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游戏 > 重生三国:吕布,一戟破万法 > 第106章 为救手足逆天行

重生三国:吕布,一戟破万法 第106章 为救手足逆天行

作者:月洋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10-31 13:02:43

拂晓之前,宛城的天像被一只巨大无形的手按住,压得低低的。

北门吊桥缓落,车辙上结着薄冰,压过去发出极轻的“咔”声。骨铃的余音还挂在张辽的耳后——百草谷夜风过处,那一串叮当,像有人用极细的针一下一下点在人的心窝上。

唐樱随行而至。她披素色斗篷,脚步不快不慢,袖口的银针在晨雾里不显光。她不看围观的军卒和城民,只抬眼望了一眼天色,淡淡道:“辰时前,开炉。”

“炉?”陈宫一怔。

“药炉。”她目光落在帅府方向,“酒暂禁,水要新,火要稳。静室一间,西窗半启,地炭去湿。三禁八要,一条不差。”

“请娘子示下。”陈宫躬身。

“禁声、禁血、禁香;要稳、要净、要阴阳要合、要针从气、要火从令、要人从律、要药从时、要门从守。”她说得像列军书,一字一顿,目光没有停留,“最要紧的——‘镇’。”

“镇由谁行?”张辽明知故问。

“由他。”唐樱看向那处最深的营门影,“握众人命者,以‘人’行镇,不以‘王’行。”

——

帅府静室依令清空。窗纸蒙淡,外头一线晨光透进来,像一根纤细的银针。榻上少年气若游丝,胸口黑线已至锁骨外缘,紫纹如蛇伏走,鼻翼轻颤。高顺守门,张辽与陈宫在侧,贾诩立在偏影处,袖中葫芦被他握得极稳,不响。

吕布来时,甲未解,披风只半解,袖口被血色浸重了一线——是昨夜谷底未尽之毒翻涌时压住的痕迹。他入门不言,先看少年一眼,再看唐樱,目光平直。

唐樱也不多礼,拈针如拈兵。“逆天行,三式。”她斜指榻侧案几,案上已经摆好石心草、龙涎苔、七返白芷、薄荷末与一撮铁英粉,“第一式,‘逆针返脉’,以针逆行,夺毒之势;第二式,‘夺关换气’,以人之气镇其‘膻中’,借他体内‘王火’制毒寒;第三式,‘抽毒回炉’,以火养水,以水引毒,罐吸其浊而不夺其精。”

“娘子尽管吩咐。”吕布道。

“逆针,我来;夺关,你来;回炉——”她看向陈宫,“火候由你点。你手稳,心也稳。”

陈宫拱手:“领命。”

“还有一事。”唐樱看着吕布,“昨夜张将军以‘索命帖’回我三问,你以血为印,以人之名受约。今日下针,你要把‘王’放在门外,把‘人’带进来。”

吕布沉沉一点头,“可。”

唐樱转身,手一抬,“诸人退三步,禁言,不得惊呼。”她抬指点窗,“西窗半启——现在。”

命令落下,静室里连呼吸的节拍都被收束起来。唐樱先以酒洗针,银雨一排排在烛火上亮了一下又沉下去。她左指轻敲榻沿,像击鼓定军,口唇极轻极快:“一寸、再寸,气随针、针随气——”

第一针入“膻中”,浅,稳,不破血。第二针入“期门”,斜,细,像在皮下一点点挑开一条线。第三针入“章门”,四针合势,像在胸前搭了一张看不见的网。吕飞胸口黑线微滞,像被抓住尾巴的小蛇,不甘地一缩。

“夺关。”唐樱低声。

吕布向前半步,盘膝坐在榻侧,将右掌覆于吕飞“膻中”上方一寸处,不触不离。他吐气入腹,鼻吸口吐,气沉丹田,心如一石。他所修“止战四诀”在此刻从战场的杀意中抽离出来,只剩下“止”的极致——止心、止念、止气、止刀。他的掌心里缓缓生出一缕温热,不燥不躁,像冬日厚云后的一线阳光,落在寒泉上,不喧哗,却实在。

唐樱目光一闪:这是在人中难见的“稳”。她随即以指弹针,微颤、微旋。银针如鱼尾轻摆,针下之气逆着常势回转,沿皮里毛道而上,遇寒则化,逢毒则滞。她轻声数拍:“三、六、九——换。”

