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朕避他锋芒?龙纛前压,天子亲征 > 第77章 大宋第一喷子

朱仙镇大战期间,太上皇的赵佶,竟是脚底抹油,一路狂奔,跑到了应天府,上演着另一幕令人啼笑皆非的闹剧。

他并没有想着如何抗击金军,反而恢复了昔日的奢靡本性,在应天大肆搜罗奇珍异石,沉湎于声色犬马。

好像金兵压境、生灵涂炭的局面与他毫无干系。

应天府行宫偏殿内,装饰得极尽奢华。

殿中央摆放着新运来的几块巨型太湖石,奇形怪状,旁边堆满了古玩字画,空气中弥漫着熏香与花露的甜腻气息。

赵佶半躺在软榻上,眯着眼,享受着侍女的轻柔按摩,显得心满意足。

殿外蝉鸣聒噪,殿内却一片昏昏欲睡的宁静。

赵佶懒洋洋地抬了抬手,指着一块形似卧虎的太湖石:“嗯……这块“啸月虎”,纹理果然独特,若能再寻得一块“盘龙腾云”,置于殿前,便可凑成一对,届时这“南京”的气运,必将更胜从前,国泰民安,指日可待啊!”

一旁侍立的张邦昌立刻凑上前去,满脸堆笑:陛下圣明!此乃天降祥瑞,预示着我大宋江山稳固,万世永昌!陛下如今龙体康泰,正当重掌乾坤,拨乱反正!臣等恭贺陛下复位,乾纲独断!

赵佶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国泰民安……嗯,对了,朕那……逆子赵桓,可还有音讯?

张邦昌心领神会,立刻接话,语气肯定:“回禀陛下,金人凶残弑杀,定王性情刚愎,飞蛾扑火,想必已葬身黄土,或被折磨至死,哪里还有生路可言!

王时雍也跟着附和,压低了声音道:“是啊陛下,定王赵桓居然不自量力与金人正面交锋,断无生存可能,不是被杀就被俘。

赵佶闻言,嘴角不自觉地向上勾起,眼中闪过一丝难以言喻的快意。

他轻咳一声,掩饰住内心的得意:“哎,天意如此,朕也无可奈何啊,既然如此,朕当顺应天意,重新主持大宋朝政!”

于是,赵佶当即下旨,将应天府改称“南京”,在此建立朝廷,被遣使告知金人,双方即刻履行议和条约,割地赔款,请勿再次南下。

这时,郓王赵楷前来禀告,说是皇后朱琳和太子赵谌不见了。

赵佶对此并不在乎,表示兵荒马乱的,人丢了很正常。

再者他们母子是逆子的赵桓妻儿,说不定得知夫君战死,跑去收尸了。

“父皇,那太子之位......”赵楷试探的问。

那母子俩的死活赵佶不在乎,但赵楷在乎啊!

因为其中一个是太子,而他很想当那太子储君,将来好名正言顺的继承大位!

赵佶如何不知郓王的意思,笑呵呵道:“国不可一日无主,太子之位亦不可久悬,朕便择日册立太子……”

郓王赵楷急不可耐地起身,躬身行礼,声音中压抑不住激动:“父皇!儿臣愿尽心竭力,辅佐父皇,重振大宋雄风,再现我朝太平盛世!”

赵佶满意地看了赵楷一眼,点了点头道:“楷儿素来仁孝聪慧,堪当大任,朕意已决,便册封赵楷为太子,以承宗社,传旨下去,择吉日举行册封大典!”

说是择日,赵楷迫不及待的要当太子,亲自主持布置大典,将日子定在次日。

反正王公贵族和百官都在,不过是走个程序,尽快为妙。

就在这荒诞剧上演得如火如荼之际,殿门外忽然传来一道铿锵有力的呵斥声,打破了殿内册封太子的喜庆气氛。

“滚开!”

