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游戏 > 重生三国:吕布,一戟破万法 > 第113章 鸩卫初啼惊许都,一则流言惑曹公/

许都的晨雾像一道未散尽的帘,罩在城门与市肆之间。

鼓楼尚未三击,鱼市却先喧了起来。几只大斗的鲜鱼在案上拍尾,水花四溅,溅到边上卖布的妇人裙摆,她骂了一句,像随口往雾里丢了一颗石子。

“听说没?宛城那边出了种‘纹票’,拿到许都也兑得上盐。”卖鱼的压低了嗓门,像说的是见不得光的好事。

“兑多少?”有人凑过来,眼里亮得像刚上岸的鲥鱼。

“说三成——不,五成。”卖鱼的天生爱添油,“今儿下午,城东‘太清行’先试。”

话还没落稳,旁边挑着担子的脚夫便挪了步,嘴角挂了点不易察觉的笑。他扛着担一路向东,走到“太清行”门口,袖子里滑出一张薄薄的小纸片,像鱼鳞一样被风一挑,正好落到门槛边。一只穿灰衣的脚从里头出来,捡起那片“鳞”,看也不看,直接塞进柜台边的木匣。木匣上刻着两个小字——“影匣”。

灰衣人抬头的时候,人群里许多眼睛一齐转开,好像这世界上从来没有这双眼。

雾很淡,淡到几乎没有味儿。只有走得更近的,才能闻见一丝极轻极轻的香——不是花,是香树剥下来的老皮,岁月里褪出的沉香,被轻轻碾碎,攒成一条看不见的线,跟着那张“鳞”,悄悄爬进许都的心口。

宛城,密司后院。

榆木案上是新更的许都坊图,墨未干,四角压着四样东西:一方官票、一节鱼骨、一枚小小的铅笔、一块银牌。宁采青掀帘进来,面纱已去,眼里藏着夜里的凉。她把一只小布包放在案上,布包里有十来张“鳞”,每一张上,都有许都市井不同人的手气。

“‘影针’三人全回,”她略一颔首,“辛刀、杜棘、白箔各取一路:一个走鱼市,一个走布行,一个走盐栈。‘墨鸦’下的字,我们的人都识;‘不识’的人也会被香牵着走。”

贾诩端盏而笑:“鱼骨、布边、盐沫,这三样最会绕路,也最会绕人心。”他说着,伸指在官票上轻轻一扣,“许都不怕钱,怕的是‘信’。我们散的,不是票,是‘可兑’二字。”

“准则。”陈宫抬眼,提醒。

宁采青点头:“只对敌,不对民。我们盯的是‘太清行’与‘四海栈’背后的门第,不是挑担谋生的脚夫。今日不取财,取‘路’——哪条路接得快、哪张嘴说得勤、哪双手最先伸,‘烛影司’一一记下。”

吕布在旁默默看着白绢,他的指节在案边敲了三下。那节律像战鼓收声前最后的三拍,稳,短,带着祛躁的硬。

“许都会动,”他说,“但不会乱。他们有脑子。”他望向贾诩,“让‘驿尘’盯住许县令,盯住府中书吏,盯住‘市舶司’,看他们先找谁。”

“是。”宁采青应命,抬手打了个暗号,水脉与驿尘两路人影先后出门,脚步轻到连院里的落叶都未被惊动。

许笛从言馆那边匆匆赶来,腰间的记名簿还没合上。他一屁股坐在椅上,笑嘻嘻地朝众人一抱拳:“各位,我把‘白日要讲的话’都试给了学生,结论是——‘票’这个字,比‘钱’更好听,手心不脏,嘴也不脏。”

贾诩笑得像烟:“你这张嘴,真会给我们洗手。”

“洗不干净的地方,夜里去洗。”宁采青面无表情将一张“鳞”递给他,“看。‘太清行’在许都的字号背后,接的是许县令的小叔,那个小叔又常往‘中军府’跑。”

“许县令的小叔?”许笛挑眉,“啧,‘小叔’是天下最难缠的亲戚。”

笑声隐去,陈宫道:“许都的人要么装不知道,要么装大度。无论哪一种,都是‘惑’的一面。”

