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游戏 > 重生三国:吕布,一戟破万法 > 第111章 筑巢引凤令天下,奇人异士初登场/

清晨的宛城,雾气像一层薄纱遮在檐角与旗面之间。

城楼檐兽新刷了漆,鸱吻的鳞面尚带清油的光。鼓楼下,石阶被擦得发白,匠人们把昨夜雕就的木匾抬出,杉木香顺着冷风涌开——那是四尺阔的木制诏牌,正中三行隶书,龙飞凤舞,字背里暗嵌黄金钉,稳稳镇住木纹:

【筑巢引凤令】

其一:不问门第,唯论功名;来者皆客,策试定品。

其二:三年免徭;十年不迁之匠,授田;异能立功者,爵不系阀。

其三:敢言者千言不罪,匡谬者加赏。

其四:立工坊、广武库、开学宫、设商司、置医署、立密作。诸司所需,百工百艺,各举所长;其利归公,其名归人。

——宛城使府,奉先手诏。

鼓声一记记闷响,声波沿街传开,像给这座因战而生、因战而静的城注进新的血。读榜的吏员高声念到“千言不罪”时,人群里忍不住发出一阵看热闹般的低笑;当念到“匠授田”时,先是沉默,随之是不可置信的嗫嚅与倒吸气。最前排的一个做木活的短匠把手里小刨子捏得发白,指节咔咔响,像忽然握住了什么看不见的实物——那是从未有人递到他掌心里的“命”。

张辽立在石阶侧面,盔缨微颤,目光越过人头。高顺不远,整个人像一座黑铁铸就的碑,风过身边却不撼分毫。二人都看着台阶上那个披黑狐裘的男人——吕布。他负手而立,眉眼在晨曦中收敛出冷静的光。他的身后,是陈宫、贾诩与数名新设的吏目,手捧聘札与策试文案。

“‘千言不罪’会惹来许多‘空言’。”陈宫低声,“可也正需这些空言,混在真言里,检验我们的耳力。”

“空言自重,落地便粉。”贾诩咳了两声,懒懒一笑,“只怕不空者,被我们一把抓起,天下的巢,便真成了。”

吕布没有回头。他看着那块木牌,像在看一只羽翼未丰却执意要飞的鸟:“巢先成,风自来。今日开门,不以出身、乡里限人,只看他们答我几个‘该如何’。”

“如何养兵不扰民,如何置利而不堕义,如何以匠为国脊而不使之为奴。”陈宫道。

“再加一条。”吕布道,“如何让天下聪明人心甘情愿,把刀与算盘都放到我桌上。”

他声音不高,却像一枚石子落入水心,涟漪一圈一圈往外推。鼓声收住,吏员抬臂,长声:“开门纳贤——初试于校场!”

校场之外,旗阵如林。中军旗下支起三座短棚:工械棚前陈着弩床样机与硬木、牛筋、竹鳔;策试棚里铺开纸笔与案石;医署棚旁挂着整洁的草药束和几只铜钟罐。人群鱼贯入内,按“技”“策”“艺”三类排队。雨后泥地被踩成细密的足印,杂着鞋边的草汁味。

第一位登场的是个瘦高的青衫男子,背着一具奇怪的木骨器。木骨不施彩漆,榫卯处以墨线记号,见得出是匠人随手拆装惯了的东西。他到校场中央,抱拳昂声:“宋山公输仞,敢献‘卧牛’与‘折臂’二制。”

“公输?”张辽眉梢一动。陈宫饮了口温酒:“墨、工之学自战国传至今,礼失而记存,多半成匠谱里不见光的注脚。他若真有物,值得看。”

那青衫把木骨展开,成一头形似俯卧之牛的牵动器,腹内缠绕数匝牛筋,尾部挂着碗口大的木轮。他又以手示意士卒搬来乱石与原木段,在众目睽睽下,先将乱石缚于“卧牛”之尾,挽起牵绳,两人拽动,乱石竟被轻松拖行;再将原木搁上,按下牛背横杆,木轮自行滚动一段,又自锁于地桩处,止而不返。紧接着,他从第二个木箱里卸下“折臂弩”样机,弩臂略短,臂根处有一段可以弯折的关节,弩机后部多了一枚小齿轮。公输仞换上掺了牛角与竹片的短弩臂,三步之外立了一道硬牛皮盾,盾后挂四层湿麻布。他旋动齿轮上条,弩弦一扣,“笃”的一声,短矢直入,穿甲破盾,四层湿麻布被串成一个黑洞。

人群像被风掀开。高顺上前,拎起那枚短矢,矢尾平整,杆体未扭——这是匠与力的合谋,而非侥幸。

“折臂,便于携行,臂短入阵不碍。”张辽低语,“卧牛,行军之利器。攻、守、运,三用加身。好物。”

陈宫却盯着那套齿轮与关节:“匠心有余,兵心如何?”

