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穿越八阿哥,看我推翻雍正 > 第51章 大理寺审案

穿越八阿哥,看我推翻雍正 第51章 大理寺审案

作者:少年张三丰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0-31 12:13:24

第二天一大早,胤禩就起了,他迅速前往大理寺——昨夜康熙皇帝抓了粮库大大小小十几个官员,押到大理寺等待受审了。

大理寺寺卿觉罗阿塔此时也收到了消息,早已穿戴整齐在衙门口等候八爷的到来。

这大理寺卿觉罗阿塔出身满洲镶黄旗,是清朝皇室分支,早年因政绩被康熙帝擢升为大理寺卿,此时他还在大理寺卿的位置上,算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此人也是胤禩早前已经拉拢过的对象,不过这种拉拢关系是否牢靠还是另说,胤禩之前在梳理胤禩在朝堂上的关系网时曾经十分注意过他,心里对怎么让这个人忠心依附还是有一套自己的计较的。

清晨的光照在大理寺衙门前的青石板路上,这个时辰在大理寺门前几乎见不到半个人影,远处幽深的街道小巷一眼望不到头。觉罗阿塔站在门前没多久,就看见一顶暗黄色的轿子由小变大,被四个差役抬着过来了。

“属下觉罗阿塔,恭迎八王爷!”觉罗阿塔见胤禩下轿,连忙躬身行礼,态度恭敬却不谄媚。

胤禩快步上前,双手扶住他的胳膊,笑着说道:“阿塔大人不必多礼。本王是奉旨来审粮库的案子,还要靠大人鼎力相助,哪能让你在门口久等?”

这番话其实给了觉罗阿塔天大的面子,让觉罗阿塔心里一暖,更是感觉八贤王不愧是八贤王。他连忙应道:“王爷客气了,审案是大理寺的本分,属下已备好审讯记录和堂审用具,咱们现在就去大堂?”

“好。”胤禩点头,跟着觉罗阿塔往里走。大理寺的庭院格外肃穆,青石板路被扫得干干净净,两侧的古柏枝叶繁茂,晨雾还没散尽,透着几分清冷。穿过两道门,便到了审讯大堂,堂内已摆好案桌,左侧是记录的文官,右侧是负责看管犯人的衙役,正中央的“明镜高悬”匾额在晨光下格外醒目。

两人在案后坐下,觉罗阿塔先递过一份名单:“王爷,昨夜被抓的粮库官员共十三人,其中粮库总管一人、管事三人、库头五人、记账文书四人,都关在后院监牢里,今早刚提审过两个,嘴都挺硬,没招什么有用的。”

胤禩接过名单,指尖划过“粮库总管周满仓”的名字,问道:“这个周满仓,在粮库待了多少年?跟东宫有没有往来?”

“回王爷,周满仓在粮库待了八年,是前几年太子举荐上来的,据说跟太子身边的侍卫统领齐世武走得近。”觉罗阿塔低声回道,“昨夜抓他时,从他家里搜出了十万两银票,票号是东宫常去的‘裕丰钱庄’,说不定就是齐世武给的好处。”

胤禩心里有了数,吩咐道:“先审周满仓,再审管事,最后审库头和文书。审的时候,先问粮草调换的细节——谁让换的、什么时候换的、米糠从哪来的、换下来的好粮运去了哪,这些都要记清楚。”

“是。”觉罗阿塔点头,示意衙役带周满仓上堂。

不一会儿,周满仓就被押了上来。他穿着一身囚服,头发散乱,脸上还有未消的淤青,显然是昨夜在监牢里受了些苦。一见堂上坐着的胤禩和觉罗阿塔,他先是一愣,随即“扑通”一声跪下,嘴里喊着:“王爷饶命!大人饶命!小人是被冤枉的啊!”

胤禩没急着问话,端起茶杯抿了一口,目光平静地看着他,直到周满仓的哭声渐渐小了,才缓缓开口:“周总管,本王问你,粮库里的二十万石赈灾粮,为何变成了米糠?你若老实交代,本王可以向皇上求情,从轻发落;你若敢撒谎,大理寺的刑具,你应该知道滋味。”

周满仓身子一颤,眼神闪烁,却还是硬着头皮说:“王爷,小人真不知道啊!那些粮草是上个月底运进库的,小人一直按规矩看管,怎么会变成米糠呢?说不定是库头们手脚不干净,跟小人无关啊!”

