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游戏 > 重生三国:吕布,一戟破万法 > 第70章 宫门喋血屠国贼,一戟功成天下惊/

金水桥下的冰在清晨第一缕淡蓝里,像鱼鳞一样一片片起伏。

静更方过,铃未响,城心却先颤了一下——像有一根极细的弦,从凤仪亭那边被人轻轻一弹。

金门阙内,帷影犹在,香道未散。董卓的金舆还停在原处,珠环斜斜,像一场猝然止住的雨。辇中人胸前衣襟被一道利落的寒痕割开,肥白的肉退了一寸,血没有立刻喷出,只在纹理里向里坠。那是礼中刀——不喧,不乱,却致命。

“肃殿——”吕布横戟而立,狮蛮锦在冷风里起伏,甲鳞在衣里一片片敛紧,仿佛他胸腔里也有一面见不得光的铠。鸿胪寺小黄门才惊觉回神,颤声再唱“奉天承运”,声尾被铃的两短打断。铃不尖,它按昨日新律,像人的心在礼下自归其位。

李儒站在辇侧,袖中指节忽然松开。他看一眼那条极细的寒痕,便知道局已定——他怕的不是死,而是笑。他看向亭外,茶棚里那些将要传出的话正像风一样在远方盘旋。他缓缓吐了一口气,把“文优”的软笑收回唇齿间,只留下两字:“礼成。”他抬手,按住董卓还未垂下的手腕,让那枝步摇轻轻滑落,不发声。然后,他退半步——到“金线”内的尽头。

王允一步踏到殿前,袖口雪白,声音却比雪更冷:“宣——董卓谋逆,假托恩礼,已伏殿刑。今以天子名,命执金吾肃宫门,禁军听令,铃内唯令,铃外听鼓。”他一字一句,像把一枚枚钉子,钉回金门阙的牌匾上。

“得令!”吕布抱拳,声音沉下去,“金门闩合,玄武门更番;殿中监,列白扇,退重甲半丈;羽林居两翼,谁越线,戟先。”

短短的令,像刀的背,从每个人耳骨里擦过去。内侍们拱手退下,白扇一列列立起,扇上无字,空白如雪;羽林换位,靴底“嗒嗒”声合着铃的节律,殿前当场清出一片净地。那净地像一副冷硬的镜子,把“国贼”的影子长久照住。

就在此时,铃外鼓动。

太师府近卫自外廊急拥而来。为首者乃胡轸,本是董卓仆从中最骁悍的一支,他披重甲,眼里一条红筋从眼角爬到鬓边:“让开!护太师回府!”他喝出的“太师”二字,在今日的风里,显得又荒又迟。

“铃内唯令。”吕布一字一顿,殿戟平横,“退半丈。”

胡轸鼻翼张开,向前一步,甲片相磨,“呛呛”作响。身后西凉铁卫刀盾齐举,脚尖已逼到金线。他抬刀——刀锋还未抬满,戟光先来。那光不夸张,不飞扬,像从一块冰的背后滑出来,悄悄沾了一点风,就把风的寒带上。

“当——”

第一声金铁,像把城心官式地敲了一记。殿戟的戟牙从胡轸刀背斜挑,顺势一拐,回锋压住他的腕骨,再一压,他的虎口裂开,刀“当”的一声脱手。吕布左足微挪,戟尾短促一顿,正中其胸甲下“绕肚”之间的软缝——“咔”的一声,不大,却像把一粒硬核从果肉里剥出。胡轸眼珠一翻,双膝先于上身跪在金线外,胸甲下血线细细冒出,像一根红的丝被人从盔甲缝里抽出来。

“退——”吕布的声音第一次比铃还冷。

西凉铁卫也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第一排不是不知道“退”可活,可他们身上背着“太师”的恩,肩膀上背着“西凉”的面,如此之时,只能往前死。第二名亲将咆哮着跨线,刀头如电,直奔金门闩。

“越线者——斩。”

