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穿越八阿哥,看我推翻雍正 > 第104章 当面弹劾

穿越八阿哥,看我推翻雍正 第104章 当面弹劾

作者:少年张三丰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0-31 12:13:24

康熙四十八年六月,乾清宫早朝的钟声余韵未散,殿内的气氛却已绷得如弓弦般紧。文武百官按品级列站,目光不自觉地在太子胤礽与皇八子胤禩身上流转——近日东宫与八爷府的明争暗涌,早已成了朝堂上下心照不宣的事,今日看太子一身朝服绷得笔直,神色沉郁,便知必有大事发生。

果然,待户部奏完漕运事宜,胤礽便迈着急促的步子出列,躬身叩拜:“启禀皇阿玛!儿臣有本,弹劾皇八弟胤禩,其掌火器作坊期间,多有逾矩之举,恐损国本!”

殿内瞬间鸦雀无声,连风吹过的声响都清晰可闻。康熙放下手中朱笔,目光落在胤礽身上,语气平淡却带着威严:“太子且说,胤禩有何逾矩之处?”

胤礽抬头,眼底带着几分刻意酝酿的怒气,声音响彻大殿:“其一,胤禩借‘改良火铳’之名,向工部索要十万两经费,还请旨扩坊招募五百工匠。如今江南水患刚过,国库需赈济灾民,他却将银两耗在火器上,是为‘罔顾民生’;其二,儿臣听闻,他私下让火器作坊隐匿火铳产量,实际造了五百支,却只报三百支,剩下的不知藏于何处,恐有‘私蓄兵器’之嫌;其三,漠北蒙古商队上月来京,欲购新火铳,胤禩虽称拒绝,却未将此事奏报,反而与商队密谈至深夜,难保无‘私通外藩’之疑!”

这三条弹劾,条条都戳在要害上。百官窃窃私语,不少人看向胤禩,等着他辩解。唯有站在队列中的胤禛,垂着眼帘,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朝珠,神色平静得仿佛事不关己——没人知道,胤礽口中“隐匿产量”“密谈商队”的消息,正是他通过东宫亲信,“无意”中透漏给太子的。

胤禩缓步出列,躬身行礼,语气从容无波:“皇阿玛,太子殿下所言,多有不实,儿臣恳请逐一辩明。”

“准。”康熙颔首,目光扫过殿内,带着审视。

“关于十万两经费与扩坊之事,”胤禩先回应第一条,“儿臣奏折中已详述,新火铳需装备漠北、哈密驻军,现有作坊月产三百支,若不扩坊,需两年方能完成换装;十万两经费中,六万两用于采购铜铁硫磺,四万两用于研发‘连发火铳’——此铳若成,可大幅减少士兵伤亡,非‘耗银’,实为‘保边防’。且奏折已由工部、兵部会同核查,两衙均已签字认可,并非儿臣私求。”

工部尚书立刻出列佐证:“皇上,八爷所言属实,经费与扩坊计划,确为边防急需,无半分虚耗。”兵部尚书也随之附和:“哈密驻军火铳更换权,是兵部主动移交,因新火铳需专人调试,移交后更便训练,非八爷越权。”

胤礽脸色微变,却仍强撑着道:“那隐匿火铳产量呢?此事总不假吧!”

“太子殿下怕是听了误传。”胤禩语气依旧平和,“作坊每月实产三百支,每一支都登记在册,由工部笔帖式核对后送往军营,何来‘隐匿’之说?若殿下不信,可查工部的物料消耗账与军营的接收记录,一一对证便知。”

他顿了顿,话锋转向第三条:“至于漠北商队,儿臣本欲今日奏报。上月科布多部落商队来京,确有购铳之意,儿臣当场以‘大清律禁售军器’拒绝,商队逗留三日便离去。儿臣已将此事记录在案,只因昨日忙于调试新火炮,未能及时奏报,非‘刻意隐瞒’。”说着,他从袖中取出文书,递予内侍,“这是商队来访记录与拒售文书,有通译、亲兵签字,恳请皇阿玛查验。”

内侍将文书呈给康熙,康熙翻看片刻,眉头微蹙——文书记录清晰,签字齐全,看不出破绽。他看向胤礽,语气带着几分询问:“太子,你弹劾胤禩,可有实证?”

