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相父在手,天下我有 > 第174章 京都开仓,天下归心

相父在手,天下我有 第174章 京都开仓,天下归心

作者:依山而居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0-31 12:51:10

晨光洒在京都残破的城门上,朱雀门的铜钉早已锈迹斑斑,城楼塌了半边,仿佛一头垂死的巨兽,喘着最后一口气。

风卷着灰烬在街巷间游荡,偶尔传来几声婴儿啼哭,又迅速被死寂吞没。

百姓躲在门缝后、窗棂间,眼巴巴望着那支缓缓入城的队伍。

没有铁甲森然,没有炮车轰鸣。

只有一百辆满载粮食的牛车,吱呀作响地碾过青石板路;千名宋军骑兵身着素色战袍,腰间佩刀未出鞘,马蹄裹着麻布,踏地无声。

最前方,一匹白马缓步而行,马上之人玄袍金带,面容清俊,眼神却如炬火般明亮——正是大宋官家赵构。

他来了,却不似征服者,倒像一位归乡的故人。

“他们……真不杀人?”

“听说已在博多施粥三日,连倭军俘虏都有饭吃……”

“可那是官家啊!怎会亲自煮粥?”

议论声在门后低语,直到一队宋军在十字街口停下,支起铁锅,架起柴火,锅中米香渐渐弥漫开来。

几个士兵从粮车取下蒸好的米糕,掰成小块,递给街角蜷缩的孩童。

孩子怯生生地缩手,一名宋军轻笑:“吃吧,这米,是你们以后的命。”

那一瞬,仿佛有春风拂过冻土。

越来越多的人推开房门,战战兢兢地走出。

老人拄着拐杖,妇女抱着婴孩,目光从惊惧转为疑惑,又从疑惑化作湿润。

赵构翻身下马,亲自执起一柄木勺,蹲在锅前,为一位瘦骨嶙峋的老妪盛了一碗热粥。

老人颤抖着接过,忽然双膝一软,跪倒在地,额头重重磕在石板上,血流而出。

“活佛……活佛官家来了……”她喃喃着,泪如雨下。

赵构急忙扶她,声音温和:“别拜我,该拜的是这碗饭背后的千万农夫,是那年复一年盼着天下太平的相父。”

他抬头,望向远处宫城的方向,眸中闪过一丝追忆。

系统提示音在脑海中响起,清冷而庄严:

【检测到“仁政感召”“敌国归心”“文明融合”三重条件达成】

【触发隐藏任务:建立东瀛都护府】

【任务目标:设立治所、推行农政、普及教化、完成族群融合】

【奖励:解锁“跨文明治理AI模块”(可自动适配异族治理策略,降低叛乱率90%)】

赵构唇角微扬。

他知道,这不仅是征服的终点,更是帝国崛起的起点。

三日后,原天皇宫殿前的广场被清理一新,残垣断壁之间,立起一座高台。

晨钟未响,百姓已自四面八方涌来,跪满长街。

赵构立于坛上,身披明黄龙袍,手中展开一卷黄绢,声如洪钟:

“朕承天命,平乱止杀,非为扩土,实为安民!今废倭国帝号,设‘东瀛都护府’,任命高明远为都护,总揽军政;即日起,推行占城稻改良种,每户授秧,官府供肥;桑蚕新种分发至乡,女子学习织布,每年有赏赐;建‘归化学堂’百所,五年内孩童必须学习汉字、算学、礼制;凡东瀛子民,皆可赴考功名,入仕为官!”

台下万籁俱静,继而爆发出震天欢呼。

高明远出列,单膝跪地:“臣,领旨!誓以仁治土,以信服人!”

人群之中,阿史那·木兰一身红甲,腰悬火铳,身后列着三百名身着宋式铠甲的倭人新兵。

他们曾是战俘,如今却成了治安巡防队的首批成员。

“昔日屠刀在手,今持火铳护民!”有百姓指着他们,声音发颤,“这是……活生生的转世啊!”

与此同时,京都郊外,李纲皱眉立于一座新筑的石库前:“官家,火器乃国之重器,如此轻易封存,恐日后难控。”

赵构负手而立,目光沉静:“正因难控,才要明示天下——我大宋之强,不在杀人,而在养人。”

话音落,百门旧式火炮被缓缓推入石库,大门封闭,巨石封门。

碑文刻就,墨迹淋漓:

“此器为护国之用,非驭民之具。凡我治下,唯农桑为本,火器永镇库中,除非外敌来犯。”

百姓围观,老者焚香,孩童跪拜,有人泣不成声。

系统再度提示:

【“跨文明治理”任务完成度50%】

【解锁功能:“民心转化率预测”(可预判政策实施后三月内民心动向,准确率87%)】

赵构望着那碑,心中默念:“相父,你曾说‘治世以大德,不以小刑’,今日我以仁立国,可还像你教我的样子?”

