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游戏 > 重生三国:吕布,一戟破万法 > 第60章 飞鸟尽看诸侯散,金笼深锁“父子”情/

春水长到渠堤一掌,野柳先绿。

风里的寒意却还像一枚藏在袖口里的铁片,时不时蹭一下,让人心里一紧。晋阳的义灯白日不熄,铜漏与更鼓仍旧准。法牌在城门与市口立得直如尺,黑底白字,像把一座城的骨头一根根数给你看。策院门前新挂了一块小牌:“不烦虚辞。”来往的人总爱多看两眼,然后笑一下,嘴角带着一丝不自觉的硬。

这一日,公府内厅。陈宫与张辽、高顺、冉桓对坐,案上摊着的不是兵书,而是一摞从四方来的“风”。风不吹到窗里,它写在竹册与薄纸上,写着各家诸侯这一个月的动静——有的疾,有的缓,有的热,有的冷;有的像用力过猛的弓弦,绷到最后突然一松,发出一声极短的“当”;也有的像悄悄挪位置的棋子,没声,等你低头看时,它已经不在原处。

“冀州。”张辽翻开第一册,沮授与田丰的名时不时在字里露头,“袁绍募吏,仍用保甲荐名,‘乡会’不肯在灯下签《灯帖》,只在会屋里立‘乡约’。县间渐见‘小灯’,不认‘并券’,但认‘价平榜’。”

“犹豫。”陈宫笑,拿笔在“冀”字旁点一个圈,“名挂在墙上,心却竖在灯下。受风即动,动了就散。”

“兖州。”冉桓接过第二册,荀彧手书“止戈”二字夹在报中,墨痕未干,“曹公立‘小科’,先行‘止戈’与‘灯谱互济’,未取‘并券’之名,取其法。庙中火小,账本却先正。”

“识‘钢’不识‘玉’。”高顺淡淡道,“此人知‘收’。”

“幽州。”张辽再翻,“公孙瓒自白马义从中择‘齐’与‘疾’,行灯五十里一盏,约略效仿。赵子龙亲书‘军不扰民十条’,贴在驿路。”他顿了顿,“好手;然地广人稀,灯若稀,法便散。”

“徐州。”冉桓微笑,“刘备三人‘乡约’上签‘民’‘信’‘止’,却并不言‘并券’。徐州牧陶谦病中,州内人心浮。”他看向陈宫,“此三人不轻许诺,许了便守。日后可结。”

“扬州、豫章诸郡,”张辽又指,“袁术多收‘商会’,‘灰券’一时绝,夜里却新生‘影图’,借名讹法。夜行校已斩两处‘蚁队’,罚工榜上添了三行。”他抬头看吕布,“诸侯纷纷,各守一隅;大势——”

“散。”高顺替他落了一个字。

“飞鸟尽,看诸侯散。”陈宫把那字圈了一圈,唇角的笑更淡,“不是鸟尽良弓藏,是鸟飞了,弓还杵在手上,拉着没用,放下又不甘。人心那点‘不甘’,最易被名所惑。”他把手按在下一册上,“这册,是西京的风——长安。”

字里是火,火下压着一层金。董卓在好大一张皮上的朱批横七竖八,李儒的字在角上,轻如风,可一针见血。其一:“以礼乐压并之法。”其二:“以‘名’召诸侯,起旧门,立太学。”其三:“以‘恩’招并州,诏立吕布为车骑将军、兼司隶校尉,封‘奉义侯’,许‘入觐’,并‘父子’之礼。”其四:“赠方物二:其一良金之笼,刻百鸟朝阳;其二西域之鹰,羽利目锐,骨瘦筋强。”

“金笼?”张辽一挑眉。

“锁鹰。”冉桓低声,“阳文下刻两行小字:‘笼以安鹰,父以束子。’”他把那纸翻过来,金粉描的字在灯下微微起光,像一张笑得很温柔的脸,温柔到发冷。

厅内静了一瞬。窗外,斩台旁黑旗轻轻摆了一摆,又直。

“‘父子’。”高顺看了看吕布,又看向陈宫,“此‘父子’,不加引号时是礼,加了引号时便是锁。”

“金笼深锁‘父子’情。”陈宫把那四个字念得极轻,“董卓以‘义父’之名,欲以‘名’套‘心’。金笼一来,是礼,是羞,是试,是缰。”

吕布一直未言,他把指尖按在案角,轻轻敲了一下。敲得很轻,却像在内心深处碰了一下一块极硬的东西。他眼睛里的光从金笼的字上挪开,落到窗外那盏义灯上。灯焰伏了伏,又立起。他忽然开口:“当年丁公——”声音很低,像风从铜漏边擦过,“我曾负之。”