“跟你无关?”觉罗阿塔猛地拍案,“昨夜从你家搜出的十万两银票,是怎么回事?”

“这……这……”周满仓被问得语塞,额头冒出冷汗。胤禩见状,示意衙役搬来一张凳子,放在周满仓身边:“周总管,坐下说。本王知道,你在粮库待了八年,没功劳也有苦劳。你若说实话,是谁让你换粮的,本王可以保你家人平安,但是你要记住,不能胡乱攀附,就能让你少受些罪。你想想,这事闹这么大,皇上迟早会查清楚,你若替人顶罪,最后只会落个满门抄斩的下场,值得吗?”

这番话软硬兼施,既给了周满仓台阶,又点出了后果。周满仓坐在凳子上,双手攥紧,沉默了片刻,终于哭着说道:“王爷,是齐世武!是齐统领让小人换的粮!他说太子府近来用度紧张,让小人把粮库里的好粮运去东宫庄子,再用米糠和陈米补上,还说事后给小人十万两银子……小人一时糊涂,就答应了!”

“好粮运去了哪?米糠又是从哪来的?”胤禩追问。

“好粮分三批运去了京郊的东宫庄院,米糠是齐世武让人从城外粮贩子手里买的,说是‘喂庄里牲口用的’,小人也不敢多问……”周满仓一一交代,连运粮的车夫姓名、出发时辰都没遗漏,甚至还说了齐世武叮嘱他“别声张,出了事有东宫担着”的细节。

接下来审另外两个管事和五个库头,过程也还算顺利。有了周满仓的供词打底,其他人见无法抵赖,大多在威逼利诱下松了口——有的说“是齐统领让人传话,不敢不从”,有的说“得了周总管给的十两银子好处”,供词都紧紧围绕齐世武,没人敢主动提及太子。

直到审最后两个记账文书时,出了意外。这两个文书年纪不过二十出头,刚进粮库半年,或许是怕被牵连定罪,或许是想靠“揭发有功”求个从轻发落,一上堂就哭着磕头:“王爷!大人!我们说实话!我们听见齐世武跟周总管说,‘这是太子殿下亲口吩咐的,错不了’!我们还看见齐世武拿着太子的手谕来粮库调粮,只是手谕没给我们看……”

这话一出,堂内瞬间静得能听见烛火跳动的声音。觉罗阿塔脸色骤变,下意识看向胤禩,手里的惊堂木都忘了落下;记录的文官也停了笔,毛笔尖悬在纸上,墨汁顺着笔尖滴在空白的供词上,晕出一小团黑点。

胤禩心里一沉,面上却依旧镇定。他缓缓放下茶杯,目光落在那两个文书身上,语气平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你们说看见太子手谕,可有人证?手谕上写了什么内容?是太子亲笔,还是旁人代笔?”

两个文书被问得一怔,支支吾吾地说:“没……没人证,我们就远远看了一眼……手谕内容没看清……”

“既没人证,又没看清内容,怎敢乱咬是太子的意思?”胤禩打断他们,声音微微提高,“齐世武是东宫官员,他说的话未必就是太子本意,或许是他假传指令,想从中牟利!你们身为记账文书,不思如实记录,反倒听信传言、妄议储君,就不怕按‘大不敬’治罪?”

这话像一盆冷水,浇得两个文书瞬间清醒。他们这才意识到,“指证太子”是何等重罪,连忙磕头求饶:“王爷恕罪!是小人糊涂!是小人听岔了!都是齐世武的主意,跟太子殿下无关!”

胤禩见状,朝记录的文官递了个眼色,淡淡道:“方才无关紧要的话,不必记在供词上。继续问他们改账册的细节——齐世武让他们改了哪些数目,改后的账册交给了谁,都要一一记清楚。”

文官连忙点头,重新拿起笔记录;两个文书也不敢再提太子,只乖乖交代了如何按周满仓的吩咐,把“好粮入库”改成“混合粮入库”,又如何将运粮记录上的“东宫庄院”改成“城外粮栈”的细节。

审完最后一个人时,已近午时。觉罗阿塔送胤禩出大理寺,走到门口时,忍不住低声问道:“王爷,那两个文书的话,当真不用记?万一皇上问起……”

胤禩停下脚步,望着远处宫墙的飞檐,语气平静地说了几个字:“这不是我们该做的事。”

觉罗阿塔恍然大悟,连忙躬身道:“王爷考虑周全,属下受教了。”

胤禩笑了笑,没再多说,转身坐上轿子走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