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朕避他锋芒?龙纛前压,天子亲征 > 第415章 君王猜忌

见官家不答,吕好问继续道:

“若单从《大宋律》与祖宗法度而言,岳元帅此举,确有‘越权’之嫌,然,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事,燕云初复,百废待兴,金贼环伺,民心思变,若事事皆需上报朝廷,往返数千里,只怕战机民心,早已延误殆尽。”

“至于‘谋反’二字,更是无稽之谈!”吕好问的声音,陡然拔高了几分。

“老臣想请问陛下,岳元帅分的,是何人之田?”

他自问自答:“其一,是金人南逃后,留下的无主荒地;其二,是本地豪强趁乱,非法侵占的民田、官田!”

“岳帅此举,并非与朝廷争利,而是将本就该属于国家的土地,重新纳入掌控!他将土地分发给流民与军户,使其安居乐业,屯田自给,这,不仅没有增加朝廷的负担,反而大大减轻了北伐前线的粮饷压力!从短期看,此举,于国,于民,于战事,皆有百利而无一害!”

崇祯皇帝点了点头。

这些,他都明白,之前也是他默许岳飞所为的原因。

“但是!”

吕好问话锋一转,变得十分凝重:“孙有房的担忧,亦非空穴来风,此事真正的要害,不在于‘利’,而在于‘权’!在于‘皇权’的掌控!”

崇祯皇帝的眼神,瞬间锐利了起来。

吕好问仿佛没有看到,继续条分缕析:

“其一,是‘越权’的风险,我大宋自太祖立国,便严防武将干政,土地分配、税赋增减,此乃国之根本,是核心的行政之权,必须由中央朝廷,或由陛下委派的文官主导。”

“而岳元帅,以武将之身,在燕云自主决定土地归属,建立‘兵农合一’的体系,这本质上,是侵夺了朝廷的行政权,这,会让朝廷觉得,他在‘自行其是’,挑战了皇权对地方资源的绝对掌控。”

“其二,也是最致命的,是‘独立王国’的隐患!”

吕好问的声音,字字如针,扎向了崇祯心中最敏感、最恐惧的那根弦。

“岳元帅通过分发土地,使得数以十万计的流民和士兵,在衣食生计上,直接依附于他个人,而非朝廷。”

“长此以往,岳家军,不仅拥有冠绝天下的战斗力,还将拥有稳定的土地、独立的钱粮来源、以及在地方上无可匹敌的民心!”

“陛下,请恕老臣直言,一个‘有兵、有粮、有民心’,却又远离京师、自成体系的军事集团……在我大宋重文抑武、守内虚外的皇权逻辑里,这是什么?”

“这,就是晚唐‘藩镇割据’的雏形!”

“哪怕岳元帅忠心耿耿,绝无反心,但在朝堂诸公,在天下士人眼中,他这种不受控制的强大,本身,就是一种‘潜在谋反’的巨大威胁!”

乾清宫内,死一般的寂静。

崇祯皇帝的脸色,一片凝重。

吕好问的话,如同一把锋利的手术刀,将他心中那团模糊的忧虑,血淋淋地剖开,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他一味地信任岳飞,信任他的忠诚。

崇祯以后世之人的灵魂角度,从未想过岳飞会背叛自己。

但……他忘了。

自己始终,都是一位皇帝!

作为皇帝,首要考虑的,不是君臣的私谊,而是皇权的稳固,是整个帝国的统治。

岳飞这种“权力越界”和“势力独立”的行为,的确,已经触碰到了那条看不见、却真实存在的红线。

“功高震主,尾大不掉……”

崇祯的脑海中,不受控制地浮现出这八个字。

想起了前世,那些手握重兵、最终让大明王朝走向深渊的辽东将门……

一个可怕的念头,如同毒蛇,第一次,真正地钻入了他的心底:

岳飞……真的……会永远忠于自己吗?

古代的帝王,最怕什么?

不是天灾,不是外敌,而是身边的谗言,是自己心中那无法抑制的猜忌!