吕布看了他一眼:“惑,够了。但惑得久了会变烦。下一个手:‘太清行’门口传出一句话——‘纹票三日后再兑’。”

“‘三日后再兑’?”许笛眼睛一亮,“可。”

贾诩抬盏,轻轻一扣:“三日够做多少事?足够让许都‘问’,够我们‘观’,够他们‘试’,也够我们‘断’。”

吕布道:“记着——不伤人,不坏店,不砸锅。我们要的是他们的手不敢伸太快、他们的脚不敢迈太大。慢下来,才露出真正的心。”

许都,中军府。

殿上垂着竹帘,帘影摇,像一条未束稳的河。曹操着青袍,手里翻着早朝的折子,眉心一线,一线之下的眼,像麻绳打结之后的那只冷环。

“宛城‘纹票’之事,”他把折子放在案上,“你们看——是钩,还是饵?”

荀彧步履从容,躬身而答:“臣以为二者皆是。宛城立市司、通纹票,其本为‘信’,其用可为‘利’。若我们直接斩票,市井先骚;若我们全收,便有名分之忧。‘非朝之票’通于朝市,此名难论。”

程昱冷声:“便是借朝市树名,设新阀耳。”

郭嘉微笑,笑意如烟里一抹淡墨:“可也不尽然。吕布是个会改的——昔日只以力取,如今会以利驭。他若真心要与市井结一气,我等若硬斩,反成‘坏巢’之人。”

“坏什么巢?”曹操挑眉,带着一丝不屑。

“宛城‘筑巢引凤令’。”荀彧把另一个折子推上案,“入学宫、立工坊、设商司、置医署,千言不罪。此令立出之后,宛城士与商趋之若鹜。今日许都之市的‘三成兑盐’,想必是他们夜里的手法。”

曹操“嗯”了一声,似笑非笑,指尖在案上轻点:“惑,倒确实惑。惑不害人,害的是心。彧,你主‘正’,你说怎么办?”

荀彧沉吟:“臣以为可以‘借其术,护我法’。许都可设‘验票局’,不斩、不许,先验。凡持宛城纹票者,交一处验其版与纸、墨、印。验得真者,给‘听凭’;验得伪者,幽之、问其来路。三日为限,不再散布。”

程昱摇头:“验,便是认。兵家最忌不决。”

郭嘉断了一截檀香,放进香盏,烟气一吐,笑意也一吐:“不决,恰好能‘问’。三日之中,谁急谁便谁;谁躲谁便谁。”

曹操看着三人,忽然把视线落在荀攸身上:“公达,你不说话?”

荀攸拱手:“臣以为可‘试’,但‘试’需有‘回’。凡入验者,当留其名籍与住所,三日后若有‘外说’者,必从重。既然他们以‘市’入我,就让他们知道朝廷之‘法’仍在。‘惑’,若不趁机洗,便会生‘习’,习久难改。”

曹操笑了,笑里有一丝淡淡的不耐,也有一丝难得的兴味:“好。各取所长。文若主‘验’,仲德主‘刑’,奉孝主‘观’,公达主‘回’。本公再问一件——‘太清行’背后是谁?”

荀彧道:“许县令之小叔。”

“唔,”曹操点案,“先敲小叔。告诉他:三日内,若再有‘票’,剥你的小叔之‘叔’。去。”

有人承命而出。

曹操又道:“还有一事。有人说,宛城欲迎天子南巡——”

殿上空气一沉。荀彧与郭嘉对视一眼,皆不言。程昱冷笑:“谣也能杀人。”

曹操的指尖停了一瞬,复又敲起:“谣,不可信;但‘迎天子’四字,连谣都不该沾。把‘谣’也验——谁说的、哪儿说的、什么时候说的。若是他们‘鸩卫’的手,不要急着断,顺藤摸瓜——摸到一条瓜藤,拔出来晒三日。”

“喏。”

那一声“喏”落下,帘外风一动,竹影交叠如波。曹操把折子叠好,压在砚台下,低声道:“吕布……你我都不再是旧日。且看你这‘票’,究竟要买几座城与几颗心。”

