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相父在手,天下我有 > 第222章 旧恨埋雪,新令出关

相父在手,天下我有 第222章 旧恨埋雪,新令出关

作者:依山而居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0-31 12:51:10

风雪如刀,刮过贺兰山前线大营的旌旗,将半垂的旗角撕得猎猎作响。甲胄上的霜花凝结成冰,哨卒执戈而立,睫毛上的冰晶折射着帐内透出的微光,目光如鹰隼般刺破漫天雪幕,警惕地扫视着苍茫冰原。

肃杀的寒夜将尽未尽,辕门外忽然传来一阵微弱却执拗的脚步声——一步深陷雪窝,一步踉跄喘息,在寂静的雪原上格外清晰。

一个瘦小的身影在雪幕中缓缓浮现,破旧的羊皮袄沾满冰碴,冻得发紫的脸上,唯有双眼亮得惊人,像两簇在寒风中拼命燃烧的火苗。

“来者何人!”守营的皇城司卫士厉声喝问,腰间的佩刀半出鞘,寒光与雪色交映。

少年“噗通”跪倒在雪地里,双手高高举着一个木盒,声音嘶哑却异常清晰:“我叫陈小柱……是匠人陈子昂之弟。我兄临终前留下此物,说能救国,求见陛下!”

营内灯火骤然亮起,将少年单薄的身影照得通透。

赵构披衣起身,眉峰微蹙。亲卫刚禀报时,他本以为是金人或西夏的诡计——近来边境不宁,敌国常遣细作伪装成难民刺探军情。可当皇城司亲兵呈上那个被体温焐热的木盒,他指尖刚触到盒面,便瞥见了扉页上的字迹:

“吾误国器,罪无可赦。然父志不可坠——此中有新式减震炮架设计,或可助国威远扬。”

笔锋颤抖,墨迹斑驳中带着暗红,似是混着血泪。赵构的心猛地一震,想起数日前祁连谷道的险情——正是陈子昂那份“火炮弱点图”,险些让岳飞大军陷入重围。那时他震怒之下欲诛其九族,是赵鼎进言:“一人之错,未必万世之罪。若其心尚存良知,或可化祸为机。”

如今,这封遗书便是答案。

“召徐小七。”赵构沉声道,“带工部老匠,去密室验图。”

半个时辰后,火器监图使徐小七疾步闯入帐中,脸上难掩激动:“陛下!图纸是真的!结构精妙至极!采用悬臂弹簧与滑轨缓冲,能让火炮在崎岖地形中保持稳定,射程误差减少七成以上!有了这设计,北地沙丘、草原、山道,重炮部队皆可奔袭部署!”

帐中诸将闻言,齐齐倒吸一口凉气。这意味着,以往只能困守平原的重炮,从此能随骑兵深入敌后,成为撕开防线的利刃!

赵构望着窗外漫天风雪,久久不语。帐内烛火跳动,映得他神色难辨。良久,他轻叹一声:“一人之恨可毁千军,一人之悔亦能救万民。朕允他赎罪,更要昭告天下——工匠之心,不容轻弃。”

翌日清晨,《军工九条令》以八百里加急颁行全国,震动朝野:

“凡军器制造者,子女免试入匠学堂,授俸禄、赐田宅;工匠殉职,追授勋爵,抚恤三代,子孙可袭爵;举报隐患者,赏金千两,擢升两级,匿名亦保全性命……”

更在临安皇城南门广场设立“匠魂碑”,首列三人姓名:

陈大柱,督造战舰积劳病逝,临终犹念“船舷加固”;

徐小七,揭发毒图有功,孤身潜入敌营取证,险死还生;

陈子昂,虽曾误事,终以死赎罪,遗图定乾坤。

消息传开,天下百工哗然。老铁匠抱着孙子在碑前嚎啕:“你爹要是活着,也能进学堂了啊!”无数民间巧匠连夜收拾行囊,背着工具箱奔赴临安,官道上马蹄声、车轮声不绝于耳。

贺兰山大营的空旷校场上,陈小柱面对赵构深深叩首。“你兄之罪,已由他的血洗净。”赵构亲自扶起少年,语气郑重,“从今日起,你入匠学堂,朕许你十年之内,执掌火器监。”少年哽咽着点头,棉袄下的脊梁挺得笔直。