胤礽支支吾吾,额角渗出冷汗——他的“证据”,不过是胤禛透漏的“消息”,并未核实。“儿臣……儿臣是听亲信所言,担心八弟出错,才急于奏报……”

“听亲信所言,便当庭弹劾兄弟?”康熙的语气沉了几分,“你是太子,当以国事为重,岂能凭流言蜚语,便定人罪名?胤禩改良火器为边防立功,你不与他同心,反而处处猜忌,可有储君的气度?”

胤礽双腿一软,连忙跪地:“儿臣知错!儿臣一时糊涂,恳请皇阿玛恕罪!”

康熙看着他,沉默良久,并未当庭宣判,只缓缓道:“此事非同小可,朕需彻查。着户部核查火器作坊的物料账与产量记录,着理藩院核查蒙古商队的行踪,三日后再议。太子暂行禁足东宫,反思己过;胤禩仍掌火器作坊,不得因弹劾而怠工。”

“儿臣遵旨!”胤礽与胤禩同时躬身,前者脸色惨白,后者神色依旧平静。

早朝散去,官员们三三两两离去,议论声不绝于耳——太子弹劾不成反被禁足,八爷虽未被定罪,却也需待查,唯有雍亲王胤禛,自始至终置身事外,依旧是那个“专注政务、不涉党争”的形象。

雍亲王府的书房内,邬思道捧着茶盏,笑道:“王爷这步棋,走得精妙。借太子之口弹劾八爷,既让太子与八爷彻底撕破脸,又让皇上对八爷生出‘需彻查’的疑虑,而王爷您,却始终是‘局外人’。”

胤禛端起茶盏,浅啜一口,眼底闪过一丝深邃:“太子急功近利,八弟锋芒太盛,我不过是顺其势,推了一把。三日后核查结果出来,无论如何,太子的‘失德’与八爷的‘嫌疑’,都会留在皇上心里——这便够了。”

而八爷府中,亲信不解地问:“王爷,明明是太子诬告,皇上为何不直接为您辩白,反而要彻查?”

胤禩坐在案前,翻看着火铳图纸,语气平淡:“皇上要的不是‘辩白’,是‘安稳’。他既怕太子结党攻讦,也怕我掌着实权生异心,彻查不过是做给朝野看,既显公允,也能敲打我与太子。咱们只需按部就班,把核查需要的账目、记录准备好,剩下的,无需多言。”

东宫之内,胤礽焦躁地踱步,狠狠砸了一下桌案:“都是些没用的消息!害我落得这般下场!”他却不知,自己早已成了胤禛棋局中的一颗棋子,这场弹劾,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两败俱伤”的结局。

三日后的核查,果然如胤禩所料——账目清晰,记录完整,蒙古商队的行踪也与文书吻合,胤禩无半分过错。康熙虽未再责罚太子,却也未解除他的禁足,反而下旨让胤禩“加快连发火铳研发”,反而透出对胤禩的信任。

只是没人知道,康熙看着核查结果时,眼底掠过的一丝疑虑——胤禩太过完美,完美得不像个有野心的皇子;而胤禛,太过低调,低调得仿佛从不在意储位之争。这两位皇子,究竟谁才是藏得最深的人?他何尝没有觉得胤禩可堪大用,可他的出身实在是不可入眼,康熙到此刻依然没有真正认可这个儿子。

乾清宫的烛火摇曳,映着康熙沉思的脸庞。储位之争的暗流,并未因这场弹劾的落幕而平息,反而在平静的表面下,涌动得愈发汹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