陈宫在炉旁点火。炉火不旺,只握住一指宽的蓝心,稳得像一颗安静的星。他把石心草与龙涎苔以少许泉水慢慢研开,小勺挑起,滴在少年肋下两处“走窜”的针旁。草膏入皮,皮下那一丝丝黑意像被水轻轻牵了一下,涌向针下。

“起罐。”唐樱以细口牛角罐平稳扣在针旁,罐内先以蒸汽温之,不用火。罐口微合,罐面无声,罐底却在一点一点吐出极细的泡。泡黑而紫,紫中透青。陈宫眼底一凛:骨砂、青磷、熏风改方皆在其中。

吕布掌心一热,热后是冷,再热再冷,像两股看不见的潮水在掌下交替。他胸内旧伤被这冷热挑了一下,似有一条冷蛇自肋下往肩胛游。他不动。掌不动、气不乱。汗自鬓角落,沿着面颊不留痕。他淡淡开口:“樱娘子。”

“在。”唐樱手不离针。

“若需血,取之。”

“不需你的血。”她声如冰,“需你的‘直’。你若乱,针意便乱;你若疑,气便散。你只需坐。”

“好。”他只应一声,掌下再稳一分。

第一道罐色深,第二道罐色浅,第三道罐色忽又深了一线。唐樱眉梢轻挑——毒势反扑。她指尖一顿,针忽改“走马”,沿“太溪”“少海”暗暗贯通,欲以“水”制“火”,以“火”驭“水”。少年喉间突突两声,胸口起伏骤紧,喉结一收,像被一只无形的手掐了一把。

“锁喉三针——”唐樱低喝,左手三针如电,飞下“廉泉”“天突”“气舍”,三针立,喉间那只手像被硬生生掰开。吕飞的气从刀背上拿回来了,从一线锋刃回到了**。

张辽与高顺同时往前一寸,又硬生生按住自己脚步。铁血营的门规在他们骨头里:禁声、禁步。贾诩在暗处看,袖中葫芦这一次没有摇——他怕他自己心里那一丝丝动会传出去,扰了针。

“第二式成七成。”唐樱低道,“第三式——回炉。”

陈宫换火,火心不变,只在炉外再加一圈温。白芷、薄荷与极少的麝在盏中温开,香气淡到几不可闻,淡里带着一丝极清的凉。唐樱取铁英粉如米一粒,融在草膏里,用指腹轻抹于“走窜”之线尽头。她的指腹白,指纹清,贴在少年皮上微微一停,似在与那一条线说话:“回。”

那条黑线迟疑,像一条在河口摇摆的鱼。吕布掌心的热在此刻一收,冷再起,又收,又起——他在用他的“止”给那条鱼安一个方向:回。

罐底再吐泡。泡紫转青、青转灰。唐樱一抬指,第三道罐轻轻移位,又扣。一息、两息、三息——她眼角余光扫到吕布的额上汗落一线,汗滑过眉锋,停在眉心那一点红痕上。那一点血曾为“镇礼”,今日又为“镇针”。她声音更轻:“再一息。”

“叮——”极轻极清的一声,从榻侧落下。所有人都愣了一下:那是镇旗上的铁牌,自被少年轻轻取下放在榻边为“惊尺”之时,第一次响。唐樱不怒反喜:“好。”

这“叮”不是乱,而是对时。像网中的鲤鱼被拍了一下,翻身朝回游。

吕飞的喉音渐稳,胸口的黑线像被谁拿着细细的梳子一梳,梳回锁骨之内。唐樱并指弹针,针尾同时轻颤,颤息与少年的呼吸渐渐合拍——一呼一吸、一进一退。她声音更轻了,几不可闻:“收。”

针出,罐起。罐底凝着一圈黑紫浅灰的环,环里有极细极细如泥的渣。陈宫用白瓷碟接住,碟面泛着光。唐樱用银丝轻挑,挑起一缕黑,黑在灯下发暗,不再泛青——毒势被按下了。她长长吐出一口气,声音却仍冷:“未尽。七日调息,辰午各一次,三日停针,四日复火。伤不入血,留在皮里——可活。”

她转身望向吕布:“逆天行,至此及格。欠你一次‘索命’的原因,我不说。”

吕布撤掌收息,掌心冷得像从泉里刚捞出来的石。他把那口冷压在心口,压在刚被毒触过的旧伤上。他看了看榻上少年,再看唐樱,“谢。”