吕布不再解释。他一戟平挑,戟脊与刀刃擦出一朵低沉的火星,随即戟锋反转,斜斜挂住那人喉颈,力道极准——“啵”的一声不似兵器,反像撕一张厚纸。那人喉间喷出一缕细红,他手还未松开刀,脚步已虚,整个人在金线上像一只被风折断的雁,扑倒下去,把雪上的一线白,染成一线暗红。

羽林齐声长吸一口气,脚跟齐齐往后收半寸——不是怕,是被这“礼下之杀”震住。王允袖中指微弯,眼里光一闪,轻声:“这才叫执金吾。”

鼓声自远处密集起来,像有人用很多木槌,试图把城砸醒。铃内却仍按新律长一短一,稳稳的,像心跳按住全城的血。内侍在铃与鼓之间形成一道白墙,扇面相接,像一个句读,扣住气口。

胡轸余部还在吼,王允低低一句:“缚‘名’,断‘心’。”吕布点头,半步上前,戟锋下压,把董卓的金舆前横梁“喀”地一声挑断。那横梁断裂处发出狞笑般的一道刺耳尖声,众目俱惊。吕布不躲,他一手提起金舆上那具肥重的尸身,另一手戟一回,寒线一闪——

“刷——”

戟锋轻轻一带,董卓肥白的颈项像被人从油里捞出,皮下厚脂被戟锋平滑地分开。头颅滚落金砖,眼珠还保持着那点不甘与荒唐。吕布低身,以戟牙一勾,将那颗头颅挑起,戟杆微斜,头悬于金门阙前,珠环为之摇。血沿着戟杆蜿蜒而下,滴在金线之内,一滴也不越线。

“国贼在此!”

他声音不高,却像是在每个人耳道里塞进去一封长久未启的诏书。他右臂一送,戟尖把那颗头往外顶了一寸——恰好越线悬于外半指。铃内之杀,不出礼外。礼外之人,看见“笑”,就会闭嘴。

西凉铁卫群体如遭雷击,第一排“呼啦”退了一步,第二排刀尖乱颤,第三排本欲上前者纷纷止步。胡轸羸弱地伸手,抓了个空,把指甲从金砖上刮下一层粉。他看向那颗头,喉咙里发出一连串无字的嘶吼——他吼的不是“太师”,他吼的是自己身上绑着的那根绳,如何在这一刻被一柄来自“礼”的戟利索地割断。

“执金吾听令!”吕布戟杆一沉,戟刃下垂,像以礼作鞘把刀收起,“玄武门以北,禁军止鼓,换铃;金门以南,近卫退百步,弃刃者免。”他把“免”字压得极重——这不是仁,是秩序。秩序才是比刀更快的刀。

李儒一直没动。他站在那条“金线”的尽头,静静看着这场“礼下之战”。他忽然笑了一下,像是笑给自己听:“奉先善杀,不露痕。”笑完,他转身,朝王允拱手:“请司徒收檄。”

王允点头,袖中抽出一卷早写好的檄文,朗声启口:“檄告天下文武——董卓挟天子以令诸侯,专政残民,罪恶盈贯,今奉天子明诏,执金吾吕布,于凤仪亭下正其命……凡董氏、胡氏、牛氏近卫,弃甲释兵,皆给以赦,不致族……”

“赦”字一出,鼓声骤止,铃声接续。白扇后,几名近卫先丢了兵刃,肘膝一软,跪倒在雪里。第一批跪的,带来第二批,第二批带来第三批,像潮退。胡轸还在撑,他没跪,他只是向后倒——倒的时候,用尽最后一点力气,眼睛往金门里瞟了一下,像要看清那柄戟最后一次在光里的形状。

“取头,示市。”王允轻声。此言落,像一粒极小的砂落在盘中央,盘面从此往外轻轻地倾。

吕布回身,将戟上头颅以粗麻缠住,递给陈宫:“以礼而行,不污地。”陈宫会心,取了锦布裹住,再以笼置于案。王允唤近侍:“奉以司寇,申以刑部,命太常择日——不择吉,择众。”礼不为死者择吉,礼为生者择目。