吕布迈步至场中,停在公输仞两丈外。风把他狐裘吹开一角,露出内甲上抹驳的擦痕。他没看弩,先看人。那双丹凤眼微收,瞳底像有一道逆光,悄悄扫过对方胸臆——“逆命龙瞳”在清晨里像一池静水泛起极细的涟漪。他看见一个匠人心里熟悉的黑:经年受轻贱的郁结、对技的偏执、对“被需”的渴望——贪名,却不贪钱,且骄。

“公输。”吕布开口,声音沉稳,“你这卧牛,能拖几千斤?”

“平地四人挽,一牛可及;若土湿,需加二人;若坡度三成,需改用钉履与双桩。”公输仞应得很快。

“折臂弩能否连发?潮湿与盐雾对弩筋影响几何?”陈宫连发两问。

“可连发三矢,第四矢需复条。潮湿则以竹鳔包筋,盐雾需油封。”公输仞胸有成竹。

“你要什么?”吕布问,问得突兀。

“工坊十间,匠徒五十,牛皮两百张,桐油百桶,铜片千斤,铁料五千斤。”他顿了顿,“还有——工匠之名,写在这城里、写在史上。”

吕布盯着他,薄唇微抿,象是要忍住一笑:“工坊给你,铁料按月加倍,牛皮桐油随工取;你要的名字,得你自己挣。你做出来的东西,若能让我的兵多活一个,少死一个,你的名便刻在武库大门上,石头刻不了,我就用铁敲。”

公输仞猛地抬头,那一瞬,眼里掠过的不是匠人常有的卑微,而是第一次被正眼相看的狂喜。他不由自主低头作揖,手却忍不住摸了摸那“卧牛”的背,像抚马。

“入‘武库司·工坊’为总匠,试守三月。”吕布转身,“下一个。”

第二个出场的是个穿灰袍的中年人,眉目纹路像常年在账本上打结的绳。他自称姓沈名烈,号“算盘僧”,从江淮来。他没有明器,只抱了三轴卷图。铺开看时,却是用不同颜色线条绘成的“粮路图”:陆路、河路、隐路三套,标着墩仓距、舟车更替点、盐场与铁场分布,以及“可换物资表”。

“江北战后,人避,田荒,盐价高而马价低;江南盐贱船密,布帛多而铁稀。”沈烈指在图上,“我有一法:以北地马换江南盐与布,以盐布换东莱鱼与胶,以鱼胶换并州皮甲,以皮甲与布换徐淮之米。这一圈走三月,粮进三十万石,利不尽入商,八成归官,二成以官票为商利;商若巧取豪夺,入‘市司’枷号示众。”

“你来,并不是为了献策。”贾诩淡淡看他,“你来是为了跟着我们一起吃这口利。”

“利在官,我在利的边缘。”沈烈坦然,“某不敢欺。”

吕布指指他的“可换物资表”:“你这张表,最顶上写的不是盐、不是米,而是‘信’。”

沈烈一怔,旋即躬身:“是。无信则无路,无路则无粮。某求一物——借主公‘信’做票。由‘商司’出具纹票,准在并州、兖州、陈留、颍川通兑。”

陈宫轻笑:“你要央行。”

“名不必如此重。”沈烈拱手,“但有此票,粮可以轻,路可以短,商可以驯。”

吕布沉默片刻,忽一抬手:“沈烈——‘商司·市交’主事,试一年。凡票,必须以粮、盐、铁为锚;凡由你经手者,利归官八,你一得二,若敢侵官,杀。”

“谨遵!”沈烈脸上掩不住的兴奋,像一只嗅到腥香的老狐,却主动把尾巴露在阳光下晒了一晒。这份“晒”,让贾诩眸底的笑更深:“可用。贪,才肯跑。跑,才有路。”

第三个上来的,不带器、不带图,只带一张嘴。他穿一身洗得发白的青布,鞋边破线露出脚趾,一张脸俊得过分。他在众目中一步步走近台阶,仰头,对台上的男人一拱手:“并州许笛,敢试‘千言不罪’。”

“哦?”吕布坐在案后,指尖轻轻敲着案角,眼中光芒微收。

许笛没有看别人,只看他:“主公‘筑巢引凤’,许某欣然。然巢之坚否,非在木,乃在人。主公好利以成军,好名以成威,皆可;可若好胜以压贤,好快以定策,巢未成而先裂。”

人群一阵哗。

张辽眉峰一挑,手背在刀首上摩了一寸。高顺没动,眼里却落下了一片极轻极轻的影。陈宫不言,已在心里给这个“许笛”打了个很高的分——敢把“压贤”“好快”当面砸出来,胆气与辨识力都不俗。贾诩把茶盏往唇边挪,像在等戏的下一个转折。

“接着。”吕布声音更平了。

“主公要‘不问门第’,是为破旧阀;要‘匠授田’,是为立新制;要‘票通四州’,是为通流。都是好事。但许某要问一件坏事——主公既好用贤,能否受贤之辱?能否听贤之逆?能否忍贤之慢?”

