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穿越八阿哥,看我推翻雍正 > 第125章 康熙返京

穿越八阿哥,看我推翻雍正 第125章 康熙返京

作者:少年张三丰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0-31 12:13:24

京城外的官道上,尘土飞扬,康熙的銮驾在数千御前侍卫的护送下,缓缓朝着城门驶来。銮驾两侧,胤禵率领的西山锐健营、胤祥统领的丰台大营士兵列成整齐的队伍,甲胄在阳光下泛着冷光,既是护驾,也是向京中宣告——这场由托合齐引发的乱局,已近终结。

车帘被轻轻掀开,康熙坐在銮驾内,目光扫过沿途的士兵,眼神深邃。自密云驿道肃清后,他便加快了返京的行程,京中每日传来的消息,他都一一过目——托合齐被擒、凌普被杀、太子党内讧,每一条都在他的预料之中,却也让他心中多了几分沉重。

“皇上,已到德胜门。”图里琛躬身禀报,声音恭敬。康熙点了点头,缓缓起身,在太监的搀扶下走下銮驾。城门内,胤禛、胤禩已率领文武百官等候在此,见康熙下车,纷纷跪地行礼:“臣等恭迎皇上圣驾回宫!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康熙没有立刻让众人起身,目光落在胤禛与胤禩身上,语气平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免礼。京中乱局虽平,但若非你们二人辅政期间未能及时察觉托合齐异动,也不会闹到这般地步。即日起,你们二人回府思过半年,无朕旨意,不得擅自出府。”

胤禛与胤禩心中一凛,连忙躬身应道:“儿臣遵旨。”他们清楚,康熙此举并非真的怪罪,而是借着“申饬”平衡朝局——二人在朝中势力渐长,若是因平乱再获嘉奖,恐会引发其他皇子不满,半年思过,既能压一压二人的势头,也能让他们暂时远离朝堂纷争。

康熙不再多言,转身登上御辇,朝着皇宫方向而去。文武百官紧随其后,街道两旁的百姓早已被疏散,只剩下肃立的士兵,整个京城都笼罩在一片肃穆的氛围中。

回到紫禁城,康熙未作歇息,直接在乾清宫召见了胤祥与胤禵。二人一身戎装,刚走进殿内,便单膝跪地:“儿臣参见皇阿玛!”

“起来吧。”康熙抬手示意,目光落在二人身上,语气缓和了几分,“此次平乱,你们二人功不可没。胤祥接管丰台大营,稳定京郊防务;胤禵肃清密云驿道,擒获托合齐,都办得不错。”

他顿了顿,看向一旁的张廷玉,道:“传朕旨意,皇十三子胤祥、皇十四子胤禵,平乱有功,加封郡王,赏黄金百两、绸缎千匹,其麾下立功将士,皆按军功升赏。”

“谢皇阿玛恩典!”二人齐声谢恩,眼中难掩喜悦——郡王之位,是他们凭借军功挣来的,远比其他皇子靠着“贤名”或“笼络人心”得来的封赏更有分量。

待二人退下后,康熙的目光转向太子胤礽——此刻的胤礽已被软禁在东宫,面色憔悴,不复往日的储君威仪。见到康熙,他踉跄着跪地,声音带着几分颤抖:“儿臣……参见皇阿玛。”

康熙看着他,眼神复杂——有失望,有痛心,却再也没有了往日的期许。“胤礽,你可知罪?”他语气冰冷,“托合齐矫诏调兵,谋害圣驾,你身为太子,不仅不加阻拦,反而纵容其胡作非为,甚至想要逼宫谋反,你这是欺师灭祖,你的心难道是黑的?”

胤礽浑身发抖,泪水夺眶而出:“皇阿玛,儿臣是被托合齐蒙蔽的!儿臣从未想过要谋反,更没想过要对皇阿玛不利啊!求皇阿玛饶儿臣一命,儿臣再也不敢了!”

“蒙蔽?”康熙冷笑一声,“你身为储君,连辨别忠奸的能力都没有?托合齐调动兵马,包围八爷府,你会一无所知?朕看,是你心中早就对朕不满,对这储君之位不安分!”

他起身走到胤礽面前,居高临下地看着他:“朕曾两度立你为太子,对你寄予厚望,可你一次次让朕失望。私编亲卫,插手兵权,勾结大臣,如今更是纵容手下谋逆……你这样的人,不配再做大清的储君!”

康熙转身,对张廷玉道:“传朕旨意,废黜胤礽太子之位,贬为庶人,圈禁于宗人府,终身不得出府!”

“皇上!”胤礽凄厉地喊道,想要起身却被侍卫按住,“皇阿玛,儿臣知道错了!求您再给儿臣一次机会!求您了!”

康熙没有回头,只是摆了摆手,示意侍卫将胤礽带下去。殿内恢复了寂静,康熙看着空荡荡的殿中,心中涌起一阵疲惫——他年近六旬,本想在有生之年定下储君,安稳传位,可胤礽的背叛,让他再次陷入了储位未定的困境。

随后,康熙下旨处置太子党余孽:耿索图虽有缴械之举,却仍参与了矫诏调兵,被贬往宁古塔,终身不得回京;托合齐身为步军统领,矫诏谋逆,凌普身为热河驻军统领,响应托合齐调兵,二人皆被判诛灭三族,家产抄没,亲属流放;其余参与谋逆的将领,或斩或贬,无一幸免。

旨意下达后,京中掀起一阵腥风血雨。托合齐与凌普的府邸被查抄,家眷被押往刑场,百姓们站在街道两旁,看着曾经风光无限的权贵落得如此下场,无不唏嘘。而宗人府外,重兵把守,胤礽被圈禁在院内,从此失去了自由,也失去了争夺皇位的资格。

半个月后,京中局势渐渐稳定。胤禛与胤禩已回到府中思过,胤祥与胤禵则因加封郡王,在军中威望更盛。朝堂之上,大臣们虽不敢明着议论储位之事,却都在暗中观察——胤祥、胤禵军功赫赫,胤禛沉稳内敛,胤禩人脉广阔,这四位皇子,无疑成了储位的热门人选。

乾清宫的书房内,康熙坐在案前,手中拿着一份奏折,却久久没有翻看。窗外的月光洒进来,映着他鬓角的白发,显得格外苍老。他想起年轻时的意气风发,想起平定三藩、收复台湾的壮举,可如今,面对储位的抉择,他却感到前所未有的迷茫。

胤祥侠义,却过于重情,恐难应对朝堂的复杂博弈;胤禵善战,却性情急躁,未必能稳住朝局;胤禛严谨,却手段阴冷,他也看不透其真实为人;胤禩虽贤,却笼络人心过甚,恐会引发党争……每一位皇子都有优点,却也都有致命的缺陷。

康熙放下奏折,走到窗边,望着夜空中的明月,心中长叹——他本想通过太子的“谋逆”,彻底解决储位问题,却没想到,废黜太子后,储位之争反而更加激烈。这场由托合齐引发的乱局,虽以“平衡朝局”收场,却也让他明白,选择一位合适的继承人,远比平定一场乱局更为艰难。

夜色渐深,乾清宫的灯火依旧明亮。康熙知道,储位之事不能再拖,可他看着眼前的几位皇子,却始终难以决断。这场储位迷局,或许还要持续很久,而他这个帝王,只能在一次次的权衡中,寻找着那个能撑起大清江山的继承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