凤仪亭帷后,貂蝉安静地立着,白羽扇收在袖里。她看见戟挑起那颗头时,没有闭眼,只轻轻吐出一口气。风从她鬓边掠过,把她的一缕碎发吹起来又放下。她记起那柄扇曾经说过的话——风,会教我。风确实教了她,也教了这座城。

——

午后,金门外。

“开——”

金门闩横抽。殿中监典簿官手一抬,钥匙从腰后穗中滑落,两人合力抽闩,“喀”的一声,像一枚旧牙从腐肉里拔出。闩开,街衢通。司徒府的传令卒、金吾府的甲首、太常寺的官员一起来到金门前,小心翼翼接过笼中之物。笼盖揭开一线,空气里立刻浮起一丝油脂混合铁锈的味。陈宫示意:“走。”

队列缓缓穿过金水桥,过长乐、抵东市。路旁茶肆的人刚把碗放下,抬头看见“那一物”,先是呆,后是吸气,再后是有人不知为什么笑了一声,那笑不是快意,是一种从喉管里被逼出的空白的声。笑声先淹没进铃,再从铃里爬出来,变作史。史从此有了新的页缝。

东市口早预备了铁架与新炭,王允的人清出一块空,四面设木栏。铁架架起,炭火点燃,火焰起时,东市风绕了一圈,像在试火温。陈宫将锦布抽去,笼盖开尽,把头颅置于铁架上,一旁狱吏以铁钩固定;王允的人在一张木牌上写下四字:“国贼董卓”,又在下方添小字:“以礼正命”。小字不大,却像刺。

火起。脂先融,顺着铁条滴下,发出“滋滋”的声。东市四方的人群这时才真正地喧哗起来,喧哗里有幸灾乐祸,有久压的怨气,也有被“礼”压服之后生出的放心。有人捂鼻,有人掩面,有人盯着火看出神。火光里,几条路交叉成一朵明亮的花。

“太师死矣?”有贩果的嘶哑着嗓子问。回答他的是一阵整齐的杯沿叩击声——先三下,再停,再三下。那是昨日以后,长安茶肆里新的默契。

——

金门阙,血味散尽。羽林更番,白扇收起。“铃、界、禁”三字再次被写在殿前值簿的最上行。吕布站在金线之内,狮蛮锦上的金纹被风抚平,甲在衣里敛得更紧。他忽然解下佩剑,把玉环按在案上一瞬,寒光一敛。他对王允道:“宫门既定,次为三库。”

“太府、少府、太师私库。”王允即刻接上,“三库封,三日内点验,籍没董氏,赦里甲。司隶、御史台并行。今日之礼,不可沾钱腥。”他说到“钱腥”二字,嘴角泛起一丝冷笑:这才是真正的难——刀能杀人,钱能杀礼。礼要杀钱,须更狠。

“命。”吕布应。他不与钱沾,连“命”字也不多说。陈宫会意,转身去布置“封三库”。他走几步,又回身,低声:“郿坞。”吕布颔首:“郿坞不可不防。李傕、郭汜、樊稠、张济未入城,必有后手。”他看向王允,“司徒——檄文不宜止于城中。”

“已备。”王允把另一卷檄递来:“檄关中诸郡、凉右诸营——董卓伏法,王道可行。令各郡抚民,勿惑谣。”他顿了顿,“另有一封:致天子。”说到“天子”,他眼里的光柔了一寸,随即又硬回去,“请陛下御前殿,亲受朝贺。”

“铃为引。”吕布道,“铃响三短,陛下出。”他把手伸到灯下,指腹上的茧像一圈圈年轮。他忽然想起耳骨里那道“断史回声”。那声音今晨最后一次响时说“旧史至此断,新史从此起”。他不信“命”,但他信“手”。手比命更近。