屋里更静。陈宫不打断,他知道这一个“负”字在吕布心里并未解,董卓现在拿着“父子”的名来套,“金笼”不过是把旧痛从灰下轻轻挑了一下。

“名可以误,礼不可误;义可以说,法不可说。”陈宫把话接住,“主公——”

吕布抬手打断他,唇边无笑,眼却清:“我知。‘父子’两字,若靠‘名’立,便是金笼;若靠‘礼’立,便是人心。”他把那封“恩诏”拿起来,折两折,放回案上,“他要以笼锁鹰,以义锁人。我并州答他四个字——‘以礼困名’。”

“以礼困名?”冉桓眼睛一亮。

“‘三帖’先行。”陈宫笑,“请名入约。”

吕布点头:“第一帖,请他照灯——于长安城门之外立一盏灯,照他‘诏’。第二帖,请他对牌——于府前立法牌,三问礼断‘诏’。第三帖,请他对券——以粥赈,不扰,不夺,以券记。三帖一出,他若肯签——礼在。若不签,名空。”他顿了顿,“‘父子’两字,我留在心里,不写在纸上。他若强我写在纸上——越线。”

“越线者——斩。”高顺接了句,声音冷,字更冷。

“还得回他一笼。”陈宫把手伸向一旁的箱子,吏员抬上来一只笼,黑木骨,银丝络,是策院的新作。笼里不是鸟,是一面小小的黑旗与一块小小的法牌。冉桓笑:“好笼。”陈宫道:“笼中之物,不是鹰,是法。笼是‘金’,也是‘文’。他以笼示我,我以笼示他。金与文,皆器;谁锁谁,要看里头装的是什么。”

张辽微微一笑:“主公亲拆笼,鹰飞,笼留。”

“拆笼,”吕布把方天画戟往案上一靠,玄披向后一拢,“当众拆。”

**

三日后,晋阳南门外,搭了一座不高不低的台。台不铺锦,不装饰,台上一盏义灯、一块法牌、一只金笼,笼中伏着那只西域之鹰。它眼里有光,却被金丝细细缠着,身上几处羽毛因禁束而乱。百姓围了一圈,站得不远不近,孩子们踮着脚,伸长脖子。焦万站在笼旁,指节轻扣一根铁杆,铃不响。卫温把一块软毡铺在笼前,免得金丝落地发声。陈宫与冉桓立在台下,周诏手持《民礼十条》,顾嵇携着《三问礼断例》,杜元抱簿,石越捆图,孙抟带一群小子在牌前复读“民、信、止”。

吕布披玄甲上台,不持戟,只用一根细细的铁钩把笼门轻轻一挑。金丝微微颤,细响如蚊。那鹰动了一下,眼里那道锐光从金丝间缝里迸出来,又瞬间被缝隙切碎,像日光淌过十四道门。吕布伸手,不急不缓,先按鹰背,再压翅,轻喂以水,用指腹顺它的羽。鹰胸口的气先急后缓,爪一收,尖喙不再互击。他以指为钩,把缠在它翅下的丝一根一根挑开。每挑一根,金丝都会发出一声极细的“叮”,台下就有人吸一口气。

最后一根丝挑开,鹰身体猛地一抖,羽翼一展,风把吕布的披风向后一掀。鹰头一低,眼里石子一般的黑突然沉下去,又重新亮起。吕布用手按住它的胸,“止”。那鹰硬硬地停了一瞬,竟真的“止”住。吕布手一松,鹰一振翅——飞。它绕台一圈,忽然回身,直直落在斩台旁黑旗的旗杆上。黑旗不动,鹰不叫,风掠过,旗影与鹰影一并在台面上拉出两条极长的细线。

“笼,”吕布转身,把空空的金笼举起来,握在手里,声音不高,却极清,“装人者,锁;装法者,正。董卓赠笼,欲笼人;并州置笼,只笼法。”他说着,把策院那只小笼抬上来,亲手将法牌小样与小黑旗装入。“自今日起,凡府与县,皆立‘文笼’,不锁人,不锁鹰,锁‘三问礼’与‘十条军纪’。此笼不加锁,置于灯旁牌侧,谁来谁看,谁看谁守。”

台下“哗”的一声。有人笑,有人落泪。孙抟带着小子们把“民、信、止”又念了一遍,那三个字像刚从铁里拔出来,热。

“至于‘父子’,”吕布把金笼往旁一放,把那折过两折的“恩诏”拿在手里,“吾心有父,有子,不在纸上。在礼上。在法上。在民上。董卓以‘父’之名来锁我,我以‘礼’之名请他在灯下签‘父子’——‘父’守民,‘子’守法。若强我写在纸上而不肯站在灯下——越线。”

