦袍,袍上缝了金线,金线早已发黑,却还要显贵气。他一见轻舟,便叫:“拦!”

郭嘉对老水手一使眼色,轻舟并不急避,反而略略靠近。他袖中一抖,白羽露了一点角。金线锦袍一眼就瞧见,鼻翼微微一动,嗅到了凭风飘来的栀子香。那股子香不是寻常脂粉气,像雨前压下的一片云。他心里猛地一跳:“江——东?”

“江东。”郭嘉在心里默念,却面上什么也不说。对方自乱阵脚,果然叫住了手下:“慢着!”他举手,作势抱拳,“这位爷——”

“嗖——”他的话没说完,江岸的芦苇中忽地一声弩响,箭镞插在他身前三尺处,水面爆出一朵花。芦苇里有人冷喝:“江上禁夜,何人擅闯!”

金线锦袍倒吸一口气:“江东的人在此!”他心里又羞又怒,偏又不敢硬闯,只能虚声勒船:“撤!”快艇像被惊走的鸭,噼里啪啦散开。他临走还不忘扔一句狠话:“北地鼠辈,别叫我逮到!”

老水手笑得差点把桨掉了:“奉孝,这香比刀还好使。”

郭嘉含笑不答,只静静望着那片芦苇。芦苇叶子上挂着露,露在无月的夜里亮了一亮,旋即无声。露下,有人掩口轻咳,那咳声里带着一丝笑。郭嘉知道,那是江东给他回礼——不见面,留一羽香,算你我此夜“心照”。

轻舟过渡,回到北岸时,东方鱼肚白刚刚露出一点。营门尚未开,旗影在晨雾里像一群静立的鸟。郭嘉跨上岸,第一眼便看见了立在帐外的身影——高大,沉,背上挂着一柄画戟,戟刃在晨光里淡淡泛金。吕布。

“回来了。”吕布开口,声音不重,却像给夜色按下了句号。

郭嘉将白羽与姜壶并献上。吕布接过白羽,嗅了嗅,目中闪过一丝笑:“香?”

“栀子雨。”郭嘉道,“借来一缕,足够让袁术误几步了。”

吕布点头,把白羽别在案边。陈宫与贾诩也先后到,陈宫尚未整衣冠,笑意却先到了:“美周郎如何?”

“名不虚传。”郭嘉坐下,咳两声,把画舫中所见所言一一道来。陈宫听至“互市三桥”,眼里放光:“这桥好。桥不是路,能收能放。”

贾诩则在“别表态”处笑了:“知人善任。公瑾若是今夜就敲鼓,我倒要失望。”

吕布把白羽执在手里转了一圈,转出一个很轻的“簌簌”声。他看向郭嘉:“你要的‘放人’之事,姑且记下。太史慈的名我早记在心上,等江上雨过,叫他回去。”

郭嘉拱手:“多谢主公。”

“谢什么?”吕布摆手,“谢就等三年后江上饮酒。”他顿了顿,忽而道,“奉孝,你如何看周瑜?”

“像一张绵纸。”郭嘉道。

“绵纸?”陈宫失笑,“这比喻可不讨喜。”

“绵纸温润,易破,容墨。”郭嘉淡淡一笑,“易破,是他知道自己弱处;容墨,是他能把水墨舒展开。这样的人,拿刀也漂亮,拿笔也漂亮。若非生在江东,放在并州,我们会抢。”

吕布也笑了:“抢不过,他有孙策。”

“正是。”郭嘉收了笑,“所以我们抢的是时间,不抢人。”

贾诩在旁打了个呵欠,眼神却更亮:“江上雷要动了。”

帐外,第一声闷雷果然抖落,从云腹滚过,像有人在天幕后推了一把巨鼓。雨未至,风先紧,旗面“哗”地一展。张辽策马自北线探回,袍袖未干,道:“主公,袁术那边有动。他的人昨夜在渡口吃了闷亏,误会江东拦截。今晨寿春城中有传言,说江东与北线通气,五营里闹得厉害。”

“好。”吕布把白羽轻轻一按,按在军案地图上袁术辖地的边上,“火借风势,别让它烧到民房里。文和——”

贾诩抱拳:“末在。”

“借两则传闻,送到江东旧族耳里。说袁术要收吴郡田,说他要把江东当仓。再添一则——说我们北地与江东只是互市,不结盟。让他们心里装个秤。”

“诺。”

“公台。”吕布看向陈宫,“你去曹操边上扯那条缝。说袁术忙着称帝,淮南空虚。曹操若动,他必劳,劳则弃。我们只在侧边看。”

陈宫抚掌:“此乃乐事。”

“文远。”吕布又看向张辽,“淮北沿线给我稳住。江上三桥试开,沿岸城堡不得抢,不得扰,谁动,谁斩。”

张辽抱拳:“诺!”

“高顺。”吕布最后看向那堵墙一样的男人,“你把营中刀枪再磨一遍。风起时,先听鼓,不看火。”

“喏。”高顺声音沉稳,像石入井。

吩咐既定,吕布伸手,拿起那柄方天画戟,随手一抬,戟刃划过雨前的空气,发出一声清脆的鸣。他背起戟,走到帐外,望着江那边积着的云。他嘴角微微上挑,像在对着看不见的对手举杯。

“江上会。”

他低声,像说给三年后的某个清晨听。

雨落的第一滴,正好砸在白羽的羽端,溅出一朵细小而完整的水花。羽丝微颤,像江东那边一个无声的点头——既是回礼,也是对弈。

而此时,遥远的江上,周瑜站在船首,将那封黑蜡信再次展开。他把手伸进雨里,任雨把指尖打湿,把墨香打散。他侧过脸,对船舱里的孙策道:“伯符,我替你挡了一夜风,接下来你要挡住你的刀。”

孙策倚柱,轻笑:“我的刀不挡,只鞘。”

“鞘三年。”周瑜把信收好,回身扶住横梁,江风把他的衣袖吹到背后,露出一截紧束的臂,“三年后,我替你把鞘抽开。”

“好。”

雨声渐大,江流更急,画舫迎风,稳如一块玉。周瑜忽然在雨声里听见自己心跳,像鼓,跟着江的脉搏。他知道,今夜之后,江东会有许多人骂他,有人感谢他,有人怀疑他。可这都不紧要。他只把一个名字压在心头——吕布。与他不必相见,只需棋枰上有对手,就够。

对手,才配成全一个“王”的边。

江天一色,风雷在腹中翻滚。北岸营中鼓声起,一队队甲士整列,在雨线里像墨笔画出的山。吕布策马自前列过,戟端滴下几点雨,落地无声。郭嘉立于营门,手捧白羽,眼看那背影渐行渐远,心里升起一个很轻却很久违的愿望——

愿三年后,江上酒真能不掺辣。

雨更密了,香更淡了,局更清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