就在此时,城外快马疾驰而来,尘土飞扬。

“报——!赵丞相船队已抵达博多港,正乘马赶京,三日内可达!”

赵构猛然转身,眼中骤然亮起少年般的光彩。

他大步走下高台,翻身上马,竟不顾仪仗,只带皇城司亲卫十骑,直奔城门而去。

风再度吹起他的衣袍,像当年成都宫门前,那个跪在雨中喊“相父慢行”的孩子。

这一次,他要亲自迎他回来。

而在京都城外五里,一道身影正策马而来。

青衫素袍,眉目如画,手中仍紧握那封已被摩挲得发皱的信。

赵鼎望着远处巍峨的城影,轻声道:“阿斗……你终于,把相父的北伐,走成了治世的开端。”

【相父压梁】

马蹄踏碎京都郊外的晨霜,五里长亭外,尘烟滚滚。

赵构一马当先,披风猎猎,身后仅十骑皇城司亲卫紧随,全然不顾帝王仪仗的繁文缛节。

他目光如炬,死死盯着远方那道青衫身影——那一袭素袍,曾撑起蜀汉半壁江山,如今,竟跨越千年时空,在这东海之滨,再度为他执掌乾坤。

“是官家!”随行将士低呼。

前方,赵鼎勒马停步,翻身下马,正欲跪拜,却被一只强有力的手臂猛然扶住。

“相父!”赵构声音微颤,眼底竟泛起水光,“您终于……来了。”

赵鼎抬头,望着眼前这张熟悉又陌生的脸——不再是成都宫中那个怯懦依赖的少主,而是执掌万邦、气吞山河的官家。

他喉头一哽,千言万语,终化作一声轻叹:“阿斗……你长大了。”

两人并肩而行,不乘轿,不鸣锣,步行入城。

百姓夹道相迎,却无人喧哗,只默默跪拜,仿佛见证一场跨越生死的重逢。

风拂过,卷起赵鼎袖间那封早已泛黄的信——《出师表》手稿,墨迹犹存,字字泣血。

行至城东一片开阔地,脚手架林立,工匠忙碌,一座宏伟书院正拔地而起。

赵构驻足,抬手指向中央地基:“相父,这儿将立一座碑,刻您写的《出师表》。”

赵鼎一怔,眼眶骤然发红:“官家何必如此?臣不过一介孤臣,何德何能……”

“您有!”赵构猛然转身,声音如雷贯耳,“当年成都未竟之志,是您一人扛着北伐的旗!是您在五丈原上,燃尽心血,只为一个‘汉室可兴’的梦!如今——”他指向四野,“这东瀛百废待兴,这天下万民归心,皆因您教我的‘以德服人’!相父,这不是您的碑,是大宋的魂!”

赵鼎怔立原地,指尖轻抚地基上的黄土,仿佛触到了千年前成都郊外的春风。

良久,他缓缓跪下,双手捧起一抔土,郑重覆于基石之上。

“臣……”声音低沉却坚定,“愿为官家再理十年天下。”

话音落,万籁俱寂。远处钟声悠悠响起,似天地共鸣。

【海图新篇】

夜,海图殿。

烛火摇曳,映照着墙上那幅巨大的《帝国整合全图》——东至倭地,北抵燕云,西望祁连,南控交趾。

赵构独坐案前,指尖轻抚图上西域一线,眼神深邃如渊。

系统光幕悄然浮现,金光流转:

【检测到多文明共治初成】

【激活三项战略推演模块】

——“草原归附推演:模拟整合蒙古、女真、契丹诸部可行性,成功率78.6%”

——“西夏经济渗透方案:通过茶马贸易、粮种输出、文化同化,实现非战而屈人之兵”

——“罗马航线勘探计划:联合阿拉伯商队,开辟地中海直航路线,预计航程三百六十日”

赵构呼吸微滞,指尖在“罗马”二字上久久停留。

“相父……”他低声呢喃,嘴角扬起一抹豪笑,“当年您六出祁山,只为兴复汉室。如今,我要让大宋的船,驶过葱岭,穿过大漠,直抵西海之岸——您写的《后出师表》里说‘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可这一次,我不许您死,我要您亲眼看着,这天下,如何从刀锋走向人心。”

窗外,京都灯火渐明,不再是战火燎原的赤红,而是万家炊烟的暖黄。

炊烟袅袅,如丝如缕,织成一片太平盛景。

他缓缓合上地图,目光投向南方——那一片水网密布、沃野千里的江南之地,仿佛有某种无声的召唤,在风中低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