许都,城东“太清行”。

柜台后的掌柜捻着算盘珠子,嘴角一边抖,一边不停抹汗。他刚把“验票局”的告示抄了一份贴在门上,便见三名青衣吏卒进门,手持木牌,上书“验”。青衣吏卒一言不发,把木牌一立,守在门边。掌柜咽了口唾沫,点头哈腰,眼角飞快地扫街——街对面卖糖的老头儿,右手指头轻轻勾了一下耳垂。

门口人群轻微动了动,就像水底的小鱼拐了个弯,波纹不显,方向却变了。

“辛刀”站在人群背后,像个无所事事的听客。他低头看了一眼自己的脚——新做的“无声靴”踏在青砖上,像两片影子。他不抬头,却知道对面的脚已经开始各自奔命——一个往市舶司,一个往许县令家,一个直捣中军府的小门。每一条路,‘驿尘’都有眼。‘烛影’也有眼。

屋檐下,卖糖的老头儿把耳垂捏了第二下,一个小小的纸条便从袖口掉进糖盒里,糖盒随后被“白箔”买走。他那张毫不起眼的脸在糖摊前停了一息,像只飞得累了的小鸟在洗羽。起身的时候,糖盒换了主,纸条换了道。

“杜棘”走在最不显眼的位置,他扛着的担子轻得像空气。行至“太清行”旁侧的小巷,他停了停,把担子放在地上,弯腰、扬手、转身,动作简短、利落,像一串不显的字。他弯腰时,袖里掉下了一枚铜钱;扬手时,铜钱被风吹进了墙角;转身时,一个小孩捡起铜钱,跑了。铜钱孔里穿着一截短红线,只有‘烛影’知道这种线的“结”是怎么打的,打在哪个方向,离结几指的位置还留了一根不明显的毛刺。

三个时辰,‘影针’三人不言不语地把许都的“路”拧了一遍。‘惑’在市井里发了芽,朝廷里下了水,门第里伸了手——每一处伸出来的指都沾了一点看不见的香。

宛城,论道堂。

夜幕降临前,‘驿尘’的快骑回到了城。泥点还带着许都的味,从马蹄、衣角和眉梢上滴下来。宁采青先收了“影簿”,再把每一条“香与线”的对应点汇集成一张简短而精确的“动向札”。

“许都设‘验票局’,三日限。”她开口,报事像划刻,“中军府未斩、不许,先验。许县令之小叔被敲,‘太清行’不敢再散。‘市舶司’派两人四处‘问’,一个去鱼市,一个去布行——皆问‘宛城票几等纸、几等墨、几等印’。”

“问纸、问墨、问印。”贾诩笑意更深,“他们也要‘验真’。”

陈宫道:“三日内,许都不敢作大决。惑,已成。”

许笛拍了一下簿:“明日讲‘票与法’,先把‘三准六令’挂门头,免得士林说我们‘夜里捣乱、白日装正’。”

唐樱从医署来,放下一个小瓷盒:“这是‘清舌’与‘醒脑’。‘沉香散’用过的地方,‘清舌’解三分。许都若有人误饮,恩先于术。”

吕布听到这句,目光略软了一线:“记在‘禁药录’下:凡‘夜之术’,先救后断。”

公输仞抱着大匣入内,把几具“掣索”和两双改良的“无声靴”放下:“靴底换成了鱼皮与麻胎,‘驿尘’试过,走鹅卵石不响。‘掣索’换了新筋,回收更快。”

吕布点头。他站起身,推开窗。夜气里的风总带着一点潮,城外的草在黑里摇着看不见的身子。几滴雨落在窗沿,“嗒嗒”两声,像给他的心口敲了两下。

“辛刀、杜棘、白箔。”他喊名。

三人一齐上前,抱拳。

“许都只是第一声啼,”吕布看着他们,“夜里初生,声不宜大。你们记住:你们走的是‘敌道’,不是‘逼民’。许都的人是我们的将来之民,曹操是我们的今天之敌。敌与民,千万不可混。”

“喏。”三人齐声。

“更要记住,”吕布又道,“我们不是以谣胜人。谣,终究会反噬。我们胜在‘法’、胜在‘慢’。慢,是容错。许都今天不斩、不许,明日也许会斩、会许。我们先把他‘看’清,再决定下一步是‘接’还是‘断’。”

贾诩笑着抬盏:“今日惑了曹公,明日也要惑惑他身边的人。惑到他要自己把‘路’送出来。”

