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亮舒玉就被顾九从暖融融的被窝里挖了出来。今日是杨家作坊正式开工的大日子,可不能睡懒觉。
“小姐,醒醒,今儿个可是大喜的日子,得打扮得精神些。”
顾九的声音带着难得的轻快,手里拿着一套崭新豆绿色的小襦裙,上面绣着缠枝福纹,看着就喜庆。
舒玉揉着惺忪睡眼,打着小哈欠,任由顾九摆布。在灵泉和空间日复一日的滋养下,她原本略显黄瘦的小脸早已变得白嫩细腻,仿佛能掐出水来。头发乌黑柔亮,被顾九灵巧地梳成两个乖巧的包包头,系上红色的发带,再配上这身衣裳,活脱脱一个年画里走出来的玉雪福娃娃,任谁看了都想摸一把。
“九姐姐,轻点,头皮紧……”
舒玉小声嘟囔,努力睁大眼睛保持清醒。
顾九笑着放轻手下动作:“小姐忍忍,今天来的贵客多,可不能失了礼数。您瞧这模样多俊,保管谁见了都喜欢。”
舒玉对着模糊的铜镜左右照了照,也觉得很满意。人靠衣装马靠鞍,这么一打扮,自己这个“四岁总工程师”总算多了几分符合年龄的可爱,少了几分故作老成的违和感。
刚收拾停当,院外就传来了喧闹的人声和骡马的响动。舒玉扒着窗户一看,好家伙!院子里已经来了不少人!
只见齐万年齐胖子穿着一身簇新的宝蓝色绸缎长袍,挺着愈发圆润的肚子,正红光满面地跟杨老爹拱手道贺,身边还跟着一个七八岁年纪、穿着粉衫子、梳着双丫髻、眉眼与他有几分相似、却显得文静许多的小姑娘,原来是有过一面之缘的齐兰儿。
更让舒玉惊讶的是,王县丞(王明远)和李县令竟然联袂而至!两位父母官都穿着常服,但气度不凡,身后还跟着捧着贺礼的随从。陈老将军不但亲自来,还送了让人眼红的贺礼——一柄巴掌大小打造精良、寓意“开门红”的小金算盘,可把颜氏给惊着了,捧着那金算盘的手都在抖。
此外,杨家铺子隔壁杂货铺的刘掌柜、布庄的孙娘子等几家平日交好的掌柜也都来了,外祖父和二婶的二哥也到了,院子里一时间贺喜声、寒暄声不绝于耳,简直比过年还热闹!
“乖乖,这阵仗……”
舒玉咂咂舌,心里明白,这不仅仅是庆贺作坊开业,更是各方势力对杨家如今地位的一种无声认可和示好。尤其是王县丞和李县令一同出现,意义更是不一般。
大人们在前院应酬,舒玉自然也被颜氏拎出去亮了个相。她乖巧地跟在杨老爹和颜氏身后,学着大人的样子,像模像样地给各位来宾行礼问好,奶声奶气地说着“谢谢伯伯”、“谢谢爷爷”,那副机灵可爱又努力装小大人的模样,萌得齐万年直呼“想要个这样的闺女”,逗得李县令也捻须微笑,王县丞看她的眼神更是充满了温和与感激。
“哎呦!玉丫头几日不见,越发水灵了!跟个瓷娃娃似的!”
齐胖子嗓门最大,笑着就要来捏她的脸,被他闺女一把拉住,
“爹!你别把人家捏坏了!”
那小姑娘冲舒玉友好地笑了笑,舒玉也回以一笑。
陈老将军捋着短须,眼中满是慈爱:“嗯,是个有福气的娃娃。”
李县令也笑着点头:“杨叔父,您家这孙女,瞧着就聪慧过人,是颗明珠啊。”
吉时一到,杨老爹便领着众人移步作坊门前。崭新的青砖瓦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门楣上挂着蒙了红布的牌匾。一串长长的鞭炮被点燃,“噼里啪啦”震天响,红色的纸屑漫天飞舞,硝烟味混合着喜悦,弥漫在空气中。
鞭炮声歇,在众人的注视和掌声中,杨老爹与陈老将军、李县令一同,缓缓拉下了牌匾上的红布——露出了“杨记工坊”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这是杨老爹亲自题的字,虽不华丽,却自有一股踏实厚重的气度。
接着便是上香祝祷,祈求祖师爷保佑、作坊兴隆、出入平安。杨老爹带着杨大江、杨大川,神情肃穆地上香、行礼。颜氏则领着女眷们在后面默默祈福。
一套流程走完,杨老爹站在作坊门前,面向众人,清了清嗓子,声音沉稳有力:
“多谢各位乡邻、各位亲朋、各位贵宾今日赏光!我杨家能有今日,离不开大家帮衬!这作坊,往后就仰仗大家多照应了!”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激动又有些紧张的赵氏、孙氏、小草、山杏,以及站在稍后位置的秦月英,继续道:
“作坊开工,规矩立在前头。用心做活,诚信待人,工钱福利,绝不会亏待大家!但若有人偷奸耍滑,坏了规矩,也莫怪杨家不讲情面!”
这话既是说给雇工听,也是说给所有观礼的人听。
“好!”
“祝杨记生意兴隆,财源广进!”
众人纷纷叫好鼓掌,气氛热烈。
揭匾之后,便是上香祝祷。香案早已设好,上面摆着猪头、水果、糕点等祭品。杨老爹带着杨大江、杨大川,神情肃穆地上前,点燃香烛,对着天地牌位和祖宗牌位(临时请来的)恭敬地拜了三拜,口中念念有词,无非是祈求作坊顺利、家宅平安、财源广进之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