“越线——斩!”焦万在台下应,声音冷,字更冷。

礼成之后,三帖发出:灯帖、牌帖、券帖,正如吕布与陈宫前日所议。灯帖下有六字:“请父子先照灯。”牌帖下有八字:“三问礼断,先法后名。”券帖下有十字:“授粥赈义,以券记信,不扰。”三帖如三根线,顺风而去,系向长安。

三日之内,回风先至:不是诏,而是私意。李儒的字,上写:“请止于‘笼’。”不语“父子”,只言“笼”。陈宫把回帖藏入案底,淡淡道:“他知‘笼’之妙,怕我们把笼‘文’了。”冉桓笑:“怕‘金笼锁法’。”陈宫也笑:“可并州偏偏要让金笼锁法。”

又三日,长安诏至,不长,只两句:“相国以父礼召并州牧入觐,速。”诏使奉笏,脸不红不白。他不敢抬眼看斩台,亦不敢看那空空的金笼。他知道这一路遇灯处,灯下总有人指着这只笼笑——不是笑他,是笑“名”。笑到他心里发慌。

“‘诸侯散’了。”张辽把这句话说出口时,城外的风带了一丝春草新折的味道,“冀州观望,兖州自为,幽州北顾,徐州养伤,袁术势虽张,实则虚骨。飞鸟尽,各散去追自己的影子。唯有长安,金笼里锁着一个最沉的影。”他看着那只空笼,目光像一把从鞘里拔出又推回去的刀,“那影,不是鹰,是‘父子’两个字。”

“金笼深锁‘父子’情。”冉桓低声复出标题里的这句,“可‘情’不在金上,在人上。董卓若真把天子当子,以‘父’行‘礼’,天下谁不服?可他拿‘父’锁‘子’,把天子关在金笼里;又拿‘父’锁‘将’,把主公锁在‘名’里。这‘父子’二字,他写在纸上,忘在心里。”

吕布转身下台,玄披轻响。他没有马上回府,而是绕到台后,看那只落在旗杆上的鹰。鹰缩了一只爪,另一爪紧紧抓着旗杆,爪下是铁。它侧头看吕布,眼背后的那道冷硬沉到最深,又缓慢浮上来一寸。吕布伸指,从它颈侧到背心轻轻一抹,鹰尾羽一甩,风里带出一声极低极短的叫——像一根极细的琴弦被挑了一下,又立刻止住。

“主公。”陈宫站在他身后,声音放得很轻,“丁公之事,主公心里自有数。董卓以‘父’来套,我们以‘礼’对回去——不是为解主公一心,是为让天下看见:‘父子’之义,要立在灯下。至于下一步——”

“我知道。”吕布从鹰边收回手,“‘诸侯散’,不是坏事。散了,才看得见谁是真的‘人’,谁只是‘名’。我们不御诸侯,我们御‘法’。董卓若逼,我们不与他争‘名’,只与他争‘礼’与‘法’。他若越线——刀在。”

“刀在,灯在,法在,礼在。”高顺把这四个“在”字一叠一叠地钉在台下,“便是‘天’在。”

**

是夜,晋阳风清,策院灯未灭。冉桓在灯下改《并律·灯牌篇》,把今日“金笼”一事写入“仪注”,名曰《文笼之法》。首条:“笼以示法,不以拘人。”末条:“笼不加锁,置灯牌之间。”周诏在一旁写《乡约十条释义·父子篇》:“父与子,在礼不在名;名可解,礼不可废。父不守礼,子得以法止之。”顾嵇在“断例”上添一案:“某豪右假‘父训’行暴,牌下断,斩其指。”卫温在院外打磨一根新的铁杆,试铃仍不响。石越把“驿路十里灯谱”延至百里,图上点点如星。杜元把粥棚簿书记成“十项不得”,第一项:“不得借‘父名’取粥。”孙抟带着小子们读“民、信、止”,小子问:“先生,何为‘父子’?”孙抟指灯:“此为‘父’。”又指法牌:“此为‘子’。”小子似懂非懂,露出一排不齐的牙笑了。

焦万把那只金笼挪到斩台旁,笼门敞着,里面空空,他把手指背在笼下轻轻一刮,铃不响。他笑:“锁不住。”