殿门外走进来一位身着素色官袍的老者,其面容略显疲惫,却步履沉稳,双目炯炯有神。

正是前宰相李纲。

这位大宋的忠臣良将,此前被崇祯帝召回京城,本已兼程赶往东京。

不料途中听闻朝廷南迁,金军大举南下。

李纲忧心如焚,派人多方打听,历经千辛万苦,才终于寻到了太上皇赵佶的踪迹。

他赶到应天府时,恰好听闻太上皇赵佶复位,还要册立诨王赵楷为太子。

李纲顿时怒火中烧,他顾不得舟车劳顿,也顾不得君臣之礼,当即冲入殿中。

“老臣李纲,拜见太上皇!臣途径东京,听闻太上皇在此地,特来觐见!”

霎那间,殿内原本虚伪的祥和氛围瞬间凝固。

张邦昌和王时雍的笑容僵在脸上,眼神中闪过一丝惊慌。

靖康元年,金军南下第一次兵临东京,正是李纲力主抗战,组织东京军民浴血奋战,才取得了东京守卫战的胜利。

金军首次退兵之后,李纲便立刻受到了朝中主和派的排斥和诬陷。

这群鼠目寸光之辈,只图苟安,不思进取,将抗金的功臣视为眼中钉肉中刺。

当宋军在河东被金军击败,大将种师道以老病告归时,那些奸佞小人如耿南仲之流,便立刻提出让李纲代替种师道担任宣抚使。

美其名曰“总兵抗金”,实则是将他排挤出朝堂,夺其权柄。

七月,李纲来到河东前线,却发现自己这个“宣抚使”只是个空架子。

宣抚副使、制置副使、察访使等将领都直接听命于朝廷,宋廷又处处加以限制,使他徒具空名,根本没有节制军队的权力,最终导致兵败。

八月,李纲被召回京城。

九月,被罢去知枢密院事之职,改以观文殿学士之衔出知扬州。

紧接着,他又被扣上“专主战议,丧师费财”的罪名,改任提举亳州明道宫。

十月,再次被贬为保静军节度副使,并被安置到建昌军(今江西南城)。

此后,更是被贬至夔州(今重庆奉节)安置,可谓是一贬再贬,流放千里。

张邦昌等投降派本以为李纲这辈子也翻不了身了,没想到他居然又回来了!

“哦?李卿啊……你不是被贬谪至夔州安置了吗?缘何擅自离岗,来到此处?”

赵佶看到李纲,脸上不自然地闪过一丝尴尬和厌恶。

李纲是坚定的主战派,也曾是他与金议和的绊脚石。

李纲不卑不亢道:“回禀太上皇,臣虽被贬,但心系社稷,未敢忘忧国,此番北地动荡,金人南侵,臣忧心不已,今日听闻太上皇有意在应天府更名“南京”,并册封珲王赵楷为太子,臣……臣实不敢苟同!”

张邦昌脸色一变,猛地起身,指着李纲,语气尖刻:“放肆!李纲!你早已不是宰相!区区一个罪臣,何敢妄议朝政,插手皇家事宜!太上皇复位,自有天命,册立太子,更是宗社大事,岂容你在此胡言乱语,扰乱军心!你可知罪?!”

李纲巍然不动,目光直视张邦昌:“我虽已非宰相,然大宋子民,皆有忧国之心!我李纲为臣二十余载,从未忘却忠义二字!太子乃国本,太上皇怎可如此轻率,不顾国体,皇位继承的伦理纲常,擅立太子!”

“此举于法不合,于礼不符,更恐令天下人心浮动,陷官家于不义,引金人再次南侵!”

李纲直接开启喷子模式,又指向张邦昌、唐恪等人:“你等谄媚奸佞之徒,只知阿谀奉承,享乐苟安,置国家安危于不顾!尔等罪该万死!”

“还有太上皇你!”

目光扫过殿内浮华的陈设,李纲未等宣旨便直接径直走到殿上,声音洪亮,带着一股凛然正气质问赵佶:“太上皇早已将皇位禅让官家,如何又擅自复位,再立太子?!”

赵佶被李纲一番话激得脸色发青,拍案而起,怒声道:“李纲!你放肆!朕……朕乃大宋皇帝,天家血脉!宗社倾覆,朕自当力挽狂澜!你一介罪臣,怎敢对朕指手画脚!左右!将他拿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