“谁?”许笛追问,眼睛亮得像要从夜里抠出一串小火星。

“——‘小叔’。”贾诩不紧不慢,“还有‘旧谣书’。”

众人皆笑。笑意未散,院外忽有一阵急足。‘烛影司’的小吏拱手入内:“报——许都验票局开在西市‘平准署’旁,设三案、六吏;文若亲自坐堂半刻,以示‘重而不忙’。”

“荀文若亲坐?”陈宫挑眉,“稳。”

宁采青手指一点城图:“‘驿尘’从南门回报——中军府的老管家去了‘四海栈’,又去了‘太清行’,他手里拿着‘听凭’。”

“拿‘听凭’?”许笛一愣,“这算不算官方‘默许’?”

“不。”贾诩摇头,“这是‘试’。他们要用‘听凭’去钓。钓谁?钓‘急的人’,钓‘贪的人’,钓‘虚的票’。我们也别急。给他们三天钓够。”

吕布合上窗,回身。烛火明灭,他的影在墙上缩了一点,随后又拉长。“三日后,”他道,“我们给许都一封信。”

“信?”陈宫看着他。

“写给谁?”许笛抢着问,手里的笔已经偷着蘸了墨。

“写给‘士’——”吕布缓缓吐气,“与写给‘商’。士看名,商看利。我们把名写给士,把利算给商。‘票’不是钱,是‘约’。‘约’的核心,是‘信’。写清楚这三个字:‘以信为本’。”

许笛笔在纸上刷地一下,勾出一个“信”字,笔锋一转,在旁写:“‘信’者,轻而不飘、重而不沉;可持、可换、可证。”

“可证。”贾诩点头,“记在最前头。”

许都,夜。

验票局灯火通明,荀彧坐在中座,身后挂《九德》一幅。案前堆着收上来的纸片,纸色不同,印纹不同,墨香也不同。吏员依次验纸、验印、验墨,另两人只做一件事——记名。名不过数十,却像一根根小小的钉子,钉在许都的墙上。

郭嘉从帘后入,笑意疏懒:“今日问了三处茶肆,‘迎天子南巡’一说,只在一处出现过,还是个醉汉说的,话头在‘卷帘’处断了。”

荀彧道:“醉汉嘴软,背后人硬。再问。”

“问了。”郭嘉把手在案上轻拍了一下,“钱从‘马草场东’出去过一遭,又折回‘四海栈’,半道消失。”他顿了顿,“但我闻到一股香,是‘沉香’,齿间留三息——他们的‘药’。”

荀彧抬眼:“药?”

“无伤,”郭嘉笑,“只遮舌。许都的谣,今晚就会哑一半。”

荀彧没笑:“不怕他们的术,怕他们的道。”他指了指案上的一叠“票”,“他们现在讲‘约’。‘约’是士人喜欢的字。若许都的士被他们一口一个‘约’地裹了去,后患无穷。”

郭嘉摇扇:“所以,得‘惑’回去。”他轻声:“明日我去言馆,坐在许笛面前,听他讲。”

“你去?”荀彧一惊,随即无声地笑了,“好。你去。”

郭嘉也笑,眸底的光像一缕从夜里偷来的火:“我想看看,这个吕布,究竟请来了几只会说话的鸟。”

荀彧压低声音:“谨慎。”

郭嘉摆摆手,拂袖而出。门口风一动,他的背影像烟,又像一把还未拔出的刀,薄薄地藏在夜缝里。

次日拂晓,许都的第一口钟还未响,城西“平准署”旁的墙上多了一张新贴的白纸。纸上只有两行字:

“纹票可验,不可占。三日之后,决之于法。”

“谣可言,不可讹。言之有据,千言不罪。”

摊贩们一眼看过,互相咂摸着味道。‘惑’,不止在殿上,在巷口也有。有人说:“这‘千言不罪’,不是宛城的幺?”另一个道:“许都也这么说了。”再有人道:“那边也说‘法’,这边也说‘法’。”

说话间,荀攸带两名吏员出现在墙前。他没有驱赶,只是把白纸抚平,又用手背在上面轻轻抹了一下,像给一个孩子理头发。

他回身之时,街角站着一个面白如玉、眼含笑意的青年。青年身边跟着两个书生,手里拿着一卷卷的简札。荀攸看了他一眼,青年对他作揖:“在下,许笛。”