印象,一旦形成,便极难更改。

普通人听到有人在背后说自己坏话,尚且会怒火中烧,对那个人莫名产生一股敌意。

皇帝,也是人。

而且,是掌握着天下人生杀大权的人。

如果是一位明君,尚且能花时间,去查证,去辨别。

但最可怕的是,如果皇帝求证的对象,也异口同声地说那个人的坏话……

那么,无论被说坏话的人有多大的功劳,有多么的忠诚,他的仕途,乃至身家性命,基本也就走到尽头了。

所以,历史上,“兼听则明”的皇帝,才显得如此凤毛麟角,如此难能可贵。

崇祯皇帝,本就生性多疑。

这是他前世作为亡国之君,烙印在灵魂深处的本能。

他穿越之后,因为掌握了历史的走向,因为有岳飞这样的“天选之子”可以倚仗,这份多疑,才被他强行压制了下去。

可现在,随着北伐的巨大成功,随着岳飞的威望与实力,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顶峰,那条被压制住的毒蛇,终于在皇权的威胁感和利益集团的不断谗言下,苏醒了。

对岳飞,崇祯第一次,有了真正的、实质性的怀疑。

这种怀疑,一旦产生,便如野草般疯长。

他开始重新审视岳飞北伐以来的一切行为。

“第一,岳飞为什么要在中京,接受耶律余睹“坐龙椅”的建议?虽然岳飞最终拒绝了,但这个提议本身,就是一种试探!”

“第二,岳飞为什么在光复中京后,不是第一时间班师回朝,而是退守燕京?他在筹备什么?”

“第三,岳飞为什么要在燕云,大搞什么“土地改革”,将民心、钱粮,都抓在自己手里?”

“第四,岳飞为什么,敢一而再,再而三地,无视自己催他回京的圣旨?”

一个个原本可以被“信任”所解释的行为,在“怀疑”这面哈哈镜的照射下,都变得扭曲、变形,充满了别样的意味。

就在崇祯皇帝心潮起伏、猜疑不定之时。

枢密院和兵部,关于北伐将士的战功统计,也进入了尾声。

一场关于如何封赏岳飞的廷议,在小范围内,悄然展开。

按照原先枢密院几位大佬商量好的结果,岳飞此番光复中京,功盖日月,足以“封侯”。

“靖边侯”,这个早已为岳飞预留好的侯爵之位,几乎是板上钉钉。

然而,随着“土地改革”风波的爆发,事情,起了变化。

在一次小范围的廷议上,以左丞相张叔夜为首的进取派,力主按照原计划,甚至加重封赏,以安抚岳飞,彰显陛下恩宠。

但另一股力量,却提出了反对意见。

“封侯之事,暂且搁置!”

说话的,是右丞相孙傅。

孙傅是朝中“守成派”的代表,更注重维护朝廷纲纪和皇权。

他慢条斯理地说道:“岳元帅功勋卓着,封侯,本是应有之义,但,蓟州知州孙有房之奏疏,亦不可不察,岳帅在燕云擅行变法,侵夺朝廷事权,已然逾制,若此刻便加封侯爵,岂不是让天下将帅,都以为可以效仿?届时,各地藩镇林立,朝廷政令不出京师,此乃取乱之道啊!”

孙傅的话,得到了许多文官的附和。

“孙相所言极是!赏,当赏,罚,亦当罚,功过,不可混为一谈!”

枢密使姚友仲点头道:“依臣之见,封赏一事,当等岳帅回京,将燕云之事,一一陈奏清楚,再做定夺,方为稳妥!”

崇祯皇帝看着殿下争论的臣子,一言不发,没有选择立刻压下这些反对的声音。

默许了这场争论。

崇祯需要一个理由,一个“名正言顺”的理由,来“敲打”岳飞。

也需要一个筹码,来逼迫岳飞,尽快回京。

“封侯”这个巨大的荣耀,便是最好的筹码。

“此事,容后再议。”

最终,崇祯皇帝用这句模棱两可的话,结束了廷议。

但他心中,已经有了决断。

鹏举,朕给了你最大的信任,给了你至高的荣耀。

现在,该是你,向朕,表示你的“忠诚”的时候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