这三连问,像三根木楔,一根比一根钉得深。人群“嘁”的吸气声此起彼伏。

吕布盯着他,像看一把刚出炉、还在嘶嘶冒气的剑。剑刃漂亮,火候未必均匀。“你叫许笛,擅长什么?”

“言。”他答得坦白,“言可以聚人,言可以定势。某无兵、无钱、无匠,只有一张敢说话的嘴。”

“好。”吕布点了点头,“我给你一处地方,三日之后,你在‘言馆’开坛,‘千人问策’,答而不中者出,答而有中者入。你若一日之内能把‘不问门第’讲得人人能记,‘匠授田’讲得匠人不再怕役,‘票通四州’讲得商人不敢欺而敢来,那你这张嘴,就值一个‘司’。”

许笛愣了一刹,随即一抱拳,笑意大张:“明白!许某这张嘴,愿为主公吹到天响,让天下人都听见!”

“再问你。”吕布又道,“你方才问我能否‘受辱、听逆、忍慢’。我的答案是——能。因为我要这‘巢’比我还大,我死了它也倒不了。”

许笛怔住,随即把额头重重叩在泥地里,“砰”的一声,干脆利落。

台上台下有一瞬的静。那静里,风吹过旗阵,旗影在地上掠出斑驳的光,像一只巨鸟收拢翅,低低伏下。

午时过半,人群里忽有骚动。一个青衣士子捧着一卷厚帛,面白无须、目光沉沉,直直朝台阶上来。他的身法太稳,稳得像风里一根不动的针。礼吏拦他:“策试在后!”他却低声道:“贡士书在此,欲面陈‘粮道不设票之弊’。”声音温和,手指却稍稍一紧——那卷厚帛在指间轻微颤动,露出了一点不该在帛里出现的冷光。

贾诩手中的茶盏倾了半分,茶面微漾。陈宫眼尾的余光已经捕捉到那点“光”,同时,高顺的人已经像影一样抽离出原位。

但出手的更快。吕布指尖从案角抬起不过半寸,那一寸像从空气里抽出了一缕风。他抬腕,袖口翻起,恰好扫在那卷帛的斜上方。青衣士子已然半屈右臂,那柄薄匕贴着帛骨要出鞘——“啪!”一声脆响,袖影落下的刹那,那柄匕首像被一只无形的手按住,出不到半寸便被“压”回帛中。与此同时,地上影子一晃,高顺已立在那人背后,掌缘如斧,直拍在他肩胛内侧。青衣士子双膝一软,帛卷落地,匕首叮当滚出,折光刺眼。

人群炸了。几乎在同时,张辽的刀已半出鞘,陈宫与贾诩保持着一个看似随意、实则恰好压住场面节律的站姿——不惊,不乱。

“谁派来的?”吕布居高临下,目光落在那青衣士子的脸上。那人咬唇,唇边溢出血,眼里恨火起又灭,像一只在陷阱里反覆撞壁的兽。吕布眼底的光微一沉,“逆命龙瞳”冷冷掠过他的心胸——没有死志,有恐惧,有逼迫。他收回手,淡淡吐了两个字:“带下。活要。”

高顺应声,两名陷阵营兵士把人按走。贾诩轻碰陈宫手背,用口形道:“试探——非杀招。”陈宫颔首,眼里却过了一点不易觉察的寒:“‘千言不罪’,却有人要用‘一匕’试‘千言’。这条令,算是刚立就挨了第一刀。刀很好。”

吕布没有看走下去的那人。他把那柄薄匕捡起,指腹在刃上轻轻一拂——锋利,细如蝉翼。他把匕首放回帛卷,递给了许笛:“把它挂在‘言馆’门口。告诉来者:敢言者千言不罪;敢行者一匕必诛。”

许笛接过,眼里亮得像星子:“喏!”

日影偏西,医署棚下响起小小的碰瓶声。唐樱穿一身素白,袖口整洁,指腹在药瓶口轻轻掠过,像给一群孩子逐个抚鬃的马夫。吕飞端着一盆清水过来,脸上还带着少年气的红。他的眼底却没有几日前那层因毒而生的阴翳了。唐樱瞥他一眼,装作不经意道:“今日见那么多能人,你可服气?”