“别谢。”唐樱言简,“你若失约,我索命。”

“我不失约。”吕布淡淡道,“午时,军法司开刀。首级与文书,按你律刻字,送谷口。”

唐樱点头,不再多言。她收针、洗针、入匣。匣盖阖上,一线光一闪即灭。

——

午前,军鼓三通,宛城午门外,军法台上铁梁立,木槛横。城民云集,军士列队。张绣身负偏将之职,立在侧列,未语,目光深处像压了一层石。崔理与城中“管粮之家”数人被贾诩点名到场,站在百步之外,亲眼看律成。

押上的是前营校尉韩齐,曾在城南兵站值守。供状压在台上,字迹乱、心却不乱——他不悔,只是怨。军法司朗声读罪:劫掠药农,夺药为乐;收受豪右之财,纵容断魂沙入军仓;暗里贩卖营中伤药。三罪并,合当军法正斩。读至“药农伤残”,台下有啜泣,是南市一个老药匠的家人,手里紧抓着一只被戳了洞的药罐,罐沿裂痕斜斜,像一道未合的口子。

吕布披甲登台,不坐,只立。画戟横于膝下,戟尾轻点木台,声音极轻,却一下一下像在人的骨缝里敲。他不训话,不作长辞,只抬手。刽子手上前,韩齐仰天笑了一声,露出一口黄牙,又忽地咬住自己的舌头,想先死。高顺一声冷喝,刽子手刀背一压,韩齐的下颌被硬生生撬开,舌头吐回口里。刀光一闪,血喷三尺,热,厚,落在木台边缘立刻暗下去。

军法司执事将首级装入黑匣,匣盖上刻:以王为法,以军为律,劫医者斩。陈宫亲手押上军法文书,贾诩提书角,以朱押“宛城行令”四字。张辽抱匣而下,不入帅府,径奔北门,出城三里,一线谷口,置于骨铃之下——风从山里出来,绕着黑匣转了半圈,吹散了血气,露出刻字的锋利。

城中鼓声止,庖门开粥。军中酒禁仍在,粥先给劳作者——伤兵、药农、工匠。崔理在粥棚前低低一拜,他知道,从今日起,这城里“饭、律、人”的秤重,真的在一道道小事里落地了。

——

申时,帅府后院立“医司”。牌匾并不华,三字横书——“青囊司”。唐樱不入司,只受“外监”之名,不受印,不领俸,立直达举报之权——“三月之内,青囊司治伤,司粮给药,司税免役,违者罚。”贾诩立“青囊三律”:

一、兵伤有档,入档必治;二、医者有责,伤亡必报;三、药入三检,检错有罚。另立“青囊三禁”:禁以药诈财、禁以伤戏笑、禁以血为乐。立“青囊三赏”:救治十人免一徭、十治合格增一粮、十月无失误赏一布。

吏胥持笔记录,城民传言四起,有信,有疑。张绣看完牌记,沉声对贾诩道:“文和——”话到嘴边只剩两个字,“……好。”

贾诩微笑,不答。他知道这“好”落地,最要紧看人——看那个立约的人。

——

夜幕又压下来一层。静室里,火心仍稳。吕飞苏醒在酉初末,他睁眼时看见的不是火光,是旗影——镇旗被人移到窗下,斜立着,铁牌安静地贴在结边。少年第一口气吸得很浅,第二口便深了些。他开口,嗓音嘶:“主……公。”

吕布已在榻前。他把掌从少年“膻中”上方收回,掌心仍冷,指尖却热。他不让自己微笑太多,“醒就好。”

“末将……”少年眼角湿了又被他自己晾干,“镇旗……不响。”

“好。”吕布点头,“你欠我的一顿盐汤,留着慢慢喝。”

少年笑了一下,又被唐樱瞪回去。唐樱把脉,指下之脉细细有力,像一条刚从寒水里下来的小鱼,一跳一跳不肯服软,却不乱。“不许多话。”她淡淡道,“三日不许起榻,七日不许骑马。十日之后,刀门可看,铁道不许碰。”

“诺。”少年老实应,眼睛却还悄悄看了一眼旗。

“再看,扎你一针。”唐樱凉凉。

“……”少年飞快把眼转回来。

张辽与高顺同时低头,憋笑。陈宫轻咳一声,把笑咳回胸里。贾诩在暗处看,目光极薄地暖了一下——城与军有了规矩,人心就敢笑。这笑不妨碍律,反而压住了虚。

唐樱收回手,忽道:“人救了。约未完。”

吕布起身:“送娘子回谷?”