第二日,策院“策报”出第一简,题为《以礼困名》。简短,发往诸县诸郡诸会诸铺,亦暗送一份入洛阳。洛阳“影灯”下,王允读罢,眉心长久未曾舒展的那条线微微一缓。他把“策报”放到烛旁,叹道:“金笼锁‘父子’,并州以礼破之。若真要定乾坤,终须在‘礼’与‘法’上见真。”蔡邕在一旁笑:“君子之言,听之。”

长安,相国府。董卓把“灯帖”“牌帖”“券帖”扔在地上,靴跟碾了一下,金粉散成一片光。他冷冷道:“戏我。”李儒捡起,又轻轻吹了一口气,“相国,他不戏你,他戏‘名’。‘诸侯散’,散于名;‘并州聚’,聚于礼。以‘名’攻他,名越高,越空。”董卓一掌拍在案上:“我有‘天子’!”李儒低头:“天子在笼,民在灯。笼与灯,孰重?”董卓眉心紧了,又松,“华雄东下,且观其势。”李儒合扇:“以兵试‘灯’,不如以‘名’试‘法’。然终究要见刀。”他心里清楚——那一刀不在今日,不在明日,在“名”与“法”的缝隙里,等到窄到再也挤不过去时,它才会落下。

兖州破庙,曹操拿着并州“策报”,边读边笑:“以礼困名。”荀彧道:“并州之法于刀后立,刀因法而稳。公若欲取中原,须先立‘礼与法’两柱。”曹操点头:“记之。”他吹灭灯,庙外一盏小灯照到庙檐下,照出一线清。

冀州袁绍帐,沮授与田丰又对坐。田丰指着“策报”道:“文笼之法,重‘不锁人’三字。公若以笼锁人,民去。”袁绍沉吟,终不语。他看着帐外的风,风里有草籽,轻轻地飞。飞鸟尽,诸侯散,风把各家的旗都吹得不那么立,只并州的牌似乎更直了一些。

徐州,刘备三人夜坐小堂。关羽看完“策报”,拈须而思:“以礼困名,妙。”张飞嘿了一声:“不晓这些,我只晓得那金笼——该砸!”刘备捻着那三字“民、信、止”,叹:“砸笼易,立灯难。”他抬头看向窗外那盏小灯,灯焰伏了伏,又立。

**

夜深,城楼风转柔。吕布与陈宫立在垛口,远望南面。那只鹰不知何时又飞回,蹲在旗杆下,缩作一团,羽毛鼓起,像一盏小小的灰色灯。吕布忽然道:“宫,丁公在我心里,是一个‘负’字。但‘父子’二字,不能再被他人拿来当绳。”陈宫颔首:“我知。”

“诸侯散,”吕布又道,“非我刀所致,是他们自己散。散了,才见路。我并州不追着他们喊‘来’,只把灯立好,把牌立直,把粥熬熟,把笼里装‘法’,把‘策’行稳。董卓若逼来,我不躲;他若拿‘父子’来套我,我先拆笼,再拆‘名’。他若拿‘天子’来压我——”吕布看着远处的一线暗金色,“我以‘民’背‘法’而行。‘父子’在‘礼’,‘君臣’在‘法’。他若越线——”

“斩。”高顺在一旁轻轻补上,像是一枚钉子在黑暗里不慌不忙落进木里。

陈宫笑:“主公的‘斩’,如今比先前更稳。刀不是快,刀在‘法’上。”他忽然转身,“明日,策院再开一席——名《父子之礼与法》。”冉桓笑:“我写。”周诏道:“我释。”顾嵇道:“我断。”卫温道:“我试铃。”杜元道:“我核簿。”石越道:“我描灯谱。”孙抟道:“我教小子写‘父子’旁边的‘止’字。”

吕布望着他们,忽觉胸中那块最硬的石头像被春水打湿了表面。它还在,但边缘不那么扎人。他转身,向城下轻轻摆手。城下粥棚的烟升起来,天边薄薄的一点绛色像一条线,线的尽头,是一轮新日。

“飞鸟尽看诸侯散,”他低低道,“金笼深锁‘父子’情——锁不住。”

灯焰伏了伏,又立。黑旗摆了摆,又直。鹰把头埋到翼下,像一个终于睡踏实的孩子。城里有小孩在梦里笑出声,叫:“民、信、止。”梦外,大人们把那三个字放到心里,放到手上。

第二天清晨,三帖的副本被贴到了晋阳城门的法牌旁边。人们路过,总会停一停,看一眼那句“请父子先照灯”。有人笑,有人叹,有人把帽子扶正了再走。路在脚下,风在肩上,灯在心里。有人说:“新日,从此不靠某家门楼照,靠这盏盏灯照。”旁人道:“有灯,有牌,有笼,有刀,有粥,有策——天,便不在别人手里了。”

——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