荀攸还礼,笑意波澜不惊:“在下,荀攸。”

两人目光一触即分。许笛转身入“言馆”,荀攸转身回“验票局”。两条路,朝相反方向延伸,走出两个阵法──一个以“言”为阵,一个以“法”为阵。

龙巢书院的地基上,第一根立柱被立了起来。工匠们喊着号子,柱子入槽,木锤“咚”的一声,声波透过地皮,像送一封信给地下的根。

吕布站在不远处看。他眼里有天光反下来的亮,也有地气往上冒的暗。陈宫在侧,轻声笑:“许都被惑了,曹公会更谨慎。”

“谨慎,是好事。”吕布道,“谨慎的人才会慢。慢下来,我便看得更清楚。”他顿了顿,“让‘墨鸦’把‘约’与‘信’写成一篇文,给许都的士看。给郭奉孝先看。”

“你猜得出他会来?”贾诩不知何时已在一旁,笑里有烟。

“我猜得出。”吕布望着远处的城,“他是会来的那只鸟。来,才可‘论’。”

“论什么?”许笛在不远处挥着笔,喊。

“论‘信’。”吕布转身,笑,“不论‘权’。权,讲不出一个‘久’字;信,讲得出。”他顿了顿,又道:“再加一句给你:‘以信为轴,以法为辐;以利为绳,以人心为毂。’你拿去讲。”

许笛笑得飞扬:“受教。”

贾诩袖里那只小扇子开合了一下,“曹公会在殿上讲‘法’,我们便在街上讲‘法’与‘信’。讲久了,讲出‘习’,习久了,习成‘势’。那时,不惑他也得被‘势’推着走。”

“他也不是只会被推的人。”陈宫提醒。

“是,所以好玩。”吕布负手而立,风吹过他肩上的裘毛,拂起一线微乱,“人生几何?能与这样的对手借势对弈,也算不负我重生一遭。”

话音未落,“驿尘”的快马又自东门入。快骑跳下马,双手奉上许都来报:“郭奉孝入言馆为‘听客’;荀文若坐‘验票局’半日;曹公未出面,只遣典农中郎与司隶校尉各巡一次市。”

吕布接了札,嘴角微微一勾:“‘惑’,还在。他们也在‘看’。好。让‘鸩卫’收手,不再散‘票’之事,转而盯‘迎驾之谣’。三日后,我们自送一封书到许都,说‘谣’。”

“说什么?”许笛马上撬嘴。

“说——谣可止于‘证’。我们有‘证’。”吕布敲了敲案,“把那日挂在言馆门上的薄匕首,送一把做样给‘验票局’。匕首的柄上,刻‘千行有罪’四字。让他们知道:夜里有喙,不乱啄。”

陈宫失笑:“主公,强得很。”

“我本该更强。”吕布淡淡,“只是不愿多杀。能不杀,不杀;能不辱,不辱。‘夜与白’合一城,才是长久。”他抬眼,语气忽见冷:“但若有人借‘三日之惑’屠我民、坏我巢——一刀。”

贾诩收扇,笑意淡,“懂了。”

许都,午后。

言馆里人满座。许笛站在坛前,背后挂着“千言不罪”的帜。他先讲“约”,再讲“信”,最后讲“票”——“票者,约也;约者,信也。以纸记之,非钱,乃诺。”他讲得生动,时不时扔出一句让士人哭笑不得的话,“钱是个俗字,票是个雅字。雅俗之别,不在字面,在‘可证’。”

人群里,一位衣冠胜雪的青年拿着扇,扇面里描着一枝梅。青年听至兴处,扇轻轻击掌两下,笑意浅浅。他的目光像一汪清冷的水,从帘缝里看见阳光下一粒灰飘下来。灰不会说话,落到地上变成灰土,他却听见了它落地的声。

许笛讲到最后,忽然收势,指了指门上挂着的薄匕首:“这是宛城‘言馆’门上的规矩:敢言者千言不罪;敢行者一匕必诛。诸位——要不要?”