——

午后一刻,天子御前殿。年少的帝坐在玉阶上,眼神里还残着一个孩子的怯。王允与百官一同行礼,吕布持戟立在殿前,戟尖向下,戟尾于后。铃按新律响起三短,诸侯百官齐声呼万岁,声浪在太极殿上空压成一片厚厚的云。云很快散了,露出一方清透的蓝。蓝里没有驳杂。至少在此刻,没有。

“赦城中百姓,罪不至死者,悉降一等。”王允代帝宣。“籍太师府,金帛悉归三府。徙董氏于郿坞旧营,候秋后按籍。”他把“秋后”两字咬重——礼要给人留一点冷。冷能防腐。

御前礼毕,帝勉力赐吕布锦带一条。锦带柔软,花纹是不断缠绕的云。吕布接着,抱拳:“执金吾当执金义,谨守铃内之令。”他将“义”字贴在“礼”字边上——义使礼有锋,礼使义有鞘。王允侧目,微微一笑:这年轻人,已经不是“只会骑马杀人”的温侯。

——

傍晚,黄昏把宫墙铸成一条厚重的铜。金门外头的雪被踩实,雪上血印被风轻轻覆住一层薄霜。内侍把白扇收好,扇面上依旧无字。殿前的金线仍在,像一条看不见的蛇,静静绕在每个人的脚踝上。

李儒没有走。他站在一棵古槐下,手中把玩着一支无字白扇——那是董卓生前最爱的一柄。他看着扇面,像看着一口井。他忽然转身,对近侍道:“入司寇。”近侍惊:“太师……”李儒笑了笑,笑意薄得像一片剪下来的云,“太师已去。我去,还礼。”

他走向司寇的路上,遇到吕布。两人相对,谁也没先开口。风从两人之间走过去,像一只猫。李儒低声:“奉先,今事,你我皆在礼上走刀。刀下,不谈恩恩怨怨。”吕布点头:“不谈。”

“但有一语。”李儒抬眼,第一次让眼里的寒完全显出来,“你今日一戟,是功;他人明日之兵,是祸。祸起郿坞,勿以为小。你若立一城之礼,须立一野之法。”他说完,躬身而过,像一片影,落在司寇厅的门槛上。他的背影细,像一根细极的刺,插在这一天的尽头。

——

夜初。东市火渐弱,铁架上油脂烧尽,空气里混着一种说不清的甜。围观的人散去,留下话,话又变成“笑”。笑从东市回到金门,再从金门传到城外,沿官道一路撒下去,撒在每一个驿站、每一处关楼、每一双耳朵里。

“宫门喋血,屠国贼。”有人在驿舍墙根写下这八个字,写的时候,手在抖;写完,背贴墙,笑又哭。同行的人把他拉起来,两人合力把最后四个字添上:“一戟功成,天下惊。”

天下果然惊。雍凉之地的校尉们围着一盏薄酒,沉默很久,一个忽道:“吕奉先,真敢杀。”另一个接:“他以礼杀。”第三个叹:“以礼杀更狠。”

——

金水桥边,夜阑。吕布独立桥头,戟倚在身侧,赤兔在桥下影里轻轻刨了两下蹄。他把那张小札自怀中取出,展开,在“铃、界、禁、影\/笑、名”下面,添了一个字:兵。他写得极轻,像怕惊了什么沉睡的东西。

陈宫从暗处来,递上一封急报:“郿坞动了。”吕布接过,目光沉静。他把小札折回,贴在胸口,像把一面极薄的盾再次扣好。赤兔喷出一口白雾,踏了踏脚,似有不耐。

“别急。”吕布抚鬃,“礼未尽,兵未行。明日之明日,再动。”他抬头,看远处凤仪亭的黑影在夜里像一座被风吹出的山。山后,他听见极远的地方,有一只不属于任何人的铃,轻轻响了一下。

那铃像为今日画一个句号。也像为明日拉了一个弓。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