就在此刻,赵构脑海中响起一道清越之声:【叮——“西陲烽燧”任务完成。国家军工体系完成迭代升级。解锁终极奖励:跨域投送协议。】

眼前浮现三道选项:1远程火炮校射镜(可视距外精准打击);2轻型折叠战舰设计图(适合远洋快速部署);3军工标准化手册(统一全国兵器规格)。

“全部兑换。”赵构没有丝毫犹豫,随即转身下令,“即刻传旨泉州、明州,重启造船大役!征调沿海良工,按新图建造‘海翼级’战舰,三年之内,要让宋舰横渡东海!”

众将凛然领命,帐外风雪似乎都被这股气势逼退了几分。

林九娘悄然退至帐外,望向东方天际。那里,乌云已裂开一线,晨光如利剑般刺破云层,正落在远处待命的舰队桅杆上,镀上一层金辉。

而在丞相营帐中,赵鼎正伏案批阅军情文书。烛火摇曳,映着他略显疲惫却依旧清明的面容。忽有驿使快马而来,递上一封泛黄信笺,邮戳竟是成都府路所发。

他拆信细读,动作渐渐放缓,眼神微微一颤。信中说,锦官城外武侯祠的诸葛亮塑像,近来面容悄然生变——原本肃穆低垂的唇角,如今微微扬起,似有释然之喜。

赵鼎闭目片刻,心潮翻涌。那是鞠躬尽瘁的象征,是未竟之志的寄托。而今这抹笑意,是英灵见后继有人,还是江山将定的预兆?

他忽而睁开眼,眸光如电,提笔蘸墨,落纸如刀:“相父毕生所憾,非未能克复中原,而在未能见今日之盛。”笔锋一顿,力透纸背,“今主上执锤,万里河山皆为砧板,何愁大业不成?”

写罢,他吹干墨迹,将信折好,却不封缄。起身至灯前,亲手点燃一角。火舌舔舐纸面,字字化作灰蝶,在夜风中盘旋升腾,向南而去——仿佛那一缕轻烟真能跨越千山万水,落入武侯祠前的香炉。

“丞相。”亲兵低声入帐,“江口楼船已备。”

赵鼎颔首:“传令,即刻启程。”

【东望潮生】

钱塘江口,春寒未散,海风猎猎如战鼓催征。赵构立于望江塔之巅,手持千里镜,目光如铁钉般钉在远方海平线。

晨雾缭绕间,第一批装配“震天雷·丙型”的“海翼级”楼船正缓缓离岸。船身漆黑如墨,船首朱雀展翼欲飞,双目赤金,似要焚尽四海妖氛——这是“万物兴邦系统”兑换的最新设计,轻便坚固,可远洋奔袭,折叠桅杆与隐藏炮舱的设计更是巧夺天工。

“相父曾言,倭国日后必犯我疆土、辱我子民。”赵构低声自语,握紧千里镜的指节发白,“我不待它长大,先斩其根。”

身后,赵鼎缓步登台,闻言淡淡一笑:“主上志在四海,臣岂敢落后半步?”

就在此时,一阵清亮的童声破风而来——

“凡军器制造者,子女免试入匠学堂!”

“工匠殉职,追授勋爵,抚恤三代!”

“举报隐患者,赏金千两,擢升两级!”

陈小柱领着数十名匠学堂的少年,列队站在岸边,齐声诵读《军工九条令》。他们的声音还带着稚气,却异常响亮,随潮声而起,竟压过了涛声与启航的号角。

赵构回头望去,那些孩子的脸蛋冻得通红,眼中却燃着簇簇火苗——那是被尊重点燃的希望,是被时代托举的力量。

他忽然笑了,眼角微湿。

“这才是真正的国之利器。”

话音未落,东方乌云彻底裂开,第一缕春阳如利剑般刺出,正正落在“海翼级”旗舰的龙骨之上,金光流转,宛如神启。

战舰启航,旌旗猎猎,朱雀似振翅飞向大洋深处。

御书房内,一叠造船进度表摊开于案头,墨迹未干。一份密报悄然压在其下,封皮猩红,印着“皇城司急递·绝密”七字,在晨光中泛着沉凝的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