他的眼睛亮,人群里笑声、惊声、轻轻的赞叹声错在一处。青年收了扇子,眸光一暗,默默对自己点了一下头:“有趣。”他转身出门,门外阳光披在他肩上,落下一层薄淡的金。他的影很轻,轻到像能被风吹散。

这青年,正是郭嘉。

他走出言馆,抬眼看天。天正晴,晴得像一块烫手的铁。他伸手虚虚往天上一托,掌心里仿佛有一只看不见的小鸟,啁啾了一声。

“初啼。”他道。

暮色起,许都的“验票局”收了最后一批票。荀彧把“听凭”一张一张合拢,装进匣子。荀攸来报:“‘迎驾之谣’的线出了两条,皆在酒肆,钱从‘马草场东’起,落在‘南门客舍’。‘烛影’在‘南门客舍’外开了个茶摊——茶里有‘香’,香只三息,能认,不能伤。”

荀彧点头:“好。”

“你觉得他们要怎么走?”郭嘉从窗影里走来,指尖在“九德”二字下轻轻一按,按得极轻,“他们既然说‘三日后再兑’,那三日后,会给我们一个‘回’。是‘约书’,是‘刀’?”

荀彧一瞬温和:“可能是两样都有。”

郭嘉笑而不语。他推窗,风把几缕烛烟吹散,散开来,又聚在一起,像一只在夜里逐渐长齐羽翼的小鸟。

“曹公会怎么办?”荀彧问。

郭嘉把扇子半收,语气里带着一丝罕有的认真:“曹公会装作没被惑,但会‘看得更久一点’。他会让‘法’顶在前面,让‘利’绕在侧面,让‘人’埋在后面。等宛城‘票’稍一走偏,他便一刀斩上。”

荀彧点头:“所以,我们也要看久一点。”

郭嘉忽然笑了:“不过,我倒是喜欢看他们的‘夜里’。那张薄匕首——很好看。”

荀彧笑:“有一天,我们也挂一把。”

“挂在心里。”郭嘉收扇,轻轻点了一下自己的胸口,“挂在‘不可越线’的那根线上。”

二人对望一笑。窗外,许都的夜色开始生长出细细的纹理,纹里走着亮的线,也走着暗的线。没有谁会在第一日就看清全部。只有两边都知道,手里的线越拉越紧。

宛城,密司后院。

三日之期刚过,‘鸩卫’收线。辛刀、杜棘、白箔把一串串“香、线、名、路”摊在案上,宁采青逐一勾检。贾诩、陈宫从旁看,时不时提一笔:“这条路,绕开;这条嘴,朝上;这只手,别急断,先钩着。”

吕布坐在主位,等最后一根“线”落下。他没有急着说话。等所有人都把眼里的“夜”收回,他才开口:“‘初啼’,成。”

他把目光落在许笛身上:“信,写好了?”

许笛两手把一卷竹书奉上。陈宫展开,竹面上只十数行,大意是:纹票起于‘约’,行于‘证’,止于‘法’。宛城愿与许都共立“可兑之约”,三年为期,纸、墨、印、章与‘四角对签’共验;谣言“迎驾”,非宛城所出,愿与许都共缉其源。

“锋芒不露,理路极正。”贾诩评价,“奉先,签名。”

吕布拿起笔,落了“奉先”二字。朱色在竹面上刚好化开去一分,不重不轻,像他此刻的心。那心里,有战,有市,有法,有夜,也有一种叫“慢”的东西,正一点点长成骨。

“送去许都。”他说,“让他们看清——我们惑人,只为让他们看得慢一点;我们立法,只为让他们走得稳一点。‘票’不是要夺‘权’,是要立‘信’。有朝一日,我们要的不是‘通兑’,是‘同心’。”

许笛笑着要鼓掌,想了想,还是把掌拍在自己的簿子上,发出一声轻快的“啪”。

宁采青收起所有“线”,把银牌扣在最后一页上。那一声“嗒”,像夜里小小的一声啼,啼过之后,风从东南来,院里的一盏灯轻轻摆了一下。

宛城的夜,许都的夜,在这细微的声响里彼此望见。有人惑,有人被惑;有人试,有人被试;有人在账本里写下“可兑”,有人在心上刻下“不可越”。两条看不见的河,沿着同一片黑的地下,并流着,谁也不急着去成为海。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