“服。”吕飞咧嘴,露出白牙,“越厉害的人在身边,便越觉得咱们这条路不怕长。”

唐樱没再说话。她目光掠过场上那面新立的‘筑巢引凤令’,心里有一根细线被轻轻拨了一下。那根线牵着许多人的命与心,正从这座城往四面八方拉开,像一张细密又温柔的网。

夕阳下的最后一个,是个蒙着面纱的女子。她从人群边缘缓步而来,步沉而轻。到案前,她并不抬头,只从袖里取出一枚细小的银牌,银牌上刻一只侧首的鸟——喙长而直,背纹孤狠。

贾诩眯了眯眼,笑意里陡然多了些烟:“鸩。”

女子的声音压得很低:“江南、并州与幽辽,皆有我‘线’。愿归‘密作’,取名‘暗舫’。所求不多——‘不系籍’,‘不问由来’。”

“名字。”吕布道。

“宁采青。”

陈宫看了贾诩一眼。贾诩垂目,指尖极轻极轻在桌面敲了三下——那是他给吕布的无声提醒:‘可用,需链。’吕布道:“采青,‘密作·暗舫’从属‘密司’,贾诩节制。你要的不系籍,给你;不问由来,给你;但问去处——你所有线,须汇我手。”

“喏。”她终于抬了一瞬眼,那眼光从纱下看人,细而寒,像暮色里的水。她旋即隐身人海,如一滴墨掺进了一池清茶,瞬间不见。

“我们有了眼。”张辽低声,“也有了手,有了嘴,有了脚。”

“还差心与骨。”陈宫道。

“骨来自军,心要来自‘学’。”吕布微微眯起眼,望向校场北侧一片空地,“那里,立学宫。名——龙巢书院。招童子、招匠徒、招兵子,教算、教律、教战、教田。教他们识字、识路、识人。”

“书院?”许笛眼睛发亮,“我来当山长?”

“你来当‘讲风’。”吕布笑,“山长另择。”

“另择谁?”许笛追问。

吕布没有答。他忽然想到一个很少出现的名字——或者说,是一个“空位”。他并不急。他要的不是把这个位子填上,而是把这个位子“留出来”,像在巢顶留一段空梁,等那只最重、也最不愿降落的凤,有一日愿意落下。

夜色初合,城楼风冷。宛城万家灯火点起,像在黑布上绣了一片密密的金星。吕布立在女墙上,披风在夜里缓缓鼓动。陈宫与贾诩一左一右。三人都不说话。风把远处许笛试讲的声浪零碎地送来:“不问门第,唯论功名——”夹着人群时起时落的笑与惊。

“今日,我们把巢的第一层梁架好了。”陈宫先开口,“梁是直的。”

“直了,才立得起‘慢’。”贾诩道,“‘慢’就是余地——‘慢’是容错,‘慢’是回旋。今日来的人里,有急的,有躁的,有贪的,有狂的;我们给了他们位置、利与名,也给了他们规矩与绳。这样,他们才会‘为我们贪’,‘替我们狂’。”

吕布静静看着城下。他忽然伸手,指向远方一片黑暗:“那里,有人看见我们的光了。”

陈宫顺着他手看去,只见远天边,有一盏孤灯在暗里若有若无地摇。像一只眼,不急不缓,眨了一下。那盏灯或许来自徐州的商旅,或许来自颍川的游士,也或许来自幽辽的老狐——名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看见”。

“‘巢’能载雪,‘巢’才能载凤。”吕布收回手,轻声道,“我们要的凤,不是来栖一夜的。”

风越发凉,衣角翻出刀锋般的硬。吕布把披风往肩上再裹紧一点。他的目光穿过夜,把一座未来的城、一群未来的人、一张未来的网,全都按在了心里。那心跳,不似战鼓的急,而像一座巨屋刚立起屋脊时,木头在暗处“吱呀”一声的安稳。

“明日,”他道,“工坊立,商司开,密司成,言馆试,书院择地。再传一令——凡入营献策、献技之人,食宿官供,三日内不得有私招、不得有暗价。违者,以‘坏巢’论处。”

“喏。”张辽与高顺在暗里齐声。

吕布转身,步入楼内的阴影。背后风把城楼檐角吹得“嗒嗒”作响,像有人在高处以无形之手,一点点给这座新巢钉下更密的钉。

宛城的夜,于是有了另一重声音:匠坊里试锤的“当当”,市司里拨珠的“嗒嗒”,言馆里争辩的“哄哄”,密作里暗记的“沙沙”。这些声音细而密,像新长出来的羽,在黑暗里彼此摩挲——巢在长,风在起,凤的影子,已在天边游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