“不急。”她看窗外一眼,“今晚在城里。明日辰时,入谷收‘首’与文书,再立‘谷律’之碑。后日辰末,我再来扎一次针。三日之约,你记着。”

“记着。”吕布道。

唐樱收针匣,拎斗篷,临出门忽回头:“你今日镇得稳。可惜——你自己也中毒未尽。夜里热,半夜会寒。别逞。”

“我不逞。”吕布淡淡,“我有‘止’。”

唐樱嗯了一声,“有‘止’也要有‘度’。”言毕转身而去。

——

夜更。北门以外,南坡之外,胡车儿蹲在石下,嘴里咬着那只从械匠尸体上扯来的小秤,秤杆在牙齿间发出“吱呀”一声。他远远望着城里升起的灯,灯的亮、暗、疏、密,像一张棋。他摸摸自己被火烫出泡的脸,皮一层一层要起不起来。他恨,不敢恨太久——因为恨会让人乱。他把恨咽下去,吞到胃里,胃里便酸,酸得眼睛都辣。

有人从背后靠近,脚步极轻。胡车儿不回头,只把秤杆横在嘴里,声音从牙缝里挤出来:“来做什么?”

来人低低道:“南市有路,盐枭肯出——只问你敢不敢。”

胡车儿吐出秤杆,吐了一口血沫,把秤塞回怀里,咧嘴笑了一下:“走。”他的笑没有半分喜,只有狠。他知道城里“饭与律”的秤从今日起压实了,他在城里杀不得人了——那就去城外杀。饿三天,很多人会想哭;饿七天,很多人会想投。他准备好秤,准备去秤人的心。

他不知道,城里也有一只秤,在“青囊司”与“谷律”之间一扬一落,沉着,冷,稳。

——

夜深了。帅府静室里火心收了一线,炉面覆了盖。吕布在短榻坐歇,掌心的冷与胸口的热在体内一消一涨。他闭目,将“止战四诀”一遍遍在心里过——止心、止念、止气、止刀。每过一遍,那条在他旧伤里游走的小蛇便安一分。窗外风过,铁牌未响,旗影不动。

案上“索命帖”横着,黑竹在灯下并不亮,却像一枚压在纸上的钉,把“约”钉住。张辽回转,把谷口得回的骨铃安在案角,铃不动,风动,铃轻轻晃了半个圈,又停——像有人在说,“就这样。”

贾诩立在门外影里,看着灯、看着旗、看着那张黑竹。他忽地想起白日台上那一刀,血喷三尺,落地即暗。那是“法”。他又想起静室里唐樱的针,银光细细,收、放、挑、按。那是“术”。两者之间,有一个人把手按在另一个人的胸上,掌心冷、指尖热。那是“人”。

他在心里极轻极微地笑了一下:王之所以为王,非因他比人多刀,而是因他把“人”放在刀前面。

更尽,梆子声远。唐樱在青囊司一隅闭目稍歇,银针整整齐齐地躺在木匣里,像一排轻轻合阖的刀背。她睁眼时,门外有微风掠过,骨铃轻动一下。她不看门外,只看针,指尖摸过匣盖,低低道:“一诺,且看。”

——

黎明前的一刻,天色最黑。吕飞忽然在睡梦中“叮”地听到一声——铁牌响。他睁眼,四顾。铁牌确实未响,只是心口左边半寸的地方,与它“对时”。他笑了一下,极轻极小,又闭上眼,睡过去。梦里他还在刀门下,旗在手,风在身侧掠。那风不冷,也不热,像有人把手轻轻按在他的胸上,说:“稳。”

窗外初白,宛城烟起,粥香淡淡。有小贩推着糖饼车从巷里出来,孩子们追着喊。军营里号声未起,铁血营的人已经在“铁脚步”上把第一百步落下。

案边,“索命帖”的边缘在微光里像一道小小的白。它不响,不亮,却压着一件大事——霸主一诺千金重,既已落在纸上与血上,便要落在刀上与粥上,落在谷碑上,落在每一个人要活下去的心口上。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